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巨藻保种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巨藻(Macrocystis pyrifera)采孢子后,将配子体培育至雌雄可辨时进行雌雄分离并培养成配子体绒球。用组织捣碎机将绒球打碎,每个绒球可打碎成数百上千段小枝,每个小枝段都含有相同遗传物质并在短时间内又可繁殖生成新绒球,配子体绒球在低温弱光下可长年保存。将雌雄绒球混合打碎,约15天可长出小孢子体。2.将附有前期配子体的棕帘育苗器置于冰箱黑暗中,6~10℃下保存52天后,移至室内光下培养三个半月,然后挂养到海上,均能正常生长。3.1~2毫米的部分巨藻幼孢子体在黑暗低温(4~9℃)下可成活3个月以上。还观察到在上述条件下少量配子体可成活10个月。  相似文献   

2.
巨藻 Macrocystis pyrifera 配子体实验是在光强3,000勒下进行,以每日光照时间分为4、8、10、14、18和24小时等6组,孢子体实验以光照强度分为500、2,000、3,000勒3组。水温均为10~12℃。所得结果: 1.在光强3,000勒下,光照时间对巨藻胚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形成的影响不大,每日光照8~14小时是雌配子体生长的适宜光照时间,雄配子体为8~24小时。每日光照8~14小时是巨藻配子体发育的适宜光照时间,每日光照10小时为最佳光照。雄配子体发育的适宜光时为每日光照8~24小时。2.巨藻幼孢子体所需要的光照时间,随光强的减弱而相应地延长。幼孢子体生长在3,000勒下,以每口光照8~12小时为宜,10小时为最适光照。在2,000勒下,每日光照略短于16小时为宜。500勒下,以光照20小时为最适光照。过短的光照限制了幼体的生长,光照过长引起严重白化死亡。3.首次发现巨藻幼孢子体在光强500勒每日光照20小时下,其长宽生长速度大大超过生长在光强3,000勒,每日光照10小时的藻体。据此认为,对巨藻幼孢子体培养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选用低光强长光照为宜,以500勒每日光照20小时最好。  相似文献   

3.
在巨藻(Macrocystis pyrifera)的生活史中,配子体阶段的时间很短,如条件适宜只在几周内度过,而孢子体阶段是巨藻生命中最长的阶段,可达4~8年。在育苗过程中(2~3个月),幼孢子体的培养,约占育苗期的3/4。要获得个体较大的优质幼苗,掌握巨藻幼孢子体生长的适宜条件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巨藻的经济价值较高,国外对巨藻的研究较早,但到60年代才陆续进行培养幼体的研究。1978年巨藻配子体自墨西哥引进我国后,短期内发育为孢子体。  相似文献   

4.
裙带菜育苗期,需添加氮、磷肥,也需要部分铁肥。本文通过试验,找出最佳用量:氮、磷浓度比为2:0.2~4:0.4ppm。铁对幼藻有促进生长、延缓和减轻发病的作用。幼藻需铁量随藻体的增长而加大,小于8列细胞的幼藻,铁浓度以0.1ppm 为佳,体长1厘米以上的,铁量在1ppm 时生长最快。在培养海水中,加入适量海泥浸出液,对幼藻病烂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条件下,于鼠尾藻成熟时期,采集山东、大连地区的鼠尾藻种藻850kg,经过阴干刺激,共获取孢子体30.6亿粒。在水温20~23℃,光照在2500~8000lx条件下,培育水体300m^3,铺设鼠尾藻苗帘400帘,经室内培养20天后,每帘附着鼠尾藻幼苗约200万棵,共培育出平均体长1.5mm鼠尾藻幼苗约8亿棵,附苗率达到26.1%。  相似文献   

6.
1.巨藻夏孢子体海上暂养以1~2米水层生长最快。2.在自然海区,巨藻配子体发育适宜水温为13~15℃,培育水层以当时透明度的平均值为宜,水温偏低,(6.0℃以下)发育缓慢。在同一水温条件下,配子体发育快慢取决于培育水层的适宜与否。3.在秋、冬及春季都可进行人工采孢子,由于季节不同透明度变化很大,秋季采孢子以深水层(8~10米)萌发率最低,甚至全部死亡。春季则相反,浅水层(6米以上)几乎全部死亡。4.自然海区培育巨藻幼苗,采孢子时期以10月中旬为宜,这时的水温、透明度均有利于巨藻幼苗的发生和生长。附着基质以竹条和石块最佳。  相似文献   

7.
张泽宇  李晓丽  柴宇  曹淑 《水产学报》2007,31(3):349-354
使用室内保存培养的裙带菜2n♀♂配子体自交及与正常n♀♂配子体杂交,培育出裙带菜2n♀×n♂、n♀×2n♂两个组合3n幼孢子体和2n♀×2n♂组合的4n幼孢子体。经过40 d海区暂养后测定,3n幼孢子体两个组合平均长度分别为1.2 cm和1.1 cm,大于对照组合2n幼孢子体的0.9 cm和4n幼孢子体组合的0.7 cm。使用从短滨螺中提取的粗酶和R10纤维素酶的混合酶液将2n、3n幼孢子体酶解为原生质团,经Giemsa染色后观察到的染色体数分别为2n=60,3n=90。分苗后的海区栽培期间,在藻体的长度和重量方面,2n♀×n♂、n♀×2n♂两个3n孢子体组合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合2n孢子体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在裙带菜进入繁殖期的5月上中旬,3n孢子体仍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在5月20日测定两个组合的藻体长度和重量分别达到4.2 m、2.3 kg和4.0 m、2.2 kg,而对照组合2n孢子体仅达到2.3 m和1.3 kg。4n孢子体生长明显地慢于对照的2n孢子体(P<0.01),藻体生长最大值的时间为3月中旬,最大藻体长度和重量仅为1.6 m和1.1 kg。 试验结果表明,3n孢子体不发育,在繁殖期内无孢子叶形成,表现出不育的特性;4n孢子体形成孢子叶,但孢子叶很薄,孢子囊形成的数量少,发育水平也很低,经阴干刺激仅有极少量的孢子放出,显示出低育的特性。图2表1参15  相似文献   

8.
1.在水温10~13℃,光照强度500勒、每日光照20小时的条件下,巨藻配子体的生长、发育速度快于2000勒、每日光照16小时和3000勒、每日光照8小时组。 2.巨藻幼体从低光强500勒、每日光照20小时的培养条件下,大幅度地调至光强2000勒、每日光照16小时和光强3000勒、每日光照8小时下,除了幼藻体长和早期附着器的生长速度减慢外,对幼藻叶片色泽、健康和早期附着器均无损伤。 3.在幼藻培养过程中,大幅度地调整光照强度时,必需给予培养光强下的最佳光照时间。  相似文献   

9.
1.15℃为长柄羽叶藻幼孢子体最佳生长温度,10~20℃为适宜生长温度。长时间把温度控制在23℃以上,对幼孢子体生长有抑制作用。幼孢子体在26℃水温中8~10天后停止生长。 2.长柄羽叶藻幼孢子体假根在10~20℃水温中都能正常生长发育,以15℃组最佳。高温组(23、26℃组)假根生长发育不良,常呈球状,无明显分枝。 3.长柄羽叶藻可以在青岛海区度夏。  相似文献   

10.
庞通  刘建国  林伟 《水产学报》2010,34(4):531-539
2007年11月到2009年4月在海南黎安,以养殖多年的红褐色长心卡帕藻为材料,跟踪观察了四分孢子形成、释放、萌发以及配子体苗形态建成过程。结果表明,(1)该长心卡帕藻被确定为四分孢子体,四分孢子形成和释放主要发生在夏季和秋季(2008年4月到2008年10月)。(2)人工诱导可促使四分孢子萌发并形成胚苗,胚苗色泽出现明显分化,有红褐色、黄绿色、深绿色、黄绿—红嵌合等不同类型。(3)四分孢子萌发率达到87.1%±7.2%,培养皿内胚苗平均日生长率为(6.3±1.1) %/d,在四分孢子萌发10 d左右假根出现并于培养30 d左右消失。(4)胚苗经过约5个月实验室培养发育成的配子体苗达到了下海挂养程度大小,在海上培养初期配子体苗日生长率大多在10 %/d以上,最高可达21.2 %/d,但随着藻体长大生长速率逐渐下降。经过4个多月海上挂养栽培,获得了藻枝形态、粗细、疏密程度和生长速率等差异明显的多种配子体,部分配子体活力和抗逆性比其母本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幼孢子体早期生长发育适宜的培养条件,设置了光照度、温度、盐度3个影响因素3个水平的正交实验,以及氮磷营养盐水平实验。研究表明,温度对鼠尾藻幼孢子体的生长影响最显著(P〈0.05),25℃时幼孢子体比生长速率(sGR)获得最大值,为10.78%,随着温度的降低sGR逐渐降低;盐度对幼孢子体的SGR影响显著(P〈0.05),盐度30时幼孢子体生长较快,盐度降低SGR也降低;光照度2000~8000lx对幼孢子体的生长影响不显著,SOR极差接近误差水平。氮磷营养盐水平对鼠尾藻幼孢子体的生长影响较大,实验用自然海水中氮素基本可以满足幼孢子体的需求,而磷元素相对缺乏。氮素加富条件下,氮磷比大于15:1时不利于幼孢子体的生长,适宜的氮磷比为10:1~2:1。结果表明,温度25℃、盐度30、光照度20001x是鼠尾藻幼孢子体早期生长发育适宜的条件。培养液氮素含量保持在0.45~1mg/L,磷含量保持在0.3mg/L左右有利于幼孢子体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12.
以实验室内保存培养的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2n♀配子体为实验材料,经切碎培养,促进2n♀配子体成熟,排出卵进行孤雌生殖,形成幼抱子体.将0.5~1.0 cm的孤雌生殖幼孢子体的假根切除,从其体细胞中诱导出2n♀配子体.实验结果表明,在10~20℃范围内,培养20 d后,在15℃和20℃下的2n♀配子体排出的卵的孤雌生殖率分别为8.4%和7.4%,明显高于10℃下的1%0 20℃下诱导培养15d后就出现了2n♀配子体,培养60 d后,2n♀配子体的诱导率达到100%;15℃下培养30 d后才出现2n♀配子体,60 d后的诱导率为38%;而10℃下诱导培养45d后才开始出现2n♀配子体,60 d后的诱导率仅为12%.将诱导产生的2n♀配子体切碎,在20℃下培养10d后的成熟率为34%,60 d的成熟率达到100%.通过孤雌生殖幼孢子体诱导产生的2n♀配子体与正常♂配子体杂交形成了3n裙带菜幼孢子体.本研究发现了获得大量2n♀配子体的新方法,旨在为裙带菜三倍体幼苗规模化培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全缘马尾藻(Sargassum integerrimum)幼孢子体为对象,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和响应曲面法,研究了温度(18~25℃)与盐度(27~33)对其生长的联合效应。结果表明,温度与盐度对全缘马尾藻幼孢子体生长的影响具有明显联合效应,温度的影响大于盐度。21.5℃、盐度30条件下,幼孢子体的体长增长率和体宽增长率均达到最大值,但易滋生杂藻;在光照强度5000lx、温度16.5~26.5℃和盐度25.8~34.2时,温度与盐度的一次、二次效应以及二者间的联合效应对全缘马尾藻幼孢子体生长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表明此范围为全缘马尾藻幼孢子体生长的适宜温度与盐度范围。全缘马尾藻幼孢子体长度的平均增长率与温度、盐度的二次回归方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张婧  严兴洪  章守宇 《水产学报》2012,36(11):1706-1716
通过室内培养, 观察了铜藻受精卵的发生与幼孢子体发育, 研究了幼孢子体的适宜培养条件, 为全人工育苗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 铜藻雌性生殖托的基部和中部首先集中排卵, 卵子粘附于生殖托表面完成受精和早期发生。刚释放的卵子具有8个核, 受精后, 8个核迅速融合成1个大核, 开始细胞分裂。前二次的细胞分裂均为横裂, 在萌发体的一端产生一个很小的“假根原细胞”, 后者最终发育成假根, 萌发体的其它细胞发育成苗体。受精后约48 h, 受精卵发育成具有假根芽的幼孢子体, 开始脱落附着; 培养15 d, 发育成具有2个叶片、体长超过3 mm的幼孢子体。在幼苗的早期培育阶段, 较高的温度和长光照时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和叶片增加, 适宜培养条件为温度21~24 ℃, 光密度40 μmol photons/(m2?s), 光周期14 L∶10 D。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4-碘苯氧乙酸(4-IPOAA)在海带夏苗培育中应用的试验结果。4-IPOAA对海带配子体和幼孢子体的生长发育有着明显的影响,高剂量的4-IPOAA(500mg/L)对配子体的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解除4-IPOAA对配子体的抑制,配子体在短期内即能正常排卵、排精并受精形成孢子体;低浓度的4-IPOAA(25mg/L以下)能促进幼孢子体的生长。这项试验结果表明,有可能利用4-IPOAA对配子体的抑制特性,来改进目前所采用的低温、自然光条件下培育海带夏苗的工艺。作者建议把海带夏苗培育工艺改为以下步骤:(1)在常温下采苗;(2)在18℃以下水温条件下培育配子体;(3)在配子体成熟前用4-IPOAA处理,使其停止发育,在较高水温(20℃左右)条件下静水培养被抑制的配子体;(4)在计划夏苗出库前40—50天,解除4-IPOAA对配子体的抑制,恢复最适条件下流水培育;(5)肉眼见苗后及时下海暂养。  相似文献   

16.
为了能够节约制冷成本,合理延长种海带在海上的预留时间,系统研究了不同温度(20、21、22、23、24℃)和培养时间(4、8、12、16 d)对两个海带品系("205"和"C033")孢子放散能力及胚孢子萌发率、受精率、雌配子体发育和幼孢子体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海水温度达到24℃时,孢子囊几乎丧失了放散能力,20–23℃的游孢子放散量差别不显著。在相同温度下,孢子囊培养时间为12、16 d的胚孢子萌发率大于4、8 d;同时,孢子囊培养16 d的雌配子体和幼孢子体具有最小值。在相同培养时间下,23℃(或24℃)的雌配子体和幼孢子体远远小于20–22℃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海带雌配子体大小与幼孢子体大小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果显示,当温度达到23℃或培养时间达到16 d时,海带孢子囊受到了胁迫,不利于雌配子体的发育和幼孢子体的生长。温度对孢子囊的作用更迅速,而时间对孢子囊的作用较为缓慢,可能是一种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7.
鼠尾藻有性繁殖和幼孢子体发育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金华  张全胜  许博 《水产科学》2007,26(11):589-592
野外跟踪观测烟台芦洋湾地区鼠尾藻的成熟繁殖状况,采集临近成熟的鼠尾藻至实验室培养,跟踪观测其卵子的排放、卵子和受精卵的发育、假根的生长以及幼孢子体的前期发育。试验结果表明,本地区鼠尾藻繁殖期集中在6—8月,鼠尾藻的卵子发育属8核1卵型,卵子受精后约20 h开始脱离生殖托,受精卵先连续进行2次的横分裂,而后再由一端的1个细胞发育成假根,另外2个发育成体细胞。幼孢子体在约2 mm时开始形成分枝突起。  相似文献   

18.
采用种质库内保存的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C.Agardh)Saunders]雌雄配子体,进行扩增培养,然后利用雌雄配子体进行人工苗种繁育,并在自然海区进行栽培。2015年8月3日开始育苗,经过75d培育,多肋藻幼苗生长至0.83cm,出库下海暂养。下海后,经过40d生长,幼苗生长至平均长度约25cm,开始分苗养殖,分苗后每隔25~30d观测藻体长度和宽度生长变化,并同步监测海水温度。至2016年4月20日观测到多肋藻平均长度达到最大值,约228.3cm,此时海水温度约9.4℃,藻体平均宽度约29.3cm,平均鲜重量约528.4g,平均干重约79.7g,鲜干比约6.6。得出结论:多肋藻适合在我国北方海区进行人工育苗并养殖,最佳收获期在4月下旬前后。  相似文献   

19.
海带配子体的室内保存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了进一步提高海带的产量和质量,我国海藻科学工作者从六十年代就开展了海带遗传育种的研究,到七十年代先后培育出了“860”、“35X”、“243”等几个高碘海带。要开展海带的遗传育种,必须解决保种问题,这样就可以把各个品系保存下来,随用随取。海带的保种以保存配子体最为有利,孢子体藻体太大,而在室内长时间培养是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20.
巨藻潜绳悬养法,简单易行,即把幼藻或幼苗附于塑料绠绳上,两端固定于海底,使绠绳与水面保持一定的距离。并根据藻体的生长情况和透明度的变化情况,调节培养水层;既有利于藻体生长,又能防止海胆掠食。用这种方法已在南隍城岛水域建造了7,000余平方米的藻林。藻林里栖息着成群的鱼类,潜水员在藻林中随时可目击3~5尾至10多尾。藻林形成后,藻林海底的海胆、鲍鱼和海参的数量分别增加了20、17和10倍。可见,养殖巨藻的同时进行多品种增、养殖生产,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