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摩拉氏菌为一类不发酵糖的革兰氏阴性菌,到目前为止,Bergey 手册记载摩拉氏菌属共有10个菌种。牛摩拉氏菌(M.bovis)是其中的主要菌种之一。该菌可引起传染性牛角膜结膜炎(IBK)。国外对 IBK 的临床,病因流行病学,动物实验感染、免疫学、菌苗预防,治疗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工作。我国广大牧区和畜  相似文献   

2.
对新疆某农场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IBK)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体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该场IBK系由牛摩拉氏菌(M.bovis)引起,发病率为10%.每年7~8月为发病高峰,此时M.bovis的分离率为70%.  相似文献   

3.
牛传染性角膜炎(IBK),又称红眼病,是牛常见的、损失最大的眼病。它是由牛摩拉克氏菌所致。本病常见于夏、秋季圈饲舍外犊牛或育成牛(6~24月龄)。蝇、蠓、虻是传染牛摩拉氏菌的主要媒介。这些昆虫将强毒株牛摩拉氏菌从感染牛眼分泌物带至未感染牛眼中发病。  相似文献   

4.
奶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传染性角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牛摩拉氏菌(moraxella bovis)引起的眼角膜和结膜的急性炎症,其临床特征是羞明、流泪、结膜炎和角膜混浊.近年来,不少牛场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牛场的正常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报告1例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来函照登     
<正> 编辑同志: 我们的工作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下进行的。由于一时疏漏,未在文后注明,希望能补正;“传染性牛角膜结膜炎分泌物分离的一株牛摩拉氏菌一文的工作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相似文献   

6.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infectious bovine keratoconjunctivitisIBK)俗称红眼病,引起该病的最常见的病原是牛摩拉氏菌(Brown et al.1988),为虫媒性及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较高。据估计,在美国每年感染该病的牛达到100万头(Hansen,2001),每年大约有1.3%的杂交奶牛感染该病(Nahms,1997),感染该病后生长速度显著降低。牛摩拉氏菌通过直接接触、鼻液、眼睛分泌物等传播。该病的死亡率不高,多由于牛角膜结膜炎导致羞明,造成采食障碍,对生产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MiSeq测序技术分析锦江牛瘤胃细菌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揭示锦江牛瘤胃细菌组成及多样性。选用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锦江牛成年公牛[体重(400±20)kg],采集瘤胃液样品后提取细菌DNA,对瘤胃细菌的16S rDNA序列V4~V5区进行MiSeq测序,分析物种的丰度、分布及α-多样性。结果表明:3个样本共获得56 763条高质量16S rDNA序列,946个分类操作单元(OTU),锦江牛瘤胃细菌丰富度指数Chao指数、Ace指数分别为836、841,α-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分别为4.96、0.021 5;经过物种注释,15个门、23个纲、26个科以及44个属在所有样品中被鉴定。在门水平,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64.37%)、厚壁菌门(Firmicutes)(21.20%)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7.59%)数量最多;在纲水平,主要包括拟杆菌纲(Bacteroidia)(52.88%)和梭菌纲(Clostridia)(17.03%);在科水平,主要包括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36.26%)、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9.33%)和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4.89%);在属水平,优势细菌主要包括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28.97%)、帕拉普氏菌属(Paraprevotella)(3.08%)、理研菌属(Rikenella)(2.28%)、梭菌_Ⅳ(ClostridiumⅣ)(1.77%)、解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um)(1.62%)和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1.53%)。结果证明,锦江牛瘤胃细菌多样性相对较低;锦江牛瘤胃中最优势菌门是拟杆菌门,其次是厚壁菌门;普雷沃氏菌属是锦江牛瘤胃中最优势细菌属。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年龄奶水牛瘤胃菌群多样性,探究其随年龄增长变化的规律。选择4个年龄组,即Y组(12月龄,胎次=0)、M组(3~5岁,胎次=1)、E组(6~8岁,胎次=2)和O组(9岁及以上,胎次≥3),各组奶水牛分别为9、7、4和5头,采集瘤胃液并提取总DNA,经PCR扩增后对16S rDNA的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奶水牛瘤胃菌群数量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P=0.07),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减少(P<0.05);beta多样性分析发现,不同年龄奶水牛的瘤胃菌群结构存在明显的不同,并随年龄增加个体间的瘤胃菌群结构差异逐渐增大。门水平下,本试验所有年龄奶水牛瘤胃的优势菌群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属水平下,普雷沃氏菌属_1(Prevotella_1)相对丰度在4个年龄组均最高,优势菌属和次级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随奶水牛年龄的增长呈现相互聚拢的趋势。不同年龄奶水牛瘤胃中存在着差异显著的特征性菌属,12月龄奶水牛瘤胃中以乳酸菌属(Lactobacillus)和糖酵菌属(Saccharofermentans)为主,其相对丰度随着年龄增长而显著减少(P<0.05);3~5岁奶水牛瘤胃中则以未分类梭菌目菌属(unclassified_o_Clostridiales)和未排位双歧杆菌科菌属(norank_f_Bifidobacteriaceae)为主,相对丰度显著高于12月龄和9岁及以上年龄(P<0.05);9岁及以上年龄奶水牛瘤胃中的未分类普雷沃氏菌科菌属(unclassified_f_Prevotellaceae)和候选单胞生糖菌属(Candidatus_Saccharimonas)相对丰度高于12月龄和3~5岁。共性网络物种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奶水牛瘤胃菌群间的相关性和紧密性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综上所述,随着奶水牛年龄增长,其瘤胃菌群数量和相对丰度显著减少,优势菌群和亚优势菌群呈现一定的年龄特征变化;奶水牛瘤胃存在着一些年龄特征菌属,其菌群结构紧密性随年龄增加而减弱,表明宿主年龄增长可影响瘤胃菌群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比较分析摩拉水牛及德宏水牛瘤胃液中产甲烷菌的多样性。选取健康雌性摩拉水牛及德宏水牛各3头,采用口腔导管法收集瘤胃液,酚—氯仿—异戊醇抽提法提取瘤胃液总DNA,用产甲烷菌特异性引物Met86F/Met1340R扩增产甲烷菌16SrDNA,构建16SrDNA基因克隆文库。摩拉水牛及德宏水牛各获得96个16SrDNA基因序列,均归类于Methanobacteriales目,其中德宏水牛有82个序列(18个OTUs)与已知菌的16SrDNA序列相似性≥97%,占总序列的85.4%,有14个序列(9个OTUs)与已知菌16SrDNA序列相似性为89%~97%;摩拉水牛有94个序列(13个OTUs)与已知菌16SrDNA序列相似性≥97%,占总序列的97.9%,仅有2个序列(1个OTUs)与已知菌16SrDNA序列相似性为94%。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所有序列分别聚集于两大分支上,其中德宏水牛有13个OTUs代表序列和摩拉水牛7个OTUs代表序列聚集在进化树顶端的同一分支上,且在系统发育距离上与Methanobacteriales目中任何已知相似序列都相隔较远。德宏水牛瘤胃中的SGMT簇序列和RO簇序列所占总序列比列分别为83.3%、9.4%,摩拉水牛瘤胃中的SGMT簇序列和RO簇序列所占总序列的比列分别为51.0%、9.4%。由此可见,摩拉水牛及德宏水牛瘤胃产甲烷菌序列以Methanobacteriales目为主,其中德宏水牛拥有更多未知的产甲烷菌序列;德宏水牛瘤胃中的SGMT簇产甲烷菌序列比例要高于摩拉水牛。  相似文献   

10.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一种多由牛摩拉氏菌感染眼角膜和结膜的急性炎症,具有高度传染性.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临床特征为畏光、流泪、结膜炎和角膜混浊,主要特点为发病快、传染性强、治疗周期长.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危害牛群健康,对牛生产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是牛养殖中最常见、损失最大的眼病之一.文章对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也称红眼病.是由牛摩拉氏菌引起的眼角膜和结膜的急性炎症.近年来,不少牛场时有发生.此病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奶牛单眼或者双眼失明,使奶牛生产性能大幅度下降,甚至丧失,失去饲养价值.  相似文献   

12.
牛摩拉克氏菌(Moraxella bovis)为革兰氏阴性、不运动、需氧的多形双杆菌,一致认为这种菌是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或红眼病的病原。这种病普遍存在,高度传染,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局部使用防腐药、磺胺类或抗菌素,或者静注磺胺类药,为有价值的疗法。双氯苯咪唑(Miconazole)为广谱抗菌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放线菌有很强的作用。在人医通过局部用药、口服和注射,对眼睛真菌感染很有效,兽医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分离的猪多元摩拉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相关特性,了解其致病性和耐药情况,试验采集天津市某猪场因患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并继发细菌感染而导致死亡的猪的心脏、肺脏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并对分离菌进行药敏试验、生物被膜及相关基因检测、PK-15细胞黏附试验、致病力研究及毒力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球菌且多成对排列;氧化酶试验呈阳性,不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蕈糖、木糖,PCR产物大小为868 bp,结合16S rDNA测序结果经BLAST比对鉴定为摩拉菌属成员,与多元摩拉菌(M.pluranimalium)序列的同源性达99.71%,将分离菌命名为M.pluranimalium 1120;M.pluranimalium 1120对氟苯尼考、林可霉素、阿莫西林、恩诺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对头孢噻肟中度敏感,对头孢曲松敏感;在培养至第60小时时生物被膜形成量达到峰值,并检测到生物被膜基因LuxS、LpxM、CRP、nanH、SiaB;对PK-15细胞的平均黏附率为13.3%,黏附能力较弱;对小鼠致病性弱,腹腔注射1×1011  相似文献   

14.
牛传染性角膜炎又称红眼病,是由牛摩拉氏菌引起的眼角膜和结膜的急性炎症,其临床特征是羞明、流泪、结膜炎和角膜混浊。近年来,不少牛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牛场的正常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就一例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纯种和牛及杂交和牛瘤胃细菌组成及多样性,选取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年龄、体重和体况接近的纯种和牛公牛(WW)、和牛♂×西门塔尔牛♀杂交F1代公牛(WS)及和牛♂×荷斯坦牛♀杂交F1代公牛(WH)各3头,采集试验牛瘤胃液,提取细菌DNA,对细菌16S rDNA V4~V5区(515F~907R)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用Illumina HiSeq PE250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9个瘤胃液样本共获得604 174条有效16S rDNA序列,19 912个分类操作单元(OTU),物种丰富度指数(Chao指数)WW组极显著高于WH组(P0.01),WS组显著高于WH组(P0.05),Ace指数WW组与WS组均显著高于WH组(P0.05),但WW组与WS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门水平上,3组相对含量最多的菌门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其次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分别占测序总数的56.08%~66.29%、21.20%~27.01%和2.09%~5.45%;在科水平上,3组相对含量最多的菌属为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占测序总量的37.12%~44.23%;在属水平上,3组相对含量最多的菌属为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1),占测序总量的23.98%~35.95%。在97%相似性水平下,3组共享OTU数为1 969个,占瘤胃液细菌总OTU数的59.83%,3组间瘤胃菌群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同一品种牛的瘤胃菌群结构表现出明显的聚集趋势。说明纯种和牛及杂交和牛瘤胃中最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其次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最优势菌科为普雷沃氏菌科(Provotellaceae);最优势菌属均为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1),纯种和牛与杂交和牛在物种多样性指数上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IBK)是一种由革兰氏阴性牛莫拉氏菌(M.bovis)引起的传播广泛、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的牛眼部疾病。其临床症状包括:角膜溃疡、混浊、水肿,偶尔可见角膜穿孔。角膜的病理变化通常呈自身限制性的,病牛常见体重增加减慢,视力减弱从而使牛的经济价值降低  相似文献   

17.
庞继达 《兽医导刊》2007,(10):50-50
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也称牛红眼病.是由牛摩拉氏菌引起的眼角膜和结膜的急性炎症.近年来,我们在为养牛户服务的过程中,发现有多起以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的炎症变化,伴有大量流泪,之后发生角膜浑浊,浑浊物呈乳白色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过综合诊断,初步诊为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现将其中一例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牛传染性结膜角膜炎(infectious bovine keratoconjunctivitis,IBK),俗称"红眼病",是由牛摩拉克菌引起的牛群中最常见、损失最严重的眼病之一.任何年龄的牛均可感染,但3~6月龄的犊牛最易感.环境中的病菌和患病牛为主要的传染源,本病为虫媒及高度接触性传播,昆虫通过在患病牛和健康牛之间的活动将病原菌传给健康犊牛[1].犊牛感染摩拉克菌后常引起眼睛溃疡、疼痛、影响犊牛生长,甚至导致犊牛失明,从而造成重大损失.现将本牧场一起控制消灭牛传染性结膜角膜炎的事件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包括隐球菌属、念珠菌属和毛孢子菌属等不同的真菌常与牛乳房炎有关 (Farnsworth氏1977)。已证实新型隐球菌是这些真菌中的最重要病原体,因为它在临床上引起严重的乳房炎,导致产乳全部停止,使乳腺形成肉芽肿。牛爆发的新型隐球菌性乳房炎已有几次报导 (Pounden氏等1952,Simon氏等1953)。印度也有新型隐球菌和牛的乳房炎发生有关系的报导 (Monga氏等1970,Sharma氏等1977)。Janl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比较分析摩拉水牛及德宏水牛瘤胃液中产甲烷菌的多样性。选取健康雌性摩拉水牛及德宏水牛各3头,采用口腔导管法收集瘤胃液,酚-氯仿-异戊醇抽提法提取瘤胃液总DNA,用产甲烷菌特异性引物Met86F/Met1340R扩增产甲烷菌16S rDNA,构建16S rDNA基因克隆文库。摩拉水牛及德宏水牛各获得96个16S rDNA基因序列,均归类于Methanobacteriales目,其中德宏水牛有82个序列(18个OTUs)与已知菌的16S rDNA序列相似性≥ 97%,占总序列的85.4%,有14个序列(9个OTUs)与已知菌16S rDNA序列相似性为89%~97%;摩拉水牛有94个序列(13个OTUs)与已知菌16S rDNA序列相似性≥ 97%,占总序列的97.9%,仅有2个序列(1个OTUs)与已知菌16S rDNA序列相似性为94%。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所有序列分别聚集于两大分支上,其中德宏水牛有13个OTUs代表序列和摩拉水牛7个OTUs代表序列聚集在进化树顶端的同一分支上,且在系统发育距离上与Methanobacteriales目中任何已知相似序列都相隔较远。德宏水牛瘤胃中的SGMT簇序列和RO簇序列所占总序列比列分别为83.3%、9.4%,摩拉水牛瘤胃中的SGMT簇序列和RO簇序列所占总序列的比列分别为51.0%、9.4%。由此可见,摩拉水牛及德宏水牛瘤胃产甲烷菌序列以Methanobacteriales目为主,其中德宏水牛拥有更多未知的产甲烷菌序列;德宏水牛瘤胃中的SGMT簇产甲烷菌序列比例要高于摩拉水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