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淹涝胁迫强度对杂交中稻头季稻及再生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中稻冈优725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模拟"洪涝",研究了在水稻孕穗期、抽穗期、乳熟期不同淹涝胁迫强度处理对其生育期、叶绿素含量(SPAD值)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和乳熟期淹没会明显推迟水稻的成熟期3~9 d,抽穗期淹没对成熟期影响较小,但在孕穗期和乳熟期淹没都有将再生稻成熟期提前的趋势;淹没不会引起叶片SPAD值的降低;在植株被全淹情况下,只要气温高于15℃,被淹没的水稻就不会因水温而影响其生长;不同淹水时期对杂交中稻头季稻产量影响程度表现为抽穗期﹥孕穗期﹥乳熟期,淹顶﹥淹没2/3;淹水时间越长,产量损失越大,总体上看,淹没36 h以上产量明显下降;单就对再生稻的影响而言,不同淹水时期对其产量影响程度表现为乳熟期﹥抽穗期﹥孕穗期,全淹没与淹没2/3处理间差异较小,不同淹水时间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差异也不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砂培培养方法,比较研究两种水分条件和3种供氮形态处理对苗期玉米根、茎鞘、叶生物量干重及其氮、磷、钾含量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淹涝胁迫条件下铵硝态氮混合处理(AN)玉米生物量干重及氮、磷、钾累积量最高;淹涝胁迫条件下铵硝态氮混合处理(ANF)的叶片、总生物量以及硝态氮处理(NF)的根系、叶片和总生物量干重明显降低。淹涝胁迫降低3种氮形态处理叶片氮累积量,明显降低铵硝态氮混合处理和硝态氮处理植株氮、钾累积量,降低磷在铵硝态氮混合处理茎鞘、叶中的分配比例、磷在硝态氮处理根、叶中的分配比例以及钾在铵硝态氮混合处理茎鞘、叶中的分配比例。淹涝胁迫下铵态氮处理(AF)叶片含氮量、植株含钾量呈降低趋势;非淹涝胁迫下铵态氮处理(A)具有相对较高的植株氮、磷含量,且淹涝胁迫对氮、磷、钾在植株不同部位分配的影响相对较低。因此,本试验供应铵态氮苗期玉米具有相对较强的耐淹涝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3.
4.
5.
不同淹涝胁迫强度对杂交稻和常规稻农艺性状和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蘖期对目前湖南省普遍栽培的16个杂交稻和常规稻品种进行不同淹涝强度处理,测定了淹涝胁迫处理对杂交稻和常规稻的农艺性状、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1)叶片相对受害率的高低表明杂交稻的耐淹涝能力明显强于常规稻。2)随着淹涝天数的增加,杂交稻和常规稻的株高都呈现出低 高 低变化规律,杂交稻出现最高株高的天数在处理4 d后,常规稻在处理2 d后。 3)随着淹涝天数的增加,杂交稻和常规稻的始穗期推迟的天数都增加,杂交稻始穗期推迟的天数幅度小于常规稻。 4)随着淹涝天数的增加,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都降低,杂交稻下降的幅度小于常规稻。 5)随着淹涝天数的增加,杂交稻相对电导率上升的幅度小于常规稻;在杂交稻中,丙二醛含量逐步上升,常规稻表现为先升高后急剧降低的变化趋势;杂交稻脯氨酸含量上升的趋势大于常规稻。 杂交稻耐淹涝胁迫的能力强于常规稻。 相似文献
6.
7.
8.
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对水稻产量和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水分敏感时期,探索水稻抵御干旱的栽培措施,以常规粳稻楚粳29号和云粳39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准确控制土壤水分(水势),研究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对水稻产量和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楚粳29号干旱胁迫处理较对照减产10.63%~47.60%,云粳39号干旱胁迫处理较对照减产6.19%~47.27%,减产程度依次为穗分化前期干旱胁迫(T2)﹥有效分蘖期干旱胁迫(T1)﹥穗分化后期干旱胁迫(T3)﹥孕穗期干旱胁迫(T4)。与对照相比,2个品种有效分蘖期干旱胁迫降低了有效穗数,穗分化前期干旱胁迫使每穗粒数明显减少,穗分化后期干旱胁迫使每穗实粒数减少和结实率明显降低,孕穗期干旱胁迫对结实率或千粒重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籼稻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杂交籼稻内5优539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籼稻生长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杂交籼稻的分蘖、成穗率、叶面积指数、茎鞘物质转运量、茎叶物质转运量、净同化率和作物生长率均无显著影响,而干物质积累量在抽穗期达显著差异。在水稻全生育期内,旋耕处理的吸氮量和吸磷量均大于翻耕处理,但两处理亦无显著性差异;而两处理间的吸钾量在生育中期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生育后期差异并不显著。产量构成方面,翻耕处理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高于旋耕处理,有效穗数高于旋耕处理,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翻耕处理的产量为11 505.66 kg/hm~2,稍高于旋耕处理,两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综合来看,旋耕处理与翻耕处理对杂交籼稻生长特性和产量均无太大影响,从生产效率的角度来看,可根据实际情况推广旋耕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0.
11.
12.
超级杂交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个籼型超级杂交稻组合Ⅱ优602、准两优527、协优9308和国稻1号为试验材料,以汕优63为对照,对超级杂交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具有最高分蘖数低、分蘖成穗率高、有效库容量和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大、收获指数高等特点;在成都平原生态区,增加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是实现超级杂交稻高产的重要途径;在水稻生长前期积累合理的总生物量,提高生育后期群体质量,增强生育后期光合生产能力和提高茎鞘物质向穗部的运转效率是实现超级杂交稻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杂交稻与常规稻对涝渍环境适应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形态和产量性状指标,比较分析了杂交稻和常规稻在分蘖期和孕穗期对淹涝胁迫环境适应能力的差异性。在深水涝渍条件下,杂交稻生长发育普遍快于常规稻,单蔸苗数显著高于常规稻,有效穗相对受害率低于常规稻,因而单蔸产量显著高于常规稻。分蘖期遭受淹涝胁迫杂交稻的忍耐力优于常规稻,淹涝后的活苗率显著高于常规稻;而且,受淹涝后的杂交稻比常规稻能更快地恢复生长,成熟时主要农艺性状表现是成穗率极显著高于常规稻,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的相对受害率极显著低于常规稻,单蔸产量的受害程度低于常规稻。孕穗期淹涝胁迫后,杂交稻和常规稻之间产量及相关经济性状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引进12个杂交水稻新组合在建阳市进行2a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天优3301、川优673、丰两优四号、深两优5814、东优1388、丰优126和SD-88等品种在产量及其他性状方面优于对照Ⅱ优838,并对表现较好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生育期等农艺性状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两个杂交粳稻组合超高产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 将两个杂交粳稻组合(陵香优18和常优1号)于大田条件下种植,对超高产(产量>12.0 t/hm2)田块的水稻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高产栽培(CK, 10.5~11.0 t/hm2)水稻相比,超高产栽培水稻穗数、每穗粒数显著高于CK,结实率和千粒重略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超高产栽培水稻二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总粒数显著高于CK;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之前,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生长比CK快,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茎蘖数达到预期的穗数,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大;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拔节期,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生长平稳,无效分蘖发生少,高峰苗低,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小;拔节以后,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茎蘖数下降平缓,成穗率高,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较CK高,尤其是抽穗以后,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水稻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率均极显著高于CK。 相似文献
16.
水分胁迫对节水抗旱稻产量形成和根系形态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节水抗旱稻组合旱优73在不同灌溉条件下产量形成特点及其根系形态生理的变化情况。方法 以节水抗旱稻旱优73和高产水稻H优518为材料,通过根管试验设置三种水分处理(常规灌溉、轻度水分胁迫、重度水分胁迫),调查株高、分蘖、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性状之间的关系,探究不同程度水分胁迫对旱优73和H优518产量形成和根系形态生理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 两年的重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灌溉相比,在轻度水分胁迫下,旱优73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无显著变化,H优518的产量在两年内平均减少了25.6%,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也显著降低;在重度水分胁迫下,两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显著降低,其中,旱优73的产量两年内平均减少了28.8%,H优518产量减少了46.1%。与常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控蘖剂对超级杂交早稻金优458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控蘖剂能减少无效和低效分蘖的发生,增加高峰苗期分蘖构成中高效分蘖(4叶及以上分蘖)所占比重;喷施柠蘖剂处理的穗长、穗粒数、穗着粒密度、二次枝粳数及着生其上的二次颖花数和结实率均显著高于未喷施控蘖刺的对照;同时喷施控蘖刑能增加株高、中后期群体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提高孕穗期上3叶叶温和群体透光性,增加叶片SPAD值,从而增强光合作用能力,但也表现出稻株节间长度增加,茎秆粗度减小等特点.喷施控蘖剂处理最终表现为茎蘖成穗率、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协调提高而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