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波  马桂潮  陈奕辉 《南方农机》2023,(20):175-179
【目的】针对技工院校不少学生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缺乏和自主性不够,而传统教学模式与工学一体的融合度不够紧密、评价与考核方法相对简单的问题,引入一种可应用于技工院校一体化课堂的教学方法——系统教学法。【方法】首先,根据西门子柏林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相关课程资源与原理,结合技工院校人才培养需求对其进行本土化,形成具有技工院校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其次,与西门子公司展开深度的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场地,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共同培养师资;最后,以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引进的“通风控制系统”课程为例,根据系统教学法对一体化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评价与考核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教学。【结果】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一定的激发,学生在专业方向和学习目标方面的感知更为明确,自信心更足。【结论】系统教学法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显著,为学生今后的工作走向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2.
宋理敏 《南方农机》2023,(9):192-195
【目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再次明确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类型教育背景下,为快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有效落实教学计划、培养德技双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专业课程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方法】以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为突破口,通过剖析课程存在的问题,对课程理念、育人模式、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和创新性实践。【结果】教学团队通过课程改革,育人成效显著,2 000余名学生直接受益,数控铣工职业资格证书首次通过率由50%上升到80%,“1+X”车铣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取证率达50%以上,实习生对岗率达75%以上,企业满意度达98%,并建成了优秀教学团队,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深化改革提供了可行思路和方法。【结论】通过对“零件的数控铣削加工”课程全方位改革实践,有效解决了课程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脱节,日常教学与大赛训练、证书考核培训分离,课岗对接、课赛融合、课证融通不畅以及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不仅使课程改革、专业建设迈上了新台阶,而且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有效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相似文献   

3.
杨梦勤  黎丹 《南方农机》2023,(13):189-191
【目的】“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加强校企的产学研合作,探索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的产教融合育人路径与合作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方法】课题组以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提出了校企协同育人的主要融合路径与融合机制,通过校企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作开发专业课程体系,重构课程教学内容等方法,基于企业精益管理的车间教学方式,构建“双融双创”产教融合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结果与结论】该教学新模式引导学生结合企业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方法,增强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使人才培养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满足了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4.
刘鑫  杜宇恒  李曰阳 《南方农机》2023,(8):183-185+198
【目的】“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具有与实践联系密切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不适合该课程的讲解与传授,需有效提高“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教学效果。【方法】根据“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特点,结合OBE教学理念开展项目贯穿式教学的项目设计,考虑企业实际和学生能力选取实际加工案例,对案例进行简化拆解,形成符合教学进度和课程知识点的小项目,通过小组合作对真实案例项目的功能实现,模拟实际工作场景和流程开展项目实践,包括编写任务计划书、项目报告书等流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接触到企业实际生产情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结果】将项目化教学法融入“机器人操作与编程”课程,由传统教学的以老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王超  曲奕凝 《南方农机》2022,(18):191-194
畅通校企育人资源共享渠道,整合校企现有的育人资源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互利互信机制是当前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现代学徒制为“双高计划”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思路,也是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机制的必然路径,有利于凸显职业教育的本质。本研究以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为例,以完善学徒制培养过程、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为目的,在试点过程中不断健全培养体系、完善过程,进而推动现代学徒制的可持续发展。重点探讨了“双高计划”背景下现代学徒制发展存在学生参与度不高、校企合作形式与内容有待加强、忽视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等相关问题,严重降低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对此,从明确现代学徒制发展方向、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校企合作互利互信机制、创新考核评价方式、创新考核评价方式六方面提出应对措施。教学实践表明,实现“双高计划”与现代学徒制的融合发展,不仅能提高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教学质量与水平,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孔令蕾  张锁荣  陈国炎  曹健  唐明 《南方农机》2023,(20):183-185+189
【目的】针对“数控技术”课程偏重理论和研究型教学的方式,提出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以培育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能人才。【方法】基于产教融合模式,以“数控技术”课程为研究对象,以新工科课程建设改革为指导,明确课程教学改革目标,理清设计教学改革思路与内容,合理分配校企教师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加强课程的过程性考核,注重学生作为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能人才的培养。【结果】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应用型本科生专业核心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效果显著。【结论】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的教学改革可以提高企业岗位入职率,降低企业人才培训成本,促进社会就业稳定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构建有别于传统班级的专业课程体系是现代学徒制成功实施的前提与基础。文中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班为例,从学徒目标岗位群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选取、职业能力分析等为着力点,设置学校与企业课程,构建现代学徒制班"校企融合"的课程体系,并提出课程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解决地方应用型高校材料成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兼备家国情怀、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方法】课题组以九江学院材料成型专业获批江西省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为契机,以新工科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促进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结合,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构建了九江学院校企“二八合作”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党建+天生我‘材’”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结果】九江学院材料成型本科教学实现了八个转变,在同类型的高校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应和示范作用;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考研率逐年升高,就业率达到99%。【结论】地方本科院校必须坚持OBE理念下的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校企、校地、校所协同创新,强化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9.
2018年底,江苏省率先试点企业新型学徒制,给“订单式”培养模式下的校企合作项目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常州交通技师学院与江苏宝尊集团、常州中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先后联合开办了汽车营销专业企业新型学徒制班级,校企双方秉承“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院校参与”的原则,在企业全面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机制,采取“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从而达到提升学员在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职业素养等多方面的技能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成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之一,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工作为例,在“双主体”育人机制构建,学校教师、企业师傅构建的“双导师”培育体系,“带薪学习”的工学交替培养方式实践,现代学徒制“课岗融通、能力递进”的“双体系”课程结构构建等方面创新应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解决人才供求结构性矛盾等方面效果显著,对于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改善和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以为其他高职院校相似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卢慧娟 《南方农机》2023,(9):171-174
【目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方法】笔者利用专业基础课受众面广的特点,在“机械制图”课程中进行“三全育人”教学改革,组建课程教学育人团队,建构课程教学育人体系,并结合农业类高职院校就业特点,确定家国情怀、“三农”情怀、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四方面的育人维度。【结果】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过教学改革与实践,确定了“立足苏南、服务‘三农’”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了一批具有正确的工程伦理观、良好的职业素养、励志建设更好的“三农”、德才兼备且具备一技之长的高技能专业人才。【结论】在高校进行教学改革,实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可以切实有效地提高立德树人的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企业用人需求为出发点,立足于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需求,利用学院和校企合作平台,结合课程体系建设,以特色的实训基地为载体,以校企深度融合为依托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现代学徒制指导下“清洁生产与减排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融合传统学徒制教育方式形成的人才培育模式,即是"现代学徒制"。它是校企联合共同培育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重要模式,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热点。本课题重点聚焦高邮中专数控专业,通过阐述"现代学徒制"提出背景及其基本内涵,深度探讨了校企联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策略,包括校企联合创建育人机制、打造实训基地、创建新课程体系、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加强学徒制质量考核,期望能给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萃珍  管菊花  黄磊 《南方农机》2023,(13):182-185
【目的】“1+X”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一项重大改革与创新,要稳步推进高职工业机器人“1+X”证书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法】课题组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研究对象,整理细化了工业机器人“1+X”证书考核点,将证书考核内容匹配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内容及课程模块,采用项目化教学整合知识点,对接岗位能力、结合证书考核标准。重构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明确教学改革试点方向,打造教学创新团队,提升实训室有效利用率,进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结果与结论】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1+X”证书的考证通过率提高了20%,表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王新  李云革 《南方农机》2023,(8):177-179+195
【目的】智能制造工程人才培养是与制造企业进行深度产教融合的过程,需要运用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高水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适应高层次学徒制发展需要。【方法】课题组从分析智能制造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产生背景出发,探索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实行理实结合,学校招生与企业招聘同步进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OBE教学理念,将启发式、互动式、沉浸式等多种形式结合,构建一种满足基于高层次学徒制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评价体系的优化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保证人才培育效果,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结果】采用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在招生上利用学校招生录取,同时与企业用工一体化的招生形式,从企业和社会需求出发,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智能制造工程类人才,为企业本身带来相应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智森  肖扬 《南方农机》2023,(21):171-174
【目的】“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对毕业生能否快速进入工程师角色至关重要,为了提高本课程教学效果,实现更高水平的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融合培养,亟须探索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方法】课题组以景德镇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统招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二、大三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提出将“本科生开展科研训练+项目驱动+竞赛促学”三位一体培养模式融入“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贯穿全项目、全时域、全过程,挖掘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建设“双师双能型”青年教师队伍,促使教师真正做好学生的引路人。【结果】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实施激发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打破了传统“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方式,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有利于培养基础扎实的高素质工程类人才,从而服务地方产业升级,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峰  夏庆锋  肖扬 《南方农机》2024,(2):192-195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高质量的机械电子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无锡产业发展。【方法】课题组以无锡学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方本科高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短板,确定了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电子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目标,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思政文化+传统文化+专业课程”的人才培养专业文化建设、“案例化教学+本科生导师制+毕业设计双导师制”的课程体系改革、“‘鱼池’教学法+专业学科竞赛+企业项目实训+行业技能证书”的教学方法建设以及“内培外训基础师资+外引挂职双师师资+外聘外协企业师资”的师资队伍建设。【结果】“四位一体”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工程综合素质,可为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申报及无锡学院升格大学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梁芬 《南方农机》2023,(18):174-177
【目的】为了解决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培养目标“单一化”等问题。【方法】笔者结合学校服务中原区域经济的发展定位和新工科建设需求,提出了“行业+企业+专业+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人才培养“升本、就业、创业”的培养目标,探讨了该专业面向智能电网方向的专业特色,构建了新工科背景下的专业课程群,详细论述了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过程及实施方法。【结果】解决了新工科背景下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传统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升级改造的瓶颈,打造了新兴产业下面向智能制造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其他同类高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科研院所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与生产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在职业教育、社会培训有着广泛的应用。高职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分析了企业和农机试点专业的基本情况,并在进行校企协同育人调查的基础上,构建了校企利益相关、双主体协同育人的五个机制,可实现高职农机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推进高职农机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  相似文献   

20.
张盛勇 《南方农机》2019,(7):243-243
"现代学徒制"把职业院校与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协同合作培养行业适用、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本文立足现代学徒制,基于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准员工培养的全过程,结合本校机电专业实际,探索与实施校企一体化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