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正>为了明确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复配对灰葡萄孢的毒力增效作用,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合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不同配比对灰葡萄孢的毒力;采用孢子萌发法和离体叶片法,测定了最佳组合对灰葡萄孢的毒力并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啶酰菌胺与烯肟菌酯以6∶1复配时增效最明显,对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解化学药剂对水稻稻叶褐条斑病病菌的抑制作用,广东省植保科技人员近期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稻黑孢霉菌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各药剂对稻黑孢霉菌的毒力差异显著。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对稻黑孢霉菌毒力居前列,EC50分别  相似文献   

3.
正为探索生物制剂对小麦根腐病的防控效果,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等单位研究人员采用菌丝生长法测定了6种生物制剂对禾谷镰刀菌、刺腐霉菌和小麦离蠕孢菌的毒力。结果表明,申嗪霉素、乙蒜素和春雷霉素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其中申嗪霉素的毒力最强,对禾谷镰刀菌、刺腐霉菌和小麦离蠕孢菌的EC50值分别为0.3502mg/L、0.8645mg/L和0.1341mg/L,乙蒜素对刺腐霉菌和小麦离蠕孢菌的EC_(50)  相似文献   

4.
致病性尖孢镰刀菌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致病性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侵染植物引发的植物枯萎病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毁灭性土传真菌病害,目前该菌已被列为世界上第五大植物病原真菌。由于病原菌通过土壤传播,其致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而充分了解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机制是对抗这种疾病的先决条件。为了更好的研究和实施有效控制策略从而限制宿主植物感染,本文归纳了尖孢镰刀菌的致病机理,总结了毒力因子中的细胞壁降解酶、毒素、信号传导途径(MAPK通路)对致病进程的影响,分析了毒力基因及转录因子在感染过程中的调控机理。以期能为防控尖孢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提供作用靶点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芳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9):143-148
本试验分离与纯化黄瓜枯萎病病原菌,鉴定出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Schl.)。采用含毒培养基生长速率法测定六种杀菌剂的抑制效果,以菌落直径为实验观察指标,测量对照组和处理组的菌落直径,以抑制率测定杀菌剂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药后72h,杀菌剂丙环唑的EC50值为0.9039,其毒力指数最大,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最佳;代森、异菌肽的EC50值为2.8939、6.8186,效果较好;醚菌酯、嘧霉胺的EC50值为29.3951、30.4126,效果一般;苯醚甲环唑的EC50值为143.2943,毒力指数最小,抑制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探究不同温度下化学杀菌剂对玉米茎腐病菌——禾谷镰孢菌毒力的变化规律以及筛选化学杀菌剂和生防菌发酵上清液混配的增效组合,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研究人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化学杀菌剂、解淀粉芽孢杆菌gfj-4发酵上清液以及化学杀菌剂与发酵上清液的混配剂对玉米茎腐病菌——禾谷镰孢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6种化学杀菌剂对禾谷镰孢菌菌丝生长的毒力均随温度下降而升高,20℃时6种供试化学杀菌剂的抑菌活性均达最高,而30℃时抑菌活性最低。6种化学杀菌剂对病菌的抑制活性由大到小依次为咯菌腈、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多菌灵、腈菌唑和福美双,  相似文献   

7.
正为筛选高效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人员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5种杀菌剂对不同发育阶段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并测定了田间接种条件下对小麦赤霉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氟啶胺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芽管伸长和产孢的毒力均较高,EC50≤0.249μg/m L;咯菌腈可  相似文献   

8.
6种杀菌剂对黄瓜尖孢镰刀菌的毒力测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采用含毒培养基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杀菌剂的抑制效果。以菌落直径为实验观察指标,测量对照组和处理组的菌落直径,以抑制率测定杀菌剂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2 h,杀菌剂丙环唑的EC_(50)值为0.9039 mg/L,其毒力指数最大,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最佳;代森、异菌肽的EC_(50)值为2.8939、6.8186 mg/L,效果较好;醚菌酯、嘧霉胺的EC_(50)值为29.3951、30.4126 mg/L,效果一般;苯醚甲环唑的EC_(50)值为143.2943 mg/L,毒力指数最小,抑制效果较差。综上,丙环唑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引起万宁长丰镇槟榔炭疽病的病原菌,并筛选出7种有效防治药剂。采集种植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致病性进行测定,再结合形态特征观察以及菌株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该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常见药剂对胶孢炭疽菌的室内毒力。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对胶孢炭疽菌菌落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为0.022 mg/L,其次为97%戊唑醇、97%腈菌唑、95%吡唑醚菌酯、98.3%嘧菌环胺、97%三唑酮、96%肟菌酯,EC50值分别为:1.316、3.680、3.779、29.605、35.730、125.092 mg/L。鉴定万宁长丰镇槟榔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咪鲜胺、戊唑醇对胶孢炭疽菌毒力强。田间药效试验表明:戊唑醇2 000倍液,咪鲜胺1 000倍液2种药剂对槟榔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最好,可以作为槟榔炭疽病的田间防治药剂。本研究结果可为槟榔炭疽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唐琳  赵辉  高增贵 《华北农学报》2012,27(2):202-206
采用形态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河南省豫西地区农田土壤镰孢菌种群多样性进行了分析。通过鉴定,共得到了9个种的镰孢菌,分别为尖孢镰孢菌、半裸镰孢菌、轮枝镰孢菌、禾谷镰孢菌、层生镰孢菌、锐顶镰孢菌、黄色镰孢菌、木贼镰孢菌和茄腐镰孢菌。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镰孢菌属真菌18S rDNA-ITS和EF-1α基因序列均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和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其中李瑟组镰孢菌轮枝镰孢菌、层生镰孢菌、黄色镰孢菌种间18S rDNA-ITS基因序列存在着较高的同源性,不能正确地表现镰孢菌属种一级分类单元的特征;而延伸因子EF-1α基因序列却较好地表现出了供试菌株种一级的关系,说明镰孢菌延伸因子EF-1α基因序列较18S rDNA-ITS基因序列存在更丰富的种间多态性,可以较好地表现镰孢菌种一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一株能高效降解棉籽饼中棉酚毒素的菌株,以棉酚为唯一碳源,从棉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对棉酚具有降解作用的菌株,得到具有较高降解活性的菌株M-9,其降解率达到94.74%,对其进行了菌株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并结合其16S rDNA序列,初步确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通过对M-9菌株的脱毒效果研究表明,其具有降解棉籽饼中游离棉酚的能力,脱毒后棉籽饼中游离棉酚的含量降至33.18 mg/kg,符合中国国家标准饲料卫生标准规定(GB13078-2001):饲料原料棉籽饼中游离棉酚含量≤1200 mg/kg。并进行毒性饲喂试验,从而确定菌株M-9处理后的棉籽饼粉对小白鼠无毒性。  相似文献   

12.
侧孢短芽孢杆菌具有抗菌、杀虫、抗肿瘤等功能,其伴孢体和代谢产物则是影响其功能的关键因素。为了推进侧孢短芽孢杆菌在各领域的产品开发和应用进程,文章回顾了侧孢短芽孢杆菌的独木舟状伴孢体(CSPB)、均质伴孢体(hoPB)、条纹状伴孢体(stPB)和晶状伴孢体的特征和功能,介绍了侧孢短芽孢杆菌产生的侧孢菌胺、聚酮化合物、抗菌肽、酶类、免疫抑制剂、凝血酶抑制剂、氨肽酶抑制剂等多种代谢产物的结构和性质,对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在各领域的应用概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其研究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玉米螟为供试昆虫,采用规范化的生物测定方法对全国各地筛选的19个高毒力苏芸金杆菌菌株进行毒力评比.实验结果表明属于血清型H_(3a3b)的各菌株对玉米螟具有较高的毒力.以LD_(50)作为衡量各菌株的毒力指标选出了HD-1、鄂农3号、551和80-1等几个高毒力的菌株,为今后生产高效的苏芸金杆菌制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苹果树木质部中分离到1株内生拮抗细菌G23,为明确其分类地位及抑菌活性,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分类地位进行鉴定,并对其发酵液进行过滤及高温处理,分析其抗菌物质类型。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为1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菌株发酵滤液对所测8种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在63.4%~87.5%之间,发酵液经高温处理后活性降低,对8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在57.4%~79.6%,因此推测该菌株可能分泌多种拮抗物质,包括对热不敏感的抗生素类,也包括对高温敏感的肽类及蛋白酶类。  相似文献   

15.
用苏云金杆菌菌株HD-1和HD-73分别发酵培养制备了孢晶混合物,孢晶混合物经分离、纯化、电泳得到CryIA、CryIA(c)杀虫晶体蛋白。用CryIA和CryIA(c)分别免疫家兔制备了两种多抗。用CryIA免疫小鼠,经细胞杂交、融合、克隆后筛选出4个单克隆株系A4F5F11、B4E6C7、B4E6D8、B4F5G11。用CryIA(c)多抗包被,B4E6D8上清液作为夹心抗体成功地建立了双抗夹心 ELISA,并检测了中棉所30、NUCOTN33B蕾期叶片中毒蛋白的含量,结果分别为23.4ng·g-1 FW、24.7ng·g-1 FW。  相似文献   

16.
紫外辐照对产α-ALDC枯草芽孢杆菌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诱变(波长260nm,功率15w)对一株产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059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在紫外辐照时间为50s时,诱变效果较好。从正突变菌株中反复筛选,得到两株产酶量较高的菌株BS059-15和BS059-22,比原出发菌株的酶活分别提高了107.62%和162.25%。经过连续传代试验,证明其遗传性状稳定,为可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7.
为给生产实践提供具有更高产酶量的优良菌株,本研究以实验室保藏的一株地衣芽孢杆菌HDYM-04为原始出发株,经自然筛选、紫外线诱变,选育出一株β-甘露聚糖酶高产菌株U2-12。结果表明:依据致死率所选用的最佳诱变剂量为照射距离50 cm,照射时间为10 s,此时,菌株的总突变率为76.11%,正突变率为54.60%,负突变率为20.92%,地衣芽孢杆菌U2-12的产β-甘露聚糖酶能力是原始未紫外线诱变的出发株的242.19%,其遗传性状稳定。本研究可以为后续试验及生产实践提供优势产酶菌株,并为研究紫外线对β-甘露聚糖酶产酶基因的影响提供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受根结线虫为害的大蒜根须组织研磨液中筛选对根结线虫有明显抑杀效果的内生生防细菌。结果表明,在盆栽试验中,菌株S1-1对根结线法的杀线虫由活性为90.8%。通过盆栽试验验证生防菌株的防效,菌株S1-1防效为74.86%。结合菌株形态特征、分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特性,将菌株S1-1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相似文献   

19.
芽孢杆菌Pb-4菌株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拮抗菌Pb-4是一株对多种植物病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菌株。为了明确拮抗菌Pb-4的分类地位和抑菌机理,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对Pb-4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测定Pb-4菌株的抑菌谱,显微观察其抑菌作用,采用硫酸铵沉淀和乙醚、苯提取得到抑菌活性物。通过加热处理,明确高温对Pb-4菌株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b-4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Pb-4菌株对番茄枯萎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青椒枯萎病菌、辣椒疫霉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抑菌活性具有广谱性。该菌菌液能明显抑制枯萎病菌孢子的萌发,并对病菌菌丝有致畸作用;对番茄枯萎病菌的抑制生长率达93%,经100,121℃高温处理后的抑菌活性分别是未处理菌液的98.9%和80.1%。从菌液中提取的蛋白、酶、抗生素类活性物质对枯萎病菌的生长繁殖均有很强的抑制效果。为Pb-4菌株在病原菌防治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Four extra early-flowering mutants, named extra early-flowering1 (exe1), exe2, exe3, and exe4, were identified in Triticum monococcum strain KU104-1 following heavy-ion beam mutagenesis. The four exe mutants fell into two groups, namely Type I (moderately extra early-flowering type; exe1 and exe3) and Type II (extremely extra early-flowering type; exe2 and exe4). Analysis of plant development in a growth chamber showed that the speed of leaf emergence was accelerated in exe mutants at the reproductive stage compared to wild-type (WT) plants. The speed of leaf emergence was faster in Type II than Type I plants. Analysis of VERNALIZATION 1 (VRN1), a flowering promoter gene, showed that it was more highly expressed in seedlings at early developmental stages in Type II mutants than Type I mutant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difference in earliness between Type I and Type II mutant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level of VRN1 expression. The original KU104-1 is an einkorn wheat strain that carries a null allele of the VRN2 gene, a repressor of flowering. Thu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evel of VRN1 expression controls earliness in exe mutants independently of VRN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