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动加温补湿器是一种新型的小蚕共育专用设备,解决了传统型的加温补温形式。该产品采用微电脑测控技术,集合了计算机数字控制,能自动调节蚕室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控温控湿灵敏度为0.1摄氏度,外壳选用不锈钢材料制成。通过2000年春蚕与秋蚕应用,根据蚕农反映,小蚕共育应用自动加温补湿器控制性能好,能恒温、恒湿、恒气流,蚕作安全可靠,适合小蚕生理发育需要,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适用性较强的新产品。1 基本结构1.1 结构 自动加温补温器是由壳体、电脑控制元件和加温补湿元件组成。壳体A下部装有电风扇,中部装有发…  相似文献   

2.
系统介绍了小蚕自动加温补湿共育技术的技术要点,使用该技术比普通育每张蚕种小蚕期可节省养蚕成本4~5元,节省用工30%以上,可增加蚕茧4kg,增幅为12.5%;同时解决了煤球炉加温污染大、不易操作等问题,彻底杜绝了因采用煤球炉加温产生有毒气体而导致的人员伤亡和小蚕中毒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介绍了小蚕自动加温补湿共育技术的技术要点,使用该技术比普通育每张蚕种小蚕期可节省养蚕成本4~5元,节省用工30%以上,可增产蚕茧4kg,增幅为12.5%;同时解决了煤球炉加温污染大、不易操作等问题,彻底杜绝了因采用煤球炉加温产生有毒气体而导致的人员伤亡和小蚕中毒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养蚕室加温补湿装置,有底座,与底座相连的壳体A和B,装在壳体A内的风扇和电热元件,与壳体A相连的支架和刚性水管下部相连,刚性水管上部与顶盖板连接,布罩罩在顶盖板和壳体A之间,布罩上有电极,壳体B上装有进水管接口和电磁阀,进水管接口输出端与刚性水管下端连接,  相似文献   

5.
<正>小蚕的主要生理特点是生长发育较快、对高温多湿的适应性强。小蚕期的饲养温湿度应控制在26~28℃、相对湿度在85%~95%。由于自然温湿度不能达到小蚕生长发育的要求,需要给予人工加温补湿。传统加温主要有火炉、地火龙、天火龙、靠壁灶等加温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现在加温方法渐渐向省力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主要有空调、电子自动加温器等。  相似文献   

6.
"养好小蚕一半收"是我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在养蚕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经验,可见小蚕饲育是整个养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如何规范小蚕饲育技术,一直是蚕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苏北农村,有把柴油桶经过改造用锯末为燃料作饮灶使用。1991年春,诸暨市璜山蚕种场蚕农根据苏北农村的经验,制作用柴油桶加锯末作小蚕加温补湿装置。92年璜山蚕种场蔡仲喜进行了介绍。1993年春,我带领安华场原蚕区蚕农到璜山蚕种场进行参观,并制作首批柴油...  相似文献   

8.
规模化小蚕共育中,单纯的利用药物已难以满足白僵病防治要求,而恒温控湿技术恰好可以满足其防治白僵病的需要。本研究表明,当蚕室温度控制在29℃±1℃,相对湿度低于80%,辅以空气消毒,可达到显著的白僵病预防和治疗效果,对3龄蚕的治愈率可达79.33%。恒温控湿技术是国内首次报道在规模化小蚕饲养中可治愈白僵病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9.
费源 《江苏蚕业》2001,23(4):36-36
针对目前农户分散的经营蚕桑,小蚕共育状况部分退步,尤其是养蚕数量少的农户普遍存在小蚕不加温或加温不规范的状况,就我市而言,还有二分之一近9000户蚕农饲养张数在1张左右。为此市蚕桑站会同苏州大学蚕桑学院共同开发了小蚕加温新设备——小蚕蚕座加温电热网(以下简称小蚕电热网),并制定了一整套技术操作规程,小蚕电热网已获国家专利,属国内首创,《小蚕蚕座加温电热网的研制》已于1998年通过专家鉴定。到2001年春,全市累计使用392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小蚕电热网的特点1.1 省工节本,无病高产 采用小蚕…  相似文献   

10.
11.
本试验结果表明:稚蚕试验区使用有孔塑料膜覆盖育,在低温的春蚕期和晚秋期,与对照区无孔塑料薄膜覆盖育相比,两者的饲养成绩没多大差别,但在高温多湿的夏、秋蚕期,试验区的生命力和茧质都比对照区有所提高,其中夏蚕期幼虫生命率提高20.22%,虫蛹生命率净高43.57%,收茧量提高了55.56%。  相似文献   

12.
家蚕催青期胚胎蛋白质图谱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胚胎发育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主题之一。通过家蚕各个时期胚胎蛋白质的研究 ,可以从蛋白质水平探讨胚胎蛋白质的构成和基因顺序表达的规律。应用蛋白质组的研究方法 ,以连续发育的家蚕胚胎为材料 ,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 ,对催青期各个时期的胚胎蛋白质进行了分离 ,建立了家蚕催青期各个胚胎蛋白质参考图谱。从催青期各个时期的胚胎蛋白质图谱中发现 :从临界期胚胎到气管显现期的胚胎 ,结构基因表达变化不大 ;从点青期开始 ,一些酸性蛋白有关的结构基因被激活表达。  相似文献   

13.
原蚕全龄三回育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场地处经济较发达的杭州市郊七堡 ,是生产一代杂交蚕种为主的专业蚕种场。每年养蚕制种季节 ,70 %左右的劳力是向农村招聘的季节性临时工。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市郊乡镇工业和家庭工商业的蓬勃兴起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 ,出现雇用季节性临时工“招聘难、用工贵 ,技术低”的矛盾 ,成为制约蚕种产量的症结所在。因此迫切需要省工、省力、省成本 ,又能保证蚕种产质量的原蚕饲育新技术。为此 ,进行原蚕3回育的试养。1原蚕3回育的试养结果我场于2000年 ,用秋丰、白玉品种试养了一日3回育 ,与一日4回育原蚕比 ,见表1。从表1可知 ,实…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小蚕饲育方式对蚕儿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浅塑料筐养蚕比较试验。将塑料筐养蚕分设成有饲养台区和无饲养台区,有饲养台区细分为石灰区、置换区和高架区,无饲养台区细分为覆膜区和空白区。结果表明:5种饲育方式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无显著差异;2龄眠蚕体重石灰区、置换区与覆膜区,以及与高架区、空白区有显著差异;石灰区、置换区对BmNPV的抗性优于空白区。  相似文献   

15.
2002年我区秋蚕期血液型脓病危害严重。蚕病发生的特点:一是发病面广;二是发病时间早,有的农户在2龄就发现血液型脓病,不仅在迟眠蚕中有病蚕,即使在大批蚕中也有蚕病发生;三是发病情况严重,损失较大。据对城区八里店镇调查,有3%农户的210张蚕种因暴发蚕病而颗粒无收;25%农户的1600张蚕种因发病严重,张产仅10~20kg;40%农户的2500张蚕种发病较轻,张产在25kg左右;只有30%左右的农户少量发病,张产在32kg以上。因血液型脓病危害,八里店镇饲养的6431张秋蚕,平均张产仅32.5kg,与去年同期比,平均张产减少3.4kg,损失蚕茧21.9t,估计全镇发病损失率在1…  相似文献   

16.
雄蚕杂交种夏华×平8用三种蚕座密度和用桑量饲养 ,调查其发育情况、龄期经过、眠蚕体重、蚕茧产质量及其经济效益 ,结果不同饲育密度和不同用桑量对其生长发育和龄期经过无影响 ;从蚕茧产、质量及综合经济效益看 ,试验所设的蚕座密度适中区和用桑量适中区的结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新型蚕具塑料框在单蛾育小蚕期的试养表明,塑料框育具有制作成本低、节约投资70%,利用率高、可节约蚕室面积90%,省工省力,省资源,易消毒,易保温保湿,可保品种纯度等优点,可在原原母种、原原种繁育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养蚕农户对小蚕共育的设施要求越来越高,温湿控制器在小蚕共育中逐渐普及应用.目前市场上温湿控制器生产厂家众多,加温装置大都使用PTC电热陶瓷为热源,实践证明PTC电热陶瓷加温效果好,安全节能.加湿装置主要有冷加湿与热加湿两大类:冷加湿分为超声波加湿和湿帘式加湿;热加湿分为热膜式和电极式.  相似文献   

19.
家蚕5龄幼虫不同时期中部丝腺细胞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对5龄家蚕不同发育时期的中部丝腺细胞蛋白质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发现与丝胶蛋白分泌有关的功能蛋白质。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和图像分析技术,发现同一区段的家蚕中部丝腺细胞在5龄第2天、第4天和熟蚕期的蛋白质组成具有显著差异:中部丝腺前部区段5龄第2天表达的特异性蛋白质斑点有8个,第4天有16个,熟蚕期有24个;中部区段5龄第2天表达的特异性蛋白质斑点有9个,第4天有33个,熟蚕期有30个;后部区段5龄第2天表达的特异性蛋白质斑点有10个,第4天有7个,熟蚕期有25个。  相似文献   

20.
根据蚕的生理特点,设计1-2龄1回育,3-4龄2回育,5龄3回育的省力化饲养新技术。经对比试验,养蚕成绩好,省工,省力,省本明显,并指出其操作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