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根据季节、天气选择捕捉机遇甲鱼为变温动物,对环境温度变化敏感.适于甲鱼摄食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33℃,最适温度范围25~30℃,这种温度下,甲鱼摄食旺盛;20℃以下摄食下降;15℃停止摄食;10~12℃时进入冬眠,伏于水底泥中不食不动;当超过33℃时,甲鱼的摄食能力也减弱.一般的规律是:立夏以后,甲鱼开始咬钩;小满至立秋最活跃;寒露以后就钓不到甲鱼了.  相似文献   

2.
<正> 1 根据季节、天气选择捕捉机遇 甲鱼为变温动物,对环境温度变化敏感。适于甲鱼摄食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33℃,最适温度范围25~30℃,这种温度下,甲鱼摄食旺盛;20℃以下摄食下降;15℃停止摄食:10~12℃时进入冬眠,伏于水底泥中不食不动;当超过33℃时,甲鱼的摄食能力也减弱。一般的规律是:立夏以后,甲鱼开始咬钩;小满至立秋最活跃:寒露以后就钓不到甲鱼了。所谓“春天发水走上滩,夏日炎炎潜柳湾,秋天来了入石洞,冬季寒冷钻深潭”总结的就是  相似文献   

3.
白甲鱼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驯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白甲鱼这一珍稀鱼类资源,对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及人工驯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白甲鱼适应温度范围0~38℃,最适摄食生长温度20~28℃;在池养条件下,溶氧量为3 mg/L以上,PH值范围为6.5~8.5,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能够正常摄食生长,与鲤、鲫等鱼类相比其生长速度较快.在水温20~25℃条件下,鱼种的尾日增重为0.205 g/(尾·d).野生白甲鱼,可经过人工驯化成为淡水名优养殖鱼类.  相似文献   

4.
甲鱼为变温动物,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当水温降到20℃以下时,活动减少,行动迟缓;15℃以下时,停止摄食;12℃以下时,即潜入塘底泥沙,进入冬眠,直到翌年4月,水温升高到15℃时,才慢慢开始活动,摄取食物。如何做好甲鱼的安全越冬? 1.选好越冬池应选择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池底有10~20厘米厚泥沙的塘作为越冬地。 2.加喂精料进入秋季,  相似文献   

5.
<正>前言近年来,甲鱼养殖作为广大农(渔)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如何有效控制甲鱼越冬死亡量,还困扰着不少养殖户。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的5月份,尤以4~5月份最为严重,死亡率高达20%,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损失。甲鱼是一种变温的两栖爬行动物,对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很敏感,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它的活动能力和摄食强度。在天然条件下,适于甲鱼摄食和生长的温度为20~35℃,  相似文献   

6.
白甲鱼生物学特征与繁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甲鱼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干支流和珠江、元江水系,是一种大型淡水经济鱼类,常生活于0~36 ℃的中下层流水水体中,最适摄食生长温度为18~28 ℃,植物食性,以高等植物碎片、丛生藻类为主,3龄以上性成熟,绝对怀卵量为9~26粒/g,成熟卵直径1.99~2.31 mm,产卵季节为2~4月,产卵水温18~27.5 ℃.可以通过人工授精进行种苗繁殖和分段培养,体长3 cm时放养密度为4 000~5 000尾/667m2.  相似文献   

7.
一、投饵技术 金鱼的食量直接受外界温度影响.当外界温度在0℃左右时金鱼处于休眠状态,5℃以上开始摄食,8℃以上摄食明显,高于30℃时摄食量明显下降.最适温度为20~28℃因此在最适温度范围内抓紧喂养.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温度对葛氏鲈塘鳢摄食和生长的影响,测定4、8、12、16、20、24和28℃条件下葛氏鲈塘鳢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结表明,在温度范围内葛氏鲈塘鳢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的变化范围分别是2.36%~19.72%和-0.962%/d~3.009%/d。温度对葛氏鲈塘鳢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在4~24℃条件下,葛氏鲈塘鳢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4℃条件下达到最大值,温度继续上升至28℃时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下降趋势。这说明葛氏鲈塘鳢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24℃。  相似文献   

9.
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早期阶段生长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早期发育阶段(0 ~33 d)白甲鱼(Onychastoma sima)的生长与发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温在(20±1.5)℃时,初孵仔鱼的全长和体质量分别是(10.28±0.05)和(7.79±0.08)mg.白甲鱼仔鱼在孵化后第4天开始摄食,初次摄食率为48%,第6天初次摄食比率达到100%.饥饿不可逆点(PNR)的时间为13.5 d.本研究中还观察到白甲鱼仔鱼PNR点的出现时间与完全饥饿组死亡时间相隔只有2d,说明白甲鱼仔鱼一旦到达生长的不可逆点,将会在短期内迅速面临死亡,因此,在此阶段须满足白甲鱼仔鱼各种生长条件,保证各个器官都得到充分发育,减少早期因环境不利而造成的死亡或生长停滞现象.  相似文献   

10.
石蛙的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石蛙的生存环境石蛙是变温动物,没有体温调节和保温能力,其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6℃,最适温度24℃~25℃,春秋两季是石蛙活动最频繁、摄食量最大、生长最迅速的季节,4月~6月、8月~9月是繁殖后代的最好时期。当水温超过30℃,摄食活动减少。当水温降至12℃,蛙代谢很弱,进入冬眠。冬眠时,蛙双眼紧闭,不食不动,靠体内脂肪来维持生命活  相似文献   

11.
丰收 《新农村》2001,(12):16-16
鳖对环境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2℃,温度降到16℃以下时停止摄食,温度降到12℃以下即进入冬眠状态。为保证稚、幼鳖安全越冬,必须抓好管理。1.加强越冬前的饲养工作越冬前水温在16℃以上时多投喂一些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饲料,如动物  相似文献   

12.
赵文翰 《北京农业》2002,(10):21-22
栽培季节草菇属高温结实型菇类,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0~40℃,适温为30~39℃,最适温度为36℃,子实体分化温度为27~31℃,最适温度为28~33℃.以6月20日~9月20日在棚内栽培为宜.  相似文献   

13.
<正>1.黄鳝特性黄鳝为底栖生活鱼类,适应能力很强。在各种淡水水域中几乎都能生存,尤喜在稻田、沟渠、池塘等静止水体的埂边钻洞穴居,喜栖于腐殖质多的水底淤泥中,在水质偏酸性的环境中也能很好地生活。黄鳝的主要活动规律是春出冬眠,昼伏夜出,白天很少活动,静伏于洞内,温暖季节夜间频繁出穴觅食。黄鳝是变温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生活适温为15~30℃,最适宜的温度为24~28℃,此时摄食最旺盛,生长速度也最快。当水温降到10℃以下时,开始穴居冬眠。冬眠期间不吃不动,靠体内积累的营养维持生命。  相似文献   

14.
盐度和温度对大菱鲆幼鱼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因素交叉分组的方法,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行为活动、摄食、存活情况以及体表黏液、血液、鳃、肝脏中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17、20、23、25、28℃)和盐度(5、10、20、30、40)对大菱鲆幼鱼摄食、死亡率有显著影响(P<0.05),在水温为17、20℃与盐度为20、30的组合条件下,大菱鲆幼鱼的摄食积极性以及存活率较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温度和盐度对大菱鲆幼鱼SOD、CAT与GP-X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当温度一定,盐度变化的条件下,肝脏、鳃、血清和黏液中的各种酶活力在正常海水盐度(30)时活力较低,并随盐度由30起降低或升高而均出现升高的趋势;当盐度一定,温度变化的条件下,随着水温的升高,各组织中的酶活力变化规律不显著;通过分析温度与盐度交互作用对各组织不同酶活的变化以及生命表征现象,得出了最适生存阈值,即大菱鲆幼鱼的适宜生活水温为17~20℃,适宜生活盐度为20~30.  相似文献   

15.
《北京农业》2010,(6):31-31
水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黄鳝的生长、摄食。黄鳝是淡水鱼类中较怕热的一种鱼,其最适宜的温度为22~28℃。当水温高于28℃时,其摄食量明显下降,、生长受到抑制。进入高温季节,由于鳝池水位较浅,水温很容易升至28℃,因此,盛夏季节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主要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探讨了两种温度(15℃、20℃)条件下泥鳅幼鱼(4~12 g)的昼夜摄食节律特征。结果表明:在两种温度条件下,泥鳅具有昼夜连续摄食特性,属于晨昏摄食类型,在一天之中有1个极明显的摄食高峰期,集中在17:00~19:00;泥鳅的昼夜摄食节律与个体大小和性别无显著性关系;在20℃条件下泥鳅的日摄食量显著大于15℃条件下的(P0.05)。建议泥鳅的科学投喂策略为:在20℃生长环境下,投饲频率一天3次,以体质量的5%进行饵料投喂,最佳投饵时间在8:00~9:00、12:00~13:00和18:00~19:00。  相似文献   

17.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探讨了两种温度(15℃、20℃)条件下泥鳅幼鱼(4~12 g)的昼夜摄食节律特征。结果表明:在两种温度条件下,泥鳅具有昼夜连续摄食特性,属于晨昏摄食类型,在一天之中有1个极明显的摄食高峰期,集中在17:00~19:00;泥鳅的昼夜摄食节律与个体大小和性别无显著性关系;在20℃条件下泥鳅的日摄食量显著大于15℃条件下的(P<0.05)。建议泥鳅的科学投喂策略为:在20℃生长环境下,投饲频率一天3次,以体质量的5%进行饵料投喂,最佳投饵时间在8:00~9:00、12:00~13:00和18:00~19:00。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61~2008年辽宁气象观测站的降水和气温资料,研究了辽宁年降雨量、季降水量和气温的变化,利用小波变换和一元线性趋势估计对辽宁降水和气温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年降水呈现减少趋势,各季节变化幅度差异较大,人工增雨在春季的效果比较明显;48年降水量变化是“稳中有降”,平均降水量减少1.3mm/年;平均气温趋于升高,各季节变化不一,平均气温为9.3℃,温度上升速率为0.34℃/10年,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温度上升趋势明显;冬季温度上升速率为0.53℃/10年,对年均温度上升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饥饿和摄食草鱼分别在20℃、30℃时的排泄,结果指出草鱼排泄氨和尿素、但以氨为主,约占总氮排泄的80%。饥饿鱼的排泄昼夜变化较小,在20℃时氨氮和尿素氮的日均排泄分别为2.68mg/kg·h和0.65mg/kg·h。摄食对草鱼的排泄有显著性影响,摄食后5~8小。时达到高峰,氨氮排泄为8.15mg/kg·h、尿素氮为1.82mg/kg·h,摄食后24小时恢复到摄食前水平,日均排泄氨氮为5.4mg/kg·h、尿素氮为1.35mg/kg·h。温度对鱼的排泄有显著影响,排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多。  相似文献   

20.
摄食和温度对草鱼氮排泄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了饥饿和摄食草鱼分别在20℃、30℃时的排泄,结果指出草鱼排泄氨和尿素、但以氨为主,约占总氮排泄的80%。饥饿鱼的排泄昼夜变化较小,在20℃时氨氮和尿素氮的日均排泄分别为2.68mg/kg·h和0.65mg/kg·h。摄食对草鱼的排泄有显著性影响,摄食后5~8小。时达到高峰,氨氮排泄为8.15mg/kg·h、尿素氮为1.82mg/kg·h,摄食后24小时恢复到摄食前水平,日均排泄氨氮为5.4mg/kg·h、尿素氮为1.35mg/kg·h。温度对鱼的排泄有显著影响,排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