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乔松 《森林工程》1999,15(4):38-39
本文将超高缓和段的设计理论应用于道桥施工中。取得了良好的行车效果。文中所述超高缓和段的设计过程及应用举例。可供道桥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作者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对影响高等级公路缓和曲线长度的因素和不同条件下缓和曲线长度采用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崔巍 《森林工程》2008,24(6):56-57
本论文研究新的《公路工程设计规范》和《公路工程设计标准》条件下,高速公路超高值的确定,缓和曲线长度的计算方法以及超高过渡段内不同的旋转阶段超高值的设计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线形诱导标志在带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上的设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建镇  丁艺 《森林工程》2004,20(3):51-52,55
在国内外关于线形诱导标志的研究基础上,按照切线支距法,对我国山区高等级公路含有缓和曲线路段的线形诱导标志设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高等级公路平面设计中缓和曲线长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说明,并对设计中如何合理确定缓和曲线长度提出了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高速公路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方法,通过高速公路断面迭加图和超高过渡轨迹图,并研究了超高过渡段内不同的旋转阶段、不同硬路肩宽度和坡度情况下超高值的计算公式,为高速公路超高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高等级公路设计中经常遇到的缓和曲线采用长度问题,根据国内外高等级公路设计的新概念,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阐述,对提高公路的设计水平提出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具有缓和曲线圆曲线的2种测设方法:a.分布测设缓和曲线和圆曲线;b.在直缓点或缓直点1次设站连续测设近端缓和曲线和圆曲线。同时给出2种测设方法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公式。  相似文献   

9.
在卵形曲线要素计算中,习惯将缓和段的中分点认定为公切点,这将使公切点方位与原分切线方位不一致,现就在保护公切点与原公切线方位一致的前提下,对公切点位置的确定进行论述,并推导出了有关计算公式,在公切点的提法上更合理些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多年的测设实践,分析探讨公路回旋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方法。在叙述设置缓和曲线的原理和作用以及回旋缓和曲线长度计算的依据的基础上,以实例说明确定时应灵活应用、精心比较,以使公路线形更趋完美。  相似文献   

11.
InttoductionIn~al,thecuverofrelahonshipbetWeenthetreehaighandthediameteratbreastheight(dbh)isconSderedasheightdbhcurveorastreeheightcurve(h-d).Therearebomethodstosetuptheformulaeoftrpeheightcurvfoneisgraphjcmethod,theotherismathemahcalequahonbyselechngapp…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并向多功能的大空间发展。在高层建筑中经常遇到功能分区不同,底部需要大空间,上、中部高设施不同的大小开间和不同用途的楼房。这些都要求转换层,转换层的设计是整体计算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随着森林认证工作在我国的陆续开展,高保护价值森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保护价值森林是可持续经营的重要内容,应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与科学的经营。在综述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内涵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6种类型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判定标准以及部分可评定区域。根据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实际情况,从规划、国家政策、地方法规、科技支撑等宏观层面提出了保护建议。分析了6种类型高保护价值森林存在的经营管护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经营管理建议,为高保护价值森林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缓和曲线性质的分析 ,提出了几种计算非对称型缓和曲线的基本方法与原理 ,并给出设计非对称型缓和曲线的平曲线的要素及曲线主点里程计算方法及现场敷设方法。  相似文献   

15.
蒋钦斌 《福建林业科技》2007,34(2):72-74,88
为提高罗源县杉、松人工林树高曲线图绘制的准确性,利用广泛拟合择优选取的方法确定了能很好描述罗源县杉、松人工林胸径(D)树高(H)的一元二次函数模型,同时利用Excel电子表格设计绘制树高曲线图的程序。研究结果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develop methods for estimating the taper curves for trees tallied in a forest inventory. The average stem form in a stand was described by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of the stand effects in the stem dimensions measured in the polar coordinate system. Measurements of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iameter at a height of 6 meters, and height taken from trees on the sample tree plots were used for determining the first four principal components. Regression models were derived to predict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from the site and growing stock variables. These model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taper curves of the tallied trees. Use of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estimated by the regression models gave less reliable results than use of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estimates based on measurement of the height of one randomly chosen tree on the sample plot. The best result was found with combined use of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estimates and one height measurement per sample plot.  相似文献   

17.
良种核桃丰产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核桃良种低成本建园、整形修剪、施肥浇水、花期管理、晚霜预防、病虫防治等制约丰产优质的主要因素进行试验与探讨。结果表明,通过低龄幼树嫁接、整形修剪、合理肥水、花期管理及晚霜预防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的实施,2 a生实生砧苗嫁接香玲5 a生每667 m2产254.65 kg,元丰每667 m2产达342.54 kg,达到了良种核桃丰产优质高效目标。  相似文献   

18.
通过皆伐改造和高接换优物理防治措施,对中度和重度以上危害的核桃园进行改造和防治,在获得了85%的改造成活率基础上,使核桃小吉丁虫危害得到了有效防治,危害程度明显减轻,说明该防治措施防治核桃小吉丁虫危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