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家蚕微粒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2.
家蚕微粒子病检验技术是防控该传染性病害流行的关键技术,该技术的建立和实施在我国家蚕微粒子病流行控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何改进与发展该技术对养蚕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综述家蚕微粒子病检验技术发展过程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厘清技术管理体系,明确蚕种质量检验和监管主体与责任,构建良性竞争体系是基础;构建技术性和经济性符合生产实际的检测技术及配套抽样技术是关键;解明家蚕微粒子病蚕座内流行规律,以及科学设置风险评估参数是核心。  相似文献   

3.
4.
<正> 笔者曾于本刊1992年第4期上撰文讨论了对家蚕母蛾抽样检验结果评判问题的一些理论和计算公式;给出了在允许病蛾率为0.5%,置信概率(即判别信赖度)为98.5%以上条件下,江苏现行家蚕母蛾检查抽样方法中各样本的允许病蛾数。就是说,根据实际检验结果,如果其病蛾数不超过相应的允许病蛾数,则该批蚕种认为是合格蚕种,其信赖度在98.5%以上。否则就是不合格蚕种。但是,根据概率统计理论,既然是抽样检验,那么即使样本实际检出病蛾数小于或等于允许病蛾数,这批蚕种仍可能是不合格的,不过其可能性很小,在1.5%以内。反之,即使样本实际检出病蛾数大于允许病蛾数,也仍然可能是合  相似文献   

5.
家蚕微粒子病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7.
家蚕微粒子病母蛾检验和蚁蚕补正检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蚁蚕补正检查是防止袋蛾或母蛾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漏检、误检而采用的一种辅助措施。近几年来在一些省、市相继被应用,对确保蚕桑生产安全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蚁检还具有抽样样本直接来源于成品,抽样工作量相对减轻等优点。但如果用蚁检代替母蛾检验,仍需要作大量的探索。1家蚕微粒子病检验17世纪法国、意大利等国家蚕业因大量发生微粒子病而遭到毁灭性打击。微生物家巴斯德博士研究了5年时间,终于查明本病乃原生动物寄生引起,并具有胚种传染性。于是他首创了袋制蚕种法,实行母蛾检验制度,淘汰有毒蚕种,对保障蚕作安全起着很…  相似文献   

8.
家蚕成品卵微粒子病集团检验改进抽样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统计学理论指出了NY/T32 7- 1997家蚕成品卵微粒子病抽样检验行业标准的缺陷 :不同批次蚕种的控制标准不一 ,不能很好地控制“弃真”错误的概率。运用概率统计方法 ,提出了改进的抽样检验方案。用此方案进行的抽样检验不仅可保证将不合格蚕种判为合格蚕种的概率控制在 1 5 %以内 ,而且可减少将合格蚕种判为不合格蚕种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10.
陆瑞鼎  钱振钧 《江苏蚕业》1994,(1):20-22,19
<正>江苏省的家蚕微粒子病,解放初期比较严重。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成立了蚕种检验机构,对全省所制各级蚕种  相似文献   

11.
黄自然 《广东蚕业》2005,39(3):8-11
1997年12月农业部颁布全国蚕种行业标准NY326—1997《桑蚕一代杂交种》和NY/T326—1997《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定于1998年5月1日实施。同时建立了农业部蚕丝产业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标志着我国蚕种质量管理工作上了—个新台阶。1987年,广东省丝绸公司公布广东家蚕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检验方法及细则,十多年来坚持执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许明芬 《江苏蚕业》1991,(2):55-56,15
<正> 众所周知,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能引起家蚕胚胎传染的疫病。早在1273年,我国的《农桑辑要》中对此病的病症已有记载。1845~1865年,由于此病的流行,曾使法国及意大利的蚕业陷于绝境。自从1870年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等发现了此病的病原(Nosema bombycis)和传染途径,并创立了经典的母蛾袋检法以来,母蛾检验一直被后人认为是防治微粒子病的最有效措施而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3.
<正>微粒子病由微粒子原虫感染而发生,微粒子原虫能在蚕的幼虫,蛹、蛾、卵各期体内寄生繁殖,形成孢子.蚕种生产中我们利用显微镜检查微粒子孢子,测知各批饲养的蚕儿是否感染微粒子病.  相似文献   

14.
15.
东台市蚕种场从1995年开始压缩农村原蚕区生产,从微粒子病的基本防治方法人手,以防食下传染为中心,从野外昆虫菜粉蝶带毒这一实际出发,以叶面消毒为重点,制定切实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狠抓措施到位率,1995年至1996年,蚕种带毒显著下降,1997年至2000年得到全面控制。l端正思想,提高认识,走出误区连续几年的微粒子病困扰,不但我场经济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在思想上也产生了模糊认识。一是悲观心理,认为微粒子病的消长是一种周期性的自然现象,人为无法有效控制,听天由命,任其自然。二是依赖心理,想借助某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致敏炭素检液,检测家蚕微粒子孢子,具有凝集效应强,凝集块大、多,凝集反应速度快等特点。本实验范围内凝集效应最佳的1gG含量为1mg/m1~1.5mg/ml,凝集效应最佳的炭素颗粒的粒径为200目。以含微粒孢子为10~3~10~8/ml凝集效应最佳。被检母蛾液凝集效应最佳PH值6~8.5。  相似文献   

17.
<正> 家蚕微粒子病是危害蚕种生产的主要蚕病,迄今为止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仍是母蛾镜检法和淘汰有毒蚕种,以杜绝该病的胚种传染。对该病原的食下感染,目前国内外都是从预防着手,致力于高水平消毒药剂和消毒方法的开发。对已造成感染后的治疗研究,尤其化学治疗的研究还未有关键性突破。本试验通过近3年的努力,经过10多次的配方改进,已找到一种由3种成分复合而成的化学制剂,给蚕儿食下后,对家蚕微粒子病有一定的预防与治疗效果。目前将该药剂暂定名为“原虫净”,本文将部分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20.
崔世明  许锦忠 《江苏蚕业》1992,(1):31-33,46
<正> 近年来,家蚕微粒子病在种茧生产上呈现抬头蔓延的趋势。积极采取对策,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与蔓延,已成为蚕种生产上的当务之急。我们海安蚕种场建场三十三年来,曾发生过两次比较严重的微粒子病。第一次是在1974年秋季,四个批次的蚕种,每批都有微粒子病,微毒率低的0.076%,高的达到10.5%,淘汰蚕种8000多张。第二次发生从1989年春种生产开始,检验到部分批次有微粒子孢子,个别批次微毒率超标淘汰,1990年春种微毒率急剧上升,淘汰原种6856张,普通种18610张,蒙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和危害,1974年发生微粒子病为害后,我场分析了发病原因,采取了综合防微措施,使微粒子病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