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为例,进行了土地人口承载力的计算和农业内部产业效益分析。结果表明:种植粮食作物的人口承载力要远远大于畜牧业,而从农业内部不同产业综合效益分析来看,草畜业要大于种植业。考虑到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将未来绿洲农业土地的利用模式调整为:耕地种植业和耕地草畜业的用地比例为1∶2左右;耕地种植业中,稳定口粮生产,压缩饲料粮生产,提高饲草种植比例;畜牧业中,压缩耗粮型猪禽养殖数量,发展节粮型草畜(牛、羊)的数量,提高食草性畜牧业比重;调整种植业、养殖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结构,建立绿洲生态经济体系,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兼容。  相似文献   

2.
文中基于实地调研获取的349份农牧民微观数据,从异质性农牧民多维满意度视角就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进行再评价。得出如下结论:1)单纯以农牧民对补奖总体满意度作为补奖评价的唯一标准,易造成评价结果的高估。单纯以总体满意度来衡量禁牧区各类型农牧民,草畜平衡区补贴依赖型、农业为主型、农牧兼业型、均衡型与深兼型农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评价会造成评价结果的高估。2)农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多维满意度会因农牧民内部的异质性而存在差异。禁牧区与草畜平衡区补贴依赖型农牧民对政策实施效果的满意度最高,而对补奖账务公开的满意度最低;农业为主型农牧民对补奖方式与补奖账务公开的满意度在各维度满意度中均最低;均衡型农牧民对补奖范围与补奖发放时间的满意度均较高;高兼型农牧民对补奖方式的满意度最高,对补奖标准的满意度最低。3)异质性农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多维满意度的异质性会受政策异质性的调节。禁牧区牧业为主型农牧民对政策补奖方式的满意度最高,对补奖发放时间的满意度最低,而草畜平衡区呈现相反的结果;禁牧区农牧兼业型农牧民对补奖方式的满意度最高,而草畜平衡区同样呈现相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宁夏中部干旱带草地生态农业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宁夏中部干旱带生态系统脆弱和农业生产低而不稳的现状,开展了"土地-植物-动物-社会产品"四位一体的草地生态农业生产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改良退化天然草地、实施草地科学放牧、优化植物生产系统种植结构、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建立草畜转化与优化饲养体系等措施可实现生态和农业的协调发展.建立和发展草地生态农业体系是宁夏中部干旱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盐池半荒漠风沙区草畜平衡调控研究试验观测数据为依据,阐明了进行草畜平衡调整的途径,方法和对策,以及取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7年赴禁牧区宁夏盐池和草畜平衡区内蒙古鄂托克旗获取的307份农牧户调研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草原生态补奖认知、收入影响、个人特征及家庭特征等因素对两区域农牧户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禁牧区与草畜平衡区农牧户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满意度存在差异,禁牧区农牧户满意度高于草畜平衡区; 2)补奖认知、收入影响和家庭特征对两区域农牧户满意度均具有显著影响,个人特征对禁牧区农牧户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补奖对家庭重要程度、补奖的及时性和对成本上升的弥补效果对两区域农牧户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政府的监管力度、户主年龄、受教育年限和草地面积对禁牧区农牧户满意度影响显著,从事养殖业人数、养殖规模和收入变化对草畜平衡区农牧户满意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河西地区生态农业产业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河西地区要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机遇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 ,发展生态农业 ,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道路。在分析了河西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条件后 ,提出河西地区农业发展的出路在于以生态农业和生态农业产业化理论为指导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认为河西通过发展特色农业、草畜产业和沙产业 ,并以农业品生产为龙头 ,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 ,形成产业链 ,才能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赢得主动 ,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植物医生》2004,17(1):31-31
开展梨业绿色生产、实现梨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当问及此事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梨业生产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是迎接WTO挑战 ,促进梨业双增的有效手段。1确定提高对梨果品质量安全生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同时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药、化肥的过多不当使用 ,导致梨果污染 ,最后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2实施梨标准化生产。确实按照《黄花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新世花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操作生产、生产的梨符合《黄花梨》、《翠冠梨》、《新世花》梨果标…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政策对加强生态建设,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在对宁夏南部山区退耕还林的情况实地调研的工作基础之上,通过对宁南山区、海原县草畜产业基础数据的比较分析和定量分析,建立草畜产业生产过程的灰色控制模型,找出草蓄产业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海原县应加强政府管理、扶持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加大科技支撑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约束下的河西走廊农业结构优化与调整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河西走廊生态环境脆弱,干旱少雨,单位面积环境容量狭小,以农业为主的用水结构限制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指出河西走廊农业节水潜力巨大,应调整与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玉米、蔬菜、瓜果、花卉制种业;大田反季节蔬菜种植及其加工、销售业;酿酒葡萄栽培及葡萄酒酿造业;草畜业及畜产品加工业,建立节水型农业体系,以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为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提供水资源保证。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牧草种子业生产体系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牧草种子业是一个包括种质资源搜集、品种选育、种子生产与推广、种子加工及处理、种子流通和质量监控等一系列内容的产业。通过对牧草种子业中各主要内容组分现状的分析 ,作者认为 :在目前阶段 ,牧草种子生产是牧草种子业中的薄弱环节 ,是限制我国牧草种子业发展的主要因子。在牧草种子生产中 ,由于生产条件、思想认识、市场价格等方面的原因 ,牧草种子生产的相对效益长期以来一直偏低 ,成为制约牧草种子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要保证牧草种子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提高效益是第一位的。在目前的基础上 ,牧草种子生产的效益要提高一倍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保证牧草种子各业的健康发展。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 ,本文提出了以牧草种子生产为重点 ,以提高牧草种子的产量、质量及生产效益为突破口 ,组织协调好科研、推广、生产和销售各环节 ,靠挖掘现有生产条件潜力、依靠技术进步、理顺市场供求关系等措施 ,推动我国牧草种子业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草畜产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退耕还草、改善生态环境两方面阐述了西北地区发展草畜产业的依据,提出建设草业基地、畜牧业基地、有机农业基地是其发展之途径;对草畜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石羊河流域面临着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在现有水量不可能增加的情况下,调整农业内部种植结构,发展节水农业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有力措施。本文以石羊河流域的民勤县为例,分析了产业结构与水资源之间的矛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科学依据,提出种草养羊是干旱农业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效益可以提高0.68万元/hm2,而水资源利用量可以减少145.71m3/hm2。  相似文献   

13.
干旱区农业结构调整与草产业发展——以张掖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实现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的优化持续发展,是干旱地区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张掖地区不仅水资源日趋短缺,生态环境逐年恶化,而且农产品出现区域性过剩,粮食生产已无明显的优势可言。这就要求完全突破原来商品粮基地建设的老思路,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文章在经过大量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张掖地区不仅具有发展草产业的潜在的自然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而且发展草业生产对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大力发展草产业应成为张掖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草,发展草业,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生态建设的根本途径。为了推动北方农牧交错区草业的发展,在分析了该区发展草业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草业助推技术体系的概念。该技术体系包括旱作农田增产技术、农田保水保土耕作技术、农牧结构优化调整及苜蓿生产技术。并以宁南试区为例,介绍了该技术体系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Prescribed fires are used to manipulate and manage rangelands, but effective monitoring techniques are needed to ensure that management goals and objectives are being met. The application of an effective fire program on rangelands is not a simple task. Overgrazing by livestock since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the livestock industry has altered the vegetative complex on most rangelands with an increase in woody plants. Because of its relatively low cost, prescribed fire, both cool and warm season, are sustainable practices if proper grazing management is part of the management scheme. Grazing management and prescribed fire have often been treated as separate issues by rangeland managers; howeve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n effective prescribed burning program require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re and grazing. Ranchers need fuel (grass) to burn and they also need income from livestock, which requires forage (grass, a major part of forage). In the short-term, fire reduces carrying capacity for livestock but, in the long-term, fire increases grass production, resulting in increased carrying capacity. Therefore, some monitoring technique is needed that will allow the manager to budget grass for both fuel and forage. The Grazing Manager (TGM) is a software program that projects both forage production (expressed as animal unit days) and, animal demand (expressed as animal unit days) for each forage year. TGM has been successfully used on the Texas A&M University Research Station at Sonora as a tool to integrate prescribed fire and grazing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内蒙古阴山南部丘陵低山区自然条件特征,论述了该区草场资源的类型、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探讨了该区以建立人工草地及饲料基地为主的草业发展途径,以及相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内容。通过对1981-2006年黑龙江省工业SO2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动态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1981年以来黑龙江省工业SO2排放量经历了先减后升的过程,排放强度显著下降,主要来源于能源生产、造纸及纸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等制造业部门,资源型城市的排放量占全省工业SO2排放量的50%以上,而综合性工业城市则占到1/3左右。EKC模型对工业SO2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关系的模拟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呈现较为典型的U型关系。分解分析结果显示,规模效应、清洁技术效应是影响工业SO2排放的重要因素,其中清洁技术效应对工业SO2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Impacts of livestock grazing on a savanna grassland in Keny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dynamics of most rangelands in Kenya remain to be poorly understood.This paper provides baseline information on the response of a semiarid rangeland under different livestock grazing regimes on land inhabited by the Massai people in the east side of Amboseli National Park in Kenya.Th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grasslands designated into four types:(1) grassland from previous Massai settlements that had been abandoned for over twenty years;(2) grassland excluded from livestock grazing for eight years;(3) a dry season grazing area;and (4) a continuous grazing area where grazing occurred throughout all seasons.Collected data included grass species composition,grass height,inter-tuft distance,standing grass biomass and soil characteristic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ntinuous grazing area in semiarid rangelands exhibited loss of vegetation with negative,long-term effects on grass functional qualities and forage production,whereas grassland that used traditional Maasai grazing methods showed efficiency and desirable effects on the rangelands.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abandoned homestead sites,though degraded,were important nutrient reservoirs.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畜禽粪便负荷量估算及环境承受程度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调查陕西省各地(市)畜禽养殖数量、养殖结构的基础上,通过估算各地(市)畜禽粪便排放量及负荷量,评价了各地(市)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压力,为陕西省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及畜禽粪便环境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陕西省畜禽养殖饲养量中,家禽饲养量最大,其次分别为猪和羊。(2)2006—2010年陕西省各类畜禽粪便产生量在年际间波动较大,2008处于低谷,之后又快速增长;按年粪便产生量多少排序,依次为牛猪羊家禽兔。(3)陕西省畜禽粪便农田负荷量总体呈上升的趋势,由2008年的10.78 t·hm-2·a-1上升到2010年的18.4 t·hm-2·a-1,增长了70.7%;禽粪便警报值由2008年的最小值0.36增加到2010年的0.60,从对环境构成污染威胁的程度看,由不构成污染威胁到对环境稍有污染。(4)2010年,陕西省畜禽粪便COD、BOD总产生量分别为121.25万t和104.09万t;与2008年相比,2010年陕西省各类畜禽污染物排放量COD、BOD、NH3-N、总氮,总磷分别增长了73.2%、69.4%、76.7%、72.6%、58.2%;据估算,2010年陕西省畜禽粪便淋溶进入水体的COD、BOD、NH3-N、TN、TP分别达36.38万t、31.23万t、3.44万t、83.4万t、39.85万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