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鱼苗的培育     
从鱼卵中刚孵化出的小鱼称鱼苗或水花,经过15~20天培育,养成体长约3厘米称为夏花。从鱼苗培育成夏花的过程称为鱼苗培育。1.鱼苗池要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注排水方便;面积1.3亩,水深  相似文献   

2.
<正>一、鱼苗培育概述鱼苗培育是指从鱼苗下塘后养至夏花鱼种的生产过程。因为鱼苗(又称水花、鱼花等)专指刚孵化出来至卵黄囊消失、腰点明显的仔鱼,其身体纤弱,摄食能力差,所以在进行鱼苗培育时应该认真细致,并采取以下3个步骤对鱼苗进行培育:(1)经10—15天饲养,将鱼苗养成长为1.5—2.0厘米的稚鱼,称为乌仔;(2)再经过10—15天饲养,将乌仔养成长3.0—5.0厘米的夏花;  相似文献   

3.
鱼苗在池塘中进行培育主要是将鱼体长在三厘米左右的小鱼在池塘中进行培育,培育所选择的水体也都为淡水,以这种方式所培育出来的鱼称之为夏花鱼种。在池塘中培育的过程中,因为鱼苗的自身较小,所以鱼苗在池塘中自主活动力较弱,自主的摄食能力也不强,同时相应的新陈代谢能力比较强,这就需要在进行池塘鱼苗培育过程中极为小心。本文重点就对池塘培育淡水鱼苗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代邦元 《农家科技》2006,(10):24-24
鱼苗培育是指将孵化出的鱼苗饲养成夏花的过程。它既是养鱼生产中的第一个环节,又是最重要、最难把握的一个环节。因为鱼苗细小幼嫩,活动力弱,摄食范围窄,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要提高鱼苗成活率,培育出数量多、体质壮的夏花鱼苗,需把握以下技巧。  相似文献   

5.
鱼苗培育是指将孵化出的鱼苗饲养成夏花的过程。它既是养鱼生产中的第一个环节,又是最重要、最难把握的一个环节。因为鱼苗细小幼嫩,活动力弱、摄食范围窄,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要提高鱼苗成活率,培育出数量多、体质壮的夏花鱼苗,需把握以下技巧。1.备好苗池鱼苗池又称发  相似文献   

6.
在模拟生态条件下,采用批量培育亲鱼、药物催产、人工授精、受精卵微流水孵化、鱼苗水泥池和池塘培育的方式,进行了倒刺鲃规模化育苗关键技术试验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为30%的人工饲料,对培育成熟亲鱼效果良好;催产药物配方为5mg/kg DOM+5μg/kg LRH-A2+1 000IU/kgHCG,催产方法适宜二次注射法;受精卵流水孵化适宜密度6万~15万粒/m~3;试验共孵化出倒刺鲃鱼苗120.2万尾,孵化率为90.4%,倒刺鲃鱼种培育成活率平均为92.0%,3a共培育出夏花鱼种110.6万尾。  相似文献   

7.
鱼苗是发展养鱼的基础 ,为了满足生产上对鱼苗的需求 ,保证成鱼养殖所需的鱼苗供应 ,探讨鱼苗生产新路子 ,1999年我院名优水产养殖实验基地开展了一次利用生活污水池塘培育鳙夏花试验。在面积 6670平方米的污水池塘投放鳙鱼海花 2 0 0万尾进行培育 ,由于污水池塘面积较大 ,给投饲、施肥和管理带来种种不便 ,但经过 30天的精心饲养 ,共收获鳙鱼夏花 118万尾 ,成活率 5 9%。总产值 72 0 0元 ,总支出 2 10 0元 ,总毛利 5 10 0元 ,投入产出比为 1∶2 4。试验结果表明 ,利用污水池塘进行鳙鱼夏花培育 ,是鱼苗生产的一条新路子 ,并能取得了较高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山区开展池塘培育锦鲤苗种生产实践,介绍了锦鲤夏花培育技术,包括池塘条件、清塘育水、苗种投放、饲料投喂、鱼苗筛选、日常管理、拉网锻炼、适时出池等内容,以期为提高养殖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鱼苗培育夏花 要求培育池塘面积2~5亩,池深1~1.50米,池底平坦,利于生产,除新池塘外,一般不需要施基肥.鱼苗放养密度为每亩15万尾左右.培育鱼苗的池塘,需经严格的清塘消毒.  相似文献   

10.
正刚孵出的鱼苗通称为鱼花、水花或夏花,个体较小,抗病力较弱,如果管理不善,饲喂不当极易引起死亡。因此,必须加强培育管理,以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和养鱼经济效益。1.鱼池整修鱼苗培育池应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注水方便,无污染的池塘,面积以1~3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为宜,东西向,长方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圆吻鲴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苗种培育等技术。结果表明:野生圆吻鲴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培育可达性成熟;注射混合催产剂在水温21.24℃时效应时间8.11h;采用人工授精、石膏粉脱粘、流水孵化可规模繁殖;鱼苗培育采用江浙传统的“豆浆法”;“夏花”鱼种经5个月左右的培育可养成32.2—36.4g尾规格的鱼种。  相似文献   

12.
水花至夏花的培育在鱼的整个养殖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水花是鱼的整个生命中最脆弱的阶段,身体纤弱,取食能力低,饵料范围狭窄,对水质要求高,对外界条件的变化和敌害生物侵袭力差.因此,必须对水花进行小水体单独培育,给予充分地“照顾”,等到长到足够大的鱼种才可以和成鱼套养.利用小水体池塘培育轮虫和枝角类进行鱼苗培育是大连水产学院李永函教授,经过多年研究总结出来的一套先进的水花培育方法.这套方法于1993年5月开始在吉林省推广使用,它具有鱼苗成活率高,放养密度大,节省饵料等优点.为探讨该项技术在新疆阿克苏阿拉尔地区应用的可能性,我们在农大渔场进行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试验从5月20日水花下塘,到6月15日夏花出塘,在26天的生长期内,鱼苗从7.2mm长到30.9mm,成活率达48.3%,效果很好,该项技术值得在本地区推广使用.1 材料与方法1.1 选塘培育鱼苗(水花)的池塘是1995年主养鲢鱼成鱼的池塘,面积0.1675公顷,阳光充足,水源丰富,池底平坦,底泥厚度为15cm,水质较好,含盐度2‰,池形整齐,排灌水方便.1.2 池塘清整  相似文献   

13.
一、苗种培育 孵化出膜的仔鱼必须经过3-5天的胚后发育才能下池培育(最好用蛋黄投喂),下池前,要对池塘消毒、培育水质.用三角鲂"鱼花"试水,观察池水毒力消失后,再投放鱼苗.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黑尾近红鲌在安徽的繁殖技术,2013年5月19日,催产黑尾近红鲌30组,使用HCG、LHRH-A2、DOM混合催产,采用1次性注射。结果表明:效应时间为9~11 h,催产率80%,受精率80%,孵化鱼苗230万尾,在面积2 666.68 m2的池塘中培育夏花鱼种,出塘夏花鱼种209.76万尾,销售收入314 640元,成本56 000元,利润258 640元,平均利润969 895元/hm2。  相似文献   

15.
进行了卡拉白鱼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催产激素为LRH-A 2和DOM,其中LRH-A 2剂量为4μg/kg,DOM剂量为2 mg/kg,催产率70.0%,授精率90.0%;孵化水温23.6℃,破膜时间3 d,从孵化到平游总计8 d;夏花培育在一个面积0.13 hm2的池塘进行,方法同家鱼的培育方法一样,放养水花鱼苗11万尾,培育时间27 d,规格3.37 cm,出塘率81.1%;鱼种培育在一个面积0.13 hm2的池塘进行,经过82 d的培育,结果平均体质量2.52 g,平均体长6.00 cm,成活率95.0%,净产量175.1 kg,平均每667 m2净产87.6 kg,投喂饲料320.0 kg,饵料系数1.83。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广大养殖户提供优质黄颡鱼夏花中,在池塘进行黄颡鱼夏花高密度培育试验。从池塘清整与准备、池塘施肥与培饵、鱼苗放养、追肥及投喂及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对黄颡鱼鱼种生产单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丁鱥鱼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技术,满足广大水产养殖户对丁鱥鱼苗的需求,为加快丁鱥鱼在广西的推广养殖奠定基础。【方法】2004年11月和2005年3月,两次引进丁鱥1龄鱼进行培育,2005年春挑选成熟鱼进行人工繁育。【结果】亲鱼经过半年强化培育,平均体重600 g/尾以上,雌雄鱼性腺发育到第IV~V期;以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地欧酮(DOM)混合物催产,经11~13 h的发情效应,均出现产卵行为;经人工孵化和鱼苗培育,第1批的人工孵化率最高,为85.0%,但由于采用池塘孵化,仔鱼遭受池塘敌害生物残食,培育失败;第2、3批的人工孵化率分别为59.3%和63.0%,采用小水泥池孵化,两批共孵化出仔鱼约93.9万尾,培育获得规格为3.0~5.0 cm鱼苗64.8万尾。【结论】通过科学合理的亲鱼强化培育、药物催产、人工孵化及鱼苗培育,可以成功繁育获得丁鱥鱼苗,但繁育过程中要注意水温调控,当水温上升到20℃以上、最好稳定在23~27℃时,应及时安排生产,以利于提高丁鱥鱼苗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唇[鱼骨]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唇[鱼骨]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唇[鱼骨]野生亲本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19.0—21.0℃时经一次性注射LRH—A、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18-21.5h;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及人工授精,流水孵化,豆浆法培育鱼苗等方法,2005-2006年共催产雌鱼44尾,平均催产率81.5%,共产卵45.7万粒,平均受精率82.6%,孵化率77.4%,共孵出鱼苗24.5万尾。鱼苗经25—30d培育后可达3cm以上,平均成活率为65.5%,共培育夏花15.1万。  相似文献   

19.
鱼苗培育,也称"发塘".它是指把鱼苗经20~25天饲养长到了3厘米左右,称为"夏花".鱼苗培育的成败直接影响至经济效益,但在生产中鱼苗发塘率一直很不稳定,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现将主要因为及解决办法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丁鱥鱼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技术,满足广大水产养殖户对丁鱥鱼苗的需求,为加快丁鱥鱼在广西的推广养殖奠定基础。【方法】2004年11月和2005年3月,两次引进丁鱥1龄鱼进行培育,2005年春挑选成熟鱼进行人工繁育。【结果】亲鱼经过半年强化培育,平均体重600g/尾以上,雌雄鱼性腺发育到第Ⅳ-Ⅴ期;以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地欧酮(DOM)混合物催产,经11~13h的发情效应,均出现产卵行为;经人工孵化和鱼苗培育,第1批的人工孵化率最高,为85.0%,但由于采用池塘孵化,仔鱼遭受池塘敌害生物残食,培育失败;第2、3批的人工孵化率分别为59.3%和63.0%,采用小水泥池孵化,两批共孵化出仔鱼约93.9万尾,培育获得规格为3.0—5.0cm鱼苗64.8万尾。【结论】通过科学合理的亲鱼强化培育、药物催产、人工孵化及鱼苗培育,可以成功繁育获得丁鱥鱼苗,但繁育过程中要注意水温调控,当水温上升到20℃以上、最好稳定在23~27℃时,应及时安排生产,以利于提高丁鱥鱼苗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