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9 毫秒
1.
《福建林业科技》2022,(1):30-39
于2010—2019年,采用样地调查法对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国有林场杉木人工林的地况因子、林况因子及乔木层的生物量进行调查;通过构建引入林龄和地位指数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估算杉木林乔木层各组分生物量,研究各组分生物量分配规律与立地条件和林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引入林龄和地位指数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林龄和立地条件对生物量异速生长规律和分配的影响;杉木各组分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受林分林龄的影响显著,其中干材、树皮生物量占比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树叶、树根则相反,树枝生物量占比先增加后减小;除树枝外,立地条件不会改变各组分生物量占比随林龄的变化趋势,但会影响各组分生物量占比大小。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分中,树干生物量占比较大,树叶、树根的分配则相反。研究结果可为杉木人工林碳汇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田大伦  朱凡 《广西林业科学》2011,40(2):81-84,78
通过定位观测取得的数据,对不同林龄两代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积累特征进行研究,并对第1代、第2代杉木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7、14、20年生两代杉木单株生物量和林分生物量均随林龄增大而增加.树叶、树枝生物量随着林龄增长所占比例逐渐减小,但树干生物量比例逐年增大,树根生物量变化不明显.7、14、20年生第2代杉木林的单株生物...  相似文献   

3.
桂西北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生长规律及其分配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桂西北马尾松人工林的单木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林分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1)马尾松树干、树皮、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以方程W=a×(D2H)b的拟合效果为好,树枝和树叶以方程W=a×Db的拟合效果为好。(2)不同林龄马尾松林分标准木各器官的生物量所占总生物量的百分比出现明显的变化。在不同的马尾松林龄中,各器官的生物量均以树干为最高,同时随着林龄的增加,其所占百分比例出现明显的升高,随着林龄的继续增大,其所占百分比逐渐趋于稳定。与树干的变化趋势相反,树皮、树枝、树叶和树根的所占总生物量百分比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呈现下降。(3)林分生物量随着林龄的增大而出现明显的增加。林分树干和树枝的总生物量和所占百分比均出现明显的上升;树皮和树叶的总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其所占乔木层总生物量的百分比则随着林龄的增加而下降;地下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大而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以空间代时间的径级标准木收获法,研究了从幼林到成熟林的5种不同林龄的林分生物量.结果表明:树木干物质是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各器官,其比例与径阶大小无关,而与发育阶段有关.林分平均木及林分各器官生物量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平均木在18 22a生物量年增加速率最大,而林分是在12 18年生.树干生物量所占百分比(占48%以上)随林龄增加而增加,而枝、叶、皮刚好相反,18年生以前,根所占百分比随林龄增加而下降,此后趋于稳定.各器官所占百分比由大到小依次为:干、枝、根、皮、叶.8、12、18、22、30年生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33.94、89.94、204.51、223.71、234.14t.hm-2,净生产力为:6.24、11.14、15.63、14.07、11.93t.hm-2.a-1.中龄前,生物量按径阶分布的规律与株数按径阶分配规律相似,多呈左偏态,此后呈右偏态,峰值比株数按径阶分布向右移动1 2个径阶.培育纸浆材林,在18年生前利用最佳.  相似文献   

5.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及器官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区域、立地、密度、林龄对落叶松生物量及器官分配均有较大影响。辽东地区的日本落叶松林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显著高于辽北、辽南和辽西地区;林分的生物量随立地条件的改善而加大;各地位级林分的生物量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呈上升的趋势;密度最适林分生物量最大;活地被物生物量与枯枝落叶层的现存量均以近熟林较高。  相似文献   

6.
速生阶段杉木人工林产量结构及生产力的代际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定位观测取得的数据 ,对速生阶段第 2代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研究 ,并在时间和空间上与第 1代杉木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第 1、2代杉木林单株和林分生物量分别为 37 5 4、34 74kg和 85 6、71 4 5t·hm- 2 ,第 2代比第 1代下降了 8.5 2 %和 16 5 3%。第 1代杉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为 87 93t·hm- 2 ,第2代为 76 0 2t·hm- 2 ,比第 1代低 13 5 4 % ,乔木层所占比例也比第 1代小 ,而灌木、草本和死地被层的生物量约是第 1代的 2倍。第 1代杉木树干有较大的生物量积累优势 ,对地下养分空间的竞争力强 ,而第 2代对地上养分空间的竞争力强。各生长级林木生物量分布呈反J形 ,表明杉木林处于速生阶段时林木竞争才开始 ,分化不明显。第 1代杉木林的生产力是第 2代的 1 2倍 ,杉木连栽导致生产力下降。但第 2代杉木叶的光合生产率比较高 ,说明第 2代杉木林还有一定的生产潜力可挖掘  相似文献   

7.
辽东山区不同林龄落叶松林分林木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和实测生物量等方法,测定落叶松幼龄林、中龄林和近熟林的生物量及其在一个年龄序列上的空间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林龄落叶松林分生物量分布依次为中龄林(119.39t·hm~(-2))近熟林(94.69t·hm~(-2))幼龄林(31.44t·hm~(-2))。各器官生物量大小关系略有差异,中龄林和近熟林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而幼龄林为树干树枝树根树皮树叶。落叶松人工林经营应定期采取抚育间伐,改善林木生长条件,提高落叶松人工林的生产力,以实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176块样地资料为基础,通过立地条件、林分年龄、林分密度的分级组合,对马尾松飞播林单株和林分生物量、生物量结构特征与林分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单株生物量最大为181.12 kg,最小为15.73 kg;马尾松林分生物量最大为84.49 t·hm-2,最小为8.85 t·hm-2;单株和林分生物量最大者分别是最小者的11.5倍和9.5倍,单株生物量的变化幅度较林分大;单株和林分各组合的生物量排序为树干>树根>树枝>树皮>树叶;不同年龄、不同立地、不同林分密度马尾松飞播林净生产力差异显著,最大者比最小者高出5.52 t·hm-2·a-1,是它的19.4倍;研究结果可为马尾松飞播林的综合经营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即将采伐的1代29 a林龄杉木人工林中设置固定标准地,采伐后进行5种剩余物处理试验并营造2代杉木人工林。造林后对2代23 a林龄不同处理的杉木生产力进行横向比较表明,不同采伐剩余物处理的林分蓄积量为不炼山>加倍采伐剩余物>全树利用>炼山>全部清理。通过纵向比较,不同采伐剩余物处理的2代23 a林龄杉木林的林分蓄积量与其1代相比的增量为加倍采伐剩余物>不炼山>炼山>全部清理>全树利用,结论与横向比较基本一致。尽管不同处理杉木生产力差异不显著,但保留采伐剩余物仍然有利于2代杉木林长期生产力的维持。2代23 a林龄杉木林的生产力已超过其前茬的1代29 a林龄杉木林,说明采用适合的立地管理措施是提高杉木生产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木麻黄林生产力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木麻黄林生物产量随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和林龄的动态变化的研究表明,木麻黄林生物量大小在不同立地表现为潮积沙土>风积沙土>残积沙土,立地愈好干材生物量所占比例愈高;15年生木麻黄林生物量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增加,但干材生物量百分率的变化趋势相反;林分净生产量随林龄而增大,至成熟阶段达到最大,到过熟阶段又趋下降,林俞生产力与叶面积指数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湖南会同第2代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的分布格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湖南会同生态站14年的定位实测数据,对第2代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的生物量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第2代14年生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的生物量为127.55t/hm2,干和根的增幅大体持平。生态系统生物量的分配比率大小顺序为:干>枝>根>叶>皮。第1、2代14年生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的差异明显,第2代杉木林的树干生物量仅占林分总生物量的61.8%,比第1代杉木人工林下降了17.46%,杉木连栽会使林木的经济系数下降。  相似文献   

12.
杉木人工林连作生物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选择不同栽植代数(1、2、3代),不同生长发育阶段(5、10、15、20a)及不同立地(14、16、18地位指数)的杉木人工林,进行不同栽植代数杉木人工林生物生产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连栽导致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明显下降,随栽植代数增加,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杉木林林分生物量逐代递减,林下植被生物量呈递增趋势,其中2、3代20a生杉木林林分生物量分别比1代下降20.24%和38.09%,3代比2代下降22.38%。同时林分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下降,根系生物量所占比例增加,连栽刺激了杉木根系生长发育,并有利于林下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3.
多代连栽对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的闽北林区,选择不同栽植代数、不同立地及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进行多代连栽对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长力影响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多代连栽对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产力有较大影响。随栽植代数增加,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平均木生物量、林分生物量及林分净生产力均呈逐代下降趋势,表现为1代>2代>3代,其中2代16地位指数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林分生物量比1代下降1 45%~11 68%;3代杉木比1代下降17 44%~60 53%,比2代下降16 23%~55 31%,多代连栽导致了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明显衰退。  相似文献   

14.
Biomass production and nutrient(N, P, K, Ca and Mg) accum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cycling were quantified in young, mature and over-mature(10-, 22-, and34-year old)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e(Lamb.) Hook] plantations in southern China. Total stand biomass of young, mature and over-mature stands was 38,104 and 138 t ha-1respectively. Biomass produc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age. Stem wood represented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stand biomass, accounting for 41,55 and 63 % in the young, mature and over-mature plantations respectively. Nutrients concentration was highest in live needles and branches, and lowest in stem wood. The plantations accumulated more N, followed by K, Ca, Mg,and P. Nutrient return amount, nutrient utilization efficiency, nutrient turnover time, the ratio of nutrient returnand uptake increased with stand age, which implies that young Chinese fir deplete soil nutrients to maintain growth,and efficiently utilize nutrients to decrease dependence on soil nutrients as they age. Harvesting young Chinese fir plantations would therefore lead to high nutrient loss, but prolonging the rotation length could improve soil recovery,and help sustain productivity in the long-term. Improved nutrient return through litterfall as stands get older may also be beneficial to nutrient pool recovery.  相似文献   

15.
不同立地管理措施对2代杉木1年生幼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关于现有人工林的地力衰退问题,在世界林学界范围内已得到基本一致的认同,但也有持不同意见者,有的将2代人工林的多种表现称之为“第2代效应”,包括品种改良和施肥等措施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及常规措施导致的负面影响在内,造成认识不同的原因在于试验的方法和数据...  相似文献   

16.
轮伐期对杉木人工林地力维护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全国杉木中心产区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长及生物量的调查,研究轮伐期对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及养分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轮伐期经营的杉木林林分生物量及其养分分配规律存在差异,随年龄阶段的提高,杉木枝、叶、根、边材及林冠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干、皮和心材比例逐年增加,边材/心材及林冠/树干比例下降,轮伐期越短,每采伐单位杉木干物质所带走的养分越多,对地力的消耗越严重;同时短轮伐期还造成采伐、炼山  相似文献   

17.
Biomass production and nutrient (N, P, K, Ca and Mg) accum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cycling were quantified in young, mature and over-mature (10-, 22-, and 34-year old)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e (Lamb.) Hook] plantations in southern China. Total stand biomass of young, mature and over-mature stands was 38, 104 and 138 t ha?1 respectively. Biomass production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age. Stem wood represented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stand biomass, accounting for 41, 55 and 63 % in the young, mature and over-mature plantations respectively. Nutrients concentration was highest in live needles and branches, and lowest in stem wood. The plantations accumulated more N, followed by K, Ca, Mg, and P. Nutrient return amount, nutrient utilization efficiency, nutrient turnover time, the ratio of nutrient return and uptake increased with stand age, which implies that young Chinese fir deplete soil nutrients to maintain growth, and efficiently utilize nutrients to decrease dependence on soil nutrients as they age. Harvesting young Chinese fir plantations would therefore lead to high nutrient loss, but prolonging the rotation length could improve soil recovery, and help sustain productivity in the long-term. Improved nutrient return through litterfall as stands get older may also be beneficial to nutrient pool recovery.  相似文献   

18.
在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选择20地位指数级、29 a生第1代杉木人工林建立固定标准地并调查其生长量,随后采伐,设置5种不同立地管理措施进行试验并营造第2代杉木林,开展杉木人工林连栽后的生产力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加倍保留采伐剩余物处理的8 a生2代杉木林生长最好,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立木蓄积生长量分别为13.01 cm、9.20 m、16.23 m3/(hm2.a),而炼山(火烧采伐剩余物)处理的生长最差,其生长量分别为11.68cm、8.61 m、11.61 m3/(hm2.a).炼山处理的8 a生杉木林立木蓄积生长量分别为不炼山(保留采伐剩余物)和加倍保留采伐剩余物处理的90.03%和71.50%,但各处理杉木生长量均无显著差异.8 a生第2代杉木林立木蓄积量与采伐前的第1代的无显著相关,但与第1代的地位指数有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福建柏、杉木及其混交林生长与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66,自引:1,他引:66  
盛炜彤  薛秀康 《林业科学》1992,28(5):397-404
本文从林分生长、空间分布格局、生物量及其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对14年生福建柏、杉木纯林及其混交林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南方丘陵营造福建柏、杉木混交林有利于维护地力和形成稳定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在经济、生态和美学方面均优于杉木纯林。混交林生物量比杉木、福建柏纯林高22.9%和4.7%,达79.58 t/ha,福建柏纯林比杉木纯林高17.4%。补植福建柏是改造杉木中低产林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立地管理措施对2代5年生杉木林生长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开展5种不同立地管理措施对1片29年生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后营造的5年生第2代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BL3(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处理的5年生2代杉木林生长最好,其次为SB(收获树干和树皮,炼山)处理和BL2(收获树干和树皮,不炼山)处理,BL1(全树收获)和BL0(移走地上所有有机残留物)处理杉木生长最差.除了BL3与BL1处理的树高生长量差异显著外,其余任何处理间杉木生长指标的差异均未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