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研习日本插花的原故,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日本池坊华道会的书刊杂志,其中一本名为《华道》的月刊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华道》由日本池坊华道会编辑出版,是一本很传统的月刊,它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日本历史最悠久的池坊插花。杂志的内容十分丰富,如2000年的杂志包括这样几个栏目:“当月的插花”、“我的插花  相似文献   

2.
3月,在南京举办的中日插花艺术家作品交流展上,中国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插花作品和日本池坊流派的花艺作品,吸引了众多的插花爱好者。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由台湾著名花艺师王国忠创立的人文花道在大陆受到关注,北京、广东、杭州、西安、长沙、武汉等多地都有忠实的学员和粉丝。每次王国忠的课讲完,都有很多学生围在他身边,听他讲述对中国插花的认识和传统文化的理解。日前,记者参观了在北京举办的人文花道师生成果展,听王国忠讲述了人文花道的理念以及他对传统插花的感悟。创立人文花道由于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王国忠在大学时参加了插花社团,开始接触插花。1973年,王国忠正式开始学习插花花艺,最早学习的是日本的池坊。1985  相似文献   

4.
<正>2008年,有上千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插花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传统插花艺术的保护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不但为传统插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更为在全国范围内打开局面提供了现实依据,传统插花艺术迎来了兴旺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5.
插花艺术,这种被看作一种触及人们精神境界深处的艺术形式,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发展历史。日本插花艺术大师假谷作喜正以突破传统插花艺术的艺术形式而崭露头角,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访日、日本天皇继位10周年庆祝仪式的场面中,均有他的艺术杰作,他的成就已受到广泛的赞誉。 传说中的米达斯国王能点石成金,同样,插花大师假谷作喜也能用他那神奇的手创造出令人赞叹的美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化在历史上与其他文化之间曾发生过三次较大而广泛的交融,其中之一便是智慧地处理了印度的佛教文化,使之具有了中国特色。这些文化的交融,无不与花卉园艺密切相关。日本的花道,便是受己‘俯就我范’的佛教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据史料记载,隋朝时日本的至德太子派出了开国以来首次出访的外交使节小野妹子。小野妹子在中国受到了佛教文化的熏陶,他不仅领悟了中国僧人用默念以求超越世俗的意念,同时还把中国佛前用来表示人们对佛的崇敬以及信奉专一的‘供花’,连同当时供花所用的青铜器皿一并带回日本,成为日本早期祭坛式的插花形式。后来他皈依佛教,并居住在由太子创建的六角堂的池坊内,专修佛教,行祭坛插花,于是此处便成为日本花道最早的流派——池坊流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7.
正在世界插花艺坛中,中国是东方插花艺术的起源国。中国传统插花是东方式插花艺术的代表之一,它不仅有近3000年的悠久历史,而且有别具一格的插花理念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更有系统的插花理论体系,以及颇具当今环保生态意义的精良技巧,曾为中国和世界插花艺术做出重要的贡献,至今仍影响着世界各国著名花艺师的创作理念与设计思想,成为他们不可忽视的创作源泉。曾有一对日本花艺师夫妇为了学习中国古典插花名著《瓶史》  相似文献   

8.
无论在东方或西方,插花艺术既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又是现代社会的文明标志。说它是传统文化,因为东西方插花的历史都在千年以上。说它是文明标志,因为插花艺术总是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展而发展。 由于东西方地域、文化、习俗的不同,东西方插花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各有千秋。东方插花崇尚自然,讲究  相似文献   

9.
正文化产业被称为"21世纪的最后一桶金"。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我国丰厚的文化资源,以文化为灵魂带动产业,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新动力。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根植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因具备端庄典雅的造型、富有诗意的画面、形神兼备的意境、师法自然的手法等鲜明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在世界插花花艺界中独树一帜,曾对世界特别是东方插花艺术产生巨大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美的古典艺术之一。传承与推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3000年发展历史的传统插花,对提升中国插花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插花艺术起源于中国的南北朝。日本的花道最早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日本插花团体来华时均这样说)。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这门传统艺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党的三中全会后,这朵古老的民族之花得到了复苏。1983年我们曾去  相似文献   

11.
正传统是一个流动的进程人们一谈论中国传统插花,总是与继承和发展联系在一起。说明传统插花始终处在动态的进程中,而不是定格在某个时代。其他民族文化也是如此。传统插花不同于古典插花,古典插花可以划定在某个朝代以前。传统插花既要求继承和发展,就应该包括古典和现代。传统是一个川流不息、代代相传的流动进程,也是一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发展过程。秦魁杰教授说:"前代的现代插花,就成为后代的传统插花。"这一观点非常正确。继承,是坚持民族插花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2.
<正>日本是东方插花艺术的代表国家之一。日本插花自产生之初发展到今天,不仅已成为日本社会及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认同。日本插花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正7月28日,第二届中国插花花艺高峰论坛在唐山市园林局举办。论坛以"中国插花花艺的传承与发展"为主题,围绕我国插花花艺事业相关的文化、教育、发展等问题展开探讨。中国插花花艺协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郑青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中"传统插花"保护与发展探讨》为题,讲述了传统插花申遗过程,以及  相似文献   

14.
插花发展至今,其方法已经十分丰富,在日本已形成各种流派。尽管各种流派都有自己的一套插花理论与技巧,但还是有其共同之处。 插花有两种基本形式:东方式插花和西方式插花。 东方式插花。是常见于日本与我国的插花形式。它具有强烈的东方艺术情调。东方式插花所用花材较少,  相似文献   

15.
“国际花会”是世界有志于学习东洋插花艺术的插花者共同组成的国际性组织。总部设在日本。办有季刊,定期寄给每个会员,介绍日本各大流派的最新作品,供会员参考。目前国际花会在许多地区和城市都成立了分部,经常邀请日本不同流派的大师到分部进行插花艺术交流活动,从而不断提高会员的插花技艺,掌握插花艺术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6.
产业     
<正>中国插花艺术博物馆开馆迎客本刊讯位于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的中国插花艺术博物馆于7月1日开馆接待市民。这是我国首座以插花为主题的博物馆。馆陈上百件插花艺术作品,部分是按照古画复原。历史上著名的花事活动"锦洞天"也在展馆中再现。中国插花艺术博物馆总占地面积12750平方米,其外观仿照植物的花、叶、枝自然造型。展馆由中国插花艺术发展简史厅、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厅、插花艺术科普厅几个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7.
插花艺术虽是花文化中的一朵小花,但它却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优秀文化。早在1500多年前,插花艺术就扎根于中华大地,成为东方插花的发源地。日本花道最早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相似文献   

18.
浙派插花:展现诗画江南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对传统插花的研究和实践自2000年开始,已经有15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00~2005年是基础阶段,了解世界各地的插花花艺现状和基本手法,并根据资料进行模仿,即求知临摹阶段,出版了《面对那繁花——品味插花》一书,开办了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主要进行插花技能上岗培训。2005~2010年,在了解传统插花的基础上,把西方插花和传统插花进行有效融合和发展,即融合发展阶段,出版了《花之舞》插花系列丛书。《插花员职业技能培训教程》,在浙江省建立了插花技能考核题库,开展了插花员职业技能等级培训。2010年以后,主要对传统  相似文献   

19.
以花传情 借花明志——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优美,自形成以来,在社会上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几乎涵盖了我国所有民族、人群和时代,形成了民间插花、寺观插花、宫廷插花、文人插花四大类。在其发展历程中,由于历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花艺市场日趋繁荣、各种花艺流派百花齐放的情况下,探讨具有中华民族特色花艺的未来更具有时代意义。8月14日,中赫时尚在北京举办了一场以“中国现代花艺体系·世界性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会,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插花花艺资深大师王莲英进行专题讲座,为参加研讨会的各专业跨界设计师普及中国传统插花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畅谈中国传统插花需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