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来提出,要求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我们江苏省阜宁县将紧紧围绕十七大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中央四部委提出的“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的号召,在全县开展“建绿色小康村,创全国绿色小康县”活动,努力实现绿色小康。  相似文献   

2.
根据上饶森林生态现状,提出森林资源保护与"创森"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应从强化资源管护、加强生态产业建设等几方面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相似文献   

3.
正2020年,枣强县作出全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重大部署,并以此为抓手,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扩大城乡绿色空间,努力打造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绿美枣强。当前,全县上下联动、城乡一体,如火如荼的创森工作正在全县展开。合力推进创森工作让生态意识家喻户晓自全面启动创森工作以来,枣强县把创森列为"一把手"工程,多次召开创森推进会,研究谋划推动部署,成立创森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部门成立相关组织机构分步落实,层层推动。县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指导督促的同时将创建工作纳入政绩考核,严格问责。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作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城市,丽江在旅游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承受了巨大的生态压力。探讨了"四创两申"在建设生态城市中的作用:"四创两申"可充分体现生态环保型城市的建设要求,加快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建设过程,提升丽江生态环保型城市标准化与国际化的水准。  相似文献   

5.
纵览     
正延庆区园林绿化局持续加强冬残奥会服务保障。2021年加强赛区内外生态修复,修建防火道路24.35公里,实施90个点位的森林防火视频监控及通信系统建设,在冬奥场馆周边设置20个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点。2021年2月23日,海淀区举办"创森"主题灯光秀,在中关村西区广场和中关村壹号地段楼宇间,用灯光打造展示"创森,让海淀更美丽"等主题标语,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看。  相似文献   

6.
基于泸溪定位湘西北武陵山区湘西山地森林生态保护与水源涵养林区的特点,分析了其森林资源现状,从确立重新认识,创新观念,生态林业新目标;切实转变森林经营理念,走分类经营之路;加强管理,依法治林,走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等方面探索可持续森林经营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实施“创绿色英川、建生态大镇”发展战略,加强林业建设,提高林业的质量和效益,加速推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为了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英川镇对全镇林业建设实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对英川镇林业发展进行了思考,为从事林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国家森林城市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各项建设指标达到相应标准并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授牌的城市。河南省驻马店市自2015年开始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以来,全市上下积极弘扬生态文化,大力推进城乡绿化,加快发展林业产业,着力加强森林管护,创森工作成效卓著,成绩斐然。文章结合工作实际,主要探讨了驻马店市森创工作的成效、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9.
自2006年呼和浩特市市委、政府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宏伟目标以来,清水河县按照“创森”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使“创森”工作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创森”各项任务指标已全部完成,全县生态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态状况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0.
正"森林城市全民共建,美好家园你我共享""你心我心生态同心,你行我行创森同行"……一条条醒目的创建森林城市宣传标语在枣强县城乡随处可见。今年以来,枣强县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组织开展了全方位创森宣传,森林城市创建深入人心,生态意识家喻户晓,掀起了创建森林城市宣传新高潮。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森林城市主题宣传。枣强县利用覆盖全县553个村的应急广播,每天十分钟播放创森相关稿件;利用枣强融媒开设"创森之年话创森"专栏,拍摄系列专题片,展示全县五年来的造林绿化成就及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成果,让城乡大众了解创森、  相似文献   

11.
间伐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短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抚育间伐对华北落叶松纯林林下植被的影响,对河北省木兰林管局600,900,1 200,1 500株/hm2共4种不同密度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平均高度、平均盖度、平均密度、植物多样性指数随着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密度600株/hm2和900株/hm2落叶松林下植被的各项指标都相接近,与其它2种密度林下植被相差较大;较小密度之间的林下植被物种组成相似程度较大,较大密度和较小密度落叶松之间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差异较大;40 a生左右、平均高为11m、密度为1 500株/hm2的华北落叶松间伐保留密度为900株/hm2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佛山陶瓷工业区绿化植物的初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瓷工业区不少园林植物受SO2、氟化物、氢氧化物和粉尘的复合污染物的侵害而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有些甚至濒临死亡或已经死亡。通过对佛山主要陶瓷工业区及受陶瓷工业污染物影响严重的邻近地区的植物调查,从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的原生植物和栽培植物中,初步选出34种能耐受污染物的污染胁迫而能正常或基本正常生长、发育的强抗性植物,其中半数以上种类为目前尚未或尚少在园林绿化中应用的乡土植物。  相似文献   

13.
南方稀土矿山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稀土矿山开采的危害、矿山立地条件、植物材料的筛选、综合治理技术措施等方面综述南方稀土矿山植被恢复的研究进展,指出研究中的局限性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对稀土矿山植被恢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三山公园次生林的植物调查,发现次生林受开发建设和绿化的影响,植物多样性呈现出乡土植物减少、外来栽培植物增多、草本和木质藤本大幅度减少等趋势,这些变化与城市植物区系和城市植被的典型特征相符。为避免发生这些变化,分别在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的技术层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动物运动场的地被植物对动物福利、展示效果、生态效益有着重要意义。为了科学地开发利用现有地被植物资源,提高动物运动场的生态展示效果,实施更有针对性的管护手段,对北京动物园动物运动场地被植物进行实地调查。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地被植物的生长状况、观赏特性及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及分级。结果表明,涝峪薹草等25种地被植物开发利用价值高,泥胡菜等27种开发利用价值较高,天名精等20种开发利用价值较低,枸杞等11种不具有开发利用价值。根据评价结果对7个具有代表性的动物场馆的23个室外运动场进行聚类分析,按不同管护特征将其分为易于管理、较好管理、不好管理、难以管理四类。  相似文献   

16.
通过标本采集的方法对青木川自然保护区主要植物资源种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木川自然保护区拥有主要药用植物25种、油脂植物15种、芳香油植物12种、淀粉和糖类植物11种。调查表明,青木川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丰富,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将会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7.
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形态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对雷公藤种质资源进行调查,建立种质资源收集库,定期观察雷公藤表型性状,研究形态标记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的叶片大小、叶背白粉、花序大小等主要分类特征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其变异是连续的,而且地理分布也是连续的;昆明山海棠、雷公藤均能适应长江流域的气候条件,但不同种源生长情况及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现行分类问题值得商榷,两者应属同一种植物,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的遗传多样性预示着遗传改良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泰山野生观赏植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泰山野生观赏植物进行了多年的调查研究,筛选出县有观赏价值物331种及变种,把它们划分为绿化及风景植物、花卉植物、草坪及绿篱植物、垂直绿化植物及树桩盆景植物等五大类,并对泰山野生观赏植物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取样线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对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植物资源现状展开全面调查。结果表明:轿子山共有保护植物35种,新增发现国家Ⅱ级保护植物云南梧桐、箭叶大油芒和西藏杓兰;珍稀濒危植物喜马拉雅红豆杉从原有7株增至13株;攀枝花苏铁的种群数量通过人工扩繁和野外监测进一步增加,其他保护植物的生存状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基于此,提出建立健全管护机构、各管理部门有效配合、适时开展本底资源调查等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0.
桉树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区土壤生物修复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提出了重金属污染的概念,指出了土壤修复的几种基本方法及其优缺点,对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阐述了桉树作为重金属污染富集植物的研究依据,认为将桉树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一方面可在避免种植食用性植物前提下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实行植物修复,另一方面可缓解当前木材资源供给压力,提高经济收益,具有明显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