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时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特征的研究表明:气候演变是生态环境演变的主导因素,人类活动是生态环境演变的催化剂和诱导因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本地区今后的发展应树立保护资源与永续利用的意识,以达到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提出了本地区生态工程建设的出发点和重点内容,并介绍了一些在工程建设中成功的经验和技术。提出了今后本地区生态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章介绍了干扰的概念、基本性质和研究进展,对科尔沁沙地的各种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科尔沁沙地的退化是各种自然干扰和人类干扰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干扰主要表现在气候性干扰、土壤性干扰和动物性干扰,人为干扰既有正干扰也有负干扰。正干扰主要包括围栏封育及其他各种生态建设措施,负干扰主要体现在过度放牧、过度垦荒和过度樵采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4.
科左后旗大青沟国营林场属于沙坨子沟壑地区。北纬40°58′,东经121°22′,海拔高285米,处于科尔沁沙地的东南边缘。本地区气候属于寒温带季风性半湿润森林草原气候。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雨水多集中在7、8两月,5、6月间也常出现间断性干旱,年平均气温5.8℃,绝对最高气温36.2℃(出现在7月),绝对最低气温—32.2℃(出现在1月),年蒸发量1905.4毫米,初霜在9  相似文献   

5.
大青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青沟自然保护区位于科尔沁沙地中部偏西南,面积8334hm^2,大、小青沟核心区面积800hm^2,与整个科尔沁沙地比只是一个弹丸之地,但这里气候特殊,常年温差变化较小,湿度大,植物资源丰富。笔者于1997-2001年每年的4—10月采用每周2次的野外定点系统观察、室内饲养与大面积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大青沟自然保护区内的蝴蝶种类进行了全面调查。  相似文献   

6.
《国土绿化》2006,(7):1-1
经过长期治理,我国北部的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区域内年降雨量250毫米以上,地下水资源丰富,具备自然修复与沙化治理的气候和地理条件。科尔沁沙地及其周边地区的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506万公顷减少到现在的420万公顷;占毛乌素沙地面积近一半的陕西榆林市林草覆盖率由0.9%提高到25%,全市境内860万亩流沙有600多万亩得到固定、半固定,实现了地区性的荒漠化逆转。  相似文献   

7.
科尔沁沙地的气候属于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43-451mm,多集中在7、8、9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的70%,植被是典型草原到森林的过度类型,独特的土地类型,对植物生长有强烈的影响,而推广现有成功技术是提高当前生态建设质量的有效措施。现将经过实践,在科尔沁沙地综合治  相似文献   

8.
油松生物系统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油松分布区不同部分的56个天然林分中,采集针叶、球果和种子样本,测定了18个特征。经统计测验表明,这18个特征林分间的差异是高度显著的。有些特征与气候条件的相关性也很强。总的趋势是:气候越干旱寒冷,针叶越短越宽,球果和种子越大。但在西部地区,在球果和种子方面与上述一般趋势有偏离。各种特征的变异主要发生在两个方向上,即同经度下的纬度变异和沿整个分布区长轴由西南经中部地区到东北方向的变异。  相似文献   

9.
五年来,通过实施林业、草原、水保等生态建设和保护工程,全区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整体扩展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实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森林覆被率从1998年的14.82%增加到2003年的17.5%,草原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和重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黑河下游等地呈现区域性或局部逆转态势。科尔沁沙地的分布主体赤峰市和通辽市,  相似文献   

10.
晋北干旱地区包括大同市以及朔州市全部县区,海拔一般为1000~1300米,最高为恒山和六棱山,海拔都在2000米以上。由于海拔高、气候寒冷、风沙大、降水少、蒸发量大,加上本地区是山西省的煤炭工业基地,地下水资源破坏较严重,导致本地区气候十分干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