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杨凌地区黄精氮磷钾优化施肥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氮、磷、钾三因素二次D-饱和最优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的施肥量与黄精一年生根茎产量、多糖含量的效应函数。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黄精产量的增产作用大小依次为磷肥>钾肥>氮肥,对多糖含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钾肥>氮肥>磷肥,其中磷肥为负效应,氮、钾肥为正效应。寻优结果表明,当目标产量为3 500~4 500 kg/hm2时,在95%的置信区间,优化施肥量为N 89.74~136.18 kg/hm2,P2O5121.39~157.16kg/hm2,K2O 61.06~92.63 kg/hm2。在多糖含量8%~9.5%之间,在95%的置信区间,优化施肥量为:N 103.91~153.65 kg/hm2,P2O569.5~124.27 kg/hm2,K2O 68.16~95.36 kg/hm2。黄精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优化施肥量为:N103.91~136.18 kg/hm2,P2O5121.39~124.27 kg/hm2,K2O 68.16~92.63 kg/hm2,N、P2O5、K2O的最佳比例为:1∶0.89~0.91∶0.5~0.68。  相似文献   

2.
施肥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青海大通县长宁地区采用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硫肥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在该地区,随着氮、磷、钾、硫施用量的增加,苜蓿产量先增后减.施用量的最优组合为尿素225 kg/hm2,过磷酸钙675 kg/hm2,加拿大钾肥225 kg/hm2,硫磺粉15 kg/hm2.在低氮时,苜蓿产量随磷肥用量增加而增加,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先增后减;在高氮情况下,产量随磷肥用量先增后减,随钾肥用量增加而增加.在低磷的情况下.产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在高磷情况下,随氮肥用量的增加产量变化不大,磷、钾配合,在一个因素固定后,另一因素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苜蓿产量先增后减.在低磷条件下,增加硫肥的施肥量,苜蓿产量先增后减,在高磷条件下,增加硫肥施肥量的苜蓿产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对蚕豆成熟期干生物量、籽粒产量、养分吸收量以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施氮、磷水平下(N180.0kg/hm2、P2O5120.0kg/hm2),有机无机配施以及单施有机肥的肥效均高于无机肥配施以及单施无机肥.羊粪+氮磷配施(MNP),籽粒产量、全株吸氮量、籽粒吸氮量、全株氮肥吸收利用率、全株钾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钾肥农学利用效率均最高,分别达到6557.6kg/hm2、227.36kg/hm2、162.73kg/hm2、45.49%、173.74%、5.47 (kg/kg)、20.78 (kg/kg),其中籽粒产量,比对照(CK)、秸秆+氮磷配施(SNP)、氮磷钾配施(NPK)、羊粪+氮配施(MN)、羊粪(M)分别增产17.67%、6.86%、4.57%、1.75%、4.99%.羊粪+氮配施(MN),籽粒吸钾量、籽粒氮肥吸收利用率、籽粒磷肥吸收利用率、籽粒钾肥吸收利用率、磷肥农学利用效率均最高,分别达到81.33kg/hm2、34.80%、12.38%、81.95%、12.11(kg/kg).羊粪(M),全株干生物量、全株吸磷量、籽粒吸磷量、全株吸钾量、全株磷肥吸收利用率均最高,分别达到15043.73 kg/hm2、33.85kg/hm2、27.00kg/hm2、194.23kg/hm2、20.55%.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水平与组合对玉米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三因素最优设计构造试验方案,研究氮肥、磷肥、钾肥不同水平与组合对玉米产量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磷肥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氮肥较小,钾肥居中。氮、磷、钾肥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其中氮肥、磷肥间的交互作用较大,钾肥与磷肥间的交互作用较小。在试验范围内,就玉米籽粒产量而言,施肥量投入应为N:149.87~207.07kg/hm2,P2O5:38.23~143.52kg/hm2,K2O:24.63~129.91kg/hm2在此施肥范围内,可预报玉米籽粒产量为4707.5~5616.2kg/hm2。  相似文献   

5.
钾肥对河西绿洲小麦/玉米带田产量和作物吸钾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钾肥不同用量的田间试验,以验证河西绿洲富钾的灌漠土壤施用钾肥对小麦/玉米带田是否有增产效果。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K处理,施K2O分别为:0、751、50、2253、00 kg/hm2。结果表明,钾肥能提高小麦/玉米带田栽培条件下两种作物产量,和不施钾肥相比,小麦带增产5.1%~8.9%,玉米带增产2.8%~8.1%,小麦/玉米带田总产提高3.3%~7.8%;当施钾量为75 kg/hm2,小麦/玉米带田总产量为最高,达12 994kg/hm2,与不施钾肥相比,总产量增加936 kg/hm2,增产7.8%。钾肥能提高小麦秸秆钾含量和吸钾量,与不施钾肥相比,小麦秸秆含钾量提高4.31%~7.84%,吸钾量提高6.2%~9.6%;但玉米秸秆钾含量和吸钾量有所降低,与不施钾肥相比,玉米秸秆含钾量减少20%~24.86%,吸钾量减少25.7%~28.7%。这是否是小麦和玉米在带田种植条件下存在着对钾素吸收的竞争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重点分析黄土高原长武试验站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地2004年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肥料利用率及土壤肥力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单施磷肥和单施氮肥的产量很低,与对照的产量无明显差异,氮磷钾配施与氮磷配施能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单施磷肥的磷肥利用率最低,为1%;单施氮肥的氮肥利用率为12.5%;氮磷配施的氮、磷肥利用率均较高,磷肥利用率比单施磷肥提高5.7%,氮肥利用率比单施氮肥提高42.1%。氮磷钾配施较氮磷肥配施的氮肥利用率降低了4.5%,而磷肥利用率升高了2.2%,钾肥的利用率不高,仅为7.3%。单施磷肥只增加土壤磷素含量而降低了氮素含量,单施氮肥能增加土壤中氮素的含量,速效磷含量增加了31%,氮磷肥配施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磷养分含量。氮、磷配施或氮、磷、钾配施是提高黄土高原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滴灌施肥量对棉花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2年以新陆早33号棉花为供试作物,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大田膜下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滴灌施肥量对棉花植株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干物质积累及籽棉产量的影响。设置了5个N-P2O5-K2O施肥水平150-60-30、200-80-40、250-100-50、300-120-60 kg·hm-2和350-140-70 kg·hm-2(分别记为F1、F2、F3、F4和F5),灌水量为100%ETc(作物蒸发蒸腾量)。结果表明:在新疆膜下滴灌条件下,棉花干物质积累与氮、磷、钾养分吸收和吸收速率均随着滴灌施肥量的增加呈增大的趋势,施肥量达到F4时,棉花的干物质累积和氮、磷、钾的吸收和吸收速率最大;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棉花产量有增加的趋势,但当施肥量大于F3,棉花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F3,F4,F5)无显著性差异;F3施肥水平下的氮肥农学效率、磷肥农学效率、钾肥农学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显著大于F4与F5施肥水平。从节肥和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F3施肥水平,即250-100-50 kg·hm-2(NP2O5-K2O)为最佳滴灌施肥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半干旱地区玉米生产养分投入状况及肥料生产效率,提高旱地农业资源效率,连续三年对宁夏六盘山区不同类型旱地玉米施肥及生产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六盘山区玉米生产中的氮肥(纯N)、磷肥(P_2O_5)和钾肥(K_2O)的平均投入量分别为323.7、210.1 kg·hm~(-2)和28.6 kg·hm~(-2),氮、磷、钾比例为1∶0.64∶0.08,磷的比例偏高,而钾肥比例偏低;氮、磷肥施肥量明显偏高,分别集中在高于330 kg·hm~(-2)和高于165 kg·hm~(-2)水平的农户比例高达48.5%和70.1%,造成了浪费和环境污染,钾肥用量偏低,集中处于低于42 kg·hm~(-2)水平,样本比例高达69.3%;施肥基追比大致为6∶4,追肥主要为尿素,平均用量为121.9 kg·hm~(-2),适宜玉米生长,但施追肥量处于两个极端,大多数追肥量或者很高或者很低;调研区玉米三年平均产量为9 864 kg·hm~(-2),由于降雨不足与施肥不合理,玉米产量呈逐年递减趋势;氮肥、磷肥和钾肥的三年平均偏生产力分别为30.7、47.8 kg·kg~(-1)和391.3 kg·kg~(-1),氮肥和磷肥的偏生产力偏低。该区域玉米生产有机肥投入以牛羊粪便为主,投入量偏低。综上所述,调研区施肥方面存在投入量和比例不合理问题,需进行科学指导与调整。  相似文献   

9.
基于黄土旱塬区长期定位试验的施肥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在黄土旱塬区进行了18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肥料利用率、土壤肥力及施肥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单施磷肥,对小麦无增产效果,磷肥的利用率为0.4%,磷肥的利润率平均为-1.1;单施氮肥,小麦产量明显增加,氮肥利用率为39.3%,利润率平均为3.0,最高可达4.7;氮磷配施,肥料的肥效、利用率明显高于氮、磷肥单施,利润率平均为1.7。氮磷配施还有利于土壤养分平衡,土壤肥力提高。综合考虑,氮磷配施,特别是90 kg/hm2N和90 kg/hm2P2O5配施是更理想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对小麦生产肥料利用的影响,为合理使用化肥提供技术依据。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通过配方N 187.5 kg·hm~(-2),P 90.0 kg·hm~(-2),K 60.0 kg·hm~(-2)、N 187.59 kg·hm~(-2),P 90.0 kg·hm~(-2)、N 187.5 kg·hm~(-2),K 60.0 kg·hm~(-2)、P 90.0 kg·hm~(-2),K 60.0 kg·hm~(-2)和常规N 157.5kg·hm~(-2),P 88.5 kg·hm~(-2),K 88.5 kg·hm~(-2)、N 157.5 kg·hm~(-2),P 88.5 kg·hm~(-2)、N 157.5 kg·hm~(-2)、K 88.5 kg·hm~(-2)、P 88.5 kg·hm~(-2),K 88.5 kg·hm~(-2)施肥量的比较,研究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小麦平均增产537.75 kg·hm~(-2),增产7.31%。肥料利用率提高12.51%(其中氮肥提高2.4%,磷肥提高2.17%,钾肥提高7.94%)。结论:在陇东旱塬瘠薄肥力区生产水平下,配方比例N∶P∶K为12.5∶6∶4,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小麦的氮肥利用率为37.4%,磷肥利用率为24.1%,钾肥利用率为43.0%。常规施肥小麦的氮肥利用率为35.0%,磷肥利用率为21.9%,钾肥利用率为35.1%。配方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能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应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