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综合评价是现代农业产地环境保护技术优选和集成的重要内容。为了构建中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该文采用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基于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提出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并建立了一套包括4级37个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论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综合评价的实施过程基础上,提出了4层次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评价模式,该模式具有全面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特点。研究结果为评价、筛选、集成和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提供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态旅游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提出农业生态旅游地评价原则与评价方法 ,建立了包括旅游资源、农业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 3个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并利用该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泰山农业生态旅游开发实验区  相似文献   

3.
农业机械化工程集成技术评价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针对中国农业机械化工程技术集成研究需要对集成技术效果进行科学评价的实际需求,该研究进行了评价体系和方法研究。以工程应用为目标,以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为主导,兼顾功能性和条件性,较为系统的提出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工程集成技术评价的框架和方法。基于构建的方法体系,初步建立了农业机械化工程集成技术一般性评价指标和权重体系。  相似文献   

4.
设施园艺工程集成模式的表达方式和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模式和工程集成模式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在技术路线选择、成果输出形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权威性和系统性的成果很少。该研究在对全国20个省级地区设施园艺发展模式进行充分调研和总结的基础上,运用前期建立的设施园艺工程集成构建方法,在对技术、组织、产业模式进行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将中国设施园艺的模式转化为27种模块化的标准化表达方式;从中选择具有较好的典型性和发展性的9种模式作为模式评价的目标;然后运用投资组合战略分析工具GE麦肯锡矩阵的原理建立起模式"先进性-现实性"动态评价矩阵;以当前和中期为时间节点,运用该评价矩阵对中国设施园艺模式进行评价,获得在未来8~10年应当重点发展和研究的3种模式,分别为市场环境、合作组织下的规模化技术模式,市场环境、企业组织下的规模化技术模式,市场环境、企业组织下的专业化技术模式。研究成果对中国设施园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知道意义,其研究的路线、方法对农业工程其他领域的集成模式研究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大型灌区节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灌区是中国农业节水的主战场,对灌区节水水平进行评价可为灌区现代化改造提供借鉴与指导,合理适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灌区节水水平评价的核心内容。针对当前灌区评价指标选取存在的冗余、不完备的问题,为构建满足简洁性与完备性的反映灌区节水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该研究从工程节水、田间节水、用水管理、水资源保护及用水效益5个方面初步建立了大型灌区节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筛选模型从70个指标中优选出了23个灌区节水评价指标,表达了86.42%的信息,使最终的指标体系兼具简洁性与完备性,并对河南省沿黄渠村灌区、彭楼灌区、广利灌区、大功灌区4处大型灌区进行了节水水平实证研究。结果表明,4处灌区相应的节水评价指数分别为0.666、0.730、0.657、0.616,其中彭楼灌区由于具有较高的骨干渠系配套程度和明显的工程节水优势使其整体节水水平较高,渠村灌区和广利灌区的节水水平次之,大功灌区的节水水平相对较低;受益于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4处灌区在工程节水方面表现相对较好,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表明该研究构建的节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合理;为进一步提升灌区的节水水平,4处灌区需加强用水管理水平、增加用水效益以及注重水资源保护建设。研究成果为科学评估大型灌区节水建设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并对推进农业节水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南方生态河道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生态河道的基本概念与特征,指出当前生态河道建设中的不足,认为生态河道建设应是河道生态空间范围内河道功能的维持、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建立了南方生态河道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进行了量化。该指标体系的建立,为生态河道的评价奠定了基础,也对生态河道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然村生产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及其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农业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是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对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自然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统筹考虑生产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构建了自然村生产生活循环技术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建立评价方法。以河北邢台市山区某村为例,针对其生产生活废弃物产生特点,构建生产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该村农业废弃物以果木剪枝、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人畜粪尿等为主,通过构建以果木剪枝热解+炭基有机肥还田为纽带的循环利用模式,辅以污水处理利用技术,实现了废弃物能源化和就地肥料化利用。通过对该自然村循环利用模式进行实地评价验证,结果表明该自然村生产生活循环技术模式评分结果为优。该文为中国村镇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模式选择、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系统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Delphi法与AHP法相结合方法,研究建立了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建立模糊隶属函数模型和确定评价指标标准值,对重庆市丰都县包鸾农业综合开发区农业生态系统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该区农业生态系统综合效益较差,亟待改进;其3大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这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国国情与实施、管理角度,提出农业工程系统由五大部分、七个子系统和八项主要实体工程组成。文章认为:各地农业工程发展水平可以从该系统农业工程实施水平、装备水平、结构水平、科技教育水平、体系建设、投入水平和效益水平等七个主要方面评价,同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用十二个一级指标或五个重要指标进行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0.
利用相关统计资料建立了石家庄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石家庄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石家庄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相对较高,但区域性差异非常明显,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石家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与信息的迅速传播,农业网站利用现代技术服务"三农"、推动产业升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体现和重要标志。通过对当前农业网站建设情况的分析,结合农业行业特点,总结了开展农业网站评价的方法与原则,提出了一套适合农业网站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农业网站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罗东海 《水土保持通报》2015,35(1):176-180,186
[目的]探讨运用模糊评判法评价采空区稳定性的可行性及实用价值。[方法]将影响煤矿采空区稳定性因素分为地质因素、采空因素、外部因素及时间因素4大因素,进一步细分为煤层埋藏特征、地质构造特征、覆岩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特征等8大要素,细化出地层、煤层埋藏深度、松散层厚度等22项因子。将采空区稳定性级别分为:较不稳定、不稳定及极不稳定3个级别,采用模糊评判法,建立煤矿采空区稳定性评价的模糊层次分析模型,构建对比矩阵,并以凤凰山矿凤2采空区为例,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研究区稳定性级别属于极不稳定区,与现场调查情况基本相符。[结论]运用模糊评判法进行采空区的稳定性评价具有可行性,可运用到其他类似采空区稳定性评价中指导矿区合理规划和开采,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综合评价法的天津市主要排污河流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天津市主要排污河流的水质污染情况,利用综合评价法对天津市的5条主要排污河流:津河、南运河、海河、北运河、子牙河2009年12个月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了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从单项污染指数来看,海河的污染指数总磷〉氨氮〉总氮〉化学需氧量〉氟化物〉1,说明海河的富营养化比较严重;海河的综合污染指数为12.15最高,津河和南运河的综合污染指数较低分别为2.76和2.37;污染分担率方面看,海河的总氮污染分担率也较高,达到了16.62%。最终水质污染程度(P)分析表明,海河P〉0.5属于中度污染,其他4条河流P〈0.5属于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4.
基于物元评判模型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物元分析理论,将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等级、评价指标及其特征值作为物元,确定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经典域、节域及待判物元,应用物元和可拓集合中的关联函数建立了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物元评判模型。并以山西省阳高县王官屯等二乡(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对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物元评判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综合效益的等级属于程度Km(P)=(-0.101,0.037,-0.431),属于"一般"等级,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相似,符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物元模型应用于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作为一种初步的尝试与探索,为定量评价土地整理综合效益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通过比较分析国际上对信息化水平的不同测度方法,在参考现有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信息化评价的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模型以及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6.
程龙  董捷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1):183-187
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加大了对土地的高需求,土地集约利用直接影响到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和管理效果,关系到城市圈的城镇化进程。采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对武汉城市圈2001—2010年间土地集约利用变化进行了量化评价。研究表明:(1) 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可用于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该方法系统整合了评价对象的多种因素,并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评价更为客观科学;(2) 单项指标显示,10 a间,武汉城市圈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产出效益和土地环境质量均有明显提高;(3) 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总体呈增长态势,且前阶段的增长速度慢于后阶段,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改变。因此,武汉城市圈在未来一段时间应把握住发展契机,通过增强土地利用的投资强度和产出绩效,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同时注重土地环境质量改善,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7.
GIS支持下的定量化、自动化农用土地评价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进行了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农用土地定量化、自动化评价方法研究。以GIS叠加分析模型,通过图形与其相应属性库的对应统一,采用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定量模型,实现了农地评价中评价单元划分、数据提取、参评因素选取及权重确定、评价与分等定级一系列的定量化、自动化评价流程。以山东垦利县为例,根据农地自然质量评价、经济评价以及潜力评价的要求,制订了相应评价标准、定量技术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安徽省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农村信息消费水平评价的内涵,构建了农村信息消费水平评价模型,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农村信息消费水平进行了实证评价。  相似文献   

19.
方世明  易平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1):299-304,309
实施效益评价是地质公园规划实施及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地质公园规划修编、指导规划科学有效地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地质公园规划实施效益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效用函数综合评价法对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上轮规划实施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价,并对规划实施效益发展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上轮规划实施情况总体良好,规划实施后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由于公园管理体制不健全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缺失,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导致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差的生态效益。新一轮的地质公园规划应当制定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协调好资源开发利用、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三者的关系,既重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增长,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提高,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同提升和最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关中灌区改造工程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陕西省关中9大灌区的实际出发,结合关中灌区改造工程世行贷款项目的实施情况,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了由社会性指标、资源性指标、经济性指标、技术性指标和生态环境性指标等5大体系8项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将综合评价结果分为效益差、效益一般、效益良好、效益优良4个等级,通过模糊分析计算得到综合评价分值。研究表明,陕西省关中灌区改造后效益综合指标提升了一个级别,即从合格级别上升为良好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