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种鸡的断喙关键在于精确,一个精确断喙的群体与一个差的断喙群体在各方面的性能表现上差异很大。精确的断喙质量,与未来生产水平的高低有举足轻重的关系。在饲养业进入微利阶段,管理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断喙工作也就站在了关键的最前沿,是现代饲养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精确断喙的优点在于减少鸡只相互间的啄癖、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料利用率、种鸡整齐度、种鸡成活率、降低饲养成本,然而由于一些生产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此项工作时常有不理想的情况发生,在此作一分析:1断喙前的准备良好状态下的工具与健康的鸡群和高素…  相似文献   

2.
蛋鸡简易断喙法■石传林(山东省章丘市畜牧局种鸡场250200)目前蛋鸡断喙常采用断喙器、断喙剪和火炉切烙等方法。前者由于刀片质量不过关,使用成本较高;后者虽取材简易、成本低,但劳动强度大,易烧伤、烙伤。上述方法在操作中都存在掌握不准容易造成断喙不整齐...  相似文献   

3.
给鸡断喙关键在于准确无误。精确断喙的质量与所断喙鸡群未来的生产性能具有密切的联系,是现代科学饲养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精确断喙的优越性在于减少鸡只啄癖,减少饲料浪费,提高均匀度,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成活率。其标准在于尽可能减少所产生的应激,鸡喙不应再重新长出。然而,生产中却屡屡遇见不尽人意的局面,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断喙工作的失误和不正确的操作以及部分管理人员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一些鸡群生产性能表现不佳,企业生产效益大打折扣或直接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其表现如下:1.断喙过狠,造成部分鸡…  相似文献   

4.
笔者曾在两个肉用种鸡场直接参与红宝罗、安钠克、艾维茵、AA等父母代肉用种鸡的生产实践。现就其饲养管理的若干技术问题进行概述,以供参考。1断喙最好在7~10日龄时进行,选择适当热量和大小适中的咀洞(4.36~4.4cm)的断喙片。母雏与公雏断喙方法不同,就母雏而言,将母雏喙按入断喙片咀洞后,先将上喙烙一下,然后上下喙同时烙断。要求断去上喙的部分比下喙稍长。而对公雏则应考虑其将来配种行为的需要,断喙时应掌握上下喙长度相等,且不要把喙断得太短,断去鼻孔前缘部的1/3即可。为了防止机械磨擦引起断喙面出血,断喙后头几天料槽饲料应加厚…  相似文献   

5.
饲养肉用父母代种鸡的关键技术王进友(山东省乳山市外贸金鸡集团公司)一、精确地断喙断喙是培育健康、高产后备向用父母代种鸡(以下简称“肉种鸡”)的重要技术,可视向种雏健康状况,选择在6—8日龄或2周龄内进行断喙,初次断喙最迟不得超过20周龄。断喙过迟,应...  相似文献   

6.
张增玉 《中国家禽》2004,26(4):45-45
第一次精确断喙的最佳时间为6~8日龄,发育较差的鸡可推迟在9~12日龄进行。6~8日龄时断喙,既省力,伤口不易出血,影响增重小,易操作,又有助于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第二次断喙在10~12周龄,主要是修剪喙部,如遇漏切、喙长、上下喙不齐等情况,可进行裁剪和补切。  相似文献   

7.
鸡的科学断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集约养鸡生产,规模大、密度高、饲养环境脆弱,如配料不当或管理不善,啄癖常有发生,严重影响生产。断喙是解决啄癖发生的有效途径,但在生产实践中,断喙技术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常因断喙不当造成死亡率高、发育不良、均匀度差和生产性能降低等,因此,进行科学断喙,执行断喙评价制度,改善和提高断喙质量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前种鸡场使用的进口断喙机,成本高,效率低;而国产的断喙机则性能不稳定,特别是刀片工艺不过关。用几次后就会变钝,接触不良,使刀片不红,以至达不到切和烙的目的。因此这里介绍烙喙法。1.器材电炉(2000瓦)1个,镀锌板1块,皮手套若干双,装鸡笼等。  相似文献   

9.
现在许多养鸡户由于缺乏必要的饲养管理知识,造成了生产上的损失.在对养鸡户的调查走访中发现,许多养鸡户对如何给雏鸡进行精确断喙缺乏足够认识,认为怎么断都可以,结果由于断喙失败而导致了很大的饲料浪费和开产前后发生啄肛.  相似文献   

10.
断喙是蛋鸡饲养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断喙不仅可以防止鸡只相互啄肛、啄羽、啄趾等恶癖的发生,还能提高饲料利用率,使鸡群生长发育一致,推迟性成熟,降低产蛋期的死亡率。正确掌握断喙技术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断喙的鸡群健康状况一定要良好,因为断喙对鸡群...  相似文献   

11.
雏鸡断喙前后的饲养管理■汪连松(浙江省建德市种禽场311604断喙目的在于减少鸡只之间因限饲饥饿而导致的互啄,同时还可以减少饲料浪费。正确的断喙,对今后鸡群的饲养管理是有益的。而不当的断喙,则会造成鸡只采食和饮水困难,鸡群大小也不均匀。这就要注意雏母...  相似文献   

12.
断喙新法     
众所周知,在家禽饲养过程中,对鸡只实施精确断喙可以大大减少鸡群啄羽,以及交配时公鸡对母鸡的伤害。然而,传统的电灼断喙方式仍然会对鸡只造成应激、影响生产性能、感染、均匀度较差和其它方面的问题。NOVA—TECH公司最近发明了一项新的断喙工艺,该断喙工艺与旧式的断喙方法相  相似文献   

13.
笔者从种鸡场雏鸡入舍前内外环境的消毒程序、光照程序、温湿度和通风换气程序、断喙程序、免疫程序和进食程序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养鸡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断喙过程中的五个关键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断喙过程中的五个关键点郑会永(河南省汤阴县部落综合养殖场456150)对成年后准备笼养的鸡断喙,已被大多数场家作为一项必要管理措施而采用。但是,断喙不当而引起的问题也屡见不鲜。如某场的一批雏由于断喙过度而使喙肉质化,严重影响采食,平均体重低于标准30...  相似文献   

15.
断喙是用断喙机或者用剪刀、烙铁等器具把鸡喙一部分断去,它是当代养鸡生产中重要的管理措施之一。其主要优点:一是有效防止鸡群啄肛、啄羽、啄趾、啄蛋等恶癖的发生;二是减少了饲料浪费;三是采食速度减慢、均匀,使鸡群生长发育整齐一致;四是有效防止蛋鸡的啄肛现象,提高了产蛋期间的成活率,减少了死淘率。合适的断喙可获得最大的生产性能,若断喙不合适,可能成为产蛋鸡群和种鸡群生产性能不理想的主要管理因素。在实际生产中,断喙技术并未引起重视,常因断喙不当造成较高的死亡率,发育不良,均匀度差和产蛋率降低,因而断喙的质…  相似文献   

16.
断喙是当代鸡生产中具有决定性的管理措施之一。其主要优点是可从根本上杜绝啄癖的发生,减少因鸡钩扒饲料而造成的浪费,提高饲养密度,促进鸡群生长整齐而易于管理。合适的断喙可获得较高的生产性能,若断喙不当,在实际生产中会造成死亡率高、发育不良、均匀度差和产蛋率低。现就断喙的一些技术措施概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稳定高产是所有饲养者追求的共同目标 ,肉种鸡的均匀度直接影响鸡群的产蛋量、受精率、高峰持续时间及产蛋期的死淘率。通过合理的饲养手段、健全的管理措施就可以缩小种鸡间的个体差异 ,提高均匀度 ,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提高肉种鸡群均匀度的措施及均匀度公式介绍如下。1 分群饲养将引进的健雏按公、母分开喂养。2 精确断喙在雏鸡 7~ 1 0日龄进行断喙 ,即切去从鼻孔到喙尖的 2 /3。断喙时 ,上下喙要对齐一起切掉 ,用力适当以防止变形 ,否则将直接影响日后的采食、生长发育和配种效果。断喙前 2d在饲粮中添加红霉素 ,以防断喙时…  相似文献   

18.
优质肉种鸡的饲养管理技术是决定肉种鸡养殖成败的关键,是肉种鸡场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决定性因素。为此,本文介绍了优质肉种鸡的饲养管理要点:严格控制育雏舍温度、湿度及饲养密度,定期抽样称重、提高鸡群整齐度,断喙,断趾,分群及淘汰,限制饲料的质量,限制饲料的数量,开始限制饲喂的时间,正确判定喂料量等。  相似文献   

19.
断喙是雏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正确的断喙可以提高饲料报酬,降低生产成本。断喙是防止鸡群发生啄癖最有效的措施,同时还能减少饲料浪费。啄癖是鸡群饲养管理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啄癖一旦发生,就很难控制。蛋鸡和种鸡容易出现啄癖,所以必须断喙。由于鸡采食的习性,常将饲料叨出饲糟外,造成损失,断喙可使这个现象得到部分校正。因为现代蛋鸡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是建立在高质量的育成鸡群基础之上。断喙质量的好坏,影响到育成期采食量的多少,从而影响到育成质量的优劣和产蛋期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0.
对5~7日龄雏鸡的精确断喙进行得好坏,对鸡群以后生产率的高低有密切关系。这是重型种鸡管理的基本支柱之一,然而这一操作却常由没有经验的人员来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