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涂建萍 《福建农业》2011,(11):28-29
一、出血病 1.病原:呼肠孤病毒。 2.症状:“红肌肉型”病鱼,以肌肉出血为主,而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症状,或仅表现轻微出血。“红鳍红鳃盖型”病鱼,以体表出血为主,口腔、下颌、鳃盖、眼眶四周以及鳍条基部明显充血和出血。“肠炎型”病鱼,以肠道充血、出血为主,并常伴随松鳞、肌肉充血。  相似文献   

2.
一、临床症状病鱼表现为离群独游,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不吃食,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剖解可见以下3种类型:1."红肌肉"型病鱼外表无明显出血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出血,但全身肌肉明显充血,呈红色;同时由于严重失血,鳃瓣出现"白鳃"。这种类型在7~8厘米长的草鱼鱼种中比较常见。2."红鳍红鳃盖"型病鱼的鳃盖、鳍基、口腔、眼眶、头顶等表现明显充血,但肌肉充血不明显,或仅局部出现点状充血。这种类型一般见于13厘米以上的草鱼鱼种。  相似文献   

3.
2.病鱼以体表出血为主口腔、下颌、鳃盖、眼眶四周以及鳍条极不明显充血,称“红鳍红鳃盖”型,一般在较大的(13~15厘米)的鱼种中出现。3.病鱼以肠道充血为主称“肠炎”型,这种类型一般在大小青鱼种中都可见到,常伴随松鳞、肌肉充血。由于该病的症状复杂,有时可同时出现2种,甚至3种出现在同一条病鱼体上,它们相互之间可以混合发生,容易与其他细菌性鱼  相似文献   

4.
草鱼四大病防治方法福建省水产研究所陈维荣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及肠炎病统称为草鱼四大病,是草鱼的多发病,尤以病毒性出血病危害最为严重。一、病毒性出血病1.症状(1)红肌肉型:病鱼体色发黑或暗红,无明显出血疗状:肌肉呈占状或块状出血,严重时...  相似文献   

5.
1.水霉病。霉菌似灰白色棉絮状,鱼体分泌大量黏液,病鱼焦躁不安,食欲减退。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清塘。②在捕捞和投放、搬运过程中切勿使鱼体受伤。③用0.04%食盐水和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2.赤皮病。病鱼体表出血,两侧及腹部鳞片脱落,鳍基充血,末端腐烂,伴有肠道炎及烂鳃症状。防治方法:①在放养及捕捞过程中避免鱼体受伤。②  相似文献   

6.
一、发病症状:草鱼常见病有:①肠炎病、赤皮病、烂鳃病,常会并发。症状:体表局部出血,鳍基部充血,鳞片易脱落,鳃部黏液增多,并附着污物,鳃丝肿胀,腹部膨大,鱼肛门充血红肿,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或脓血流出。②出血病,体表、肌肉或内脏器官出现斑点片状出血,严重时肌肉全部发红,鳃出血或苍白色,肠道无食物、充血、糜烂。  相似文献   

7.
1.细菌性烂鳃病与鳃霉病:病鱼共同特征是鳃瓣受损.腐烂变白。明显的区别是.细菌性烂鳃病鱼主要表现为:鳃丝腐烂发白,鳃丝尖端骨外露.附有污泥和黄色黏液。鳃盖骨内表皮充血.表面常被腐蚀成不规则的透明小洞。鳃霉病病鱼主要表现为:鳃瓣点状出血.部分鳃丝发白并呈坏死、腐烂状。  相似文献   

8.
一、常见鱼病的肉眼诊断方法1.检查鱼体体表。体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多为赤皮病;若病鱼仅鳃盖或鳍基部充血,皮肤充血不明显,撕开表皮发现肌肉呈充血状或块状淤血则为出血病。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有乳黄色液体流出则为肠炎病。尾柄及腹部两侧有火烙样的红斑或表皮腐烂呈印章状则为打印病。  相似文献   

9.
孙书静 《新农村》2009,(5):25-25
1.暴发性出血病 (1)症状病鱼表现为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皮肤充血、出血,眼球突出,鳃丝肿胀出血,腹部膨大,剖开后可见腹水,肝、脾、肾肿大,肠系膜、肠壁充血、出血。病鱼废食,在池边静止不动或阵发性狂游,最后衰竭而死。  相似文献   

10.
《农家致富》2012,(22):43
症状患病鱼表现为离群独游水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不吃食,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剖解可见"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和"肠炎"型3种。免疫方法对于8厘米以上的草鱼可以进行腹腔注射或者背部肌肉注射组织灭活苗,0.3~0.5  相似文献   

11.
李德智 《农技服务》2005,(11):49-49
(一)肠道病 1、出血病 肌肉、口腔、各种鳍条的基部充血,尤以臀鳍为甚。剥去皮肤可见肌肉点状出血,患病严重的肌肉全部发红。有时病鱼的鳃盖、大颚、眼圈和肠道等处也有充血现象;鱼鳃失去鲜红色,或呈苍白色.  相似文献   

12.
赵军 《农家致富》2005,(5):41-41
症状 该病是一种海水鱼病,病鱼鱼体消瘦,飘游水面不摄食,将鱼取出水面时.口、鳃盖常张开.虫体寄生鱼鳃,鳃片外观鲜红.虫体在鳃上爬动.使鳃组织受损、出血,鳃丝粘液分泌增多,影响呼吸。  相似文献   

13.
草鱼出血病是由一种草鱼呼肠弧病毒引起的病毒病。患病初期表现为,病鱼在池中离群独游,行动缓慢,体色发黑,不食,经过1—2天后开始死亡,每天5—10尾死亡,随着病情的发展,日趋严重,高峰期每天可达50尾左右。患病的鱼体表现为鳃盖、鳍基、头顶、口腔、眼眶等处明显充血或呈针状出血,剥去皮肤后可见肌肉呈点状或片状  相似文献   

14.
鱼类易诱发多种疾病,而且一旦发病,只能通过全池泼洒药物的办法来防治。鱼病检测的主要方法是镜检和目检。在实际生产当中由于条件所限,为及时鉴别和预防传染性疾病,目检——感官鉴别,显得尤为重要。现介绍几种常见鱼病的感官鉴别方法。一、肠道病的感官鉴别1.出血病:病鱼肌肉、口腔、各鳍条的基部充血,尤以臀鳍为重。剥去皮肤可见肌肉点状出血,患病严重时肌肉全部发红。有时病鱼的鳃盖、大腭、眼圈和肠道等处也有充血现象,鳃失去鲜红或苍白。2.肠炎病:病鱼肛门红肿,严重者轻压腹部有浓血伴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肠道部分或全部发炎,呈紫红色…  相似文献   

15.
实践表明,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具有药源广、取材方便、成本低、安全效好等优点,对鱼病防治效果十分显著。  一、防治肠炎病   1烟秆 主治肠炎病,兼治烂鳃病、赤皮病,每 667平方米水深 1米用烟秆 2公斤~ 3公斤 (或烟叶 0 5公斤煎汁 )与发酵的兔粪 10公斤~ 15公斤拌匀后撒施。   2大蒜 每 100公斤鱼每次取蒜头 2公斤,尽量捣烂,再用 15公斤左右的嫩苏丹草或嫩旱草切成 3厘米长,先将蒜泥与适量面粉搅匀,再放入草拌和,摊开凉干叶面水分后,全池遍洒,让鱼吞食。每天 1次,连续 3天~ 4天,此病即可痊愈。同时遍洒 1次晶体…  相似文献   

16.
加州鲈     
1.烂鳃、烂嘴病该病由柱状纤维粘细菌感染所致。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行动缓慢,鳃丝呈淡红色或白色,末端溃烂,唇端表皮发炎、糜烂,鳍烂,体表附有许多粘液。 防治:①不投变质、不洁净的饲料,保持水质清新。②每立方米水中用漂白粉1克或二氧化氯0.3克化水全池泼洒。同时投喂药饵,每100公斤鱼用磺胺  相似文献   

17.
春季水温逐渐回升,在养鱼管理上应抓好以下“六早”: 1、早清塘消毒 及早清理整修池塘,清除过多淤泥,疏通进排水渠。放养鱼种前7-10d,用生石灰化浆全池遍洒杀菌消毒,干池每亩(1亩=1/15ha)用生石灰75kg,带水清塘,水深1m每亩用生石灰150kg。消毒也可以用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水深1m每亩用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水深1m每亩用漂白粉13.5kg。  相似文献   

18.
<正>1.查鱼体体表。一般经验,体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则多为赤皮病;若病鱼仅鳃盖或鳍基部充血,皮肤充血不明显,撕开表皮发现肌肉呈充血状或块状淤血则为出血病;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呈紫红色,轻压腹部有乳黄色液体流出则为肠炎病;尾柄及腹部两侧有火烙样的红斑或表皮腐烂呈印章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虾青素,测定粉白、红斑、黑斑3种体色红罗非鱼各组织(皮肤、鳍、肌肉、眼球、鳃)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分析不同虾青素含量对红罗非鱼不同组织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从而推断类胡萝卜素在不同组织间的表达和沉积方式。结果显示,虾青素添加量为400 mg/kg时,红罗非鱼皮肤、鳍、肌肉、眼球和鳃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提高,体色明显改善,其中黑斑红罗非鱼鳃部类胡萝卜素沉积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而当虾青素添加量为800 mg/kg时,粉白红罗非鱼鳍上和鳃部及黑斑红罗非鱼鳃部类胡萝卜素沉积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但3种体色红罗非鱼一些组织器官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对照组及虾青素添加量为400 mg/kg时有所下降,红罗非鱼体色变化不明显。虾青素含量对红罗非鱼各组织类胡萝卜素总含量有显著影响(P0.01);而红罗非鱼体色对类胡萝卜素总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虾青素和体色交互作用对类胡萝卜素含量有较显著影响(P0.05)。聚类分析表明,类胡萝卜素在红罗非鱼的鳍中沉积率最高,其次为鳃,再次为眼球,皮肤和肌肉沉积率最低。  相似文献   

20.
一、发病症状 病鱼游动迟缓.体色发黑,不摄食,离群独游,鳃丝红肿,末端腐烂,露出软骨.鳃盖内表皮充血发炎:剖开鱼体可见肠道出血、肠壁发炎.严重者呈紫红色.肠内基本无食物,有带血丝黄色粘稠物。死亡时一半鱼体露出水面.头部浅斜在池坡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