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业面源污染及其防治对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它的发生机理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是降雨径流过程;第二是土壤侵蚀过程;第三是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而其模型研究能够定量描述整个面源污染发生的连续过程,但是各种模型也存在各自的局限.从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及其产生的后果来看,有三种途径可以进行控制,分别是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控制,而这些对策还须从宏观着手,需多种学科间相互渗透研究、充分考虑治理对策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利弊、结合实际应用情况来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点源污染得到逐步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辽宁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提出有效控制本省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江苏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及防治对策措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江苏省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因素的调查分析,得出了农业面源污染源对水体的氮磷污染贡献,提出了控制对策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济宁市农业面源污染的状况,指出济宁市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由于化肥农药施用量大且不合理、农业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畜禽粪便产生量大、农作物秸秆未被充分利用等。结合济宁市实际,提出了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强化教育培训、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进程、完善农业环境监控体系和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渭河流域陕西段农业面源污染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渭河流域陕西段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渭河流域陕西段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研究指出,渭河流域陕西段水资源贫乏、水质污染严重,以农业面源污染最为严重,已成为当今渭河流域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造成渭河流域陕西段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为:化肥、农膜、农药的广泛使用,禽畜粪便、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水土流失等。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要加强流域人们环境意识,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同时配合经济手段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有效控制渭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改善渭河水质,为保护渭河水体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前洞庭湖区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指出了洞庭湖区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化肥污染、农药污染、畜禽粪便污染等。结合洞庭湖区农业生产实际和地理位置特点,针对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合理配置饲料、科学处理废弃物、实行农牧结合等多项具体防治措施,为今后洞庭湖区进行综合开发和污染治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内外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现状,本文在探讨农业非点源污染内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简要总结了农业非点源污染负荷的估算模型,列举区域农业非点源污染风险评估的手段和方法,从不同角度归纳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技术,并提出了近期农业非点源污染急需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以期为进一步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管理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泰安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现状、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污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宜居秀山,应着重解决农村面源污染。文章分析了重庆市秀山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铊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敬勇  常向阳  涂湘林 《土壤》2007,39(4):528-535
铊(Tl)是典型的剧毒重金属元素,在自然环境介质中含量很低.随着含Tl矿床、煤、石油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区域性Tl污染和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对公众健康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就Tl污染来源、Tl的分布和运移、Tl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水土Tl污染防治等研究的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初步提出了环境Tl污染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农业环保型材料覆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荣  侯贤清 《核农学报》2016,(11):2282-2287
农业环保型材料覆盖技术可提高旱农区降雨利用效率,并解决地膜覆盖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国内外备受关注。本文详细综述了环保型材料覆盖技术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科学评价了环保型覆盖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效果,指出了农业环保型材料覆盖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环保型覆盖材料的研发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经历着越发严重的农业污染问题;对农业污染防控的制度性约束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是实现有效污染防控的前提,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中国农业污染防控的制度约束分析研究表明:农业污染及其防控涉及的利益主体关系及相关制度设计,对各利益主体形成了污染防控负激励,加重了农业污染;城乡"二元"结构及其衍生的一系列体制问题,导致"三农"在农业环境治理、农村公共物品提供等方面被严重边缘化,进而直接制约了农业污染防控;此外,高度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经营模式也不利于农业污染防控。最后,针对中国农业污染防控的制度性约束因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农业污染防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施卫明  王远  闵炬 《土壤学报》2023,60(5):1309-1323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发生分散、随机,排放不确定性,污染物浓度波动大、类型复杂,污染面广量大的特点,其综合防治一直是世界性难题。当前,我国面源污染防控首要的问题为污染“家底”不清,不同部门或研究学者对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差别大。基于几十年定位、全程的科学观测数据,本研究认为,虽然国家污染普查数据和很多学者的估算数据,均高估了种植业源排放量占面源污染总量的比例,但种植业源排放总量仍然很高,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防控。结合中国30多年的面源污染防控经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学者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3R(“减源—拦截—修复”)和4R策略(“源头减量—生态拦截—循环利用—生态修复”),并伴随着防控技术升级和组合优化、技术产品化和装备化,逐渐完善扩展为4R+,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应用指导,在一些典型地区进行工程化实施后,形成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成功经验和案例。然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深入了解土壤与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将尤为关键。此外,为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使用,还必须进一步提高氮、磷等关键污染物的净化与回收效率,确保在增加农业产值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水环境面源污染的严重性已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面源污染业已成为国际上水环境问题研究的活跃领域。从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机理和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出发,通过分析农业面源污染与水体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对于面源污染的控制,最佳管理措施(BMPs)现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人工湿地、前置库、缓冲带、水陆交错带、水土保持和农业生态工程等是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胡椒施肥技术的研究进展 ,并针对我国胡椒施肥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几点提高施肥技术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矿区土地复垦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导致的矿区土地受损及环境恶化一直是国内外研究关注的热点,矿区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恢复也一直受到世界相关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在概括国内外土地复垦历程及阶段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世界发达国家土地复垦新进展及我国在土地复垦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取得的成绩;针对我国新发布的《土地复垦条例》,借鉴国外先进土地复垦的理论和技术,探讨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地膜覆盖技术应用带动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对保障我国农产品安全供给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地膜应用量和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大量残留地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进行,对农业环境的安全与健康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本文在青岛市5个农业主产区选择了27个代表性作物种植片区,对常年覆膜农田土壤地膜残留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青岛市农田土壤中地膜残留量在10.7~69.3 kg·hm~(-2)之间,平均残留量为32.3±15.7 kg·hm~(-2),中位值27.3 kg·hm~(-2),其中有7个作物种植片区的残膜量均值超过40 kg·hm~(-2),最高残留量均值达到69.3 kg·hm~(-2),具有一定的残膜污染作物损害风险。青岛市农田土壤中地膜残留量与种植模式、覆膜年限之间没有明显相关性,而与当季残膜回收率有关。农田土壤中残膜大小以大于100 cm2的最多,且90%以上残膜分布在0~20 cm耕作层。为控制农田土壤地膜残留污染,提出3点建议:一是建立和完善地膜残留污染综合治理机制;二是强化超薄型聚乙烯(PE)地膜的质量提升与达标地膜的应用;三是积极研发推广生物可降解地膜,从源头解决PE地膜残留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农业污染综合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东省的农业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日益严重使产地环境质量问题日趋突出,对优势农产品的生产与出口构成巨大威胁。从化肥、畜禽粪便、生活排污、秸秆、农药、地膜6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山东省农业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计算了2001—2006年主要污染源中氮、磷元素的排放量与流失量。结果表明,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化学品的大量投入与农业废弃物的大量产出及不合理利用,是目前山东省农业污染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对氮、磷流失负荷的贡献上,畜禽粪便、化肥与生活排污是农业污染的3种主要污染源,2006年3种污染源共造成6.73×105t氮素与1.35×105t磷素流失,其中畜禽粪便、化肥与生活排污分别占50.78%,41.99%,7.22%与80.30%,11.78%,7.93%;山东省农业污染在源头预防层次上应重点加强两方面的研究,一是化肥等农用化学品的高效施用技术,二是畜禽粪便等农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9.
我国集约化农业中氮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述了我国部分地区因过量施用化肥氮而导致对地面水、地下水及蔬菜造成硝酸盐污染的现状 ;提出了制定《农田施肥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防止农业生态环境氮污染的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