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本省杂交早稻育秧期间常遇到低温阴雨,秧苗分蘖迟,带蘖少,素质差,造成有效穗少,产量低。近年来,多效唑在杂交中、晚稻上应用,表现出明显的控苗促蘖、增穗增产的效果,为了探讨多效唑对杂交早稻的增产效果及其施用技术,为指导大田生产提供依据,1989年旱季进行本试验。一、材料与方法试验安排在宁德市农科所、建瓯县七里街村、仙游县帽山村的早稻田进行。供试品  相似文献   

2.
1993年早季,在安海镇芹柄村进行杂交早稻抛秧试验,结果如下。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品种杂交早稻组合汕优016。 (二)供试材料采用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农业实验厂出产的育秧软盘,每片460孔穴,亩需50片。秧田管理采用湿润育秧。 (三)试验方法:试验地为砂壤土,没软盘育秧抛秧、软盘育秧手插、常规秧手插三个处理,重复三次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0.02亩。3/18播种,7/21成熟,全生育期12.5天。抛秧田亩抛2.04万丛,基本苗8.42万苗;盘秧手插田亩插1.98万丛,基本苗8.1万苗;常规手插田亩插1.96万丛,基本苗8.08万苗。大田施肥灌溉等田管均按常规管理。结果与分析 (一)秧苗素质考查杂交早稻软盘育秧,秧苗株高19.4厘米,比常规秧矮4.7厘米,单株绿叶数12片,单株带蘖数为2.82蘖,白根数为15.9条,茎基宽0.52厘米。  相似文献   

3.
大力推广种植杂交早稻、扩大双杂面积是当前粮食增产的有效措施。但育秧难、用种量大是阻碍杂交早稻推广的一大难题。我县在多年的早杂推广中,着力改革育秧技术,由湿润育秧改为地膜湿润、板田育秧,继而总结推广了地膜通气营养土育秧新技术,使全县杂交早稻面积由1985年的4450亩,1991年扩大到76720亩,占早稻面积的70%,粮食连续七年夺得丰收。 一、模式及做法 地膜通气营养土育秧是集地膜湿润育秧、板田育秧、场地小苗育秧优点于一体的组合型育秧方法。其组合模式可概括为四句话:通气秧田的底子、营养土层的面子,地膜覆盖的架子,中苗带土的秧子…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湘南超级杂交早稻适宜氮肥运筹方式与化学调控措施,以超级杂交早稻品种株两优819和陆两优996为材料,于2019-2020年在湖南衡阳县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分蘖肥、穗肥、粒肥用量比,N1、N2、N3分别为7∶2∶1、6∶3∶1、5∶4∶1)与化学调控剂(H1、H2分别为多效唑、壳寡糖)对早稻茎蘖利...  相似文献   

5.
优质杂交晚稻H37优207在湘南作早稻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优质杂交晚稻组合H37优207在湘南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3 d,比对照金优404长4 d,单产7.40 t/hm2,比对照增产9.79%,米质较优,米饭适口性好,是改良湘南地区杂交早稻米质的理想组合。介绍了H37优207在湘南作双季早稻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在双季杂交稻亩产过吨粮研究中,如何解决杂交早稻的烂种烂秧、用种量大、育秧成本高和插后分蘖迟、难以确保一季亩产千斤以上所要求的苗数与穗数等问题,是我省栽培技术研究中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我们在总结常规早稻几种主要育秧方式优缺点的基础上,采用“场地保温育秧,中苗带土移栽”技术,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不仅有效地防止了烂种烂秧,提高了成秧率,而且达到了省种、省秧田、省肥、省工、省成本和早熟增产的目的,使杂交早稻大面积一季过千斤。 一、场地保温育秧的试验结果 (一)不同育秧方式对秧苗生长的影响 1.不同育秧方式小气候特点。场…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在四川省水稻生产上开始应用时,是以温室(两段)育秧、培育多蘖秧为主。近几年来,随着地膜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杂交水稻的育秧方法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全省杂交水稻基本上采用地膜育秧技术,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推动了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本文根据1982年至1984年的试验研究,就地膜育秧对杂交水稻的生态效应作一简述。 一、地膜育秧对杂交水稻秧苗生长的效果 我省大部地区早春寒潮频繁、强度较大,对杂交水稻育秧影响极为严重。能否克服早春不利气候因素,起到同温室育秧提早播种、增温保温、提高成秧率及抗寒育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泸县是四川盆地双季稻主要栽培区域之一,杂交晚稻历来以水田多蘖秧为主。近年,部分农民从节约秧田出发开始自发地搞旱地多蘖秧。1992年,县农技部门在调查总结农户的“晚杂”旱育多蘖秧经验的基础上,在四川省水稻高粱研究所指导下,借鉴日本水稻专家原正市先生早稻旱育秧技术,大面积示范推广了杂交晚稻旱育多蘖秧技术。据统计,1992年全县示范杂交晚稻旱育多蘖秧3.32万亩,旱秧栽插面积占晚稻的17%;其中,在通滩镇、胡市镇设置的同田对比试验结果,旱育多蘖秧平均亩产313kg,比水育多蘖秧亩增产23kg,约增产7.9%;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1 杂交晚稻…  相似文献   

9.
杂交早稻恢复系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育适合我省双季稻栽培的杂交早稻新组合,填补杂交稻在早稻生产上的空白,从1978年开始,我们开展了以选育早稻恢复系为突破口,配制杂交早稻新组合选育的研究。目前,已选育出IR29选-11、399、125等三个恢复系,并与威20A、珍油97A配组成威优40、汕优125、汕优399,大面积用于生产,在福建、江西和湘南推广,种植面积达6万亩以上。1986年又选育出483、493两个早稻恢复系与威20A配组,经多点鉴定,作早稻栽培表现熟期适中、优势强、抗稻瘟、米质好,在早稻恢复系选育上又前进了一步。早稻恢复系培育成功,为早稻恢复系选育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叶世青 《杂交水稻》2012,27(3):54-55
杂交早稻架膜简易工厂化育秧与地膜湿润育秧(对照)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架膜简易工厂化育秧具有增产、节本增效的特点,每公顷节本增效共1545元.总结了架膜简易工厂化育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1986—2005年湖南省审(认)定的两系和三系杂交早稻情况,并以2001—2005年审定组合的区试资料为依据,比较了两系杂交早稻与三系杂交早稻之间的异同。与三系杂交早稻相比,两系杂交早稻具有产量较高、生育期较短、稻瘟病抗性较强等优势,但垩白粒率高,米质较差,植株偏高。无论三系还是两系组合,都需要缩短生育期、降低垩白粒率、提高抗病性特别是对稻瘟病的抗性。提出了提高杂交早稻单产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杂交早稻新组合351A/9247具有熟期早、高产稳产、稻瘟病抗性较强的优点,适宜安徽省沿江双季稻区作早稻应用,1999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协优9279是安徽省杂交早稻选育协作攻关组用协青早A与恢复系R9279配组的籼型杂交早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熟期早、丰产稳产、米质较优、抗稻瘟性强等优点,适宜在安徽沿江双季稻区作早稻应用。1997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皖稻65号。  相似文献   

14.
石家庄地区春季早熟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家庄地区是典型的二季作区,这里的耕地面积多为平原,相对自然条件较好,春季化冻较早,3月1日~6月20日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早熟马铃薯的生产。而6月20日~9月1日温度高且昼夜温差小,不再适宜马铃薯的生长,因此这里种植马铃薯必须掌握关键种植技术才能高产高效。但是当地农民因为对早熟马铃薯关键技术缺乏了解,经常在种植技术上出现很多失误,造成高投入低产出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制约了马铃薯生产的发展。为此根据石家庄地区气候特点,通过多年实践从操作时间及关键技术上把播前准备、种薯处理、科学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储存六方面进行了总结,从而提出了适宜石家庄地区采用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使当地的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优质早籼不育系早红突A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早红突A是浙江省台州市农科所新育成的一个优质早籼不育系,具有熟期早、配合力好、米质优、异文结实率高等特点,在高产、优质杂文早稻的选育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为B和A,排序为B>A>E>C>D,也就是说在高水肥条件下种植甜菊,设法早育苗、春季早移栽并适当提高大田栽植密度是当前增产的关键。而对甜菊生长盛期及时摘除植株分技以下的叶子,虽然对产量影响不大,但能改善大田通风透光、减少黄叶、黑叶,提高质量,是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试验还说明了,在山东自然条件下,不管移栽期早与晚,对甜菊二茬增产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张松  侯立白  张文  赵宏亮 《杂粮作物》2005,25(4):258-259
通过在玉米顶凌播种的条件下,运用控制种子发芽技术,对玉米种子粉种和保全苗情况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运用高分子包衣剂处理的种子与同期裸种相比具有提高出苗率和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福州市区域试验引进的10个早稻新组合在永泰进行区域试验分析。根据各品种的生育期、抗逆性、产量等进行鉴定,对试验结果进行简要分析和总结,并对表现较好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生育期等农艺性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9.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 IS),推算福州市网格分辨率为100m×100m的“高温逼熟”天气强度值,根据给定的分级指标,显示福州市“高温逼熟”天气强度的分布情况,结合年度“高温逼熟”天气强度趋势分析,揭示福州市双季早稻“高温逼熟”天气的空间和时间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早籼不育系351A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51A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淅育成一个中熟是籼型不育系,具有早熟遗传力强、抗生好和异交结实率高等优点。1994年4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皖稻49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