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密花柽柳的两季开花结实及其生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成  魏岩  王磊 《干旱区研究》2011,28(2):335-340
对分布于新疆荒漠地区的密花柽柳开花物候、传粉及结实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密花柽柳一年有2个独立的花期--春花期和夏花期;春花花期短,仅为11 d,为集中开花模式;夏花花期长,为69d,但每天开花数量比春花期少,为持续开花模式.②春花和夏花都有自交亲和性,套袋实验表明,春花和夏花都能进行风媒传粉和虫媒传粉.③夏...  相似文献   

2.
短毛柽柳的分类学地位一直是柽柳属中争论的焦点之一。由于所持划分依据不同 ,认为短毛柽柳为刚毛柽柳杂种、变种或一独立的种。本文系统回顾了短毛柽柳的研究历史 ,对前人所做的有关刚毛柽柳和短毛柽柳形态学、解剖学、孢粉学、植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 ,并查阅了大量的标本 ,认为短毛柽柳是刚毛柽柳的一个变种 ,是从刚毛柽柳进化到另一个极端种的中间过渡阶段 ,同意Baum的意见 ,将其学名恢复为Tamarixhispidavarkarelinii (Bge)Baum .。  相似文献   

3.
短毛柽柳(Tamarix karelinii)是分布于盐渍化沙地和重盐碱地的灌木。为了阐明短毛柽柳种子的萌发特性,设置不同的温周期、储藏时间和盐分梯度,采用室内控制实验研究这些因子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短毛柽柳种子在4个温周期中均具有高的萌发率,并且温周期温度越高,种子的萌发速率越快。2室温贮藏1个月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速率,在贮藏6个月内,种子的最终萌发率都能达到100%。3≤0.8 mol·L~(-1)的Na Cl溶液对种子的最终萌发率无显著影响,而≥1.0 mol·L~(-1)的溶液则抑制种子的萌发,且随着浓度的增加,种子的最终萌发率呈下降趋势,直至为0。将1.0~4.0 mol·L~(-1)溶液中没有萌发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继续培养后,仍有71.67%~28.00%的种子恢复萌发率,表明种子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对短毛柽柳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为短毛柽柳的种苗培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4.
温度、盐分和储藏时间对多花柽柳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储藏时间、温度以及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多花柽柳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花柽柳种子褐色,棒状,长(0.368±0.005)mm,宽(0.172±0.004)mm,千粒重(20.518±2.500)mg;种子寿命约240 d;在5/15 ℃,5/25 ℃,15/25 ℃和25/35 ℃(光/暗=12/12 h)4个温变周期下,多花柽柳新成熟种子的萌发率均在90%以上,且彼此间差异不显著;盐分浓度小于0.2 mol/L时不抑制种子萌发,大于0.6 mol/L时萌发率随盐浓度的增高而降低,直至为零,且复水后恢复萌发率低,表明NaC1处理后的部分种子永久地失去萌发力.最后探讨了多花柽柳种子的萌发行为对荒漠环境的适应意义.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河下游刚毛柽柳对午间强光防御能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塔里木河下游生长的刚毛柽柳(Tamarix hispida)为材料,研究了在自然光强和遮光处理下PSⅡ主要荧光参数和活性氧与保护酶含量的日变化。结果表明:随日间光强的增加,刚毛柽柳同化枝PSⅡ的光化学效率(Fv/Fm)、初始荧光(Fo)和最大荧光(Fm)逐渐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则升高,黄昏时Fv/Fm回升,Fo和Fm基本保持不变。遮光50%处理后,Fv/Fm,Fo和Fm均比自然光下的高,而NPQ比自然光下的低。刚毛柽柳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和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含量比值(Car/Chl)均在午后光照时值最大,并明显高于遮光处理。加入叶黄素循环抑制剂DTT后,刚毛柽柳的Fo值增高,而Fm,Fv/Fm,NPQ值均下降。说明刚毛柽柳在午间光强时发生了光抑制,通过依赖叶黄素循环的热耗散能力增强,对PSⅡ反应中心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刚毛柽柳同化枝中超氧自由基(O2-.)的含量随光强的增大而增加,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在一天中变化不大,遮光处理后两者含量均明显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强光下也明显提高且高于遮光处理,说明强光下,刚毛柽柳体内SOD和CAT对过剩光能所引起的活性氧起到了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干旱盐碱地优势物种长穗柽柳的叶片、嫩茎、嫩根为外植体材料,在筛选最适宜其愈伤组织诱导材料的基础上,探讨不同培养基、外源激素种类(6-BA、2,4-D、IBA、NAA)和大量元素CaCl2浓度变化对不定芽诱导、增殖及生根的影响,建立其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结果 表明:1)嫩茎是最适宜长穗柽柳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的外植体...  相似文献   

7.
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特有珍稀植物沙生柽柳(Tamarix taklamakanensis)潜在适宜分布的影响,选用过去气候(1961—1990年)、2050年气候、2070年气候3种情景,利用Maxent模型模拟沙生柽柳潜在分布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沙生柽柳的适宜潜在分布区主要集中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库姆塔格沙漠、内蒙古阿拉善荒漠的西北部,最适宜的潜在分布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腹地及盆地东部的库木塔格沙漠地区;(2)与过去潜在分布范围相比,未来2050年和2070年气候背景下,沙生柽柳的最适宜潜在分布范围均有萎缩趋势;(3)影响沙生柽柳潜在地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最干季降水量、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最暖季降水量。  相似文献   

8.
不同地下水埋深胡杨与柽柳幼苗的水分利用策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人工模拟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幼龄胡杨、柽柳叶片的光合生理指标,通过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2个物种在不同条件下净光合速率(P_n)与其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潜地下水条件下,胡杨P_n显著高于无地下水条件,柽柳则差异不显著。2潜地下水条件下,胡杨P_n的主要影响因子依次为蒸腾速率(T_r)、气温(T_a)、大气水汽压亏缺(VPD),其中T_r为主要决策因素,T_a为主要限制因素;柽柳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影响。3无地下水条件下,胡杨P_n的主要影响因子依次为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_i)、T_r,其中Gs为主要决策因素,T_r为限制因素;柽柳主要受T_r的影响。2个物种在水分充足条件下均通过降低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增加水分消耗成本,维持高效碳同化水平,在无地下水利用时均通过增加WUE以维持碳同化能力,但柽柳调整能力高于胡杨,表明柽柳在水分利用方面倾向于灵活的策略以适应水分生境波动,胡杨则倾向保守。  相似文献   

9.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克拉玛干柽柳根系构筑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采用根系跟踪法挖取成年塔克拉玛干柽柳(Tamarix taklamakanensis)根系,对其构筑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克拉玛干柽柳水平根系占绝对优势,其根幅与冠幅之比近36[JP20]∶1,根系最大水平半径为27 m,主根的垂直分布深度在100 cm左右,侧根主要集中在50~150 cm的土层,植株主要通过下扎到地下水位的细根(直径小于2~3 mm)吸收水分.②根系拓扑结构复杂,拓扑指数TI=0.58,接近于叉状分支结构.③根系具有很好的分形特征,整体分形维数为1.590 3(R2=0.998 8),且不同方向根系分形维数与根系的长度、分根数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塔克拉玛干柽柳根系发达,主要通过增加次级根系的分支来扩大其分布范围,从而保证植株在环境中获取更多的水分和营养物质.通过根系构筑型的研究表明,塔克拉玛干柽柳具有很好的根系适应性,从而创造了良好的水分营养环境,以保证其正常生存.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水位条件对刚毛柽柳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研究塔里木河下游不同水位条件下'刚毛柽柳营养枝和抱茎叶中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与其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的关系.研究表明:当地下水位达到7.68 m时,刚毛柽柳营养枝中叶绿体的数量减少,被膜结构变模糊,基粒片层疏松,淀粉粒数量减少,嗜锇颗粒增加;而抱茎叶在地下水位达到6.68 m时就表现出上述特征.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刚毛柽柳枝叶中MDA含量明显增加,且从7.68 m处开始增加幅度明显大于前期.说明刚毛柽柳营养枝中的叶绿体比抱茎叶中的叶绿体更能耐受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11.
野榆钱菠菜有3种形态的果实和种子,这3种果实在形状、大小、颜色、着生方式及包被其苞片的大小上均有差异.以野榆钱菠菜的3种果实(种子)为材料,在暗/光为5 ℃/25 ℃,5 ℃/15 ℃,15 ℃/25 ℃,暗周期和光周期同为12 h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结果表明:新采收的C型种子成熟后具有一定的萌发能力,并且在5 ℃/25 ℃下的萌发率最高(>90%);A型和B型种子存在休眠现象.划破种皮后,A型和B型种子在3个温变处理下的萌发率显著提高,12 星期的低温层积处理也能有效地加速和提高A型和B型种子的萌发率,表明A型和B型种子的休眠属于非深度生理休眠.  相似文献   

12.
喜盐鸢尾(Iris halophila)是一种干旱地区野生观赏花卉,种子萌发困难,限制了该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也为育种工作带来难度。从吸水性和萌发性两个方面对喜盐鸢尾种子休眠原因和打破休眠的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在25/10 ℃(高温/低温)条件下,喜盐鸢尾种子萌发率最高,达到44.33%;胚乳中的萌发抑制物质是限制喜盐鸢尾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种皮可限制胚乳萌发抑制物质的释放。砂纸摩擦、切除部分胚乳和赤霉素(GA3)处理都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综合考虑经济费用和可操作性等因素,砂纸摩擦后蒸馏水浸种处理是打破喜盐鸢尾种子萌发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温周期及果翅对梭梭种子萌发行为的调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王习勇  魏岩  严成 《干旱区研究》2006,23(4):558-561
种子萌发行为的受控机制是生殖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通过对适宜的温周期下,不同贮藏时期果翅对梭梭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梭梭种子在温周期为5℃/25℃,5℃/15℃和15℃/25℃(暗/光=12 h/12h)中均能快速萌发.果翅对秋天新成熟种子的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使种子处于强迫休眠状态;果翅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随着贮藏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到翌年春天(4月)解除这种抑制作用.果翅对梭梭种子萌发行为的调控作用确保了种子在合适的时间萌发与种群的成功定居,这也是梭梭在荒漠地区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层积处理对野慈姑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层积处理方法对野慈姑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期为今后以野慈姑种子为萌发材料的相关试验研究与田间防除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低温层积处理能够提高野慈姑种子的发芽率,处理5~10 d,种子能够发芽,但发芽率低;处理15 d时,种子发芽率大幅度提高,随后提高幅度减小;处理35 d后,种子逐渐达到低温层积处理的最高发芽水平,且与经过自然越冬的种子相比,发芽率无显著差异;处理60 d后种子发芽率不再提高;室温层积处理5~90 d野慈姑种子的发芽率均不高于4.00%,可见室温层积处理不能提高野慈姑种子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15.
干旱胁迫对芸豆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浓度水平分别为5%、10%、15%、20%和25%的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进行胁迫处理,研究干旱胁迫对芸豆种子萌发与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芽进程、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等指标在轻度干旱胁迫时(5%)均无显著变化,随着干旱胁迫增加,萌发指标受到抑制作用而降低,胁迫越大,降幅越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随干旱胁迫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SOD、CAT酶活性在10%浓度PEG处理时达最大,而POD酶活性在15%浓度时最大;丙二醛、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则呈单峰曲线趋势。  相似文献   

16.
17.
以寄生于番茄的分枝列当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预培养阶段温度、时间、渗透势以及培养阶段温度、萌发刺激物(独月却金内酯类似物GR24)的浓度和渗透势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期找到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从而可以人为创造控制分枝列当生长的环境,以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结果表明:预培养阶段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适培养时间为6 d,最适的渗透势为0 MPa;培养阶段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适GR24浓度为1μmol/L,最适的渗透势为-1 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