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异性双胎中的母犊长大后多不能生育,其原因在于,胚胎时期,雄性胎儿的睾丸先发育,产生的雄性激素,通过绒毛膜血管,流向雌性胎儿,影响了雌性胎儿的性腺分化。没有生育能力的异性双胎母牛阴门狭小,且位置较低,阴蒂较长,乳房极不发达,乳头与公牛相似。因此,要注意对异性双胎母犊的生殖器官检查。对没有繁殖能力的异性双胎母犊,不要作繁殖母牛卖出。在外购犊牛或育成牛时,一定要注意了解和检查。  相似文献   

2.
科普园地     
异性双生母犊不宜种用在牛的双胎中,约有50%为异性双胎。经验表明,异性双胎中的母犊长大后90%以上不能生育。其原因在于,胚胎时期雄性胎儿的睾丸先发育,产生的雄性激素通过绒毛膜血管,流向雌性胎儿,影响了雌性胎儿的性腺分化,使性别趋向中间性,失去生育能力。没有生育能力的异性双胎母牛一般没有发情表现。从外部仔细观看,有的牛阴门狭小,且位置较低,阴蒂较长,乳房极不发达,乳头与公牛相似。因此,要注意对异性双胎母犊的生殖器官检查,当达到性成熟年龄(生后12个月左右)时,要特别注意观察是否有发情表现,以便早决定是否可留作繁殖之用。对没…  相似文献   

3.
在奶牛的双胎中,约有50%左右为异性双胎,由于生殖器官畸形,而丧失繁殖能力。经饲养证明,异性双胎所生的母犊长大后,绝大多数不能生育。原因是在胚胎发育时期,一般怀胎到30d左右尿膜囊就愈合,而形成共同的尿膜绒毛。随着尿膜绒毛的形成,绒毛膜的血管也连接在一起,使2个胎儿的血液变成共同流动的状态。胎儿的性别在同性时不发生问题,但在异性的时候,雄性胎儿生殖腺发育较早,雄性胎儿分泌的激素通过胎膜血管进入雌性胎儿体内,抑制了雌性胎儿卵巢皮质及生殖道的发育,使雌性胎儿介于雌雄之间,出现畸形。  相似文献   

4.
由异性双胎而造成的青年母牛不育症是牧场中常见的问题。牛生双胎约为2%,其中异性双胎占一半左右。因而,预计在所生母犊中约有1%为异性孪生不育母犊(Harvey,1976)。在同时生下公犊和母犊时,尽管就怀疑会出现异性孪生不育母犊,但常常直到青年母牛不发情时才发现这个问题。发生异性孪生不育的基本因素是在90%的双胎怀孕中存在绒毛膜血管的吻合,结果引起共同的血液循  相似文献   

5.
<正>1先天性不孕1.1异性孪生异性孪生是由于2个胎儿的线毛膜血管间有吻合支,较早发育的雄性胎儿生殖腺产生的雄性激素对雌性生殖器官发生作用,抑制了卵巢皮质及生殖道的发育,使母犊的生殖器官发育不全,从而使母犊失去繁殖能力。这类牛无治疗价值,尽早淘汰。孪生母犊不作留养,以减少牧场损失。  相似文献   

6.
异性(一公一母)孪生(双胎)的母犊可分为有繁殖能力(1%)与无繁殖能力(99%)两种。但是笔者发现有的养奶牛户对异性孪生的母犊不分有无繁殖能力均按淘汰处理,这是不对的。判断刚出生的异性孪生的母犊是否有繁殖能力的方法是:在母牛分娩后排出胎衣时,检查两个胎儿胎盘之间的绒毛膜是否有“吻合支”(一根手指粗的血管)  相似文献   

7.
1发病机理目前对此病的发病机理有2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是归因于激素,认为同胎雄性胎儿产生的激素可能经过融合的胎盘血管到达雌性胎儿,从而发生影响,使雌性胎儿的性腺雄性化。采用注射雄激素的方法对这一说法进行验证,结果虽然能产生雌雄间性畸形,但并不具有异性孪生不育母犊的所有特点。  相似文献   

8.
笔者调查了江苏省某奶牛场2004~2013年3 209头次中国荷斯坦母牛的产犊记录,探讨胎次与产犊月份对奶牛双胎率的影响;观察了2011~2013年留养的8头异性双胎母犊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奶牛的双胎率为4.4%;双胎率最多的胎次为第三胎,占26.1%,1月份的双胎率最高,占18.3%;8头留养的异性双胎母犊中有4头生殖器官发育正常,并具有正常繁殖能力,占留养的50%。  相似文献   

9.
<正> "龙凤胎"(一公一母)的公犊多能正常生育,不能生育的是少数。而母犊恰恰相反,多不能生育,有极少数能生育。这是因为两个胎儿的绒毛尿囊膜血管之间有"吻合支"连接。雄性胎儿生殖腺发育较早,早熟的睾丸产生的雄激素通过血管"吻合支"进入雌性胎儿体内,抑制卵巢皮质及生殖道的发育,使雌性胎儿生殖道雄性化而丧失生育能力。这样的母犊达到性成熟的年龄也不出现发情。当检查外部生殖器官时,可发现阴门狭小而位置偏低,阴蒂肥大而过  相似文献   

10.
奶牛在一个发情周期内如果同时排出两个成熟卵子,经过受精和发育,就可能出现双胎现象。奶牛双胎的发生与遗传、产奶量、胎次、受孕年份和季节等因素有关。由于奶牛双胎出现了异性孪生母犊不育、胎衣不下率升高、胎间距延长、流产率和难产率升高、胎儿成活率降低等负面影响。因此,奶牛双胎对奶业生产是不利的。如果能结合性别控制等先进技术,奶牛双胎将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异性孪生不孕多发生在母牛,马、猪、羊等少发,这是因为异性双胎的胎儿在胚胎生长期里绒毛膜血管之间形成吻合支,在生物的雄性发育优势的影响下,雄性胎儿的激素通过吻合支的血液首先流入雌性胎儿体内,抑制了雌性胎儿性器官的正常发育并雄性化,致使雌性胎  相似文献   

12.
奶牛属于单胎动物,在自然繁殖情况下出现双胎的比例为1%左右。双胎中接近50%为异性双胎,异性双胎中的母牛绝大多数是无繁殖能力的,因为不能繁殖泌乳而基本失去经济价值。奶牛是价值较大的家畜,由于生长周期长,无繁殖力母牛在性成熟前不易被发现;特别在育成母牛的交易中,购买者在大群体母牛中难以分辨。一旦饲养者购买无繁殖能力的牛,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异性双生母牛无正常繁殖力的原因异性双生是指母牛在一个发情期内受精后,同时产生2个不同性别的受精卵,这2个受精卵在同一个胎盘内,同时在相同环境下生长发育。由于在早期发育过程中雄…  相似文献   

13.
郭智成  刘辉放 《广东奶业》2010,(1):18-19,29
牛怀异性双胎时,雄性胎儿性腺发育较早,其分泌的雄性激素和抗副中肾管抑制素通过胎膜的血管吻合支对雌性胎儿的性腺发育产生抑制,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丧失生育能力。早期诊断,加以淘汰,对生产有指导意义。本文从该病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剖解变化和诊断方法等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异性孪生母犊不孕症(freemartinism)是一种明显的两性畸形,是在牛、羊和猪异性多胎时相邻尿膜囊血管吻合所造成的两性畸形性不育。它不仅可见于自然繁殖状态,而且可以发生在胚胎移植(即使将异性胚胎分别移至两个子宫角)情况下异性孪生母犊不孕症的发病率很高,在异性孪生母犊中占81%(17/21),Biggers和Mc Feely的报导高达92%(91—94%)。  相似文献   

15.
符国平 《畜牧与兽医》1991,23(6):261-262
<正> 奶牛生双胎,多数人认为是不受欢迎的。其原因有二,一方面双胎犊牛初生重较小,往往导致后天生长发育不良;另一方面异性孪生双胎雌性个体是动物雌雄间性的一种,成年后有92%不能生育,称为异性孪生雌性不育。给繁殖带来影响。目前对奶牛产双胎资料的报道尚不多见。为弄清奶牛孪生双胎基本情况,对我场30多年繁殖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6.
异性(一公一母)孪生(双胎)的母犊可分为有繁殖能力(6—9%)与无繁殖能力(91—94%)两种。但是笔者发现许多养奶牛户对此母犊不分有无繁殖能力均按淘汰处理,这是不对的。判断刚出生的异性孪生的母犊是否有繁殖能力的方法是:在母牛分娩排出胎衣后,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多年的养牛生产及纯繁、改良、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数例异性双胎牛,母犊由于生殖器官畸形,而丧失繁殖能力,异性双胎的母犊91%~94%不生育。对这种牛不能继续饲养应及时淘汰处理。但社会上竟有人将这些理应淘汰的母牛按市场价出售,甚至有的相互倒卖,为避免养殖户上当受骗,现将此病的病因和症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牛怀异性双胎,雄性胎儿性腺发育较早,其分泌的雄性激素和缪勒氏管发育抑制因子(MIF)通过两胎膜的血管吻合支对雌性胎儿的性系统发育产生了抑制,致使其成年后不育。表现为卵巢小,无卵泡或仅有极少发育低下的卵泡;雌性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输卵管、子宫、子宫颈、阴道前庭、阴门出现缺失或节段性发育不良;有雄性迹象如阴蒂肥大,阴毛硕长,有精巢或精囊腺遗迹;雌性个体内出现雄性组型染色体如XY,XXY等;血液激素处于低水平无波幅状态。从病史,上述各症状,累配不孕史方面实行早期诊断并加以淘汰,对生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1 试验目的据国外一些有关材料报道,异性孪生的母犊右90%—94%不能生育,过去对异性双胎母犊牛一律采取淘汰处理方法。为了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我们必须严肃对待从出生到配种前的少数异性双胎母犊的留养问题。为此,我们特做了此试验。  相似文献   

20.
异性孪生母牛(Free-martin)一名辞,在外国有关的科学文献中皆已广泛使用。这一名辞的来源现已不可稽考。它的意义主要是指母牛生产异性双胎,公犊都能正常发育,而母犊的生殖腺和第二性器官发育不全或有缺损。这种畸形虽然主要是发生于牛,尤其是乳牛,但Roberts和Greenwood,Flemin-g,Keller等提到这种畸形可能发生于绵羊和山羊,并指出这种情况在绵羊和山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