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益协调是畜牧投资项目组织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畜牧投资项目的利益分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不协调,导致项目运作效率低下。本文分析了造成此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探讨了协调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关系的措施,提出了创新投资项目设计与管理理念;深化体制改革、构建公司与农户利益共同体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首先搭建了一个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科技创新动力模式的分析框架,通过分析循环经济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和利益形成过程,进一步深入分析在发展循环经济中企业科技创新乏力的原因并提出动力机制建立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崔世明 《中国蚕业》2008,29(1):4-6,15
介绍了鑫缘集团是如何通过建立和完善茧丝绸产业化经营体制和利益连接机制,依靠科技创新带动茧丝绸产业化发展,全面提升集团引领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助推和支撑海安县蚕业实现优质、高产、高效、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做法和成效。  相似文献   

4.
《山东饲料》2006,(11):44-44
泰安市岱岳区农作物种子研究协会是全国农村改革新闻人物、中国企业改革十人新闻人物、全省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高级农艺师张华利同志干1991年发起成立的。协会以自乇育种企业——泰安市农星种业有限公司为技术依托和强大科研后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机制连接为保障,以产销连接为纽带,以服务连接为桥梁,以利益连接为核心,组织和带动农民、会员,按照“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农户联农户”等形式组织起来,进行产业化经营,有效地促进了农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正> 1."公司+农户"养殖模式的形成在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广大农户又创造了"公司+农户"这样一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管理模式。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龙头"企业,它具有一定的特殊作用,那就是其触角能伸向国内和国际市场,而龙尾则摆在千家万户,用经济利益作纽带,以经济合同相连接,严格按照自愿进出、平等互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把公司和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我国商业流通企业的管理水平,强化和完善经营管理机制,加快商业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国内与国外同行业的交流,加强商业流通领域科学、技术和理念创新意识,弘扬″学习、创新、敬业、进取″精神。在商业部、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的支持下,中国商业联合会决定在2003年11月召开“中国商业科技大会”。大会内容包括:“中国商业科技发展论坛”,商业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等部委有关领导将就中国商业科技发展问题做专题报告;大会将揭晓“中国商业十大科技创新人物、中国商业十大科技创新企业”,…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松桃自治县与铁骑力士猪业集团联手,探索出"1211"生猪代养新模式:即1栋圈、2夫妻、年出栏1 000头、利润10万元以上。这种方式通过公司与家庭农场,建立起"风险企业担,农民稳赚钱"的利益连接机制,推动传统养殖业转型升级。该县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主任郎永祥介绍"1211"模式是以铁骑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猪苗、流动资金和技术资源,农户提供劳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定西市以市场开拓为基础、以品牌打造为关键、以龙头带动为前提、以利益联结为纽带、以农户增收为核心,大力推广"龙头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农户"的肉羊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健全了企业、合作社和农民共赢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本文概述了定西市肉羊产业发展模式及其推广,提出了促进肉羊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乳品加工业的产量逐年变化及市场状况进行了介绍,指出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市场竞争逐渐激烈,企业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满足市场需求并获得竞争优势。对我国科技创新情况的分析显示,虽然科研经费在增加,但大部分食品加工企业缺少科技创新活动。蒙牛、伊利集团的成功案例显示了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巨大作用,但我国乳品加工企业科技创新时也遇到很多问题,例如缺少政府支持和新型设备,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不够等。要提高乳品加工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需要从驱动机制,约束机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三方面着手,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模式在乳品企业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蚕农专业合作组织 创新黟县茧丝绸产业化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优茧优价机制的形成是茧丝绸产业化实现方式的核心,通过养蚕农户建立专业合作社的方式,赋予其收烘职能,能将企业的质量要求与农户的价格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既满足企业生产需要,又能有效保护蚕农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