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粳优9313是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用不育系中种19A和恢复系中粳恢9313配组育成的优质、多抗、高产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于201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9年通过安徽省引种备案.总结了该组合的亲本特征特性和高产制种技术,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杂交粳稻新组合新粳优1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粳优1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利用自育不育系新稻97200A和自育恢复系新恢3号组配而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2011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稻2011001)。该组合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在河南省沿黄稻区及南部籼改粳稻区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中禾优1号是由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单位利用优质长粒粳稻三系不育系嘉禾212A与广亲和籼型恢复系NP001配组育成的籼粳杂交水稻新组合,在不同地区种植,均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良、适应性广等特点。2018年和2020年先后2次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0年和2021年分别通过安徽省和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稻区、浙江省中稻区、福建省北部稻区、河南省南部稻区及黄淮粳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粳恢35是用"人工制恢"法选育的能恢复野败型粳稻不育系的粳型新恢复系,与野败型粳稻三系不育系热粳1A配组育成具有米质优、中抗稻瘟病、花粉量大等特点,于2012年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杂交粳稻组合热粳优35(热粳1A/粳恢35),在区试中表现高产、抗病、米质优,于2014年2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焦杂粳1号是焦作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于2005年以不育系焦31A与焦恢2号配组育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2008和2009年参加河南省水稻中晚粳区域试验,产量分别为9.296和9.458 t/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7.2%和17.3%,2 a均居参试组第1位。该组合还具有米质较优、抗病性较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合河南省北中部粳稻区和南部籼改粳稻区栽培,2011年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粳优7699是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以配合力好的不育系87A为母本,以恢复系R7699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具有适应性广、丰产稳产性好、稻瘟病抗性好、生育期适宜等特点,2020年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浙优812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高产籼粳杂交稻新组合,母本是三系晚粳稻不育系浙08A,父本是广亲和籼稻恢复系浙恢制812。该组合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于浙江省和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安徽省和湖北省沿江粳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2019,(6):90-92
连8优3号是江苏金万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自主选育的BT型早熟中粳三系不育系连8A作母本,以含广亲和基因的籼粳交恢复系云R3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具有丰产、抗病、抗倒能力强、米质优、熟期早、转色好等优点,201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高产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3优8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优88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用自选恢复系Lc50-88与不育系3A配组育成的三系中熟中粳杂交稻新组合。在江苏省杂交粳稻区试中,表现丰产型好、米质较优、抗性强,于200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津优2003是天津市水稻研究所用粳型不育系341A与粳型恢复系773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组合,表现出优势强、丰产性好、中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0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80优1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BT型不育系80-4A与恢复系粳恢1号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粳稻新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07年2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2.
安粳1580是安顺市农业科学院用申优1号杂种后代系选而成的迟熟粳稻新品种,于202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表现出丰产性好、食味性好等优点,适合在贵州中高海拔粳稻区种植,生产上应注意合理安排播期、适时早栽、科学管理肥水、加强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13.
2016年我国审定的水稻品种及基本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16年我国水稻品种的审定情况及通过省级以上审定水稻品种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2016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共有492个次(有13个品种通过两个及以上省份审定),其中,籼型常规稻36个、籼型两系杂交稻137个、籼型三系杂交稻166个、粳型常规稻87个、粳型杂交稻25个(其中19个为籼粳杂交稻)、 不育系41个.区试平均产量籼型常规稻为501.36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3.86%;籼型两系杂交稻为592.54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5.46%;籼型三系杂交稻为552.96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5.16%;粳型常规稻为624.94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7.48%;粳型杂交稻为651.96 kg/667 m2,比区试对照增产8.91%.品种品质表现是粳稻好于籼稻,常规稻好于杂交稻,优质达标率粳稻为51.79%、籼稻为43.95%,常规稻为56.91%、杂交水稻为41.77%.并列举了一些对单个病害抗性表现较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2014,(5):12-14
T4012A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80-4A为母本,以优质粳稻品系T4012(镇稻88/武育粳3号)为父本,经测交和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BT型优质粳稻不育系,于201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技术鉴定,配制的杂交晚粳组合T12优66(T4012A/R7066)于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金粳糯6288是以扬粳糯1号辐射诱变株系为母本、淮稻5号辐射诱变株系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代系谱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中粳糯稻新品种。该品种在安徽省水稻新品种审定试验和示范种植中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早熟等优点,2020年通过安徽省审定,适宜在安徽省一季中粳稻区推广种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2014,(5):15-18
热粳1A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市水稻工程中心和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野败型粳型不育系,具有育性稳定、耐高温、开花习性好、配合力强、稻瘟病抗性较好等特点,于2012年8月通过重庆市技术鉴定。用该不育系配组的杂交粳稻组合热粳优35产量高,抗病性较好,米质较优,在高温伏旱区结实率高,于2014年2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1995,(5):34-34
两系杂交粳稻70优9号Two-linejaponicahybridrice70You9(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两系课题组230031)70优9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两系法品种间杂交晚粳新组合。1994年4月1日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  相似文献   

18.
盐稻9号系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以武育粳3号为母本,武运粳8号为父本杂交,于2001年育成的迟熟中粳稻新品种,2005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0506.  相似文献   

19.
以香型粳稻光温敏不育系0259S为母本,与香型粳稻父本gr75测交,育成了全香型两系杂交晚粳稻新组合粳两优5975.该组合在2006-2007年湖北省晚稻区试中,2 a平均单产7.30 t/hm<'2>,比对照鄂粳杂1号增产5.16%;稻米品质达国标1级优质稻谷标准;耐肥抗倒性较强,抗寒性好,于2010年3月通过湖北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2016,(3):80-81
热粳优35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重庆市水稻工程中心和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用自育不育系热粳1A和自育恢复系粳恢35配组育成的高产、耐热、抗病、迟熟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2014年2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渝审稻20140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