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宁杂15号是以MICM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宁A7为母本和双低恢复系N131为父本育成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新品种.宁杂15号在2004-2005年度江苏省杂交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07.38kg/667m~2,比对照宁杂一号增产11.06%,2005-2006年度省区试平均产量182.56 kg/667m~2,比对照宁杂一号增产8.07%,增产均达到极显显著水平,省区试两年平均产油量比宁杂一号增产9.31%.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81.45 kg/667m~2,比对照宁杂一号增产7.09%.宁杂15号高产、稳产,综合性状好,抗(耐)病性强,成熟期适中,双低品质符合国家双低标准,是江苏省审定的第一个可用于油蔬两用栽培的杂交油菜新品种.本文介绍宁杂15号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张洁夫  戚存扣  浦惠明  陈锋  陈松  陈新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92-14893,14895
[目的]推广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11号。[方法]介绍了宁杂11号主要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结果]宁杂11号具有产量高、熟期早、品质优、抗性强、适合机械化等特点,3年区试、生产试验验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了9.19%,1.04%和12.37%。[结论]宁杂11号适合江苏及邻近省市油菜主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摘薹对双低油菜宁杂11号、宁油16号的菜薹产量、菜籽产量及净收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宁杂11号各处理的菜籽产量和净收益均显著高于宁油16号,但菜薹产量略低于宁油16号。随着种植密度提高,宁杂11号的净收益显著增加,但摘薹后净收益增加不大。宁油16号摘薹后净收益大幅度增加。摘薹后油菜生育期推迟、株高降低、总角果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但角果长度和每角粒数能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机收型油菜宁杂油11号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宁杂油11号油菜分枝位较高,适合机械收获,且丰产性、适应性及综合抗性较好,该品种在六安市裕安区乃至周边地区播种适宜密度为45万株/hm2,产量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5.
油菜新品种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德徽油903、秦优10号、宁杂1818、德核杂8号等4个品种的产量结构较为协调,产量比较高;宁杂1818、德核杂8号、德徽油903对倒伏具有较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随双低杂交油菜“宁杂1号”在我省推广面积的迅速扩大,生产上需探索出一套杂交油菜栽培技术。笔者研究了不同施肥量、不同施肥比例、不同密度、化学调控、微量元素对“宁杂1号”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以及与产量的关系,探索了其最佳栽培模式,为“宁杂1号”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为鉴定双低杂交油菜宁杂15号的耐盐性强弱,研究了单盐与复盐对宁杂15号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不同盐浓度胁迫下,宁杂15号的耐盐性强于秦油10号和宁杂11号;宁杂15号对复盐的耐受性强于对单盐的耐受性,在单盐浓度为1.05%以下时,宁杂15号发芽率可达到79%以上,幼苗株高和根长生长正常.在复盐浓度为1.4%以下时,宁杂15号发芽率可达到85%以上,幼苗株高和根长也正常生长.因此,宁杂15号耐盐性较强,适宜在江苏沿海滩涂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以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新品种宁杂1818为试验材料,以秦优7号为对照,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条件下,宁杂1818的植株长势和产量变化,旨在为深入了解宁杂1818的生长特性,建立宁杂1818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合仪征市丘陵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双低油菜新品种,仪征市作物栽培技术推广站选用扬油9号、宁杂1818、秦优10号3个油菜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其中以秦优10号作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宁杂1818产量最高(2 545.14 kg/hm2),其次为扬油9号(2 472.22 kg/hm2),最后为秦优10号(2 309.03 kg/hm2)。宁杂1818和扬油9号均比对照秦优10号增产显著,而且抗倒性较强,是比较好的新品种,可以在仪征丘陵地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0.
宁杂19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以MICMS双低不育系宁A7为母本,双低恢复系05N370为父本,于2005年测交配组而成育成的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9年秋播引进高淳进行百亩连片试验示范,并与本地推广品种秦优10号以及生产上有一定栽培面积的常规油菜品种浙平进行比较,以综合评价宁杂19号的品种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宁杂9号属甘蓝型半冬性早中熟杂交油菜新品种,母本是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430AB,父本是双低品系P65,2002年育成,2005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该品种产量高、熟期早、品质优,在江苏省杂交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871.90 kg/hm2,比对照宁杂1号增产12.61%;成熟期比对照早1.8 d;芥酸含量0.69%,饼粉硫苷含量23.05μmol/g,含油率41.06%。宁杂9号适宜于江苏省及长江下游邻近省市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摸索"宁杂一号"油菜在暖冬条件下施肥规律,进而为大面积油菜生产提供科学依据,1998年秋播安排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3.
宁杂11号属甘蓝型半冬性早熟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产量高、熟期早、品质优、抗性强、适合机械化等特点,适合长江中游的江西省及邻近地区推广应用,提出了适合长江中游的宁杂11号移栽与直播种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氮量对油菜宁杂1号产量及含油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杂交油菜宁杂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其产量及含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宁杂1号产量差异彬显著,施纯氮350kg/hm^2,可获得2900kg/hm^2的高产。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栽培密度对杂交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以杂交油菜宁杂1号和宁杂3号为材料,研究一般肥力水平下,不同栽培密度对杂交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间产量有极显著差异。通径分析表明,密度、单株角果数、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密度与千粒重呈正相关,密度与单株角果数、角粒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稻茬田油菜免耕覆草栽培技术是指在水稻收获后.田块不经翻耕.即施药除草,油菜播后覆草,或育苗后挖窝移栽,行间覆草. 1.选用"双低"高产抗病油菜品种 选用高产、抗病油菜品种,如"甘杂1号"、"宁杂1号"、"希望98"、"亚华油1号"、"油研9号"、"德油8号"和"南油9号"等"双低"油菜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出适合黑龙港流域种植的甘蓝型油菜品种,选用陕杂2号、陕杂1号、陕油803等10个甘蓝型油菜在黑龙港流域种植,分别记录分析各品种的生育期、生长一致性和越冬性、农艺性状和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宁杂1838、秦优88号和秦优7号,产量比较高,综合性状表现优良,比较适合在黑龙港流域种植,能产生相对较好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8.
比较研究了15个油菜品种的生育期进程、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德邡油1和蓉油13的实际产量较对照高、株型好,建议在此地区推广种植。此外,除了宁杂11号、蓉油11号、蓉油8号和华油杂12号,其他8个油菜品种也可以在本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宁杂1号油菜的特性和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宁杂1号油菜的特性和栽培技术傅寿仲浦惠明戚存扣伍贻美陈玉卿张洁夫陈爱华(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南京210014)沈建辉俞春涛蒋小平何金龙(江苏省农林厅作栽站)(江苏省农林厅种子站)优质育种与杂优育种相结合,培育双低杂交油菜是当今国内外油菜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20.
高产双低杂交油菜———淮杂油 1号淮杂油 1号油菜新品种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以(HO5 2AXH0 16 )和MR杂交育成 ,2 0 0 1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其主要特点为 :1 高产稳产。第一年省区试平均产量 2 12 .6 5kg 6 6 7m2 ,较对照宁杂 1号增产 5 .2 8%,达显著水平 ;第二年省区试 ,平均产量2 0 8.40kg 6 6 7m2 ,较对照宁杂 1号增产 8.72 %,达极显著水平。省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 189.6 0kg 6 6 7m2 ,较宁杂 1号增产 10 .79%,居第一位。江苏省农垦 1999~ 2 0 0 0年度区域试验各试点汇总“淮杂油 1号”平均产量居各参试品种之首。2 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