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土壤中有效态硒含量的测定方法不多,提取剂各异,常用的有去离子水煮沸浸提后测定。根据Williams等试验证明,植物硒吸收量与EDTA浸出的土壤硒含量正相关,结合新疆土壤的特点,我们选用EDTA浸提法测定土壤中有效态硒。为此进行了不同浸提剂浸提测定土壤中有效态硒的试验方法对比,对比结果EDTA浸提法测定土壤中有效态硒含量较为理想,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适宜关中灌区富硒小麦生产的农艺技术,2018—2019年在关中灌区4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点三原、兴平、武功和临渭进行试验,供试小麦品种为中麦578,试验设置CK、叶面单次喷施(T12.7 kg?hm-2、T25.4 kg?hm-2)和两次喷施(T32.7 kg?hm-2+2.7 kg?hm-2、T45.4 kg?hm...  相似文献   

4.
土壤硒富集特征及综合利用分区研究对于科学发展富硒农业,实现区域土地硒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我国旱作区为研究区,借助空间自相关、冷热点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富集特征和综合利用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在0.01~0.46mg·kg-1之间,存在强烈的空间正相关性(Moran' s I=0...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步萃取,BaSO4比浊法测定了陕西省3种干旱区主要土壤-黄绵土、黑起士和Lou土中各无机硫形态,有效态硫及总硫含量,并由差减法得到有机态硫含量。结果表明,黄绵土中总硫含量很低,仅87.88mgS/kg(烘干土),黑起土中含量居中,为176.5mgS/kg,而Lou土中含量较高,达200.8mgS/kg。吸附性硫含量均很低,在0.582-2.415mgS/kg之间,水溶性硫和HCl可溶性硫的含  相似文献   

6.
阿尔泰山位于中国、蒙古和苏联的交界处,分布着较完整的垂直地带性土壤。有关阿尔泰山山地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已有报道。本试验研究土壤中铁、锰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垂直地带性,其结果有助于了解阿尔泰山山地土壤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合理开发利用阿尔泰山山地土壤资源的途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吡虫啉和毒死蜱对尿素氮在土壤中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考察杀虫剂施用对尿素态氮在土壤中转化过程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法,通过测定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质量分数以及反硝化损失的动态变化,研究了在施用尿素的土壤(有效氮含量为200 mg/kg)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吡虫啉和毒死蜱2种杀虫剂时,杀虫剂对尿素的水解、土壤氮的硝化及反硝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和毒死蜱各剂量处理在第3天时对尿素水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PPPP<0.01),减少反硝化损失量39.69%。  相似文献   

8.
设施农业中过量施肥和灌溉不仅降低肥料利用率,且容易引发硝酸盐污染风险.以库尔勒英下乡露天菜地为参照,对该地大棚菜地年度氮素输入量、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特征,以及地下水硝态氮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素年度输入量大棚菜地>露天菜地;两种种植方式0-180cm土壤均出现了硝酸盐的明显累积,大棚菜地硝态氮累积量随种植年限的增...  相似文献   

9.
黏虫和劳氏黏虫形态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黏虫和劳氏黏虫往往混合发生,给小麦、玉米和水稻等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本文从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分别描述了这两种黏虫在形态特征上的差异。两种黏虫卵无差异。低龄幼虫中黏虫刚毛基部的毛片色深,2龄幼虫前胸背板上各条背线较明显;劳氏黏虫毛片色浅,2龄幼虫各背线不明显。高龄幼虫中黏虫头部有"八字纹",气门近圆形,气门筛黑色有光泽;劳氏黏虫头部除"八字纹"外唇基还有一黑褐色斑,气门椭圆形,气门筛黄褐色。黏虫蛹腹部背面5~7节有刻点,臀棘着生近于平行;劳氏黏虫蛹4~7节有刻点,臀棘呈"八"字形。黏虫成虫前翅有环纹、肾形纹,劳氏黏虫则无。本研究旨为两种黏虫的田间调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菜豆象和绿豆象形态特征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琛  杨波 《植物医生》2015,(3):53-54
菜豆象Acanthoselides obtechus Say原产于美洲,是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绿豆象Callosobruchus chinensis Linnaeus在储粮仓和田间均能繁殖为害。通过对菜豆象和绿豆象外形特征的详细观察和辨别,掌握2种豆象的辨别方法 。  相似文献   

11.
青海高寒区土壤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海高寒区4种主要土壤类型为观测对象,利用ASD手扶式波谱辐射仪测定其土壤剖面光谱反射率,结合土壤有机质和氧化铁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种类型土壤的光谱反射率表现为流动风沙土>半固定风沙土>淡栗钙土>暗栗钙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光谱反射率在375 nm波段、575 nm波段和775 nm波段附近有较好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以4个引种燕麦(Avena sativa)为典型代表,对其不同生育时期根、茎、叶中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测定,探讨不同生育时期燕麦C、N、P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变化规律,为燕麦饲草的科学收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燕麦全株C、N、P含量分别为322.30~333.97、17.42~75.62、2.74~5.42 mg·g-1,燕麦根C、N、P含量分别为298.42~317.92、11.47~73.71、2.82~3.42 mg·g-1,燕麦茎C、N、P含量分别为311.25~338.86、10.15~75.16、2.44~5.06 mg·g-1,燕麦叶C、N、P含量分别为330.80~372.47、30.64~113.80、2.59~8.65 mg·g-1;各器官间C、N、P含量表现为叶>茎>根。此外,燕麦各器官C、N、P含量的积累过程具有一定季节特征,C含量积累过程受生育时期影响较小,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而N和P含量的积累过程受生育时期影响较大,其在拔节期~抽穗期均...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藏东横断山区土壤侵蚀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RC/INFO的空间分析与统计分析功能,从海拔、坡度、土壤以及土地利用四个方面,对藏东横断山区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来讲,三江河谷地带水蚀较强;山体中部以微度侵蚀为主,而森林采伐迹地土壤侵蚀严重;海拔4500m以上地带,冻融侵蚀严重。(2)不同的海拔与坡度等级下,4000-5000m与25°-35°土壤侵蚀最强。(3)水力侵蚀主要发生在褐土与灰褐土土壤类型,冻融侵蚀主要发生在寒冻土、黑毡土以及草毡土土壤类型。(4)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草地和林地,低覆盖草地上冻融侵蚀尤为严重。通过土壤侵蚀分布特征的研究,为土壤侵蚀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青海东部主要农业区县域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海东部主要农业区县域农业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以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为基础,从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四方面选取17个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AHP法和熵值法的组合权重法确定了指标权重,最后应用综合评价模型对青海东部主要农业区县域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9个县的综合健康指数在0.300~0.600间变化,其中平安县农业生态系统处于"健康"状态,互助、民和、湟中、大通4县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余4县处于"不健康"状态。分析表明,干旱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大瓶颈,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措施是做好水资源的"开源节流"并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5.
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建设用地扩张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变更调查统计数据,结合历年统计年鉴的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1996-2005年建设用地扩张过程与特点,定量分析建设用地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建设用地的外延扩张迅速,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现象较为突出。各类社会经济驱动因素中,逐步上升的二三产业比重、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和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青海高原东北部耕地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海高原东部农业区为研究区域,以1996-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变更调查统计数据及统计年鉴提供的各类社会经济数据为依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耕地变化过程与特点,探寻耕地变化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5年海东地区耕地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政策调控驱动力两方面。其中,社会经济发展驱动力因子主要有人口、GDP、固定资产投资。政策调控驱动力因子主要有农业结构调整和生态退耕因素。  相似文献   

17.
乌兰布和东北部典型土地利用的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实地调查采样、室内样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3种不同利用类型土地(耕地、林地、荒漠灌丛)的土壤养分特征,并对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有机质含量、全氮、全钾、全磷分别为8.02±4.35、0.34±0.14、0.37±0.09、16.10±2.04 g·kg-1,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为18.48±8.27、3.76±0.89、135.04±83.35 mg·kg-1,pH值为8.8±0.20; 土地利用方式对有机质、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影响显著(P<0.05),对全氮、全钾影响不显著(P>0.05); 三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的排序为荒漠灌丛(0.443)>林地(0.409)>耕地(0.312), 荒漠灌丛与林地的土壤肥力为中等级水平,而耕地的肥力为低等级水平。荒漠灌丛与林地比耕地有利于土壤保肥。  相似文献   

18.
土壤水分是量度干旱程度最重要的指标,如何对其有效监测与预警一直是各界致力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基于Suomi NPP/VIIRS数据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归一化植被水分指数NDWI、植被状况指数VCI,分别构建了青海省东部农业区3种土壤水分监测模型,利用连续的野外定点观测数据及生态站点观测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并在2017年夏旱过程进行了应用检验。结果表明:2012—2016年模型回代检验中,TVDI指数模型表现最优(RMSE为4.4%),其次为VCI指数模型(RMSE为4.7%),NDWI指数模型表现最差(RMSE为5.2%);2018—2020年夏季互助遥感检验场定点观测检验中,TVDI指数模型表现最好(RMSE为3.8%),VCI指数模型次之(RMSE为5.0%),NDWI指数模型表现最差(RMSE为8.8%);2017年夏季干旱过程中,TVDI指数模型反演的旱情发展过程及分布范围与实际旱情情况相符,而NDWI指数模型反演的旱情分布范围明显偏小,VCI指数模型甚至不能反映旱情缓解、解除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Propargyl bromide is being investigated for its potential as a soil fumigant.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fate of propargyl bromide in soil is important in determining both efficacy and the threat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These experiments investigated some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rate of propargyl bromide degradation in soil and quantified some of the products formed as a result of propargyl bromide degradation in four soils of differing composition and at three initial propargyl bromide concentrations. In all soils at all initial propargyl bromide concentrations, equimolar formation of Br- was observed during propargyl bromide degradation, but little propargyl alcohol (product of hydrolysis) was formed. The apparent first-order degradation coefficient (k) increased with decreasing initial propargyl bromide concentration in all soils, but the mass degraded per unit tim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ropargyl bromide concentration. The rate of propargyl bromide degradation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the k value was correlated to th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of the soi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 0.97 for all concentrations). Repeated application of propargyl bromide did not increase the rate of propargyl bromide degradation in soil. Addition of Br- did not affect the rate of propargyl bromide transformation in soil, so accumulation of Br- in the soil is not expected to impede propargyl bromide degradation.  相似文献   

20.
河西走廊东部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统计方法对河西走廊东部武威市农耕期耕作层土壤水分的地域分布、时间演变和垂直变化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存在三种地域分布区,时空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土壤水分的散失与日照、气温、降水、地温等气象条件的变化有较大关系。尝试用最优子集神经网络建立春季土壤水分预测模型,经实际使用,该模型预测能力较强,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