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纪桐云 《植物保护》1964,2(1):45-45
紫纹羽病(Helicobasidium Mompa Tanaka),以往文献记载多列为桑树病害,对其为害甘薯的严重性较少注意。近几年来,安徽有些地区由于此病的发生使甘薯受到相当损失。据1957—1958年调查,全省有25个县市发现这种病害,以后又有些地方陆续发现。1961年颖上县刘集公社苏义大队100多亩春甘薯有50%以上的面积发生了紫纹羽病;该县谢桥公社庙后大队160多亩甘薯,发生病害的面积占62%,一般病株率10—30%,严重的达66%,薯块在地里就烂毁。樅阳县在1961年调查,汤沟、长风等四个公社甘薯  相似文献   

2.
甘薯套种预防丛枝病的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丛枝病是福建甘薯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为类菌原体(MLO)。近年来,此病在福建沿海部分薯区发生普遍,危害很大。1982年莆田县的下房、上林、赤歧、铁炉大队损失严重,早薯因病每亩较常年减产2—5成。如何控制其危害已成为当务之急。 三年来,我们对如何防治此病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1982年秋在莆田县下房等大队  相似文献   

3.
两年试验结果证明,0.1—0.2%“401”,冷浸薯种10分钟,对甘薯黑斑病均有一定防治作用。 供试甘薯品种为华北52—45,育苗前种薯发病率为29%和46%,从中选取无病斑薯块作试验。1963年每处理用种120—130斤,重复二次;1964年每处理用种140斤,重复二次,在同一苗床上。 育苗方式为室外回龙火炕,全育苗期平均为  相似文献   

4.
西瓜整个生育过程中 ,常出现多种病害 ,严重影响西瓜的正常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其中最为常见的有猝倒病、蔓枯病、疫病、炭疽病 4大病害。猝倒病 :此病是西瓜苗期的主要病害。苗期根颈部呈水浸状病斑 ,而后病部变褐 ,幼苗近地面处明显缢缩而倒伏。土壤温度低 ,湿度大时有利病菌的生长与繁殖 ,所以一般夜晚凉爽、白天光照不足、苗床湿度大时发病严重。发现此病 ,可用波尔多液喷施 ,波尔多液前期用半量式 ,后期用等量式 ,也可选用绿乳铜乳油 60 0~ 80 0倍液喷雾。或用 1∶ 50 0倍敌克松灌溉 ,控制发病中心。蔓枯病 :又叫萎蔫病 ,此病从幼苗出…  相似文献   

5.
平阴县甘薯种植面积1万hm2,2000年黑痣病严重发生。据调查,收获时病块率一般5%~10%,经2~4个月的贮藏后,病块率增至10%~20%,严重的达37.8%,极大地影响了外观和销售,使甘薯收获期价格由前4 a的平均0.51元/kg,降至0.30元/kg,贮后甘薯售价由前4 a的平均1.10元/kg降至0.46元/kg,农民收入造成极大损失。  甘薯黑闱病病原为Monilochaetes infuscans,属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暗色菌科,毛链孢属。此病菌主要侵害甘薯地下部分。薯块受害初现淡褐色小斑点,其后斑点扩大变黑,合并成规则病斑,上有黑色霉层,严重时病部硬化有细…  相似文献   

6.
甘薯茎线虫病Ditylenchus dipsaci是甘薯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该病在烟台市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发病地块一般减产20%~30%,重者达50%以上,甚至绝产。20年来,我们先后采用了涕灭威、呋喃丹、敌百虫、甲基异柳磷等药剂防治,虽说效果不错,但因药源紧缺,价格上涨,限制了大面积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甘薯田杂草的防除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稗草、狗尾草、马唐、碎米莎草、鸭跖草、鳢肠、马齿苋等杂草在我省甘薯田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刺苋、空心莲子草等杂草在部分甘薯田发生较严重。目前甘薯田杂草控制主要依靠耕作措施和部分针对禾本科杂草的化学除草剂的应用。近年来在作物覆盖、适宜甘薯品种选择以及抗/耐除草剂甘薯种质资源利用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部分有潜力的研究结果。从长远看,化学除草剂与耕作措施、品种选择、作物覆盖、水肥管理以及育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建立甘薯田杂草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何文俊 《植物保护》1965,3(3):90-91
四川重庆市自1958年发现甘薯黑斑病为害以来,目前传播蔓延很快,几乎遍及所有公社。据在北碚、南桐等区重点调查,苗期发病一般在10%左右,严重的达40%;窖藏期发病一般在20—25%,严重的达100%。现将我们在四川省科协、农业厅、粮食厅的领导和协作下,与各单位配合,对防治甘薯黑斑病所进行的工作,作一简要报导。  相似文献   

9.
制备免疫吸附电镜检测甘薯羽状斑驳病毒样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清  解峰 《植物病理学报》1995,25(3):270-270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可经蚜虫、摩擦、嫁接方式传播,是Y病毒组的一个成员。受此病毒感染的甘薯叶片上形成羽状褪绿斑,脉间褪绿斑点以及紫色环斑,有的品种出现紫色条纹。在甘薯块根上,有的呈严重纵向褐色龟裂,有的呈横向螺纹状木质化,有的块根内部形成木栓化,是危害甘薯最严重的病毒病害,可使甘薯严重退化及减产。无论是甘薯的抗病毒育种、病毒病害的防治,还是脱毒、无病毒甘薯种薯生产都离不开病毒的检测。灵敏的免疫吸附电镜(ISEM)检测方法被应用于各种病毒的检测中。  相似文献   

10.
魏鸿钧 《植物保护》1965,3(2):64-65
“三蛾”指的是甘薯天蛾(Heres convolvuli(Linn.)、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Waeker)和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Fabr.),这三种害虫近年来在黄淮地区普遍发生,为害严重,是当地农业生产上的重要问题之一。 甘薯天蛾(旋花天蛾)在安徽淮北的阜阳专区,近四年中有三年大发生,安徽省宿县专区、江苏、河南、以及河北南部都大发生过,冀南邢台专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