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矮生菜豆为营养丰富的优质细菜。其成熟期早,管理简便,成本低,适于间作套种和保护地栽培,经济效益高,是各地广泛种植的蔬菜之一。 邯郸地区多年来主要种植的矮生菜豆是法国菜(地)豆,该品种由于连年种植,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种性退化。病害增多、产量下降、商品性降低等问题。为给生产提供一个早熟。丰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的矮生菜豆新品种,本所1987年春从河北省蔬菜所引进了冀芸2号矮生菜豆在当地试种,经过2年春、秋区试,1989年在邯郸市区、县区小面积生产示范和其他部分省、区的小面积栽培,均取得较好结果,冀芸2号表现早熟、丰产、商品性…  相似文献   

2.
哈菜豆12号是以矮生菜豆材料96-9为母本,以紫花油豆为父本,杂交后经连续6代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矮生菜豆新品种。早熟,从播种到采收55 d(天)左右,株高50 cm,分枝多,生长势强,花白色,嫩荚绿色,扁条形,荚长13.5 cm,荚宽2.2 cm,肉质面,外观商品性好,具有典型的东北油豆角品质|对炭疽病的抗性强于对照哈菜豆5号。每667 m2产量1 000 kg左右,适于黑龙江省保护地和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3.
矮生菜豆结荚性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素  姚永慧 《蔬菜》1989,(4):11-12
在食荚菜豆中,矮生菜豆具有生育期短、早熟、无需搭架,省工、省料、管理方便的优点,具有发展潜力。近年来,许多大城市矮生菜豆的种植面积迅速增加,一些自国外引进的矮生菜豆良种正在进行推广。为了给菜豆的栽培管理提供依据,我们于1985年和1988年对矮生菜豆嫩荚、供给者等8个品种的开花及结荚习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春季地膜矮生菜上市早,色泽鲜绿,营养价值高,口感好.深受消费者欢迎,但矮生菜豆为自封顶作物,产量低,因此,如何提高矮生菜豆的连续结果能力、延长采收期是提高矮生菜豆产量的关键问题。笔者在几年的实践中摸索出地膜覆盖和剪枝促高产的技术.做到上市早、产量高、...  相似文献   

5.
矮生菜豆,农民常称它为蹲豆,有限丛生,茎的下部节间分枝很密;分枝的强弱、植株的高矮、节间的长短因品种和栽培条件而异,一般株高50~60 cm(厘米),茎直立,基部节间短,仅2~3 cm(厘米),上部稍长,主枝4~8节后形成花芽封顶,侧枝生长1~5节后形成花芽封顶,所以,矮生种低矮,适宜保护地抢早延后栽培.  相似文献   

6.
矮生菜豆是吉林省6月中下旬蔬菜淡季的重要上市蔬菜之一,又是秋菜的重要前茬作物。多年来,50年代中期从波兰引入的沙克沙(Sax a)一直是当地矮生菜豆的主栽品种。该品种由于多年栽培种性退化,产量和品质下降,成熟期也不整齐,急待找出一个适于本地区环境条件、生育期短、丰产、抗病的优良矮生菜豆品种’以更换现有品种。为此,自1979年以来先后从国外引入一批矮生菜豆品种,井结合地方品种整理开展了矮生菜豆品种的引种驯化和选育工作。吉农引快豆就是从这批材料中通过引种观察,选择和鉴定所获得的优良新品种。 引种选择和研究 该材料是1979年…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吉农引快豆”矮生早菜豆为材料,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回归设计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矮生早菜豆采种量与密度和施肥的关系。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数据,建立了种子产量函数模型,分析了种植密度、氮肥和磷肥施用量等主要农艺措施对种子产量的影响及其密度与硝酸铵施用量交互作用的效应关系,提出了矮生早菜豆采种田的密度和施肥最优化组合方案,为矮生早菜豆种子生产技术规范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矮生菜豆叶片衰老过程中碳氮代谢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矮生菜豆品种美国贡豆和哈菜豆六号为试材,研究了矮生菜豆叶片衰老过程中碳氮代谢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矮生菜豆叶片展开至衰老过程中,叶片全氮含量逐渐下降,而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呈抛物线型变化,且峰值均出现在叶片展开后14 d左右.  相似文献   

9.
刘翠珍 《蔬菜》2000,(3):8-8
春季地膜矮生菜豆上市早,色泽鲜绿,营养价值高,口感好,深受消费者欢迎,但矮生菜豆为自封顶作物,产量低,因此,如何提高矮生菜豆的连续结果能力,延长采收期是提高矮生菜豆产量的关键问题.笔者在几年的实践中摸索出地膜覆盖和剪枝促高产的技术,做到上市早、产量高、品质优,取得了每667m2 2000元以上的好效果.其栽培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0.
安巍 《吉林蔬菜》2009,(1):50-50
菜豆依生长习性分为矮性和蔓性两种。矮性菜豆又叫矮菜豆、地菜豆;蔓性菜豆因栽培时需搭枝架,故又叫架菜豆、高菜豆、长菜豆。前者虽上市早,但采收期短,产量较低,品质较差,纤维较多,可口性不佳;后者采收期长,产量高,品质好,深受市场欢迎。  相似文献   

11.
宜春市矮生菜豆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8个矮生菜豆品种的生育期、果实主要性状及产量。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8个品种生育期相差不大,综合考虑荚长、荚宽、荚厚、单荚质量以及产量,无筋绿地豆王综合性状最优,适宜在江西宜春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周伯瑜  秦川 《蔬菜》1996,(3):36-36
架菜豆花荚脱落的防范432100湖北孝感师专周伯瑜,秦川菜豆依生长习性分为矮性和蔓性两种。矮性菜豆又叫矮菜豆、地菜豆;蔓性菜豆因栽培时需搭枝架,故又叫架菜豆、高菜豆、长菜豆。前者虽早上市,但采收期短,产量较低,品质较差,纤维较多,可口性不佳;后者采收...  相似文献   

13.
地豆王1号是以矮生芸豆83-3选出的白荚品系作母本,以蔓生芸豆白不老选出的优秀品系171作父本,杂交后代经3年6代的系统选育,1992年选出的早熟矮生菜豆新品种。该品种春秋茬均可播种,1998年3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1特征特性地豆王...  相似文献   

14.
长农菜豆7号是以哈菜豆6号为母本,以H5-12为父本杂交后经系统选育而成的矮生菜豆新品种。极早熟,出苗至始收嫩荚45~50 d(天),株高约50 cm,花冠旗瓣紫色,翼瓣粉色;嫩荚长扁条形、绿色,平均荚长14.7 cm,荚宽2.1cm,单荚质量16.4 g,每667 m2鲜荚产量1 200 kg左右;田间对炭疽病、枯萎病、锈病的抗性强于对照哈菜豆15号,种子椭圆形,千粒重约410 g,适宜吉林省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5.
孙妍  徐士清 《蔬菜》2007,(3):10-10
矮生美国利马豆是江苏省灌南县农科所2000年从美国引进的,经几年栽培,表现适应性强,产量高,效益好。利马豆俗称洋扁豆,属豆科菜豆属栽培种,学名Phaseolus lunatus L.,原产墨西哥、秘鲁等美洲地区,我国仅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有零星种植,品种多为蔓生晚熟类型。利马豆营养丰富,干籽粒的蛋白质含量约为20%,脂肪1.1%~1.5%,碳水化合物58%~65%,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鲜籽粒可作优质蔬菜,烧、炒、烩、炸均可,味美香糯;鲜豆还可作快速冷冻贮藏,分期销售。干豆可与主粮大米、面粉等搭配蒸煮,食味香面,营养互补。利马豆对环境要求不严,较耐瘠薄,抗旱、耐渍、抗病虫害,作绿色蔬菜发展前途广阔。  相似文献   

16.
青菜豆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菜豆俗称青菜豆,是菜豆中圆荚类型的品种,有蔓生和矮生两种类型,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脂肪,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随着出口蔬菜的发展,青菜豆已成为我市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品种之一。现将青菜豆的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品种选择应选择适合加工出口的...  相似文献   

17.
6菜豆6.18511架芸豆由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邮编063001)从矮生菜豆天然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植株生长势中等,蔓生,叶片绿色,花白色,鲜荚绿色,扁条形,荚长16~20cm,宽1.4~1.6cm,厚1~1.1cm,单荚重10.2g,种子肾形褐色...  相似文献   

18.
秋季露地矮生菜豆套种芫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玉 《中国蔬菜》2011,1(15):45-46
铁岭县地处辽宁省北部, 现有露地蔬菜生产面
积8 700 hm , , 秋季芫要生产面积约为1 10 h耐, 其
中, 采用矮生菜豆套种技术的生产面积占芜姜总生
产面积的31 % 左右, 每667 耐芜姜平均单产(带地
下根茎)2 10 kg , 效益在2 00 元左右"通过套种矮
生菜豆, 每667 n!,增加菜豆产量1 060 kg 左右,增
加效益1 060 元, 平均每667 m , 增收53 % 此项技
术, 芫萎和矮生菜豆生长互不影响, 充分利用了有限
的土地资源, 解决了秋季露地单独生产芜萎或矮生
菜豆效益有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省矮性(早熟)菜豆生产中,存在着品种混乱,品质差,产量低和上市不均衡等问题。为了筛选出适合本省城市郊区种植的商品性好的菜豆品种,进行本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五月绿2号(云南省昆明市农科所),莫桑比克(四川省西昌市蔬菜公司),红早豆(广西柳州市农科所),矮生菜豆(云南省种子公司),89  相似文献   

20.
日光温室矮生菜豆剪枝再生的产量效应张金树李玉萍田祥东(山东省临沂农业学校276003)(山东省临沂市九曲镇农技站)矮生菜豆适于日光温室、大棚套种。由于其开花结荚集中、采收期短,从采收开始到结束一般仅15~20天,产量较低。据笔者调查,在日光温室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