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测定鸭脚木皮、木蝴蝶、火炭母、岗梅根、倒扣草(鲜)这5种广东常见中草药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琼脂平板打孔法、试管倍比稀释法和平板培养法,分别测定其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蜡状芽孢杆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大肠杆菌、链球菌对火炭母呈高度敏感,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40、1/80,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40、1/80;链球菌对鸭脚木皮、木蝴蝶均呈高度敏感,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0、1/10,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20、1/10;岗梅根、倒扣草(鲜)对六种菌均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苦豆子总碱对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苦豆子总碱提取物对小鼠腹腔注射的急性毒性,评价其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给试验组小鼠灌服不同浓度的苦豆子总碱提取物,观察给药后小鼠的临床表现与死亡情况,采用改良寇氏公式计算LD50及LD50的95%可信限,结果表明,苦豆子总碱经腹腔注射的LD50为559.24 mg/kg,95%可信限为471.95-663.59 mg/kg。试验结果提示,苦豆子总碱的毒性较低,临床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中国兽医学报》2015,(4):636-639
采用酸法提取苦豆子(Sophoraalopecuroides L.)的有效成分,并用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苦豆子生物总碱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K-B)纸片扩散法,以盐酸小檗碱为对照,考察苦豆子提取物及其复方灌注剂对致病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苦豆子总生物碱对表皮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佳,MIC为16g/L,MBC为32g/L。苦豆子总生物碱、复方灌注剂及硫酸小檗碱的抑菌环平均直径分别为14.28,18.61和18.02mm。由此得出苦豆子总生物碱及其复方灌注剂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中草药对半滑舌鳎源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ryi)的抑杀效果,选择38种常用中草药,采用牛津杯打孔法测定了中草药对半滑舌鳎源哈维氏弧菌的敏感性。结果哈维氏弧菌对五倍子、诃子和黄连等9种中草药高度敏感,其抑菌圈直径为22~27 mm;对大黄、虎杖和秦皮等10种中草药敏感,其抑菌圈直径为12~19 mm;对其他中草药无抑菌作用。同时,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和液体涂布法测定了上述19种中草药对哈维氏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上述中草药对哈维氏弧菌均具有抑杀作用,其MIC和MBC分别为1.5~50 mg/mL和3.1~100 mg/mL,其中以五倍子的抑杀效果最好,对哈维氏弧菌的MIC为1.5 mg/mL,MBC为3.1 mg/mL。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探讨黄柏、诃子、知母、苏木等常用中草药对水产动物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为今后水产养殖细菌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以美人鱼发光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哈维氏弧菌、创伤弧菌临床分离株为试验菌株,以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及联合抑菌指数(FICI)作为检测指标,研究常用中草药对水产病原菌的抑菌活性。采用水提法提取中草药有效成分,并通过琼脂平板打孔法测定中草药对水产致病菌抑菌圈,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中草药MIC和MBC及微量肉汤棋盘稀释法测定联合抑菌指数(FICI)。结果显示,16种中草药对水产致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水产致病菌均具有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在10.5~29.0 mm之间,而4种病原菌对马齿苋均表现为耐药;MIC检测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病原菌的MIC值为7.81~250.00 mg/mL;MBC检测结果显示,苏木、女贞子、夏枯草、青皮对4种病原菌的MBC值为7.81~500.00 mg/mL;联合抑菌试验结果显示,苏木与夏枯草、女贞子及青皮联用仅对美人鱼发光杆菌起到协同抑菌作用,对嗜水气单胞菌、创伤弧菌及哈维氏弧菌均无抑菌作用,女贞子和青皮组合仅对哈维氏弧菌抑菌作用为相加作用,该组合在抑菌效果上对其他病原菌表现为无关或颉颃作用,其他药物组合在抑菌效果上对4种病原菌则表现为无关或颉颃作用;联合抑菌圈测定结果表明,中草药联合使用对4种病原菌抑菌作用不一。本试验结果表明常用中草药对水产动物致病菌具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应用琼脂平板打洞法、试管稀释法和平板培养法测定溪黄草和桉树叶煎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链球菌等几种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溪黄草煎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链球菌均显示高度敏感,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80、1/320、1/160、1/80、1/80,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80、1/80、1/160、1/40、1/80;桉树叶煎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状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链球菌均显示高度敏感,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80、1/80、1/40、1/160、1/40,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80、1/80、1/10、1/40、1/20。结果表明,溪黄草和桉树叶煎剂对常见的多种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静  周学章 《中国奶牛》2012,(13):40-43
为提供苦豆子总碱制剂在奶牛疾病治疗方面的质量控制依据,特建立兽用苦豆子总碱注射液中槐定碱、苦参碱和槐果碱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YMC-packed ODS-A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V1(乙腈)∶V2(0.05mol/LKH2PO3)∶V3(三乙胺)=8∶92∶0.18,检测波长220nm,流速1.0mL/min。在确定的色谱条件下,兽用苦豆子总碱注射液中的槐定碱、苦参碱和槐果碱可以被很好地分离,槐定碱、苦参碱、槐果碱分别在10.0~160.0μg/mL、5.0~80.0μg/mL、5.0~80.0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7、0.9992、0.999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n=5)99.54%、100.21%、99.99%,RSD分别为5.3%、1.9%、1.4%。结果表明,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兽用苦豆子总碱注射液中槐定碱、苦参碱、槐果碱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中草药对肠炎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探讨单味及多味复方中草药的药理活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用2倍稀释法测定13种中草药对肠炎沙门氏菌的体外MIC;将13种中药两两组合后测定MIC,依据结果组成8个复方,测定它们及5个中药方剂的MIC.结果单味中草药对肠炎沙门氏菌的MIC在15.6~500 g/L之间;78种两味中药组合的MIC在15.6~500 g/L之间,少数组合有拮抗作用;13种3~10味中药组合MIC在15.6~250 g/L之间,大部分组合表现协同作用,显示出中药配伍优势.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和大肠杆菌O8(E.coli O8)具有良好抑菌作用的蒙药,本试验采用牛津杯法测定金银花、黄连、何首乌、地榆、五味子、秦皮、穿心莲、甘草、蒲公英、夏枯草、虎杖、柴胡、黄柏、苦参、石榴皮、板蓝根16味蒙药的抑菌圈直径,微量稀释法和平板法测定蒙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棋盘法测定敏感蒙药对E.coli O8和S.aureus的协同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FICI)。结果显示,黄柏、金银花、黄连、五味子、蒲公英、秦皮6味蒙药对S.aureus的抑菌圈直径为10.22~22.44 mm,MIC为15.6~250 mg/mL;五味子、金银花、黄连、秦皮4味蒙药对E.coli O8的抑菌圈直径为11.29~26.41 mm,MIC为15.6~500 mg/mL;黄柏与黄连联合用药对S.aureus的FICI为0.36,为协同作用,黄连与地榆联合用药对E.coli O8的FICI为0.48,为协同作用。综上所述,金银花、黄连、五味子、秦皮、蒲公英、黄柏6味蒙药对S.aureus综合抑菌效果达极敏或高敏;金银花、黄连、五味子、秦皮4味蒙药对E.coli O8综合抑菌效果达极敏或高敏,黄柏、黄连、秦皮在抑制S.aureus的组方中可优先考虑,黄连与地榆在抑制E.coli O8的组方中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0.
选用紫锥菊、金银花、连翘、紫苏、杜仲叶、黄芪、甘草7 味中药,分别采用75%乙醇回流法提取2 次,浓缩至每毫升含1 g生药,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对奶牛乳房炎的3 种主要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体外抑菌结果显示:以金银花和甘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强,MIC值均为15.63 mg/mL,MBC值均为31.25 mg/mL;紫锥菊对大肠杆菌的效果最强,MIC值为15.63 mg/mL,MBC值为31.25 mg/mL;金银花和连翘对无乳链球菌抑菌效果最强,MIC值均为31.25 mg/mL,MBC值均为62.50 mg/mL。结果表明:所选中药金银花和甘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紫锥菊对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金银花和连翘对无乳链球菌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32)鉴定了临床分离鸡致病菌,并分别进行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并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了各种抗生素对非产酶菌、产ESBLs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鉴定分离的33株致病菌有大肠埃希氏菌30株、阴沟肠杆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法氏柠檬酸杆菌1株。在这些菌株中,首次从鸡中检测出法氏柠檬酸杆菌,所分离的33株致病菌中产ESBLs8株。产酶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严重,而抗生素与抑制剂联用能降低药物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察蠔猪刺、乌樟水提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与常用抗生素的联合抑菌效果.选择大肠埃希菌ATCC25922标准菌株及临床采样分离纯化的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为检测菌,采用微量内汤稀释法和棋盘稀释法分别测定蠓猪刺和乌樟水提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其与常用抗生素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结果表明,蠔猪刺和乌樟与常用抗菌药物合用表现出协同或相加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复方白头翁散对鹅源沙门菌优势流行株的抑制效果。2017年5月—2018年7月共收集扬州、滁州和泰州等10个地区送检的病死鹅的肝脏、胆汁和盲肠内容物等病料共计214份,随即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结果显示:沙门菌分离率为23.4%(50/214),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占60%(30/50),为优势血清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36株沙门菌具多重耐药性,其中鼠伤寒沙门菌占20株;结晶紫染色试验结果显示,86.7%(26/30)的鼠伤寒沙门菌能够形成生物被膜;体外试验结果显示,复方白头翁散对鼠伤寒沙门菌最小抑菌浓度(MIC)范围为23.44~375.00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范围为46.87~375.00 mg/mL;93.75 mg/mL复方白头翁散可抑制此26株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结果表明鼠伤寒沙门菌是鹅源沙门菌优势血清型,也是感染鹅的一个重要的病原体,复方白头翁散能有效地抑制鼠伤寒沙门菌。  相似文献   

14.
试验根据中兽医治疗奶牛乳房炎的辨证施治原则,筛选出抑制引起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佳中药组方,为其临床防治提供新的途径与方法。选用蒲公英、马齿苋、金银花、紫花地丁、赤芍、白芍、菊花、黄芩、漏芦、红花10味中药,通过L12(211)正交试验初步筛选抗菌中药组方中的最佳优选因素,再通过L16(45)正交试验进一步筛选药物组方配比;采用牛津杯法测定中药组方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二倍稀释法和平板计数法分别测定中药组方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通过L12(211)正交试验初步筛选出了抗菌中药组方最佳优选因素:赤芍、黄芩、红花、菊花和白芍;L16(45)正交试验进一步筛选药物组方最佳配比为黄芩:赤芍:菊花:白芍:红花=3:3:3:1:2;新药组方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直径为17.39 mm,MIC和MBC分别为62.50、125.00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直径为25.44 mm,MIC和MBC均为31.25 mg/mL。本研究成功筛选出了一种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具有良好抑菌、杀菌作用的中药新配比组方。  相似文献   

15.
研究阿莫西林、强力霉素、多粘菌素、头孢拉定、痢菌净分别和多种抗菌药联用在体外对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试验依据.采用棋盘微量测定法,强力霉素、阿莫西林、多粘菌素、头孢拉定、痢菌净分别与头孢噻肟钠、克林霉素、阿奇霉素、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头孢哌酮、磷霉素、哌拉西林、甲硝唑、加替沙星、克林沙星、氨苄西林钠、乳糖酸红霉素组合,观察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或杀菌效果,测定对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计算出了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结果表明:强力霉素与阿莫西林、甲硝唑;阿莫西林与阿奇霉素、磷霉素钠;多粘菌素与克林霉素、阿奇霉素、阿莫西林、磷霉素钠;头孢拉定与氨苄西林钠、阿莫西林;痢菌净与阿莫西林、磷霉素钠、氨苄西林钠的联合使用对该株禽源沙门氏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较强,呈协同作用.强力霉素与阿奇霉素、磷霉素联合使用,阿莫西林和哌拉西林、红霉素联合使用,多粘菌素与哌拉西林,头孢拉定和林霉素钠、哌拉西林多粘菌素的联合使用,痢菌净与甲硝唑、多粘菌素的联合使用对禽源沙门氏菌表现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用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从临床分离鸡致病菌进行了鉴定,并进行了β-内酰胺酶(BLA)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同时测定了多种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经鉴定9株致病菌中1株为沙门菌,8株为大肠杆菌;9株致病菌均为BLA阳性,其中有1株为ESBLs阳性;9株细菌对部分抗生素耐药,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荆或多种抗生素的联合用药能部分的恢复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旨在为新药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主要探讨救必应中药血清与抗菌药联合诱导细菌传代的体外抑菌活性。制备救必应中药血清,采用二倍微量稀释法体外检测抗菌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然后救必应中药血清与抗菌药联合诱导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细菌传代。救必应中药血清与抗菌药联合诱导细菌传代对耐药大肠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救必应中药血清可明显地增强β-内酰胺类抗菌药、氨基糖苷类抗菌药、喹诺酮类抗菌药和卡巴氧类抗菌药对耐药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青海省不同动物源志贺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的基因型分布情况,对75株志贺菌进行表型筛选,PCR法确定其ESBLs和AmpC酶基因型.结果:酶表型筛选呈阳性菌株共50株,其中:1株为单产ESBLs阳性菌,42株为单产AmpC酶阳性菌,7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40株携带...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泰州地区鸡源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及耐药情况,对13株分离自泰州地区的鸡源大肠杆菌进行ESBLs检测,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药物对产ESBLs菌和非产ESBLs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13株分离菌中有5株被确定为产ESBLs菌株,阳性率为38.5%.产ESBLs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的耐药性极其严重,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二者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100%和62.5%,对头孢噻呋的耐药率分别为100%和12.5%,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为80%和20%,产ESBLs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也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氨苄西林与舒巴坦(2:1)联用与单用氨苄西林相比,对产ESBLs菌的MIC值降低至单用氨苄西林时的1/16~1/8,但对非产ESBLs菌的MIC值没有明显变化.氨苄西林与阿米卡星(1:1)联用与单用两者中的任何一种相比,对产ESBLs菌和非产ESBLs菌的MIC值均降低至单药时的1/16~1/2.结果表明,临床可选择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混合制剂来治疗产ESBLs鸡大肠杆菌的感染,也可尝试将不同种类、不同作用机理药物联合应用来治疗鸡大肠杆菌感染,尤其是耐药性鸡大肠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