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H78型链条在制材生产中的应用周志远,马淑珍(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赵贵洲(大庆石油管理局木材公司)制材生产的机械化作业使用了多种形式的纵向和横向传送机械,横向输送大都使用多条链的链式输送机。我们在朗乡林业局木材加工厂的制材技术改造中,采用了美国标...  相似文献   

2.
1 概 述在各类木材加工生产中 ,制材生产属粗加工类型 ,其任务就是把原木加工成板材、方材、枕木或其它成材 ,制材工艺过程依主锯的不同 ,分带锯制材、框锯 (立锯 )制材和圆锯制材。我国的制材企业主要采用带锯制材生产工艺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 1)可以任意调整锯路方向 ,有利于看材下料 ,并便于剔除原木缺陷 ,从而适应低质量原木的加工利用 ,相对地比框锯制材一、二等品率要高。( 2 )可以使用较薄的锯条 ,出材率较高。( 3)能锯割特殊技术要求的成材 ,如完全径切板、弦切板、平行木纹等板材。影响制材出材质量的因素比较复杂 ,但基本表现…  相似文献   

3.
原木圆锯机乃是将原木锯切成方(板)材和枕木等成材的木工机床,可作为制材生产的主锯机.众所周知,现在用于制材生产的原木,由于多为次生林材和人工林材,其径级普遍偏小,小径级原木比例大.采用常规的带锯机作为制材主锯机加工小径级原木,出材率和成材质量大为降低.我国由于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之故,至今仍以常规的带锯机为制材主锯机.这是我国制材工业效益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国制材机械设备及工艺的改造和更新换代势在必行。自60年代开始,先进制材工业国家研制了多种类型的制材机械设备,尤其适合于中、小径级原木加工的…  相似文献   

4.
小径低等原木加工利用中的制材-干燥-纵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成元  李传信 《林业科学》2007,43(10):100-105
以制材、干燥、实木产品加工生产之间内在联系和影响为主要原理,对直径为14~24 cm的3等柞木原木分别采用制材-干燥-纵剖(SDR)工艺和传统加工工艺生产集成材进行对比试验.两面下锯法提高了毛边板出材率和生产率,有效控制了毛边板的干燥变形.结果表明:与传统加工工艺相比较,刨光材等级率未降低的情况下,SDR工艺提高了原木到集成材木材利用率5.41%.  相似文献   

5.
近年我国在制材企业技术改造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使制材工艺、锯机设备及车间内传动运输都有较明显的改进,唯独制材板院面貌依旧.不少制材厂仍用人推辘轱马车往板院运送成材,这种作业方式,成材从车间出来到板院堆成垛,装、卸、捣运要重复多次,都是手工作业人抬肩扛,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用人多,有的制材厂在板院工作的人数要占车间职工的一半,少者也有三分之一.使用辘轱马车推运成材,人工码垛,垛高只能达到二米,板院单位面积储  相似文献   

6.
在生产小规格干燥成材的制材企业中,选择合理的原木下锯法具有重要意义。图1列举的2、3和4下锯图已在生产中广泛采用。下锯图2的锯解顺序是先将原木锯割成毛方和毛板,再将毛方锯成整边和不整边成材。当采用下锯图3和4用来锯解大径级原木时,先将原木锯割为两块或三块毛方,再将毛方锯解成整边和不整边成材。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四年随林业部考察组去日本考察制材工业,看过二十七个制材机械制造厂和木材加工厂。将考察情况概述如下: 总的印象是:日本的制材工业是以带锯机为主进行生产,甚至用带锯机做为毛边板的裁边锯。也有用多片园锯机做为主力锯进行剖料的。看不到使用框锯机再剖木材的。制材生产工艺基本是:湿法贮存木材(没有贮木池的贮木场,采取不间断的往楞垛上喷  相似文献   

8.
在制材生产中,毛边板裁边量的大小,对于出材率的高低是一个不可低估的影响因素。从五十年代开始,双园锯裁边机就以高效率为主要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制材生产中。一、双园锯裁边机使用情况及主要问题目前各制材厂使用的双园锯裁边机,基本上是五十年代设计制造或后来仿制的。这种双园锯裁边机由操作者目测下锯,人工进料,两锯片距离人工调整,锯机精度低,所  相似文献   

9.
主要根据东北林区贮木场的工作环境和生产要求,遵循链式原条造材机的工作原理,设计其输送装置结构,通过力学分析及机械手册计算选取滚筒、滚筒轴、链条和链轮、轴承与轴承座、输送平台、车轮、车轴、轴承和轴承座以及支脚等标准零部件参数,并运用AutoCAD软件对输送装置关键零件进行建模,完成链式原条造材机输送装置的设计,解决低温环境下输送机作业的稳定性以及机动性等难题,并实现自动化原木生产来帮助贮木场降低原木生产作业成本,提高原木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一般的链条输送机系采用链和链轮啮合的方式传送动力。由于链条和链轮之间易磨损,使链条节距增大较快,破坏了啮合特性,容易发生脱链、产生冲击,降低链轮轮齿及链条强度,使用寿命缩短。  相似文献   

11.
两千多年来,世界各国凡是要把原木剖成板、方材,总是离不开锯子。这种用锯子制材的工艺虽然出材率较高,但是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低、木材综合利用率低、板皮运输装置庞杂等缺点。这些缺点影响了制材工业向高生产率、高综合利用率和自动化方向发展。近十几年来,制材工艺出现了很大突破。削片制材新工艺正在部分地取代传统的锯剖制材工艺,使制材工业的面貌焕然一新。削片制材,就是利用特种刀具,将原木四周不宜成材的部分(锯材时的边皮)削成木片,以获取成材。削下来的木片可用作人造板或纸浆的原料。采用削片制材工艺可以克服锯剖制材的上述缺点。  相似文献   

12.
在椭圆抛物柱模型中扁方材和板材材积精确解析解推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岩  张宁 《木材工业》1990,4(2):24-27
本文以椭圆抛物柱模型计算了毛边板,钝棱板,扁方材等体积的精确解析解。为制材CAD与CAM和下锯图优化提供了精度更高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正>剥皮削片线是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木片制备质量的高低对纤维分离的质量、木材综合利用率的提高乃至工厂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剥皮削片线的布置合理与否,对于中密度纤维板厂区的总体布置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结合实际中积累的经验,与同行探讨剥皮削片线的设备选型和布置情况。1削片工段上料方式选择剥皮削片线上料,可以分为横向上料和纵向上料,即根据原料的不同形态,选择纵向拉木链式运输机上料或横向拉木链式运输机上料。  相似文献   

14.
在制材生产中,梯形和带有抛物线顶点的毛边板以及端头或边部有缺陷的整边锯材在产品中占有很大比例,这部分产品在进行裁边或截断时,其加工尺寸的确定是否合理,对工厂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本文对这方面的问题做了定量的计算,可供生产单位参考。一、在锯材的各个计价长级内进行合理截断对2米以上的普通锯材共有5个计价单  相似文献   

15.
在制材生产中,为了满足某些特殊用途的需要(如出口泡桐拼板、乐器材和装饰薄木的刨切本方等),通常采用各种径切下锯法,以获得尽可能多的径切板材。由于下锯的方法不同,其径切板的出材率也不一样。为提高径切板的生产出材率和综合出材率,增加制材企业的经济效益,笔者在研究比较几种径向下锯模型[3]的基础上,选取效果较好的三开原木径切下锯法,对径切板生产工艺流水线的设计和布置进行了研究。1工艺设计的基本条件 本设计的任务是新建(或改建)一条年加工原木量为 50 000m3的径切板生产流水线;计算选择所需的加工设备…  相似文献   

16.
研究以杉木制材板皮为原料,采用梳解加工法制造杉木积成材的制板工艺。结果表明,密度为0.6g/cm^3,厚为16mm的杉木积成材,其较佳制造工艺为木束条含水率6%-9%,施胶量8%-9%,热压压力2.0MPa,热压温度160℃。热压时间10min。  相似文献   

17.
锯材是细木生产的原料,其质量程度直接影响着细木生产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因而,必须首先从检验和分析锯材的质量入手。锯材的质量主要包括几何尺寸精度和材质两个方面。由于我厂锯材主要供作自用,多加工为毛边板,因而在几何尺寸精度上重点控制厚度一关。为了确切了解制材的加工精度,特对近期加工的30毫米厚松杂木板进行了抽查。抽  相似文献   

18.
制材是木材综合利用的重要基础和组成。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制材生产集中于提高锯材出材率,而忽略了占原木材积30%以上的制材剩余物的有效利用。为了缓解木材供需矛盾,制材业应在最大限度地提高锯材出材率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制材剩余物的综合利用。一、制材剩余物的种类和数量现代制材生产中,由原木加工成锯材,其剩余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包括树皮、板  相似文献   

19.
东北、内蒙是我国制材生产的主要地区,但由于冰冻时间长(一般在5个月以上),冬季制材产量平均下降20%左右,最冷月份下降30%以上,成材合格率也明显下降。因而,研究冬季锯割冻材的性能、控制冬季制材产量和质量的下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开展了这方面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制材是木材加工的第一关,是木材加工工业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现在每年采伐所种原木量为6000余万立米,其中有400O多万立米需要进锯制材。把好制材关,就是要提高制材工业的劳动生产率、综合利用率,提高成材质量和进一步发展制材精加工品。它关系到能否大量地节约利用木材。但是,近年来我省制材企业产品合格率低,产品质量差的问题日渐突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迫在眉睫。大家都知道,影响制材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诸如小头进锯,看材下锯,划线下锯及生产工人素质等等。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样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即由于成材结构已由大方为主转为中厚板为主原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