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0 毫秒
1.
黎缘  宋建群 《南方农机》2023,(7):108-111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动力。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应该以基层农业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导向,助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课题组结合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农学专业群人才培养现状,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基层农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对高职院校在基层农业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高职院校面向基层农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策略,为提升基层农业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创造有利条件。结果表明,该人才培养策略突破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瓶颈,有利于培养专业知识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思想觉悟高,在农村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卓越农科人才。  相似文献   

2.
王莉 《南方农机》2023,(21):101-104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推动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职业教育。为了更好地发挥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区域乡村振兴的作用,笔者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党总支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的具体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亲身参与、实地观察、调查访谈等方法系统梳理了该基层党组织党建赋能区域乡村振兴的实践和成效,并探讨了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策略。研究发现,该基层党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微学习”武装师生,“微宣讲”引导群众,“微培训”强化服务,“微公益”汇聚爱心,“微创业”夯实基础,通过“党建+五微一体”的工作机制赋能区域乡村振兴。当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实践育人成效显著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应该明确党建引领目标,增强党建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识,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切实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杨雅 《南方农机》2023,(16):109-112
实践证明,乡村振兴背景下发挥高职院校的智力支持作用十分重要。笔者以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助力甘肃河西地区乡村农业发展为例,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历史必然性和目前我国农村农业的市场痛点,提出目前我国乡村种植行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农业生产的硬件设施还比较落后、人均耕地面积远小于国际平均值以及化肥农药使用效率低等问题。其次,针对当前西部农村农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成立了兰州现代职业学院的乡村振兴团队“智能稻草人团队”,对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温室项目进行了自然环境分析、经济市场分析、竞争对手分析、潜在市场分析等,探索新时代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最后,兰州现代职业学院依据河西地区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了一款基于多数据融合的农业大棚环境监控系统,并和武威市气象局、武威富兴泰农村合作社、张掖临泽县税务局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将温室控制系统的产品安装在武威市气象局实验基地实验棚进行了测试。后续,团队将持续观察温室系统的使用情况,以期推动农业智能化发展,帮助学生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4.
荆东星 《南方农机》2023,(18):195-19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应当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如何更好地与地方政府进行合作,推动高职院校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基于此,笔者以“嵌入式”校地合作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剖析了“嵌入式”校地合作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阐述了高职院校“嵌入式”校地合作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重要意义。笔者建议,高职院校要主动融入地方政府共同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将乡村振兴相关专业的教学资源、实践基地、教师资源、先进技术等嵌入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划和政策,进行优化配置,打造一种适应乡村振兴需要的“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政府要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加大对校地合作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通过项目资金、项目支持等方式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给予经费支持,以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5.
王建海  田楠  李皓 《南方农机》2023,(12):109-111+138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进程的快慢。课题组以新安镇的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为例,针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集体经济薄弱、组织引领不强、基础设施偏弱等问题和短板,深入研究基层党建与薄弱村振兴发展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实践工作分析总结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实践探索的困难、路径和启示。面对农村基层党建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存在的引领作用弱化、示范活力减退、文化吸引力不强、产业发展“空心化”等现实困境,实施以党建促增效、以党建促振兴等“组合拳”,力求在班子队伍、产业实效、民生实事、民风乡魂等方面取得成果,以进一步改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产业经济发展、村民生活环境、乡风文明发展等重点工作,让更多群众共享乡村振兴成果,沐浴新时代文明新风。  相似文献   

6.
刘欢  杨正勇  赵琼 《南方农机》2022,(8):153-155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实施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要素.基于我国目前的国情、农情,农业机械化设备的熟练操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维修人员等现代农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项目小组试图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院校乡村工匠培养对策,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亟需人才的有效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丰富人才培养内涵,加强...  相似文献   

7.
为了推动高校深度参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搭建文化艺术服务的桥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课题组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精准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行性,探讨了高职院校科技特派员根据自身专业优势,以文化艺术服务路径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模式和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与价值,探讨高校科技特派文化艺术服务在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中的作用意义重大。通过参与乡村环境的规划设计以及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包装设计、公共艺术服务、传媒策划以及数字营销等具体创作实践,可以培养和发展特派员体验学习的能力。未来,应该充分利用科技特派员和工匠艺人的实践经验,引导其发挥指导作用,实现村校共同培养的双向互动,进一步深化高校科技特派文化艺术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创新的、可持续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卢静  史志刚 《南方农机》2023,(21):132-135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高职院校承担重要使命。为了应对各种困难挑战,有必要超前谋划、提前布局,以探索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研究小组从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出发,分别论述了高职院校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等方面的作用与意义。然后,从院校层面、乡村层面、政策层面三个角度剖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如统筹机制不健全、乡村持续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政府政策保障缺少协同联动等。基于此,进一步提出高职院校需要积极谋划布局,拓展路径,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教融合、深化文化服务、强化协同治理等方式,真正为乡村人才、产业、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9.
胡鑫 《南方农机》2023,(23):94-97
由于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乡村工匠在乡村和农业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正在逐渐减弱,许多传统手工业的工艺和文化早已消失,进而导致乡村文化的消失。基于此,高职院校需要全面发挥资源优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尤其是要肩负起培养乡村工匠的职责。笔者从乡村振兴战略出发,阐述了乡村工匠的消失给乡村建设带来的挑战,着重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工匠的需求趋势,在需求数量、需求类型不断丰富,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乡村工匠技艺传承还呈现出逐渐职业化的趋势。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乡村的特点,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乡村工匠人才培养措施,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以保证乡村工匠的培养成效,承担起培育乡村工匠的重任,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陈业欣 《南方农机》2022,(8):104-106
非农高职院校通过对接乡村振兴项目,分析乡村发展形势,得出非农高职院校可以协助乡村进行品牌建设、设计商标与VI系统.基于此,课题组从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视角拓展乡村经济发展方向,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同时也对非农专业本身放眼农业市场、开拓专业实践领域进行了良好的探索.实践表明:非农专业在乡村振兴中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助力乡...  相似文献   

11.
党建是基层工作的战斗堡垒,在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教学与实践当中,需要发挥这一堡垒的积极作用。本文主要讨论了新媒体环境以及双创教育的内涵、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必要性、党建工作在双创教育方面具有的引领优势,并分析了以党建工作引领双创教育的具体实践路径,包括以党建思想教育为双创教育铸魂;以党员教师为关键点,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双创教育水平;以创新党建活动,带领师生创新双创教育模式等。  相似文献   

12.
李娟 《南方农机》2024,(2):119-122
涉农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农业技能人才的任务。涉农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属性,不仅是培养知农爱农创新型农业人才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农科建设的必然要求。基于此,笔者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涉农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意义、涉农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涉农高职院校“五位一体”的劳动教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形成以农业特色劳动教育内容为引领、以系统化课程体系为支撑的涉农专业特色劳动教育模式,能够提升学生强农兴农本领,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3.
颜国军  陈莹曦 《南方农机》2022,(18):104-107
乡村全面振兴是一场持之以恒的战斗,是乡村建设得到全面系统提升的一个过程。要循序渐进地扎实推进,稳扎稳打地步步落实,方能在动态中不断实现目标。课题组实地走访调研了绵阳市下辖几个乡镇社区,凝练出了绵阳乡村振兴的“三大优势”——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和产业市场,对于其他地区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课题组从乡村振兴视角阐述了党组织、党员干部和普通党员的作用,分析了科技赋能对农业、农村与农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究了绵阳产业市场的利与弊,从而得出了一条可借鉴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14.
农业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任务,若要实现乡村振兴目标,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新型乡村治理人才、新型职业农民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本文分析了农村农产品电商的涵义及现状,研究了高职院校培养农产品电商人才模式,阐述了高职院校农产品电商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认为只有强化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弥补农村人才供给短板,才能为实现乡村振兴助力。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数字化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的时代大背景下,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培养符合乡村振兴需要的专业人才,已成为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研究和推广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能结合专业技能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乡村建设和绿色生态农业的有效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应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乡村振兴管理新模式,有利于推动传...  相似文献   

16.
农业工程是建立在工程学、生物、农业科学、经济及管理科学理论和技术基础上的一门综合交叉应用科学。在我国当代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下,农业工程科技存在向生态化方向发展的必要性,其主要体现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生态农业是乡村振兴的实现途径;乡村振兴呼唤农业工程科技向生态化发展。在乡村振兴视角下,我国农业工程的生态化发展对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第一,推进农业生态工程的建设和发展;第二,发挥农业工程在乡村振兴中的系统作用;第三,突出农业农村工程特点及重点发展领域。农业工程的生态化发展创新适应中国当代绿色发展、生态振兴的内在要求,将对我国农业生产实践、农业工程学科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发挥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才是现代农业实现的关键,培养农类复合型乡村治理人才是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一环。基于此,课题组分析了乡村治理人才培养和储备的意义,研究了我国涉农高职院校农类复合型乡村治理人才培养现状,发现存在人才供需不契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待改革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无法适应乡村发展需要、学生服务乡村意识淡薄、师生服务乡村生产实践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并从做好顶层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重构课程体系、增强农类办学活力、构建乡村振兴长效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农类复合型乡村治理人才培养的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农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借鉴,助推高校改革与发展,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关键作用,是城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美丽中国”一词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及相关文件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论述中高频率出现,给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带来了勃勃生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乡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旗帜指引下逐渐实现美丽与富强。因此,农业类高职院校也应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巩固我国农业的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19.
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高职涉农专业担负着为农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涉农专业为例,分析了高职涉农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等措施,旨在提升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对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起着关键性作用。自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为推动赣南革命老区产业振兴,赣州市以“三农”现代化为中心,立足本土农业优势特色,充分挖掘农业功能,出台针对性政策文件并采取一系列产业发展措施,积极推动了现代种养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文旅产业等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强化农业产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金融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格局、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落实产业帮扶等方面形成了赣南模式。赣州市在赣南革命老区产业振兴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通过强化金融支持、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优势特色品牌、促进产业融合,取得了阶段性进步,积累了有效的工作经验,并给进一步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启发:发挥农民在产业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健全人才培育引进机制,构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精准定位产业优势特色,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提升文化旅游产业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