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糯米药用有效成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黑糯是我国古老的名贵珍品,具滋补作用,有“药米”之称。作者从6个省征集了黑灿糯稻品种6个(云南黑米、湖南紫米、矮血糯、龙晴4号、东兰墨米、汉中黑糯),黑粳糯品种1个(贵州黑糯),红灿粘品种2个(红米1164、籼粘6848),对照为普通粳糯、籼糯、粳稻和籼稻。分析了黑糯米中药用有效成分,以进一步发掘利用我国丰富的黑糯资源。  相似文献   

2.
729是嘉南粳/KetanNangka/02428/明恢72杂交选育而成的灿粳交广亲和恢复系。与籼稻测交,平均结实率为87.7%,变幅为84.3%~90.8%与粳稻测验种杂交,平均结实率为82.1%,与稻型不三系不育系配组,平均结实率为83.0%。  相似文献   

3.
76优312     
76优312(76—27A/培C212)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配制的迟熟晚粳组合。1985年参加湘北8个试点的品比试验,平均亩产421.3kg,比对照矮粳23增产11.32%;1986年全省晚粳区试中,该组合平均亩产457.74kg,居5个品种(组合)之首,比对照矮粳23增产27.23%(差异达极显著);1987年续试,平均亩产422.47kg,仍居本组9个品种(组合)之首,比对照鄂宜105增产7.8%(差异达显著水平)。且日产量均高于对照。1主要特征特性该组合在湘北粳稻地区适应性强,湘中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糯小麦Wx基因的遗传特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为了明确糯小麦杂交后代肌基因的分配规律及糯性籽粒出现的频率,以同时缺失Wx-A1、Wx-B1和Wx-D1基因的H9908、EH为纯糯亲本,普通小麦扬麦158、苏麦6号、济南17和豫麦50为非糯亲本,配制了16个(8对正反交)杂交组合,采用0.2% I2 2%KI碘液对杂种F1单株籽粒剖面染色,鉴定了糯性籽粒的分离特点。结果表明,在16个组合间糯性籽粒出现的频率为1.20%~1.61%,非糯与全糯的比例符合63:1的理论比例;独立性测验表明,糯性籽粒在8对正反交组合问出现的比例差异不显著,全糯质与非糯质基因紧密连锁。文中还对糯小麦品种的选育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宁晋宪 《杂粮作物》2008,28(4):228-228
沈糯31号(宁糯31号)2007年由沈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而成,组合为(2090)×R26,在2005~2006年的辽宁省特种玉米糯玉米组区域试验中,平均分别比对照垦粘1号增产12.05%和26.40%,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适口性好等特点,适宜在辽宁省适宜垦粘1号的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6.
 采用6对糯与非糯(近)等基因系(3籼3粳)研究了基因对成熟胚培养力的影响。糯与非糯(近)等基因系之间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生长速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并且这种差异高于籼粳类型造成的差异;糯与非糯(近)等基因系的绿苗分化率与上述两种性状呈相反趋势,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直链淀粉的含量与愈伤组织诱导率、生长速率、绿苗分化率的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wx 基因不仅控制直链淀粉含量,而且还具有提 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生长速率、降低绿苗分化率的多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品种来源水稻新品种“世纪137”是福建农科院稻麦研究所,根据舢粳杂交稳定的“非F1优势”的理论,以舢粳杂交材料复交经多代选育而成的早晚兼用型新品种。其组合是矮窄/姬糯//C98/玉米稻///434大穗/FR1037。全生育期130d左右。1997年通过省区试。具有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米质好,增产潜力较大的突出优点。二、产量表现该品种一般单产7500~8250kg/hm2,高产田单产11100kg/hm2。1994年进行品比试验单产7425kg/hm2,比对照种荆糯6号增产11.4%,比78130增产16.5%。1995年参加品比试验,比满仓515增产6.8%,比荆糯6号…  相似文献   

8.
小麦与玉米杂交产生单倍体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王广全 《麦类作物》1998,18(6):12-14
试验采用三种玉米类型,两个F2小麦杂交组合,研究不同玉米类型对小麦单倍体胚产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普通玉米组合胚产生频率在3.75%-7.02%之间(平均为5.65%),4个粘玉米组合在3.48%-8.10%之间(平均为6.54%),4个甜玉米组合为6.67%-11.36%(平均为8.70%)。不同类型的玉米对小麦单倍体胚的产生具有基因型差异,甜玉米〉粘玉米〉普通玉米,用100mg/kg的2  相似文献   

9.
小麦与玉米杂交产生单倍体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验采用三种玉米类型,两个F2小麦杂交组合,研究不同玉米类型对小麦单倍体胚产生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普通玉米组合胚产生频率在3.75%~7.02%之间(平均为5.65%),4个粘玉米组合在3.48%~8.10%之间(平均为6.54%),4个甜玉米组合为6.67%~11.36%(平均为8.70%)。不同类型的玉米对小麦单倍体胚的产生具有基因型差异,即:甜玉米>粘玉米>普通玉米。用100mg/kg的2,4-D、赤霉素、激动素、吲哚乙酸进行茎注射和喷施处理。结果表明,2,4-D茎注射处理产生小麦单倍体胚的频率最高,其次是赤霉素、激动素、吲哚乙酸。茎注射2,4-D从10~200mg/kg均可得小麦胚,以100mg/kg为最高。当浓度为500mg/kg时,杂交穗枯黄死亡。  相似文献   

10.
粳稻品种中,色原基因C和糯性基因wx的重组率为23%左右,这已为人们长期以来所熟知。然而,在粳稻与爪哇稻KetanNanga(KN)的杂交中,重组率却为15.1~18.9%.KN具有配子败育中性基因即广亲和基因S-5n,该基因位于C和wx两位点之间.在KN和籼稻品种IR36的杂交中,基因C和wx的重组率约为30%.将KN中C—S-5n染色体片断导入粳稻品种,通过两次回交育成了热研1号,通过三次回交育成了热研2号.用这两个粳稻品系代替KN对重组率变异进行测定.在粳稻品种Miyukimochi(MM)与热研1号的杂交中,C和wx的重组率为16.l±4.8%,而在热研2号与籼稻品种IR36的杂交中重组率却为30.3+6.4%.因此,用导入了KN中C—S-5n片断的粳稻品系所进行的试验,也看到了同样的重组率差异.在评价重组率时,还证实了基因8—5n和C的作用.重组率受C-8-5n染色体片断中遗传因于的影响,这一事实将有利于研究重组机制和建立水稻分子图谱.  相似文献   

11.
杂交水稻组合──汕优925许旭明,张爱刚,黄显波,余永安,谢小丹(福建三明市农科所365509)汕优925是珍汕97A与恢复系华明925配组的杂交晚稻新组合。华明925是通过灿粳杂交选育而成的,其亲本配组方式是粳87/IR30//明恢63产量表现19...  相似文献   

12.
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胚乳的淀粉特性分为粳(不粘)和糯(粘)两类。关于谷子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Taira和Miyahara(1983)曾有报道。他指出31份粳型品种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幅为21.9~32.3%,平均27.8%;23份糯型品种分两组,即(a)21份品种的变幅  相似文献   

13.
台杂2号     
台杂2号(台2A/T806)是浙江台州地区农科所选育的早熟晚粳杂交组合。其不育系台2A(原名76-27A)是典型矮秆晚粳型不育系,具有矮子占矮源。T806属大穗中粳型,花粉量充足、恢复力强。均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1产量表现1985和1986年两年参加南方稻区双季稻区试,平均亩产为418.5和468.3kg,分别比对照增产16.33%和8.66%,名列第一和第三。1985和1986年参加浙江省粳杂品比及区试,亩产分别为381.5和417.2kg,比对照增产18.4%和4.1%,均名列第二。大面积…  相似文献   

14.
辽粳454是辽宁省农科院稻作所1985年以高产、直立穗型、综合抗性好的辽粳326为母本,以别一24O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经过6代系统选育,于1989年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粳稻新品种。1996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1997年被列为辽宁省科委推广项目。1990和1991年进入品比试验,平均单产分别为9073.5和93O3.0kg/hm’,比对照辽粳5号分别增11,3%和13.9%;1992和1993年参加辽宁省区试中晚熟组,平均单产分别为8812.5和8758.5kg/hm‘,比对照辽粳5号分别增5%和76%;1992和1993年参加北方区试,两年15个试验点平均单产7749.Okg/…  相似文献   

15.
两系杂交稻籽粒充实度亲子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8个籼型光温敏不育系作母本,10个粳型广亲和品种和6个灿稻材料作父本,共配制灿粳亚种间杂交组合40个,品种间杂交组合19个,对杂种F1与双亲的籽粒充实度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系亚种间杂种F1籽粒充实度与其父本、母本籽粒充实度及双亲平均籽粒充实度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要提高两系杂交稻籽粒充实度,选用充度好的亲本配组很重要,对解决两系灿粳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不良的途径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灿粳交F1代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灿粳杂交组合亚优2号为供试材料,采用盆钵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研究了1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亚优2号的农艺性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时适量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改善灿粳交F1的农艺性状、提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17.
鄂粳杂1号(N5088S/R187)系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选育的两系法杂交晚粳新组合,于1995年2月13日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已在湖北、云南、江西、浙江等省市累计推广4.67万hm2,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易脱粒、易制种等特点。1 主要特性1.1产量高该组合1992~1993年参加湖北省杂交稻双季晚粳区域试验,2a平均单产6.75t/hm2,居参试组合首位,比鄂宜105(CK)增产5.75%,比威优64(CK)增产3.85%(附表)。1995年孝感市孝南区鄂粳杂…  相似文献   

18.
(1)津稻1229系天津市水稻研究所育成的粳型水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45天 ,株高110~120cm ,分蘖力强 ,成穗率高 ,平均每穗124粒 ,结实率85 %~91% ,千粒重26~27g。中抗稻瘟病 ,高抗稻曲病 ,耐盐碱 ,抗倒伏性中等。据1997~1999两年区域试验、两年生产试验14个点次试验结果 :平均单产478.3kg/667m2。(2)津糯6号系由天津市原种场选育成的粳型糯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75天 ,株高110cm ,株型紧凑 ,茎秆粗壮 ,分蘖力强 ,耐盐碱 ,后期抗早衰 ,每穗130粒 ,结实率92 % ,千粒重24…  相似文献   

19.
孙菊英 《杂交水稻》2000,9(6):12-13
利用17a30次杂交梗稻的试验资料,通过对高产梗杂组合穗、粒、重和生育期等有关性状的综合分析,以此来确定江苏南部粳杂组合的最佳选配目标。结果表明其目标应放在分蘖力中等偏上的大穗型早中熟晚粳类型上,才能适合苏南地区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糯稻品种的千粒重和比重略小于籼粳稻品种,使其产量要比近等质的籼、粳稻品种平均低5%左右。对糯玉米及其等质基因系非糯玉米成熟过程中籽粒水分含量的研究发现糯与非糯有差异。武田和义用水稻品种台中65及台中65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