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在麦/棉两熟基础上,通过“改制增熟增值”,提出了春玉米/棉花为主粮经三熟制,它具有比麦/棉两熟显著的增产增值效应,此三熟制边适宜于衢州等浙西南地区推广种植。从春玉米/棉花的共生期、密度、播栽期、施肥以及分带技术等进行分析,认为衢州地区共生时间不应超过50d,间套作棉适宜密度为3万-4.5万株/hm^2;杭州地区应尽量减少共生时间,玉米密度以3万-3.75万株/hm^2为好,棉花适宜密度为5.25万株/hm^2;两地玉米播种期应尽量提早;棉花2次施氮,用量90kg/hm^2。并提出了相应的高产高效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4.
5.
采用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选择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畦幅、春玉米密度、春大豆密度三个农艺因子,布置田间参数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建立了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总产、春玉米产量、春大豆产量及净产值的三元二次回归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因子效应分析,并结合计算机模拟寻优,对春玉米间作春大豆的畦幅及其复合群体结构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为探讨续断菊/玉米间作种植模式对Cd污染的响应机制,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的Cd(0,50,100,200 mg/kg)对玉米与续断菊间作体系下植物叶片可溶性蛋白、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总抗氧化酶(T-AOC)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和50 mg/kg Cd胁迫条件下,间作玉米和续断菊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8.1%~34.1%,当Cd处理质量分数为100和200 mg/kg时,间作玉米叶片和续断菊叶片可溶性蛋白显著比单作增加了34%~69.1%;间作玉米叶片MDA含量较单作增加了6.1%~ 64.6%,续断菊叶片MDA含量较单作降低了9.7%~ 58.7%;在不同Cd 质量分数处理下,无论是单作还是间作,玉米和续断菊叶片中SOD、POD、CAT和T-AOC活性均随Cd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仅Cd 质量分数达到200 mg/kg时CAT活性有所下降;同一Cd 质量分数处理下,间作玉米叶片SOD、POD(200 mg/kg除外)、CAT和T-AOC活性均较单作降低,分别较低了15.1%~48.3%、2.8%~ 24.7%、5.2%~42.3% 和20.7%~31.9%;间作续断菊叶片T-AOC较单作增加了11.2%~26.4%.总体上,在一定质量分数的Cd胁迫下,玉米和续断菊叶中的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均有所提高以维持正常生长,表明抗氧化酶在清除Cd毒害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和提高Cd 耐性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春玉米不同类型品种和不同生产水平下对氮、磷、钾的吸收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氮、磷、钾的吸收比例在紧凑型为1.00:0.18:1.57;在平展型为1.00:0.28:1.56.每生产100kg籽粒,紧凑型所需的氮磷钾数量为:2.14,0.39,3.36kg;在平展型则是1.92,0.543,3.00kg,对氮磷钾的吸收高峰期在拔节至吐丝期间,但因品种类型和栽培方式等不同而有所差异,积累在茎叶等营养器官的养分,在器官衰老过程中逐渐向籽粒转移,但茎杆和穗轴中的钾含量相对保持稳定,不同器官中养分的积累与再分配也因品种类型和栽培水平而异。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回归设计进行试验,获得在本试验条件下目标产量亩产皮棉75kg以上的氮、磷、钾优化配方施肥最佳组合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试验验证,探讨研究了氮、磷、钾优化配方施肥对棉花的生理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优化配方施肥能显著提高盛花前棉株根系活力,适当增加群体光合叶面积,提高净光合生产率,显著提高棉株功能叶中核酸含量,调控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碳、氮营养比例,有利于调节光合产物分配,提高经济系数,从而增加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田间小区下研究不同钾水平对棉花前期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为棉田钾素管理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6个土壤速效钾浓度,k1(99.77 mg/kg)、k2(110.90 mg/kg)、k3(123.48 mg/kg)、k4(140.13 mg/kg)、k5(154.43 mg/kg)、k6(165.77 mg/kg)。于棉花子叶期选择10株测定干物重和全钾含量,苗期和蕾期分别选择10株和5株棉花测定干物重、叶面积、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SPAD值、全钾含量。结果 棉花株高和茎粗在苗期的范围分别为5.10~6.37 cm和2.43~3.01 mm,均随土壤速效钾水平增加而增加,而苗期至蕾期的单日增长量差异不显著,分别在0.63和0.12 mm/d。k6处理的棉株干物重、果枝数、现蕾数、棉花叶面积及叶面积单日增长量均显著高于k1。在苗期和蕾期,不同土壤钾水平处理间棉花功能叶净光合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SPAD值均无显著差异,但各处理的棉株全钾含量和主茎叶钾含量均随土壤速效钾水平增加而显著增加。结论 土壤速效钾水平在100~160 mg/kg时,对棉株前期光合特性无显著影响,但高钾(>150 mg/kg)水平处理能够增加棉株叶面积和果枝数以保障产量结构。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针对绿洲灌区覆膜玉米氮素需求前移,后期脱肥问题,通过探讨氮肥后移对间作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期揭示间作玉米产量形成的光合机制。【方法】2019—2021年,在河西绿洲灌区以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因素为种植模式,设玉米间作豌豆和单作玉米2个水平,副因素为3个施氮制度(氮肥后移20%,氮肥后移10%,常规施氮不后移),研究氮肥后移及间作模式下,玉米的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表现。【结果】与常规施氮不后移相比,氮肥后移20%和氮肥后移10%处理下间作玉米籽粒产量分别提高28.5%、13.8%,生物产量分别提高23.8%、12.5%;单作玉米籽粒产量分别提高29.7%、13.3%,生物产量分别提高19.6%、10.3%。相同占地面积下,间作较单作玉米籽粒产量增加33.2%—35.1%,生物产量增加26.8%—31.5%。同时,氮肥后移20%和氮肥后移10%处理较常规施氮不后移提高了间作群体籽粒产量27.2%、12.9%。说明,间作较单作模式可提高玉米产量,且氮肥后移处理较常规施氮促进了间作产量的提高。与单作模式相比较,间作玉米可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较低的胞间CO2浓度,且氮肥后移处理具有促进作用。氮肥后移20%、氮肥后移10%较常规施氮不后移处理玉米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12.8%、6.0%;气孔导度分别提高14.0%、6.9%;蒸腾速率分别提高20.5%、9.5%;胞间CO2浓度分别降低29.8%、13.1%。间作模式下,氮肥后移20%、氮肥后移10%处理玉米全生育期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较常规施氮不后移处理分别提高7.5%、3.7%。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氮肥后移和间作主要通过提高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和降低胞间CO2浓度来增加玉米产量。【结论】氮肥后移20%(玉米拔节期追肥36 kg·hm-2+吐丝后15 d追肥108 kg·hm-2)有利于间作玉米光合特性提高,从而促进玉米增产。 相似文献
17.
孙玉强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1,30(6):784-786
根据增加棉花基因库多样性的迫切需要,棉花改良计划正在转向于多种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和资源的利用。丰富的棉花野生种(Gossypiumspp.)是栽培棉遗传改良重要的种质资源和更新资源,并成为宝贵的遗传资源库,野生棉研究利用对栽培棉的遗传改良有着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及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抗生素对新疆棉花愈伤组织诱导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抗生素对新疆3个棉花品种愈伤组织形成和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头孢霉素和羧苄青霉素对其都有影响,其中羧苄青霉素的抑制作用较强,头孢霉素作为抑制农杆菌的抗生素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以玉米(Zea mays L.)为材料,研究水分胁迫下玉米叶片中NO与Ca2+和钙调素(CaM)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Ca2+鳌合剂、Ca2+通道阻塞剂和CaM拮抗剂预处理均抑制了水分胁迫诱导的NO产生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synthase,NOS)活性的提高,同时也能抑制水分胁迫诱导的叶片线粒体NO产生,而对叶绿体NO产生并没有影响;NO清除剂羟基2苯基4,4,5,5四咪唑1羟基3氧化物(2-4-carboxypheny l-4,4,5,5-tetramethylimidazoline-1-oxyl-3-oxide,c-PTIO)能抑制水分胁迫条件下Ca2+和CaM的产生以及CaM1基因表达,但对水分胁迫最初诱导的玉米叶片叶肉细胞原生质体Ca2+和玉米叶片中CaM1基因表达以及CaM含量增加没有影响。上述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NO和Ca2+/CaM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九单48和松玉656两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对幼苗期不同时期各叶片表皮细胞和气孔的量化指标进行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各叶片上下表皮细胞和气孔的长与宽均表现为随着叶片的生长而逐渐增大;各叶片在初次取样时其上下表皮细胞和气孔长与宽的数值是相近的;上表皮细胞短而宽,下表皮细胞长而窄;上表皮气孔长小于下表皮的气孔长、上表皮气孔宽大于下表皮的气孔宽;各叶片上下表皮细胞和气孔的面积均表现为随叶面积增加而逐渐增大;上表皮细胞面积小于下表皮细胞面积,而上表皮气孔面积大于下表皮气孔面积;上下表皮细胞和气孔的密度均随叶面积增加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