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交早稻再生稻特性与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交早稻再生稻特性与栽培技术研究初报施能浦(福建省农业厅)在光温资源一季稻作有余,雨季不足的地区,培育再生稻,充分利用光温资源,多收一季粮食,已在生产中广为应用。对温光资源充足的双季稻区,进行早稻—一再生稻是否可行?1991~1993年先后在闽清、尤...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元江县坝区,温、光、水资源丰富。为改进栽培制度,利用籼型杂交水稻再生能力强的特点,进行了栽一季早稻蓄两季再生稻的“一栽三收”试验。结果表明比插双季稻有省土、省成本等优点,尤其能每亩增产稻谷194.7公斤,增加纯收入274元,生育期也缩短了11天。是一项高效栽培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3.
杂交早稻与后茬再生稻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总结了杂交早稻与后茬再生稻的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再生稻组合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不同熟期的杂交水稻组合与早稻同期播插,收后蓄再生稻,筛选出再生力强、产量较高的65396、两优培九、丰两优1号,再生稻单产比对照汕优63分别增加28.3%,25%,15.57%;丰两优1号、两优培九和65396头季+再生稻单产分别比汕优63增加15.69%,7.02%,1.77%;头季稻留桩高度以20-30cm为宜;头季+再生全生育期平均为185.4d,生稻收后还有100d左右的无霜期天气,有利于种植蔬菜和其它经济作物,为种植结构调整探索出了一条路子。  相似文献   

5.
杂交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友文 《杂交水稻》2003,18(2):46-49
杂交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是将一种两收的杂交中稻和再生稻的栽培技术看成一个统一的技术体系。概述了要选用两季都高产的良种,确定适宜的种植区域;种好头季稻,在实现其高产的同时,为再生稻稳产高产奠定基础;适时施足促芽肥;看芽收割头季稻,高留稻桩和加强再生稻田间管理等一系列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6.
再生稻栽培在我国已有 1 70 0多年的历史。2 0世纪 90年代初 ,我国进行了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的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促进水稻的省工栽培 ,1 995年笔者研制了“署华 2 BD-1 0 0型水稻播种机”。利用该机播种早稻 ,收获后蓄留低位蘖再生稻 ,穗粒数大大超过了手插的中稻—再生稻 ,且生长季节短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对这种栽培方式进行多年的研究表明 ,早稻机播—低位蘖再生稻具有较大优势 :一是早稻机播规范化栽培 ,符合水稻生长规律 ,充分利用低位蘖芽 ,增产潜力更大。二是选用早稻品种作机播再生稻栽培 ,生育期短 ,能确保双季稳产高…  相似文献   

7.
2013年建阳市引进杂交早稻新品种夷优186作低留桩机收再生稻种植,表现头季产量高、熟期适中,再生季再生力强、苗数多、产量高。通过开展低留桩机收再生稻栽培试验,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指导机收再生稻生产。  相似文献   

8.
再生稻的研究利用概况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生稻是一种费省效宏的稻作形式,近年在四川、湖北、广东、福建等省发展较快。四川省1986~1989年累积发展再生稻面积1459.13万亩,总产14亿公斤。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已成为一种新的耕作制,为水稻生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在我国南方稻区有较大的增产潜力。本文还分析了国内再生稻研究概况及国外再生稻研究与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从8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南方双季稻区有计划推广种植杂交早稻,经过持续几年的稳步发展,杂交早稻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以江西为例,全省1996年杂交早稻的种植面积达46.67万hm2,占早稻种植面积的35%。1990~1996年,我们开展.了“杂交早稻纹枯病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经过室内外试验及大面积示范推广,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杂交早稻纹枯病综合防治策略与技术,累计推广15.22万公顷。(-)综合防治的策略与技术1.充分发挥中抗纹枯病早杂组合的自然控害作用近几年,多数杂交早稻组合由于其丰产及中抗纹枯病等特点,种植面积得…  相似文献   

10.
福建杂交中稻——再生稻亩产吨粮栽培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着重总结了单季稻区推行杂交中稻--再生稻,实现亩产超吨粮技术经验,提出以“多桩、高桩、高肥、争多穗、夺高产的主要目标,论述采取相应措施的栽培原理与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1.
姜达炳 《杂交水稻》1990,(1):9-11,14
为了加快杂交早稻新组合的推广应用,1988~1989年,湖北省参加了长江流域5省组织的杂交早稻协作攻关,还自行组织了大量的试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较为适合湖北省大面积种植的组合为。威优1126、威优48—2、常优48—2、汕优10—35;可以搭配种植的为线优49、常优49。  相似文献   

12.
两系杂交早稻杂种优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安农S-1配制的117个杂交早稻组合的杂种优势分析,阐述了两系杂交稻在产量、生育期和经济性状上的优势表现;论述了杂种与父本、杂种产量与产量性状及各产量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在选育两系杂交早稻组合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杂交早稻的发展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总结了我国杂交早稻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从杂交早稻的遗传研究,生理生化基础和育种等方面阐述了我国杂交早稻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杂交早稻强优组合选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福建山区受稻瘿蚊为害每年都在6.667万hm^2左右,双季晚稻出葱率一般在20%~60%不等,损失严重。药治成本高,花工多,效果较差,残毒高,在稻瘿蚊重发区,应用水稻生育期(主要幼穗分化期)与稻瘿主害代错开以及水稻再生栽培原理,研究出改双季稻为培植早稻-再生稻,改传统种植的单季稻为中稻-再生稻的改制法,可有效地防避瘿蚊为害,不必药治,而获得更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Ⅱ优1273作早稻-再生稻的生育特性和单产超吨粮的经济效益,并阐述了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从1983年起,用7个野生稻和数十个栽培稻进行杂交和回交来培育水稻新质源雄性不育系。由于人手少,许多杂交、回交和分离世代材料第一次抽穗时来不及再杂交或回交,便从中选择全不育株或高不育株留取再生稻,待以后时间充裕时进行。结果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当多这样的不育或高不育中间材料的再生稻育性逐步发生了变化。变化的方向是黑染花粉渐次增多,育性渐次恢复,个别材料竟至恢复到正常的结实率。还发现种在玻璃温室里的常规早稻,由于生长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Ⅱ优1273作早稻-再生稻的生育特性和单产超吨粮的经济效益,并阐述了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8.
谈谈再生稻的桩高问题Adiscussiononthestubbleheightofratoonrice熊绪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410125)近年来,随着一批高产、优质、适应性好、再生力强的杂交中稻组合问世,对再生稻的研究利用也在深入。再生稻不仅在...  相似文献   

19.
杂交早稻自1985年在湘北逐年示范推广,已形成一定规模,但近几年来却出现了大幅度的滑坡,面积锐减。作者从技术、实践诸方面论证了杂交早稻在湘北推广的可行性与必然性,以期加速杂交早稻在湘北地区的大面积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经勇 《再生稻》1997,(2):36-42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旱育抛秧头季稻叶龄、抛植密度、施肥水平对杂交中稻、再生稻单产的影响,并建立了数学模型。在电子计算机上优选了各种生育类型品种的头季稻、再生稻及两季总产的不同产量水平的栽培措施组合方案,解析了各试验因素对产量的单独效应和交互作用。为制定杂交中稻、再生稻的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