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验研究数控移动式和固定式保温床对保育猪生产性能和舍内环境指标的影响,旨在分析保育猪舍数控保温床设计及应用的主要技术参数。选取28日龄左右杜大长三元杂交断奶仔猪112头,按体重大小、性别均等分配,随机分为移动组、固定组、保温灯组和对照组4个组,每组4个重复,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移动组和固定组的保育猪平均日增重分别比保温灯组提高12.37%(P<0.01)和13.46%(P<0.01),平均日采食量均略有提高,饲料增重比分别降低5.45%、6.06%(P>0.05);移动组和固定组的平均日温差分别比保温灯组低2.5℃(P<0.01)和2.6℃(P<0.01),比对照组低2.9℃(P<0.01)和3.1℃(P<0.01),比室内低2.6℃(P<0.01)和2.7℃(P<0.01);移动组和固定组除了第17天和第18天外,相对湿度均维持在40%~55%适宜的范围内。结果提示,数控移动式和固定式保温床设计合理,能使保温箱内温度及相对湿度维持在合适水平,能够提高保育猪日采食量和日增重,降低饲料增重比,能获得比传统保温灯更佳的保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长光周期(long-day photoperiod)对锦江牛行为和活动量的影响,选用锦江公牛(311.17±18.04)kg和母牛(152.78±21.15)kg各18头,按体重相近原则将试验牛分为长光周期LD组(16L∶8D)和等光周期对照SD组(12L∶12D),每组有公牛和母牛各9头,试验期间观察锦江牛的采食行为、趴卧行为和反刍行为并计算趴卧率和活动量。结果显示:光照前期LD组锦江牛站立时间比SD组降低35.1%(P0.01),趴卧休息时间增加41.5%(P0.01),趴卧反刍时间增加24.7%(P0.05),母牛采食时间比公牛提高52.3%(P0.01);光照前期LD组公牛的趴卧休息率在11:00显著提高(P0.05),LD组母牛的趴卧休息率在11:00和13:00显著提高(P0.05);光照后期LD组锦江牛站立时间降低28.6%(P0.01),趴卧时间提高20.9%(P0.01),母牛趴卧反刍时间比公牛提高44.6%(P0.01),母牛采食时间增加22.3%(P0.01);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数据聚类分析表明LD组锦江公牛静止行为占比提高11.4%(P0.05)。提示:长光周期下锦江牛可减少站立时间,增加趴卧休息时间,减少其活动量。  相似文献   

3.
将36头35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喂给4种不同加工处理的大豆蛋白日粮(炒大豆曰粮、嘭化全脂大豆日粮、豆粕日粮和膨化豆粕日粮),每个处理3个重复,检测对仔猪皮褶厚度、木糖吸收能力、腹泻和粪中大肠肝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蛋白都有一定程度的致敏性。膨化豆粕处理组仔猪皮褶厚度低于膨化全脂大豆和豆粕处理组仔猪(P<0.01),对木糖的吸收能力前者高于后二者(P<0.01);(?)以膨化豆粕日粮的仔猪的粪中大肠杆菌数比采食含有膨化全脂大豆和豆粕日粮(?)仔猪低(P<0.05),腹泻情况也明显好于其余各处理组仔猪,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行研制开发的夹层内热风循环式保温箱和PTC元件箱底供热式保温箱进行了哺乳仔猪局部采暖保温控制试验研究.通过两种采暖保温系统的石英灯管、炕式保温和红外线灯的采暖保温效果相比较,结果证明两种系统均能显著降低仔猪的打堆频率(P<0.01)和腹泻发生率,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P<0.05),减少采暖保温的能源成本.其中热风循环式采暖保温系统哺乳仔猪的成活率最高,达到了98.4%,比炕式保温组高11.2%,比红外线灯组高12.8%.PTC元件箱底供热式保温箱组取得了最好的节能效果,日耗电量为3.58°,比红外线灯组低0.6°,比石英灯管组低1.04°,月能量费用相对降低12.4元和21.8元(按每度0.70元计算).但是这两种保温系统对仔猪0~20日龄的日增重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哺乳仔猪局部采暖保温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行研制开发的夹层内热风循环式保温箱和 PTC元件箱底供热式保温箱进行了哺乳仔猪局部采暖保温控制试验研究。通过两种采暖保温系统的石英灯管、炕式保温和红外线灯的采暖保温效果相比较 ,结果证明两种系统均能显著降低仔猪的打堆频率 ( P<0 .0 1 )和腹泻发生率 ,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 ( P<0 .0 5 ) ,减少采暖保温的能源成本。其中热风循环式采暖保温系统哺乳仔猪的成活率最高 ,达到了 98.4% ,比炕式保温组高 1 1 .2 % ,比红外线灯组高 1 2 .8%。PTC元件箱底供热式保温箱组取得了最好的节能效果 ,日耗电量为 3.5 8°,比红外线灯组低 0 .6°,比石英灯管组低 1 .0 4°,月能量费用相对降低 1 2 .4元和 2 1 .8元 (按每度 0 .70元计算 )。但是这两种保温系统对仔猪 0~ 2 0日龄的日增重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出生后至45日龄阶段的仔猪采取母猪、仔猪隔离保温、人工固定喂奶和早期诱食补饲方法(简称隔离饲养法),与传统的母猪、仔猪同圈卧睡、自由吃奶采食方法相对照,开展本试验,目的在于探索提高哺乳仔猪冬季成活率。结果32窝296头仔猪中,效果差异显著,试验组仔猪成活率达98.7%,高出对照组31.7个百分点,且断奶头平重量达16千克,仔猪开始自行采食时间平均为23天,母猪翻窝发情时间平均为24天,分别比对照组增重7.4千克,提早10天和11天。同期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试验组比对照组头平增加纯收入17.23元。  相似文献   

7.
选用72头35日龄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18头,分别喂给4个处理的断奶日粮(脱脂奶粉日粮、膨化全脂大豆日粮、豆粕日粮和膨化豆粕日粮),每个处理3个重复,检测仔猪皮褶厚度、血清抗glycinin IgG和β-conglycin IgG效价、腹泻、粪中大肠杆菌数及其4个致病性血清型的分类数字。结果表明,与采食其余两个大豆产品日粮的仔猪相比,采食膨化豆粕日粮的仔猪表现了最小的皮褶厚度、最低的血清抗glycinin IgG和β-conglycini IgG效价、最小的粪水含量及最轻程度的腹泻;各处理仔猪采食断奶日粮前后粪中大肠杆菌数无显著变化,但除脱脂奶粉处理组外,其余各处理仔猪采食断奶日粮后粪中致病性大肠杆菌发生了增殖(P<0.01),增殖程度以膨化豆粕处理为轻(P<0.05);采食断奶日粮后,带致病性大肠杆菌仔猪数比采食断奶日粮前多(P<005);对于大多表现腹泻和某些健康仔猪,其粪中常见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为O_(149);K_(91)和O(141);K_(85)。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杜洛克种公猪初生重对其育肥期生长性状和采食性状的影响。选取230头杜洛克仔猪,按初生重分为高初生重组和低初生重组,在同一饲养标准下饲养至(100±5)kg体重,记录生长性状和采食性状表型数据,用于后续分析。结果表明:高初生重组的30~100 kg日增重、达到100 kg体重时眼肌面积、瘦肉率、体长、体高和管围等生长性状均显著高于低初生重组(P<0.05);而低初生重组的体重达100 kg所用时间显著长于高初生重组(P<0.01);而高初生重组的100 kg体重背膘厚和100 kg体重肌内脂肪含量与低初生重组无显著差异(P>0.05);高、低初生重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日采食时间、日采食次数、平均每次采食时间、平均每次采食量和平均采食速率等采食性状无显著差异(P>0.05);低初生重组在30~100 kg的耗料增重比极显著高于高初生重组(P<0.01)。高初生重的杜洛克仔猪相较于低初生重仔猪在育肥期表现出更快的生长速度和更低的耗料增重比,且体尺特征更加优秀。  相似文献   

9.
研究高温季节不同笼层温度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216只49周龄海兰蛋鸡,随机分为3组,即上笼层组、中笼层组、下笼层组,每组设12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饲喂相同的饲粮,试验期31 d。结果:中笼层组和下笼层组产蛋率比上笼层组分别提高了8.87百分点(P<0.01)和7.94百分点(P<0.01);中笼层组料蛋比比上笼层组降低了10.09百分点(P<0.05);中笼层组和下笼层组死淘鸡率比上笼层组均降低了5.66百分点(P<0.05);下笼层组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比上笼层组分别提高了10.36百分点(P<0.05)和5.80百分点(P<0.01);中笼层组和下笼层组破软蛋率比上笼层组分别降低了2.56百分点(P<0.01)和2.94百分点(P<0.01);上笼层组和下笼层组雌二醇(E2)含量比中笼层组分别提高了28.73百分点(P<0.01)和30.89百分点(P<0.01)。综上,夏季高温,不同笼层温度虽然存在微少的差异,但可显著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高温应激对中笼层和下笼层的影响低于上笼层。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表明,小尾寒羊采食性能好,生长快,饲料报酬高,胴体重、净肉重、眼肌面积三项指标最高,与陕北白绒山羊和黄淮山羊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率比绒山羊组高5个百分点,比黄淮山羊组高3个百分点。平均毛利91.66元,是陕北白绒山羊组(40.4元)的2.3倍,黄淮山羊组的1.5倍,差异极显著(P<0.01)。育肥效果显著优于两个山羊品种,表现出良好的舍饲适应性和产肉性能,且繁殖率极高,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舍饲养羊母本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增加光照时间对锦江牛生产性能和行为的影响,选用锦江公牛16头、锦江母牛10头随机分为2组,即:自然光照组(10.2~13.8 h)和16 h光照组,每组公牛8头、母牛5头。试验期117 d,期间记录牛的始重、末重、采食行为、休息行为和活动量。结果:与自然光照组相比,16 h光照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增加(P0.01),且干物质采食量增加16.18%,料重比降低9.88%;16 h光照组采食时间、每次采食时间显著降低(P0.01),反刍时间和趴卧休息时间显著增加(P0.01),且反刍次数显著增加(P0.05);16 h光照组趴卧休息率增加(P0.05),公牛活动量降低39.21%。由此可知,增加光照至16 h可以增加锦江牛采食量、反刍时间和趴卧休息时间,减少其活动量,从而提高了其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2.
强制补饲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用二元杂交仔猪10窝,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在7~21日龄期采用人工强制补饲+自由采食,对照组自由采食。结果至28日龄断奶时,试验组每头仔猪可食入饲料600.6 g,显著高于对照组(202.6 g/头,P<0.01));断奶体重相应为6.58和6.07(P<0.01),5周龄,体重相差幅度接近20%,一直到试验结束,差异仍显著(P<0.01);仔猪的日增重:3周龄前无明显差异,4周龄时差异显著(P<0.01),断奶后的第1周(5周龄),对照组几乎停止生长(x-=9.62 g),而试验组仍达108.51 g(P<0.01);整个试验期中,饲料利用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强制补饲组仔猪35日龄出售时可增加纯收入17.08元/头。  相似文献   

13.
中药复合添加剂对母猪哺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6头哺乳母猪,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喂基础饲粮,试验组产后10日内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的中药复合增乳添加剂。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20日龄窝重和35日龄断奶窝重分别提高25.59%和25.9%(P<0.01),仔猪断奶个体重提高18.56%(P<0.01),哺乳期平均日增重提高22.76%(P<0.05),哺乳期仔猪成活率提高8个百分点(P<0.01)。  相似文献   

14.
饲喂方式和饲养温度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研究不同的畜舍饲养环境温度和饲喂方式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的影响。选用2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240头,随机分配到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畜舍饲养温度处理的2个水平分别为28~30℃高温组和23~25℃低温组;饲喂方式处理的2个水平分别为自由采食组和定时饲喂组。结果表明:高温组(28~30℃)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饲料增重比都极显著高于低温组(23~25℃)(P<0.01)。高温组的腹泻率显著低于低温组(P<0.05)。无论在高温还是低温饲养条件下,定时饲喂组与自由采食组相比仔猪的ADG、ADFI、FCR和腹泻率都无显著差异;饲养温度和饲喂方式之间无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探索对仔猪床进行加温处理以及采用定时饲喂的方式的对早期断奶仔猪不同肠段黏膜形态和肠道发育的影响,从而为确定断奶仔猪适宜的饲养温度和科学的饲喂方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选用2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240头,随机分到4个处理组:1):28~30℃的仔猪床加温处理组;2)23~25℃的低温对照组(炉火暖气管道舍内加热);加温处理组和低温对照组中又根据不同的饲喂模式分为每天6次定时饲喂组和自由采食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经过14 d的试验之后,在每圈仔猪中随机抽取1头,屠宰后取样检测小肠黏膜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肠壁厚度。结果表明:加温饲养组(28~30℃)的仔猪空肠中段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低温对照组(23~25℃)(P<0.05)。加温饲养组十二指肠的隐窝深度和空肠中段的肠壁厚度显著低于低温对照组(P<0.05)。定时饲喂饲养的仔猪空肠后段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自由采食饲养的仔猪(P<0.05)。定时饲喂组仔猪空肠中段的肠壁厚度和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自由采食组(P<0.05)。2因子的互作效应表明:加温定时饲喂组饲养的仔猪空肠后段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低温自由采食组饲养的仔猪空肠后段的绒毛高度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1)。加温定时饲喂组的仔猪空肠中段的肠壁厚度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1)。由结果可知,28~30℃的加温饲养组以及定时饲喂的饲喂模式有利于仔猪的肠道黏膜形态的改善,有益于肠道的发育和健康。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行研制开发的夹层内热风循环式保温箱和PTC元件箱底供热式保温箱进行了哺乳仔猪局部采暖保温控制试验研究。通过两种采暖保温系统的石英灯管、炕式保温和红外线灯的采暖保温效果相比较,结果证明两种系统均能显著降低仔猪的打堆频率(P&lt;0、01)和腹泻发生率,提高哺乳仔猪的成活率(P&lt;0.05),减少采暖保温的能源成本。其中热风循环式采暖保温系统哺乳仔猪的成活率最高,达到了98.4%,比炕式保温组高1l、2%,比红外线灯组高12.8%。PTC元件箱底供热式保温箱组取得了最好的节能效果,日耗电量为3.58度,比红外线灯组低0.6度,比石英灯管组低1、04度,月能量费用相对降低12、4元和21.8元(按每度0.70元计算)。但是这两种保温系统对仔猪0~20日龄的日增重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谷氨酰胺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健康状况的影响。选取54头28日龄断奶的杜长大杂种仔猪,平均体重为(6.84±0.22)kg,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仔猪。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2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5%、1.0%的谷氨酰胺。预试期4 d,正试期21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仔猪饲粮中添加0.5%和1.0%的谷氨酰胺,对正试期前10 d(28~38日龄)作用效果不显著(P>0.05),但可显著提高正试期后11 d(38~49日龄)仔猪的生长性能。从整个正试期来看,与对照组相比,0.5%和1.0%谷氨酰胺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显著提高13.40%(P<0.05)和15.31%(P<0.05),料重比均显著下降11.27%(P<0.05);同时腹泻率分别降低11.11个百分点(P>0.05)和5.56个百分点(P>0.05),腹泻频率分别降低2.68个百分点(P>0.05)和2.32个百分点(P>0.05),死淘率均下降11.11个百分点(P>0.05)。表明饲粮中添加谷氨酰胺不仅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还可改善其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8.
总计84头母猪(PIC,Line1050)和它们所生仔猪被用于本实验,以确定泌乳料和教槽料采食对母猪和仔猪性能的影响。母猪按照分娩日期和胎次被分为3组,并按照2×2因子实验:母猪采食(自由采食与限饲)和仔猪采食(不喂仔猪料与喂仔猪料)共4个处理。仔猪被交叉寄养于每个实验组,以均衡窝重和窝仔猪数(>11头仔猪)。实验采用的是一种普通泌乳母猪料(ME 14.65MJ/kg,TID 0.97%lys),产仔后3d自由采食组母猪开始自由采食,限饲组母猪饲喂比自由采食组少25%的泌乳母猪料。饲喂仔猪料组仔猪采用的是加有1%氧化铬标记物的颗粒料(ME 14.64MJ/kg,TID 1.56%Lys),从3日龄喂到21日龄断奶。仔猪分别于3、7、14、21日龄称个体重,并每天计量仔猪采食量。在7、14、21日龄采集所有喂仔猪料的仔猪的粪便样本,同时通过仔猪粪便颜色区分采食仔猪料的仔猪和未采食仔猪料的仔猪。母猪在分娩后和断奶时称重,并测量P2点(距背中线6.5cm,最后肋骨)背膘。泌乳料采食和仔猪料采食没有相互作用,自由采食组母猪减少了体重损失(-15kg与-24kg;P<0.01),提高了仔猪窝重(P<0.04)和日增重(P<0.04),并比限饲组提高了断奶后14d内发情率(90%与71%;P<0.03)。饲喂仔猪料对母猪体重、背膘损失无影响(P>0.30),但会拖后母猪断奶后14d内发情间隔(5.4d与4.9d;P<0.09)。饲喂仔猪料有改善断奶窝重(61.2与56.7kg/d;P<0.09)和减少交叉寄养后仔猪死亡率(3.9%与7.3%;P<0.06)的倾向。自由采食母猪组和限饲母猪组仔猪采食仔猪料量差异不明显(2.24与2.28;P<0.93)。喂仔猪料组大约60%仔猪被确定采食了仔猪料,在被确定采食仔猪料的仔猪中有23%、20%和57%开始采食分别从3~7日龄、7~14日龄、14~21日龄。从断奶后0~28d,饲喂仔猪料与不喂仔猪料组在断奶后28d重(P<0.95)、日增重(P<0.86)、日采食量(P<0.93)和料重比(P<0.95)差异不显著。采食仔猪料的仔猪在断奶后28d重(P<0.16)和日增重(P<0.06)方面好于不吃仔猪料和不喂仔猪料仔猪。结论:喂仔猪料可以改善仔猪成活率但不能改进仔猪断奶前增重和母猪性能表现。泌乳母猪采食量低会对母猪性能和仔猪性能产生负面影响。让更多的仔猪采食仔猪料对改善仔猪断奶后性能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9.
选择经产母猪所产的4窝31头长×本一代仔猪为试验猪群,分饥饿法与自由采食法两组,每2窝为一组,其中饥饿法组16头,自由采食法组15头。两组诱食均于7日龄开始。饥饿法组当仔猪吃饱奶进入保温室休息时,就把仔猪关在保温室兼补饲室内,约1.5小时后,用仔猪料加糖水拌成稀粥样(随日龄增加而渐浓),放入补饲室内,让仔猪摸食20分钟后,放仔猪出来吃奶。当仔猪吃饱奶,绝大部分进入保温室后(少数奶没有进的拉入),再按上述方法进行,直至学会吃  相似文献   

20.
为选出经济理想的猪群保温方式,试验选择8个猪场,测试全自动双渠道水暖恒温热地系统(以下简称水暖系统)、红外线灯加移动式电热板、水泥电热地板等不同保温方式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的耗能及成活率、腹泻率等情况。结果表明,水暖系统保温的每窝哺乳仔猪比红外线灯加移动式电热板保温的节能69.2%;水暖系统保温的每头保育猪比水泥电热地板保温的节能50.6%,成活率提高1.88个百分点、腹泻率降低4.1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