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玉米不同株型群体冠层特性与光能截获量及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研究结果表明,紧凑型玉米与平展型玉米相比,茎叶夹角较小(19.9°~23.6°),叶向值大(43.9~62.6),株型紧凑,群体内透光率随密度增加降低幅度较小,其受光态势优于平展型玉米.紧凑型玉米群体光能截获量达到90%的叶面积系数为4.85,远大于平展型玉米3.49.紧凑型玉米具有叶片净同化率相对稳定、叶面积系数适宜值大、耐密植、干物质生产效率高、单株生产力和产量潜力较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于灌浆期对两种株型的高产玉米品种丰禾1(平展型)及郑单958(紧凑型)的冠层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对灌浆期冠层结构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密度处理下(丰禾1为5万株/hm2、郑单958为6万株/hm2),灌浆末期叶面积指数最高,衰减最慢,产量最高(丰禾1为9896kg/hm2、郑单958为10867kg/hm2);灌浆期平均叶倾角总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两个株型玉米品种株高、穗位高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大,茎粗变化趋势相反;灌浆前期和中期叶面积指数与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显著负相关;茎粗与穗粒数正相关,与百粒重呈现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玉米灌浆结实期产量源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玉米品种掖单13和鲁玉10进行剪叶剪穗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籽粒灌浆结实期,群体源库两因素均是产量的重要决定因素,但库的作用更大。其主要机理是叶面积的减少,库容的相对变大增强了净同化率,促进了茎鞘物质的向籽粒的运转,使花后物质生产量,籽粒库容及其活力的减少小于叶面积的减少量;籽粒库容的减少因单位库容及活力的补偿能力小,相对小的 容降低了净同化率,使花后物质生产量近于剪穗量的减少而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4.
以优良玉米杂交种‘良玉99’为试验材料,设置等行距种植(CK)和二比空、大垄双行、偏垄宽窄行3种不均匀种植方式,研究不均匀种植方式对玉米冠层结构特征、光合特性、田间小气候及产量的影响。两年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种植相比,二比空、大垄双行和偏垄宽窄行增加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降低叶片衰老速率;显著增加穗位中下层茎叶夹角,穗位层叶片垂直占有率增加4.44%~7.15%。改变种植方式显著增加穗位中下层风速和田间温度,降低各冠层层次相对湿度,显著增加穗下层二氧化碳浓度。3种不均匀种植方式显著改善各冠层层次光合特性,透光率增加7.91%~52.58%,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增加1.39%~36.55%、2.78%~18.98%、5.88%~45.75%。光能利用率方面,2018年大垄双行和二比空籽粒产量光能利用率显著高于常规种植,增加25.93%和29.63%,2019年大垄双行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光能利用率分别增加6.62%和7.46%。3种不均匀种植方式产量提高14.16%~30.34%和4.19%~9.28%,两年均以大垄双行产量最高,达6 264.68 kg·hm-2  相似文献   

5.
玉米根系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综述了玉米根系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玉米根系的生长及分布、玉米根系的活力分布、玉米根系与产量的关系、影响玉米根系生长和分布的因素等。最后针对吉林省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玉米密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7,自引:0,他引:77  
通过研究玉米密度与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 :密度对玉米秃尖长的影响最大 ,对玉米株高的影响也很大 ,其次是千粒重、行粒数 ,对穗长的影响不显著。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 ,攀西地区及其类似地区的玉米高产密度不宜超过 876 0 8株 /hm2 ,最佳经济生产密度为 80 0 0 0~ 85 0 0 0株 /hm2 。  相似文献   

7.
<正> 近年来,地膜玉米面积逐年扩大,但各地的产最和增产效益差异较大,除在不适宜地区盲目推广的因素之外,主要还存在技术不完善的问题。为了逐步完善地膜玉米配套技术,1989年秋天我们在繁峙县几个不同生态类型的乡镇,对地膜玉米种植形式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分析。一、带距与产量的关系地膜玉米推广初期的1984—1986年,我省各地普遍采用1米一带种植形式,即宽行0.59米,窄行(盖膜)0.39米,株距0.33—0.39米,每亩留苗4000—3300株。这种形  相似文献   

8.
在甘肃陇东雨养旱作条件下,研究了21个美国德州冬小麦品种(系)扬花至灌浆期冠层温度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小麦不同扬花至灌浆期品种(系)间冠层温度、水分利用效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冠层温度较低的品种(系)有1R17、1R11、1R38,其产量分别比21个供试材料的平均值5.0 t/hm2高0.7、0.5、0.6 t/hm2,比产量最低的品种1R26高1.7 t/hm2;其WUE值分别比21个供试品种的平均值11.9 kg/(hm2·mm)高2.2、2.3、1.0 kg/(hm2·mm),比WUE最低的品种1R26[9.5 kg/(hm2·mm)]高4.7 kg/(hm2·mm)。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高温胁迫对玉米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郑单958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研究玉米灌浆速率、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显著降低了2个品种籽粒干重和灌浆速率,结合态淀粉合酶(GBSS)、可溶性淀粉合酶(SSS)、蔗糖合酶(SS)和蔗糖合酶磷酸和酶(SPS)活性和玉米产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花生产量性状与冠层温度的关系,为高产花生品种选育和大田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我国北方大花生为材料,自花生结荚到收获,应用红外测温仪对12个大花生品种不同生育时期(结荚后0,9,19,28,38和47d)的冠层温度进行观测,并于收获后调查单株结果数、饱果率、百果质量和总产量,对花生产量性状与冠层温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花生不同生育时期的冠层温度总体差异极显著(P0.01);单株结果数与不同生育时期的冠层温度相关均不显著(P0.05);饱果率与结荚后0,9,28和38d的冠层温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百果质量和产量除与结荚后19d冠层温度相关不显著(P0.05)外,与其他生育时期的冠层温度均显著负相关(P0.05);在一定范围内,冠层温度每升高1℃,花生产量减少225.8~393.2kg/hm2。【结论】花生产量性状与冠层温度密切相关,冠层温度可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用于指导花生育种、栽培等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1.
水稻齐穗期冠层温度分异及其相关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晴昼有水层、晴昼无水层和夜间有水层等不同条件下,通过对水稻不同品种(系)齐穗期茎、叶表面温度和气孔、最终产量等性状的观测,研究了水稻冠层温度的分异及其相关特性。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品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温度分异现象,在不同天气和土壤水分状态下,水稻冠温均表现为差异显著的3种类型—暖温型、冷温型和中间型。在晴昼有水层条件下,暖温型与冷温型冠温相差幅度为0.1~2.3℃;在晴昼无水层情况下,冠温相差幅度为0~6.7℃,在夜间有水层条件下,冠温相差幅度为0~1.4℃。总体上看,有水层的冠温普遍低于无水层的冠温,夜间的冠温均低于白昼的冠温。与冷温型水稻相比,暖温型水稻的气孔长度和气孔宽度较大,而气孔密度较小,蒸腾速率较低,中间型水稻介于两者之间。暖温型材料产量高于冷温型材料,但没达到显著差异,且各产量构成因素差异没有明显规律。冷温型水稻糙米率、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垩白度和垩白率较低,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较优,但其他稻米品质差异没有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作物冠气温差即冠层—空气温度差,它可以反映作物的水分状况。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用便携式红外测温仪和Li-6400光合仪采集了冬小麦主要生长期的冠层温度和蒸腾速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冬小麦的主要生长期内,其冠气温差和蒸腾速率存在密切联系:冠气温差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在冠气温差较小时,随冠气温差的增大,蒸腾速率呈上升趋势,而当冠气温差>0℃后,随冠气温差的增大,蒸腾速率不再增加,甚至出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超高产春玉米冠层结构及其生理特性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目的】研究超高产春玉米群体冠层结构和功能特性,揭示超高产形成的生理机制,为春玉米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设超高产栽培(SHY)和普通高产栽培(CK)2个处理,于2009年和2010年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测定超高产春玉米冠层结构及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与普通高产栽培相比,超高产栽培春玉米叶面积指数大,在生育期上表现为吐丝之后更为明显,在叶位上表现为棒三叶最为突出;不同叶位的叶倾角超高产栽培均小于普通高产栽培,而叶向值均大于普通高产栽培,在棒三叶表现最为明显;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超高产栽培与普通高产栽培光合势的差幅增大;吐丝期和乳熟期,两种栽培模式间净光合速率的差异不显著,但冠层光合能力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吐丝后40 d内,超高产春玉米叶片SOD和POD酶活性总体上高于普通高产栽培,而MDA含量低于普通高产栽培。【结论】超高产栽培春玉米叶面积指数高,群体光合势大;叶倾角小、叶向值大,冠层结构合理;叶片SOD 和POD活性强,MDA含量低,衰老缓慢,净光合速率相对较高,冠层光合能力强。在合理的栽培技术调控下,超高产春玉米群体结构与个体功能实现了协同增益。  相似文献   

14.
高产春玉米源库特征及其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明确高产春玉米(15 000 kg•hm-2)的源库特征及其数量关系,揭示玉米不同密度对源、库及其产量的调控规律。【方法】在新疆、宁夏具有相似气候特征的玉米高产区共设置4个试验点(新疆农四师71团、新疆农六师奇台农场、宁夏大学试验农场、宁夏同心县),按照统一的栽培管理措施,以广适、耐密、高产品种郑单958为试材,设12个密度处理(从1.5万—18万株/hm2)以创造不同源库类型和产量水平,研究高产(15 000 kg•hm-2及以上)玉米的物质生产特征、最大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单株粒重、单穗粒数、收获指数和粒叶比等源库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高产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呈二次函数关系,15 000 kg•hm-2以上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为24 937—54 895 kg•hm-2,19 270 kg•hm-2(最高单产)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为37 417 kg•hm-2,其中吐丝前占44.31%,吐丝后占55.69%;高产玉米产量与最大LAI、光合势均呈二次函数关系,15 000 kg•hm-2以上玉米最大LAI为3.9—11.4,光合势为113 401—502 703 m2•d,最高单产玉米最大LAI为6.68,光合势为348 142 m2•d;产量与单株穗重呈极显著负相关(r=0.7188**),15 000 kg•hm-2以上的玉米,单株穗重为95.5—289.6 g,穗粒数为366.6—545.9粒,千粒重为232.6—388.6 g,最高产量玉米单株穗重平均为169 g,穗粒数为469粒,千粒重为361.0 g;产量与穗粒数、千粒重均呈二次函数关系;高产玉米产量与收获指数呈二次函数关系,15 000 kg•hm-2以上玉米收获指数为31.5%—61.9%,最高单产玉米收获指数为51.5%,产量与粒数/叶面积和粒数/叶干重相关不显著(r粒数/叶面积=0.1520,r粒数/叶干重=0.2577),而与粒重/叶干重极显著相关(r=0.5847**),两者呈二次曲线关系,15 000 kg•hm-2以上高产玉米,粒重/叶重为1.1—7.13,粒重/叶面积为149.4—506.5 g•m-2,最高产量时的粒叶比为5.39和366.4 g•m-2。【结论】不同产量水平玉米物质积累量、光合势、吐丝前、吐丝后物质积累和吐丝前、吐丝后光合势比例均有差异,产量越高,对吐丝前干物质积累量要求越高,吐丝后光合势比例也越高;郑单958类型的品种在低密度下源不足是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此时增密能够增产,而增产的主要机制是叶源的增加;高密度下源、库同时增加但增加比例不同导致的库相对不足是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此时提高结实率和增加粒重等扩库措施是增产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高产高效夏玉米的冠层结构及其光合特性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目的】研究高产高效夏玉米的冠层结构特性,探讨高产高效形成的生理机制,为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播种方式、播种时间、种植密度、施肥时期及用量和收获时间等综合农艺管理措施的合理优化,设置综合生产管理(MT)和施氮量试验(NT),研究探讨高产高效夏玉米的冠层结构特征和光合特性。【结果】施氮量试验中,施氮184.5 kg•hm-2(N2)时,产量、穗位及底层透光率达到最高,超过这一水平,产量、透光率和净光合速率均有所降低。综合生产管理中,再高产高效处理的叶面积指数从大喇叭口期(V12)到抽雄后6周(6WAT)始终维持在4.4以上,生育后期下降缓慢;穗位及底层透光率以及茎粗、穗位茎节长、株高和穗位高等植株性状整齐度相对较高,获得了10.91 t•hm-2的产量和54.97 kg•kg-1的氮素利用效率。【结论】单一增施氮肥,产量没有持续增加,冠层透光率有所下降;将栽培方式与肥料运筹结合,再高产高效处理的叶面积指数高值持续时间较长,穗位叶层透光率、植株性状整齐度和净光合速率较高,实现了产量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层纺锤形冠层结构与产量品质关系,分析树形结构的适宜性,为短枝苹果整形修剪提供依据。【方法】以分层纺锤形苹果树为研究对象,测定冠层微气候因子、枝量、冠层结构及产量和品质参数,分析比较不同冠层间的差异。【结果】不同冠层的光照、温度、ACF、DIFN、MTA都随冠层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湿度,主枝长,主枝粗,冠层体积、LAI、产量随冠层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而果实品质仅有果实着色面积在上层与中、下层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其它品质指标在各层间无显著差异,果实品质一致性较高;产量主要集中于树体中下部冠层,便于修剪、树体管理、采摘。【结论】树冠下部冠层产量平均为下部冠层产量平均为40 392 kg/hm2,中部冠层产量为15 081 kg/hm2,上部冠层产量为8 316 kg/hm2,产量主要集中于冠层中下部,便于管理和采摘,苹果分层纺锤形冠层通风透光条件良好,产量较高,品质指标在各层无显著差异,果实品质一致,有较好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近49年地温变化特征及地气温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黑龙江省地温近年的变化特征及地温和气温的关系,对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27个气象观测站的1961~2009年的气温、地温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49年来年平均地温在1.8~8.0℃,年平均地温最低出现在1969年,最高出现在2007年。2月15日~10月12日,地温大于气温;11月12日~2月14日地温小于气温,但10月13日~11月11日,则出现地温有时大于气温有时小于气温的波动情况。并利用统计回归方法建立了嫩江、明水、富锦市地温与气温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高温、干旱及其复合胁迫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对玉米生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旨在探讨高温、干旱及其复合胁迫对夏玉米茎秆显微结构和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登海605(DH605)为试验材料,在开花期设置高温(T)、干旱(D)、高温干旱复合胁迫(T+D),以自然温度和正常水分管理为对照(CK),处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活体测量的基础上,分析了7个甘蔗示范品种和对照种闽糖70-611在不同光合有效辐射(PAR)下+1叶的净光合速率(Pn)、光呼吸强度(ε)、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情况,并对冠层总的同化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甘蔗不同品种+1叶的Pn随PAR变化较大,但冠层总的同化量与单叶的Pn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各品种的光呼吸强度不大,变化在2.2×10-2-2.5×10-2μmmol·m-2·s-1之间;WUE除福农89-209、福蔗87-10与对照品种相当外,其余均比对照种高,且这种差异与Pn无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