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两汉之际是《周礼》学的奠基和发轫时期。刘歆是《周礼》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约略说来刘歆对《周礼》学发展所做的贡献,主要有如下三端:首先,刘歆在与其父刘向受诏校理秘府图书时,不仅将《周官》(《周礼》)这部几乎不为世人所知的典籍著录于《七略》之中,而且还“独识”《周礼》的价值,顶住各方面的压力,不遗余力地向学术界推介这部在秘府之中新发现的典籍。其次,《周礼》一书于王莽当政时被立于学官、设博士主要应归功于刘歆的推动。复次,刘歆不仅研治《周礼》,撰著《周官传》四篇,而且还广收门徒,传授《周礼》之学。两汉之际著名经学家杜子春、郑兴、贾徽、郑众、贾逵及卫宏等人都曾直接或间接地师从刘歆学习过《周礼》。他们或是刘歆的弟子,或是刘歆的再传弟子,都出于刘歆的《周礼》学传承谱系。他们在《周礼》研究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而使《周礼》学逐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朱熹坚信《周礼》为周公所作,维护其作为礼学经典的神圣地位。这一态度既是对宋代《周礼》研究的反思与批驳,也与其为学宗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朱熹与王安石、陈傅良、胡宏在《周礼》观上的分歧,可以看到朱熹《周礼》思想形成的脉络与轨迹。  相似文献   

3.
牛在中国古代是人们重要的肉食来源。《周礼·天官■宰》记载:春天要用牛油来烹调王者的食品,秋天要供给小牛作王者的食品。《周礼·地官司徒》记载:“牛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国之政令。凡祭祀,共(供)其享牛、求牛;……凡宾客之事,共其牢礼积善之牛;飨食、宾射,共其膳羞之牛;军事,共其犒牛;丧事,共其奠牛。”(1)国家设置官员,专事养牛,以供所需。《本草纲目》记载:黄牛肉能安中益气,养脾胃,补养腰气;水牛肉除具有上述功能外,还能健筋骨,消水肿,除湿气。牛乳,能治风热毒气、下虚消渴。牛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力畜。《…  相似文献   

4.
《周礼》中很多典章制度是早期农业文明的反映,蕴藏着中国古代农业伦理思想的关键要素。梳理《周礼》的农业伦理思想,我们发现《周礼》以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关系为主线,用"三才""三宜""活民""安农"等原则和规范将各种农业规划、农业管理和农业灾害救助贯穿起来,体现出那个时代农业伦理实践的守护精神和可持续性追求。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相关的伦理问题不论在古代还是今天都处于事关全局的核心地位,探究以《周礼》为代表的传统农业伦理,是对我国农业伦理理论建设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5.
《周礼》所构建的赋税体系中,有一条现今并未发现在先秦两汉时期实际实施过的征课政策,即“唯其漆林之征二十而五”,对漆林进行高税率课税。后世学者对此非常科税收政策,遵循两条解释理路:一为“抑末”、二为“返朴”。不过,这两种解释与《周礼》文本都不够契合。本文通过考察古代中国经济作物的征税政策,结合《周礼》文本与唐代茶税出现的历史背景,对漆林征课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6.
一,《周易》与周礼相通,可以互证。但是解说《周易》反映的古礼必须谨慎。二,《春秋》可以当礼书看,其中贯穿了孔仲尼维护周礼的原则精神。三,昭公元年《左传》记穆叔赋《鹊巢》而赵孟“不堪”,古今注家大多不知其所以然。解说春秋时期赋《诗》明志若要求其准确,就必须抓住切合当时情境与《诗》原文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7.
王安石在北宋神宗朝主理国家政治之时,在政治上厉行新法,在经学上力倡新学,两个“新”字当中包含着政治史和思想史的多方面内涵。王安石的变法革新与经典诠释之间的联系,不仅通过其对《周礼》的认识和解说得到体现,更与王安石本人的“先王”意识及古典理想主义结合起来。王安石变法与《周礼》一书的真实联系,以及他是如何以《周礼》为依据而进行具体变法的问题,都是值得我们加以探究的。  相似文献   

8.
江玉祥 《农业考古》2001,(3):197-199,205
生姜,是中国传统菜肴烹饪中不可缺少的调料。中国人吃姜的习俗,由来已久。《周礼·天 官·膳夫》记载先秦时代贵族的饮食:“凡王之馈(进食),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 ,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羞用百有二十品”,即120种美味食 品,其中就有枣、栗、榛、柿、瓜、桃、李、梅、杏、揸梨、羞、桂等果蔬和调味品。“珍 用八物”,是指八种烹调法。据《礼记·内则》记载,“八珍”分别为:淳熬、淳毋、炮豚 、炮、捣珍、渍、熬、肝(音liao,脂肪)。“为熬:捶之(捣碎舂烂),去其?(zhao, 肉上的薄膜);编萑,…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以礼说《诗》的因缘、源头在于《诗经》反映周礼的客观实际。《左传》可以证明以礼说《诗》的阐释实践早在孔子之前,孔子的言论不是以礼说《诗》的源头。以礼说《诗》应该遵循实事求是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中医有“以毒攻毒”之说,于是五毒——蛇、蝎、蜈蚣、壁虎、蟾蜍(癞蛤蟆)均可入药治病。早在距今2400余年的战国时代,有部叫《周礼》的书,就记有“凡疗疡以五毒攻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科技史年表(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五: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气象】 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476年△堕担土主立旦 《周礼·地官二弓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 公元前旦丝生△开始作定期气墓皿皇坦霍呈 《左传·嘻公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 为为备故也”。 公元前旦旦Z生△气候反常对植物生长.哩妻煦旦见鱼丝 《春秋左传·厘公三十三年》:“(经)十有二月,……陨霜不杀草,李梅实。” 公元前好5年一公元前221年△二十四节气已见记载。 《逸周书·时训解第五十二》卷六:“立春、惊蛰、雨水、春分、谷…  相似文献   

12.
甘薯引种传友谊野国总官架金桥——嘉手纳町友好代表团首访惠安随行侧记日本《冲绳时报》社会部记者上地兼惠公铭辛碧芬编译如同接待多年旧友为了“缅怀‘产业恩人’kk野国总官的光辉业绩,促进二十一世纪两地间的友好交往,”嘉手纳町与《冲绳时报》社共同组织、派送了...  相似文献   

13.
几千年来,中国老百姓惧官、避官,素有“民不与官斗”的说法,这种封建时代形成的意识传统非常有碍于社会进步。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国家,必定是一个法制国家,是一个公众普遍具有民主和法制意识的社会。我国《行政诉讼法》的颁布,确立了“民”与“官”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原则。有了这个原则,老百姓就可以依法诉讼,依法告“官”,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也是时代赋予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刘会会 《甘肃农业》2006,(2):205-206
礼玉,指作为礼仪代言的玉器。我国礼玉文化源远流长。《周礼》中记载的以玉为礼的礼玉制度,通过对礼玉的种类、质地、颜色、形状、大小以及文饰等的分析,阐释了礼玉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在等级制度中的功能,并从礼玉文化的角度采阐释先秦社会的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15.
吴红英  蒲大章 《农技服务》2014,31(7):214-214
兽医官一词最先来源于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在我国官方兽医(兽医官)一词最早出现在国务院文件里,国发[2005]15号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2007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里,兽医官在我国是一个新名词,全国各省(市、区)的兽医官已陆续任命和公布。笔者就如何当好一名合格的兽医官,浅谈个人的观点,仅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由于时历久远,文献不足,人们对西周、春秋时期《周易》文本流传、易学发展等相关问题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笔者所论主要及于两个问题:西周时期《周易》文本流传的问题和由《易象》引发的鲁国史官易学问题。笔者以为,西周时期《周易》即应有所流传,不仅止于周、鲁有之;《易象》应为鲁国史官易学之成果,而《左传》记载穆姜言“元亨利贞”一节也应是其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7.
《尚书》顾命篇所写为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临终的遗嘱和祭祀情景,该文第三段有“乃受同瑁、王三宿、三祭、三咤、上宗日飨……”原文中词义,综合《说文解字》、《尚书译注》、《书经集传》等古今释意:同:酒杯(郑玄释)。瑁:天子所执玉,以合诸侯之圭者之,因冒于其上故称瑁。《周礼》:天子执瑁四寸。宿:读s,徐行向前日宿(肃)。祭:祭洒酒至地。上宗:太保之助手。太保即庙祝(官名)。咤:读zh,向后退日咤(郑玄释)。《说文解字》释“奠酒爵也”。全名译释:王(康王——成王之子)接受酒杯和瑁,慢慢向前三次,奠酒三次,…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科学报》4月10日刊登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张德元的文章说,我们现在把主要精力放在村委会选举上,很多地方都是选了就算了,似乎村民自治工作就是这项选举工作,不到换届选举,村民自治就几乎没有人提了。实践中,“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自我教育”确实被大大忽视了。我认为,“选举后怎么办”可能才是村民自治更重要的问题。这是因为村民自治的本意不是为选“官”而选“官”,更重要的是要使“官”按照村民自治的原则去做事。假如选举后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工作没有做好,“官”就可能“不做事”或“做坏事”,  相似文献   

19.
狗年话狗     
狗年有许多传说和趣闻。俗话说:“狗通人性.”狗曾被人类奉为先祖。早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人就已养狗,《周礼》设犬人官职.专司相犬牵犬以供祭祀。汉代朝廷设狗监,是掌管皇帝猎犬的官员。到了唐代.五场之中有狗坊,  相似文献   

20.
问号粉碎机:又到了春播时节,农谚说得好,谷雨前后种瓜点豆,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粮。我们老话里说五谷杂粮,你知道五谷都包括哪些吗?“五谷”之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五谷的记载也很多,而且对“五谷”所指亦颇有不同。例如,《皇帝内经》中认为五谷即“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周礼》中“五谷”指麻、黍、稷、麦、菽(豆);而在《孟子》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管子》里包括黍、秫、菽、麦、稻;《楚辞》则指稻、稷、黍、菽、麻,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