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禽业导刊》2005,22(23):40-41
人禽流行性感冒(以下称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在1981年,美国即有禽流感病毒H7N7感染人类引起结膜炎的报道。1997年,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生H5N1型人禽流感.导致6人死亡.在世界范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人们又先后获得了H9N2.H7N2、H7N3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的证据,荷兰、越南、泰国、柬埔寨、印尼及我国相继出现了人禽流感病例。尽管目前人禽流感只是在局部地区出现,但是,考虑到人类对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人类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后的高病死率以及可能出现的病毒变异等,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该疾病可能是对人类存在潜在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了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了解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在湖南省洞庭湖区的变异特点和进化规律,为该地区H6N6亚型禽流感的防控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对2012年在洞庭湖区分离的H6N6亚型禽流感毒株的HA、NA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对所得序列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本试验分离到的5株H6N6亚型禽流感毒株HA裂解位点为PQIETR↓GLF,均没有多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插入,属于低致病性病毒;5株病毒的HA和NA潜在的糖基化位点有一些差别,这些差别是否会引起其毒力和致病力上的差异还有待研究;从基因遗传进化关系来看,这些毒株与我国汕头、广西分离的毒株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美国最近爆发的高致病力的禽流感是由H5N2高株引起的,该毒株曾引起1983-1984年美国宾西法尼亚洲和新泽西州禽流感的爆发,在1986-1989年间,从美国的养禽场和活禽市场分离到了多株H5N2毒株,通过对11个病毒株的血凝素的非结构基因完整的代码序列和血凝素亚单位蛋白1的序列检测,并将其和以前分离到的毒株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986-1989年分离到的H5N2毒株和1983-1984年引发宾西法尼亚州禽流感的毒株具有高度同源性,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禽流感长期存在和进化于美国的活禽市场,为活禽场与1983年宾西尼亚洲禽流感爆发的相关性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通常在鸡胚上增值性能高,但在细胞上增值能力差。为了获得在细胞上高效表达H9N2亚型禽流感HA和NA抗原的疫苗株,通过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将A/Chicken/Shanghai/441/2009(H9N2,SH441)的HA和NA基因与A/Puerto Rico/8/34(H1N1,PR8)的6个内部基因进行人工重组,拯救并获得了1株禽流感重组病毒441-PR8,并对它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组病毒441-PR8株在细胞上的增殖能力明显高于野生毒株SH441,该重组病毒有望成为H9N2亚型禽流感疫苗研制的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5.
旨在对2021年分离自我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野鸟粪便中的1株低致病性H7N3禽流感病毒(AIV)A/mallard/Ningxia/Y37/2021(H7N3)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遗传进化分析及对小鼠致病性试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HA基因裂解位点仅有1个碱性氨基酸,符合低致病性AIV的分子特性。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HA基因和韩国野鸭源H7N7亚型AIV同源性较高;NA基因与韩国野鸟源H5N3亚型AIV同源性较高;PB2、PA基因与H5N2亚型AIV有较高的同源性;PB1基因与H5N3亚型AIV有较高的同源性;NP基因与H3N2亚型有较高同源性;M、NS基因与H3N8亚型有较高同源性,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血凝抑制(HI)试验结果表明,该毒株与H7N9-Re4疫苗株抗血清的HI效价比同源毒株低16倍,抗原性差异显著。小鼠感染性试验结果显示,该病毒能在小鼠的肺部与鼻甲中复制,并引起感染小鼠体重下降,表明该毒株有感染哺乳动物的风险。本试验通过对1株野鸟源H7N3亚型AIV部分生物学特性的分析,为H7N3亚型禽流感的预警和综合防控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该病毒的多变性。为了实时掌握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变异情况,本文研究了2001年从河南洛阳分离到的HL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与2005年以后从我国部分省份分离到的6株H9N2亚型禽流感毒株,就毒力、免疫原性和HA基因的变异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旨在为生产用毒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HL株和2005年以后从其他几个省份分离的毒株有很好的免疫交叉保护性,能够对当前的流行毒株提供足够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7.
2013年春季,一种新的禽源性甲型流感(H7N9)病毒在中国出现并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禽类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呈隐型感染,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则会引起严重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甚至死亡。本文将对全球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播情况,发病机制以及防控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2007年~2010年我国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的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进行分析,发现自2008年下半年来分离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对鸡胚的致病性有增强的趋势,在此基础上,选择MDT在60.5~96.3 h之间的9株病毒,比较其对SPF鸡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对鸡胚致病性强的毒株,对SPF鸡的致病性也较强,能引起气管、肺、十二指肠、肾和脑等多器官的系统性感染,而且病毒在各组织器官的复制能力与致病性呈正相关.在感染SPF鸡后,所有毒株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排毒,而致病力较强毒株的感染组,排毒的比例更高,排毒时间也更长.这些数据表明,H9N2病毒在进化过程中,致病力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新近出现了一些对鸡致病力增强的毒株,这提示我们必须重视对H9N2病毒进化和变异的监测,加强对H9N2病毒的防控.  相似文献   

9.
《中国动物保健》2019,(1):43-43
根据农业农村部相关通知,目前,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毒株发生了较大抗原性变异,为满足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急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等有关单位研制了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H5N1 Re-11株+Re-12株,H7N9 H7-Re2株)、重组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细胞源,H5N1 Re-11株+Re-12株,H7N9 H7-Re2株),和禽流感病毒(H5+H7)三价灭活疫苗(H5N2 rSD57株+rFJ56株,H7N9 rGD76株),并已通过应急评审。  相似文献   

10.
越南卫生官员16日宣布,越南已在禽类动物中发现除H5N1型之外更多类型的禽流感病毒。如果这些毒株继续传播,可能和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基因整合交换,加重禽流感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对2014年从新疆额敏县分离到的一株野鸟源H3N8亚型流感病毒A/wild bird/Xinjiang/S3525/2014(H3N8)进行了全基因序列和进化分析。序列分析显示,HA裂解位点序列为~(339)PEKQTR-GLFG~(348),为典型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特征,NA基因具有6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与病毒株A/mallard/Czech Republic/14333-1K/2011(H3N8)核苷酸高度同源(97.7%)。该毒株的内部基因来源较复杂,其PB1、NP基因分别与A/ruddy shell duck/Mongolia/921C2/2009(H7N1)和A/wild duck/Korea/MHC39-26/2011(H7N9)的同源性最高,其余内部基因与H2、H3、H6、H7等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同源性最高,呈现明显的异源性。除PB2基因外,其余基因片段均来源于野鸟源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F株灭活疫苗对流行毒株的免疫保护效果,将禽流感病毒HF株灭活疫苗和商品化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分别以0.3 mL/只接种21日龄SPF鸡,3周后采血测定HI抗体效价,并用2018年-2019年分离的4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别进行攻毒。结果显示,免疫后21 d, HF株灭活疫苗免疫组HI抗体效价达到9.1 log2以上,商品化疫苗HI抗体效价几何平均值则为6.3 log2以内。4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毒株以10~(7.0)EID_(50)的剂量静脉攻毒后,HF株灭活疫苗免疫组可抵抗流行毒株的攻击,保护率为100%;而商品化疫苗对流行毒株的攻毒保护率仅为40%~60%。说明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F株灭活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使免疫鸡抵抗流行毒株的攻击。  相似文献   

13.
低致病性禽流感主要是由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所引起,近几年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暴发了H9N2亚型禽流感疫情.研究表明,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在陆禽中至少可分为北美和欧亚两个种系,该病毒在自然环境中很容易发生变异,通过混合基因组分而形成不同的病毒亚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已经能传播至哺乳动物,包括猪和人类,从而引发对其是...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从湖南省洞庭湖区鸭群中分离的2株 H11N9亚型禽流感病毒变异特点、进化规律及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2株H11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A、NA序列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并用2株毒株对SPF鸡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本试验分离到2株 H11N9亚型禽流感毒株的 HA裂解位点均没有多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插入,属于低致病性毒株;HA基因的受体结合位点均非常保守,具有典型的禽源性特征;NA基因序列与在周边国家野鸟中分离的H11N9亚型毒株的氨基酸同源性较高;鼻腔接种SPF鸡后,均能使鸡感染并通过喉头或泄殖腔排毒,但感染的鸡均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并且不能使同居鸡感染排毒。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从湖南省洞庭湖区鸭群中分离的2株H11N9亚型禽流感病毒变异特点、进化规律及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2株H11N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HA、NA序列进行同源性和遗传进化分析,并用2株毒株对SPF鸡进行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本试验分离到2株H11N9亚型禽流感毒株的HA裂解位点均没有多个连续的碱性氨基酸插入,属于低致病性毒株;HA基因的受体结合位点均非常保守,具有典型的禽源性特征;NA基因序列与在周边国家野鸟中分离的H11N9亚型毒株的氨基酸同源性较高;鼻腔接种SPF鸡后,均能使鸡感染并通过喉头或泄殖腔排毒,但感染的鸡均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并且不能使同居鸡感染排毒。  相似文献   

16.
赵世广  王川庆  崔保 《中国家禽》2001,23(17):29-30
美国上次高致病力禽流感的暴发是于1983年到1984年由宾西法尼亚州的一株H5N2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通过联邦政府的努力,该病的暴发得以控制。然而,1986年到1989年间,在美国活禽市场(LBMS)和养禽场又分离到多株H5N2型禽流感病毒。为确定这些病毒在流行病学上的关系,我们对11株H5N2型病毒的非结构(NS)基因和血凝素基因的血凝素蛋白亚基1(HA1)进行了完全编码序列的测定,并将其与以前已发表的禽流感病毒序列进行了比较。通过对这两种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序列分析,发现1986年到1989年间分离到的H5N2型毒株与1983年到1984年…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筛选新型免疫原性好、广谱的优秀 H9亚型禽流感病毒疫苗株。通过 H9N2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对分离得到的37株禽流感 H9N2亚型病毒进行 HA 基因分子遗传进化及其关键位点分析,利用交叉 HI 效价及鸡胚中和试验分析毒株间毒力及其相关性,制备疫苗用毒株进行免疫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从37株病毒中选出12株病毒作为代表,分为3个分支,同分支之间交叉 HI 效价及中和效价最高。HI 试验及鸡胚中和试验均显示同分支毒株间的相关系数高。免疫攻毒保护试验显示同分支疫苗株安全性高。表明我国禽流感 H9N2亚型情况复杂,且疫苗保护效果与疫苗株的抗原匹配性密切相关,生产多种分支 H9疫苗株联合更有利于控制 H9型禽流感,  相似文献   

18.
A型H7N9禽流感病毒以往仅在禽及野鸟体内发现,从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2013年3月31日~4月23日我国已经报告了10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鉴于H7N9亚型禽流感感染人病例数不断增加并导致严重临床症状,并对公共卫生安全与畜牧业生产都造成严重威胁,政府和相关业务部门高度重视H7N9禽流感病毒的监测预警工作。本文就开展动物H7N9禽流感病毒检测流程、荧光RT-PCR方法、注意事项等作以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致病性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可以感染各种动物,并对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持续性威胁。虽然在鸡体内发现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许多种基因型,但是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种基因型可以感染哺乳动物。鉴定动物种群中病毒株基因型,这对了解不同病毒株在各种宿主中的分布十分重要。当特定基因型的高致病性毒株出现在之前未报道的携带有该基因型的未知宿主中,有利于对其进行监控和检测。从2只死于呼吸道疾病的貉的肺样品中分离得到2株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病原性检测显示所分离到的病毒对鸡是高致病性的。为了分析这些病毒基因型的特性,将其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这些分离到的病毒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并且它们可能来自与同一个病毒祖先。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病毒在遗传上与2003年第一次在中国分离得到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的V基因型十分相近,与近年来占主导位置的病毒基因型(如Z基因型)不同。分离到的病毒在其HA剪切位点还包含了一个多基的氨基酸基序,在PB2蛋白的627位存在一个谷氨酸残基,这与之前经证实的禽病毒相似。本试验首次发现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V基因型存在于与哺乳动物相关的宿主中。研究结果有力的揭示了H5N1病毒V基因型能跨越种间障碍而感染哺乳动物。这些发现进一步显示出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对哺乳动物和人类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H5N1和H9N2禽流感病毒HA抗原性对比分析和基因免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H9N2和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序列,设计合成全基因扩增引物.将RT—PCR扩增2个毒株的HA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对推导的氨基酸序列通过MIF Bioinformatics软件进行抗原表位分析和糖基化位点进行分析。构建2个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检测2个毒株的HA基因疫苗免疫后外周血中HA特异性抗体的效价.并比较HA2个亚型免疫应答特异性的差异。结果表明,2株毒株禽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表位和糖基化位点存在较大差异,重组质粒免疫后成功地诱导了体液免疫反应。两种亚型禽流感的HA基因免疫诱导的对本亚型病毒的抗体应答水平明显高于另一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