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耕地占补平衡自1997年提出以来,逐步从"数量平衡"发展到现今的"数量、质量和生态平衡",对于稳定我国的耕地面积成效突出,但在补充耕地质量、生态及制度实施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同时,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等导致建设占用耕地需求强劲,而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少且空间分布不均,部分区域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难度越来越大。该研究在对我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回顾和相关研究总结的基础上,从耕地质量建设、补充耕地项目市场机制建设及耕地占补生态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
兰涌  肖君 《农业与技术》2014,(9):208-208
在土地项目的开发中,占补平衡是《土地管理法》所要求的必须达到的重要制度。在规范占补平衡的过程中,要从补充耕地的质量入手,依照法规实行耕地占补平衡的考核,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做好易地补充耕地。要认识到,保证耕地数量与质量的第一要素是做到先补后占;以等级折算的方法保证耕地数量与质量。要科学地建立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平衡,切实做好土地督察工作,实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3.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是实现我国耕地保护基本国策的一项基本制度。目前,耕地占补的质量平衡缺乏一定的测算标准和参考依据。为确保补充耕地质量数量与占用耕地的质量数量达到一个平衡,必须找到二者之间的转换关系,耕地产能核算成果得出了各等别耕地的产能,利用耕地产能测算各等别间产能折算系数可为耕地占补平衡提供折算标准。  相似文献   

4.
回顾过去15年中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发展历程,采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定性分析法分析了耕地占补平衡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占补平衡存在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耕地质量把关缺位、"占优补劣"现象普遍,部分项目选址不合理、造成资金浪费和生态恶化等问题。最后提出,从创新编制补充耕地项目实施性规划、按耕地质量等级征收耕地占用税、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余耕地指标、推进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市场化交易等四个方面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  相似文献   

5.
在对我国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占补平衡耕地质量内涵和上海市耕地质量成果应用条件分析,构建以数量平衡为前提的耕地质量占补平衡运行机制。该机制框架包括耕地质量评估和监测机制、占补平衡指标储备机制、占补平衡指标跨区使用机制和占补平衡实施经济保障机制等4个方面,以为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对耕地保护工作的愈发重视,在落实严格的耕地占补平衡用途管制制度的基础上,耕地进出平衡制度也相应出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两平衡”的制度扎紧了耕地保护的笼子。本文通过梳理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内涵,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为例,基于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现状情况,利用GIS空间叠加分析技术研究可用于耕地“两平衡”的土地资源潜力情况,为地方政府主动挖潜耕地潜力资源,做好全域耕地保护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了10年,在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数量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当前政策和经济背景下耕地占补平衡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此文论述了当前中国耕地占补充平衡中粮食安全与耕地质量建设、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督察制度建立、中国功能区划工作完成和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等新宏观形势,分析总结了耕地占补平衡出现了四点特征:(1)耕地实行先补后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2)新增耕地逐渐由开发为主向土地整理转化;(3)平衡管理由"数量"向"数量质量"平衡,由"区域平衡"向"项目平衡"转化;(4)耕地后备库"批、供、用、补"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李金凤 《新农业》2010,(10):39-39
<正>为加大耕地保护力度,规范耕地质量评定程序和方法,进一步强化耕地质量监管,着力推进占补平衡补充耕地的验收,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占补平衡补充耕  相似文献   

9.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加强耕地特殊保护的重要抓手,防止经济社会发展对耕地盲目占用,为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梳理了湖南省在开展耕地占补平衡中补充耕地质量验收的经验做法,分析典型县市案例,并提出建议:一是优化“顶层设计”,创新管理方式;二是实行“产能为本”,创新验收方式;三是推行“田眼地网”,创新监管方式;四是搭建“一库一平台”,创新实现方式;五是寸土必“珍”,创新长效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地块重复整理、河流淹没、建设占用、未扣除项目区内道路、田坎等线状地物造成的补充耕地数量不符合要求,违规将现状为林地、园地的新增地块重新整理并作为占补平衡新增耕地,系统录入与实际规模不一致等问题,造成的补充耕地数量基础数据不扎实,严重影响了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有效落实。该研究在总结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基于GIS平台,对新增补充耕地储备项目(或已备案的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审核,主要包括项目图斑及面积审核、项目重叠情况审核、现状库审核、遥感影像疑似判读、野外调查等5个部分,为摸清"家底"(补充耕地储备指标的数量),顺利、有效地推进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工作提供了依据,也为新增补充耕地储备项目审核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江西省婺源县为例,探讨基于县域单元的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效果定量评价方法。首先,分析研究区“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耕地占补平衡的实施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然后,从耕地占补平衡的数量、质量、地形坡度、地类、耕作便利程度等5个方面构建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根据耕地占补地类、质量、坡度、耕作便利程度、不同地块的粮食产能等建立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效果评价模型,并利用人均耕地面积系数进行修正。结果表明,婺源县“十二五”期间虽然实现了耕地占补的数量平衡,但呈现出不可持续的趋势,据此提出拓宽耕地占补平衡途径、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基于喀斯特山区乡镇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的评价,从乡镇角度出发,运用科学方法预测未来耕地不正常状态,为喀斯特山区乡镇耕地占补平衡起到预警作用,并提出防范措施,从而实现耕地资源的占补质量与数量的动态平衡。研究结果表明,黔西县28个乡镇耕地占补平衡预警警度涉及无警区、轻警区、中警区、重警区和巨警区五种类型;2009-2020年,黔西县28个乡镇,除仁和乡、洪水乡、太来乡、中建乡、金碧乡和五里乡外,其余乡镇耕地占补平衡预警预报综合在2009年基础上呈下滑趋势。至2020年,全县有11个乡镇处于无警,6个乡镇处于轻警,1个乡镇处于中警,3个乡镇处于重警,7个乡镇处于巨警。本研究将为喀斯特区域建立合理的乡镇耕地保护制度,从而为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数量-质量占补平衡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面临的严峻形势,并结合当前我国耕地占补平衡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农用地分等和占补平衡之间的关系,以海南省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成果为研究数据源探究了耕地占补平衡的评价方法.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中的土地自然质量等为基础,通过建立自然质量等指数-标准粮食产量线性回归模型,为耕地占补平衡上升到质量平衡层面提供量化保证,并以海南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施占补耕地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后可以保证占补耕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不低于先前的水平.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占补平衡体系的建立可以保证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在数量和质量上达到相当的要求,采用按等折算为土地占补平衡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很好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政法快讯     
保障被征地农民权益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近日强调,各地要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实无法避让耕地的,要按照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要求,落实补充耕地。  相似文献   

15.
李尹辉 《乡村科技》2023,(13):118-120
湖南省永州市立足市情,将耕地保护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实现耕地有序恢复难度大、推动耕地占补平衡任务重、抓好耕地进出平衡执行难等问题。基于此,为做好永州市耕地保护工作,实现当地耕地保护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提出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推进空间规划体系建设、切实做好顶层设计,加强自然资源法治建设、看好耕地资源家底,全面贯彻节约优先方针、注重资源高效利用,严格执行考核奖惩机制、营造耕地保护氛围等对策。  相似文献   

16.
粤西南丘陵山区耕地占补平衡中的质量与产能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粤西南丘陵山地区耕地占补平衡中的质量与产能情况进行研究,以化州市作为研究区域,采用农用地分等的相关技术方法,研究了近年来化州市耕地的数量与质量和产能的状况.结果显示,化州市2003-2011年耕地总体质量有所提升,平均自然质量有0.21个等别的提升,利用等质量有0.18个等别的提升,经济等质量提升了0.33个等别.耕地总面积净增了1069.86hm2,在保证耕地占补平衡的过程中,充分完成了耕地总面积不减少的任务,并且耕地的总产能增加了4.08万t,为保障化州乃至全省的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耕地占补平衡是国家实施耕地保护的重要制度,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是耕地保护由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重要措施。无锡市自2014年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定以来,建立了一套补充耕地质量评定的制度、程序和技术路线,有效把好耕地准入关,为全市农业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耕地占补平衡实施现状,研判耕地占补平衡发展形势,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及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了江苏省耕地资源总量情况,剖析江苏省耕地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耕地占补平衡面临的形势、耕地占补平衡影响因素,并采用定量模型对"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的耕地占用、耕地补充、平衡趋势进行预测,对比分析平衡状况演变差异。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背景下耕地占补平衡落实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是城市化背景下有效控制耕地流失的重要手段,要求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按照"占多少,补多少"的原则,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但在落实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现实情况,发现耕地占用中存在占优补劣、过分依赖土地开发、破坏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等诸多问题,提出建立耕地质量评估机制、强化土地整治、增强生态保护意识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1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出台。要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牢牢守住耕地红线,促进形成保护更加有力、执行更加顺畅、管理更加高效的耕地保护新格局。明确了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总体要求,提出严格建设占用耕地、改进耕地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