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论述了我国粮政中矮秆稻、杂交稻、超级稻品种与种业、水稻栽培技术、大米等粮食质量监管行政和发展的概略过程,说明了我国水稻品种和技术的发展虽然离不开科技人员自身的努力,但也是在国家的计划和管理下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粮食的发展与国家的粮食政策息息相关。粮食政策如果促进粮食生产,则社会稳定繁荣,人民生活幸福;如果粮食政策阻碍粮食生产,税捐过多,将导致有田无人耕种,造成社会和政局不稳。从古至今,我国许多粮食政策更是由稻米引发建立,有些甚至以米命名,如"米袋子省长负责制"等。本文概要介绍和分析了我国自古代、近代和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这一时期的粮食政策。  相似文献   

3.
“稻-虾”轮作高效生态种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提高农田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绍兴县从2007年开始,在省、市、县农技推广基金会的资助下,把绍兴传统的种稻和养虾两大优势产业有机结合,把农田一年一作单季稻改制成"稻-虾"两作,2009年发展到"虾-稻-虾"一年三作模式。经过5年的试验探索,不但稳定发展了粮食生产,又大幅度增加了粮农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及国家重要经济生态圈。洞庭湖平原稻田湿地特有的气候生态条件为水稻、鱼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种养条件。近年来,湖区稻田生态种养发展迅猛,尤以稻—小龙虾模式最为突出。湖区"稻渔"融合产业体系发展有利于推动种植业、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进湖南农业提质增效;稻田生态种养也是粮食主产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举措,符合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大战略。开展洞庭湖"稻渔"融合产业体系高效生态农业的基础研究、技术研究以及搞好顶层设计,对洞庭湖区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稻与社稷(本文主要为我国)兴衰的关系。我国宋朝后人口大幅增长与稻的发展有着很大关系。在现代,稻为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奠定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开发“五稻”前景广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省是全国的主产稻区,总产居全国首位。1992年全省稻谷总产248.2亿kg,占全省粮食总产的92.6%。由此可见,水稻生产在我省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粮食的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粮食市场放开后带来的供求变化,要提高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满足社会对粮食的多样化需要,就必须在水稻生产领域进行新的改革,大力调整水稻朴植结构和品类结构,逐步开发优质稻、再生稻、饲料稻、特种稻和旱稻,走出一条高产、优质、高效水稻生产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龙海市"稻稻马铃薯"粮食三熟高产栽培模式的实践和调研,介绍此种栽培模式的生育期优化配置,产量及效益情况、关键技术等。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龙海市历来实行“稻稻麦”粮食三熟农作制,比较效益较低。1997年以来,以市场为导向,以增收为目标,大面积推广“稻薯”新农作物制。与传统农作制相比,粮食年产增加15%,经济效益提高196%,走出一条稻田增粮增收新路子。介绍了“稻稻薯”新农作制的增产效益,并分析了“稻稻薯  相似文献   

9.
野生稻内生真菌稻镰状瓶霉在实验室条件下接种到水稻上,可以诱导水稻产生对稻瘟病的抗性。为了明确该内生菌田间不同时期施药对直播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2017年在浙江省桐庐县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显示,稻镰状瓶霉不同时期施药对直播稻稻瘟病的防效与春雷霉素和芽孢杆菌相当,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施用菌剂的处理对叶瘟的防效均达到70%以上;稻镰状瓶霉播后7d、14d施药处理对穗颈瘟的防效亦达70%以上。由此可见,稻镰状瓶霉可用于直播稻稻瘟病防治,拌种或播后撒施1次即可有效防治稻瘟病。  相似文献   

10.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福建省粮食产能区项目的实施和国家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大大减轻了广大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购置农业机械的经济压力,而配套技术的普及推广则成为摆在广大农业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从分析宁化县发展烟后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优势条件入手,总结相应的配套技术,以期通过农机与农艺结合、良种与良法结合配套、促进宁化县烟后稻生产进一步向高质高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运胜 《作物研究》1991,5(2):36-36
1987年以来,我们连续进行了马铃薯—稻—稻复种栽培的试验与示范,全县累计种植面积3800亩。实践证明,这一耕作制度是实现稻田亩产过吨粮,产值过千元的最新栽培模式。1 薯—稻—稻复种栽培的效益 马铃薯在我县稻田栽培,一般亩产可达1000kg以上,按蔬菜市场价每公斤0.6元计算,产值可达600元;早晚稻亩产850kg,产值629元,合计亩产值可达1229元。除去成本可得纯收入1010元。与其它稻田三熟栽培比较,每亩纯收入可增加300~500元。按每5kg马铃薯折算成1kg粮食,三季可亩产粮食1050kg。  相似文献   

12.
食用稻品质评价标准在增强我国人民稻米品质意识、促进我国稻米品质改良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全面了解我国优质食用稻品质评价标准的发展及其在水稻品质改良中的实际作用,本文比较了我国不同时期优质食用稻的品质评价标准,并结合我国稻米优质率情况进行了分析讨论,以期为我国“十四五”时期优质稻新品种培育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建阳市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建阳市烟后稻高产栽培方式的分析,介绍了建阳市烟后稻高产栽培模式的关键技术:选择适宜作烟后稻品种,培育壮苗,大田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14.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莆田市涵江区梧塘镇根据实际情况,发展优质水稻生产和早熟、粒大、优质特色品种“沁后本”蚕豆的种植。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丰富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模式,提高冬季农业效益。2003年,在梧塘镇推广稻-稻-“沁后本”蚕豆栽培模式示范,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直播稻生产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湖南省的直播稻生产情况,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在益阳、常德等地区的10多个县市,通过对30多个乡镇的300多个农户的调查发现:从20世纪开始,直播稻已逐步发展成为湖南省西北地区水稻的主要种植方式,2009年其面积占水稻总播种面积的70%以上,在水源充足和机械化程度高的靠近洞庭湖的地区比例更高;直播稻快速发展并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一是气候的变化,二是收割机的普遍使用。本文系统地比较了直播稻与移栽稻、抛栽稻的生产成本、产量和经济效益,并讨论了当前直播稻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综述和讨论了稻的起源、分化和传播等的考古与现代生物学研究的一些成果。笔者根据这些研究成果描绘了稻的起源和传播路线,即稻起源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或华南地区,分化成籼粳稻后一路向北传播至我国的北方,最后到达日本和朝鲜等国家(以粳稻为主);另一路向南和西南方向传播至我国西南地区和福建等地,再经我国西南地区传至缅甸、越南、印度等东南亚、南亚国家(以籼稻为主),最后经印度传至欧洲美洲,从福建经台湾和琉球群岛传至日本。稻的分化亦有多种研究成果和推论,但从籼粳重要的栽培特征和农艺性状基因看,一次起源的可能性更高。文中还穿插介绍了稻的起源和传播中的一些人文传说和神话故事。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中国稻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稻谷,是世界农业中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盛产稻谷的东亚,象日本、韩国、东南亚、中国南方稻谷生产还有其文化内涵,称为稻作文化。在当今的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国民以大米为主食,把大米自给作为基本国策。实质而言,这些国家的“粮政”就等于“米政”。可见,稻谷对世界、对人类意义之重大。水稻,在我国粮食作物中更高居首位。稻谷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40%以上,有60%以上的城乡居民以大米为主食。稻谷供求总量和品种结构平衡,对全国粮食供求结构平衡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从1995年以来,稻谷总产量都高于全国稻谷总需求量,稻谷的总供给量更高于总…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传统稻鱼生态农业文明发展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鱼共生生态农业文明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现代农业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生态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对传统农业"稻田养鱼"的创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丰富和传承稻鱼文化,对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升我国现代农业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的优势及综合配套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稻虾共作种养模式具有稻虾互利共生,投入少、效益高和有利于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等优势;介绍了水稻与小龙虾种养技术,涉及到稻田选择、品种选用、种植方式、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开挖虾沟、种植水草、防逃设施、虾苗放养、捕捞等多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国家调低稻谷保护收购价后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状况,湖南、湖北、江西和河南4省水稻专家组织开展了相关调研。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稻区2018和2019(预测)两年水稻总体种植面积持续缩减,主要是湖南和江西“双改单”和种植结构调整所致,而湖北和河南面积略有增加。稻区内2018年稻谷销售进度明显滞后于上年同期,稻谷价格也不同程度下跌。这主要受国家保护价下调影响。而优质稻谷销售进度和价格受影响较小,其流通表现出更强的市场化。2018年水稻种植人工、地租、化肥和总成本均出现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地租和人工成本增加是总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2018年稻米加工企业稻谷收购量、收购价和稻米批发价均不同程度降低。稻区内优质稻和杂交稻种植面积占比均为64%;籼稻面积占比97.6%。不同水稻种植技术应用比例表现为抛秧>手插和直播>机插;再生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稻渔模式迅猛发展。同时,稻区水稻产业发展面临着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下降,订单农业发展风险重重,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修缮主体不明确,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偏低,稻渔模式无序发展隐患大,农民卖粮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区域稻米品牌建设亟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建议政府调整粮食收储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政策和补贴支持力度,加强对再生稻和稻渔模式发展的引导,加大科研攻关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