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古台沙地赤松天然更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2年的野外调查与比较分析,认为在章古台沙地赤松天然更新是可行的。天然更新方式有3种,即林下更新、林隙更新和林缘更新。天然更新幼树在空间上呈带状、群团状分布;更新幼树年龄在时间上是连续的,降水量大的2004、2005、2008年更新幼树相对较多;更新幼树密度为20 300~100 000株.hm-2。赤松林缘天然更新幼树长势要好于林隙,林隙要好于林下。所以,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进行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以往国内关于樟子松和国外关于欧洲赤松的抗旱性研究进行了总结,从幼树到成林阶段,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对近些年来樟子松抗旱性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对樟子松抗旱性进行了全面阐述,并提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针对2年生盆栽的侧柏、铅笔柏幼树,在人为控制不同等级土壤含水量的情况下,测定侧柏、铅笔柏的高生长值,应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计算铅笔柏、侧柏幼树在不同等级水分处理下的生长指数,判断侧柏、铅笔柏幼树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结合鄂西北石漠化区困难立地造林需求,以保水剂、覆膜处理后的侧柏苗木为研究对象,在鄂西北山地营造侧柏幼林,研究分析保水剂、覆膜处理对石漠化山地造林成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覆膜处理后侧柏幼树地径生长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高生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保水剂、覆膜处理后的3 a生侧柏幼树地径主要集中...  相似文献   

5.
华北低山区侧柏混交林林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侧柏在我国北方山区是分布很广泛的一个树种。在辽宁北镇,北京密云椎峰山、周口店上方山,山西的吕梁山、太岳山、中条山,陕西秦岭,甘肃东部等地,有侧柏天然林。从河北和北京地区的情况看,它主要分布在800米以下海拔较低地区。在这个范围内,不管天然林或人工林,侧柏林下常可见到天然更新的幼树,每公顷可达几万株。这说明,侧柏在华北、西北山区的低海拔地区,是基本成林树种。  相似文献   

6.
前言首先使赤松幼树高密度生长,是赤松天然更新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至少每公顷必须有5万株以上的幼树。实际上每公顷生长10万株以上的幼树的更新地也不少,一开始就成了高密度状态。相反,如果这种高密度一直继续下去,随着生长进一步变得过密,对雪和风的抵抗力变弱,将会产生倒伏,林分终于受到破坏。因此,在赤松天然更新地,为了适应赤松的生长,使生长株数逐渐减少的密度管理作为初期的抚育作业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山东药乡林场不同坡向赤松、麻栎混交林天然下种更新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处在半阳坡的松栎混交林天然下种更新质量高于阳坡。半阳坡赤松幼树年均高生长量与阳坡差异显著,麻栎年均高生长量差异极显著。说明半阳坡赤松、麻栎混交林天然下种更新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赤松(P.densiflora)是重要的用材与绿化树种,随着大面积油松和赤松人工林的栽植与成林,油松和赤松疱锈病亦相继发生。油松与赤松疱锈病是两针松类枝干上的重要病害,早于1966年在辽宁省海城地区的赤松人工林内发现,近年来,清原县海阳林场及内蒙古昭乌达盟喀喇沁旗旺业甸林场、宁城县黑里河林场的油松与赤松接续发生。据清原县海阳林场1980年的初步调查,有的林分发病率达  相似文献   

9.
以白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侧柏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布设,样地调查,研究了侧柏天然林的成林类型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天然侧柏林的成林类型可以归纳为3种,即侧柏纯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侧柏纯林分布在坡度平缓的阳坡或者半阳坡上,伴生灌木多为荆条和小叶白蜡树,随着坡度变陡,形成以侧柏为主的针阔混交林;随着坡度的增加,海拔的升高,分布在阳坡或者半阳坡的侧柏林大多数形成了侧柏油松混交林或者侧柏阔叶林,而分布在半阴坡上的侧柏林都形成了侧柏阔叶林;(2)保护区天然侧柏林,集中分布于海拔520~650 m,由于天然侧柏林已经退缩于坡度大、土层瘠薄的立地条件下,在天然侧柏林整个分布区,都表现出群落结构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山东乃至华北的石质山薄层土壤上,侧柏林的比例相当大。侧柏抗旱耐瘠薄,在山地薄土上能够成活成林,但生长表现很不好,20多年生的林分尚不郁闭,生物生产力和防护作用都很底,如果与火炬树混交,情况就大大不同了,  相似文献   

11.
五、主要树种的成林特性在此,我们从幼树产生到成林的整个过程就天然林的三种主要构成树种(槲树、蒙古栎、五角枫)的幼树的产生与消长,从株数、生长、成林环境三个方面来测定林床状况与日照量等因子,以分析海岸林成林所需要的时间。成林木则主要通过树干解析来研究其生长过程。六、幼树的消长与生育  相似文献   

12.
泰山侧柏林下幼树分布规律及天然更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分析了泰山侧柏人工林天然下种幼树的分布规律与郁闭度、坡向和土壤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郁闭度是影响侧柏林下幼树生存、生长的首要因子,其次是土壤条件和坡向。同时对泰山侧柏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赤松天然更新的规律进行了调查,并对人工促进更新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赤松初果期为12a,盛果期为51a,公最大更新幅度为40m;更新幼苗幼树的70%以上集中分布在距母树9m或树高1.2倍以内。人工促进效果以拖拉机耙和人工耧地好;只要耧掉草皮,移栽7-8a幼树,3-4a就可达到更新指标;单位面积上培育母树的数量随时间长而减少。  相似文献   

14.
以2005年设于贵州喀斯特地区普定县的12块侧柏人工林样地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利用统计软件SPSS中的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喀斯特地区侧柏人工林分的8个因子对其林分天然更新幼树株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公顷天然更新的侧柏幼树株数与其林分的郁闭度、林木株数以及林地的坡向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将影响侧柏人工林天然更新效果的8个因素归并为林分结构、土壤条件和地形条件,它们在其更新中作用的大小顺序为林分结构>土壤条件>地形条件。  相似文献   

15.
<正> 垂枝侧柏(plutycladus qrientalis cv.“pen-dula”)俗名“吊枝柏”,是湖北省钟祥县于1977年发现的,现仅存母树和子代幼树各一株。幼树呈侧柏状,鉴定为侧柏属的一个变种。垂枝侧柏树姿优美,枝条柔软下垂,是庭园绿化和盆景的好树种。为扩大种植,我们于1984年进行了繁殖试验。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来,我们对油茶修剪的增产效果和修剪技术作了一些探讨。初步认为,油茶对修剪的反映是敏感的,合理的修剪对油茶增产具有一定的作用。据试验观察,幼树修剪后能加快高生长和培养合理的骨干,有利于提早开花结果,修剪的幼树高生长比未修剪的增加20—40%,且分枝角度匀称,主枝健壮;成林修剪后能平衡树势,稳定丰产树形,调节养料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章古台沙地樟子松、赤松、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规律、密度、生长指标的测定及覆盖对其1年生幼苗越冬保存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1、种松树人工林更新方式主要为林隙翌新和林缘更新,赤松有林下更新。降水量的大小显著影响天然更新密度和越冬保存率,降水量大的年份天然更新密度大、越冬保存率高。试验地内1年生幼苗天然更新的密度大小为赤松〉樟子松〉油松;自然越冬保存率大小为油松〉赤松〉樟子松。围封区内自然越冬存活下来的2年生以上幼树天然更新的密度大小为赤松〉油松〉樟子松。7年生林缘天然更新3树种生长指标大小分别为树高——赤松〉油松〉樟子松,地径——油松〉樟子松〉赤松,侧枝数和枝条总生长量——油松〉赤松〉樟子松。1年生幼苗经覆盖后越冬保存率远高于未覆盖的,因此应采取覆盖等人工促进措施,保证樟子松、赤松、油松1年生幼苗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8.
赤松和黑松     
赤松(Pinus densiflora)、黑松(P.thumbergii)和侧柏是我省山地三大主要造林树种。由于种种原因,从六十年  相似文献   

19.
侧柏林地种子集中萌发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是我国广泛栽培的绿化和观赏等多用途树种,栽培历史悠久。然而,侧柏人工林天然更新仍然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在幼苗、幼树稀少的立地条件下,侧柏种子萌发是否是侧柏更新的关键至今依然不很清楚。我们应用温室试验、林地播种和自然萌发调查的方法,进行了林地内侧柏种子集中萌发的研究,结果表明侧柏林地内新生种子萌发力较强,而多年混合种子发芽率不高;整地、修路、林地疏伐等人为活动以及径流堆积等改变了林地种子库的空间格局,以至于使大量种子在环境条件优异的局部地块集中萌发;这些地块中促进种子萌发的最重要的因素是降水和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其次是适度的光照条件。侧柏种子萌发和幼苗保存需要适宜的优化环境,在此环境中,种子萌发集中且迅速,幼苗存活和保存率高以至于呈现侧柏集群簇生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在彬县渭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以常用绿化树种侧柏、刺槐为材料,在不同坡向设置单因素对比试验,进行了"深坑栽植鼠兔无害化控制与应用技术"控制和减轻鼠兔危害效果试验,结果为"深坑栽植鼠兔无害化控制与应用技术"可将侧柏幼树受鼠兔的危害率由常规技术的25.2%~25.9%降低到1.4%~3.8%,幼树死亡率由常规技术的18.0%~20.3%降低到0.2%~1.1%;刺槐幼树受鼠兔的危害率由常规技术的25.0%~29.7%降低到1.6%~2.9%,幼树死亡率由常规技术的10.0%~22.7%降低到0.7%~1.6%,在减轻鼠兔对侧柏、刺槐幼树的危害及其引起的死亡方面作用极显著,且不受树种、坡向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