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炎林 《南方农机》2023,(15):129-133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产业兴旺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整体目标的实现。辣酱作为荷叶镇的重要特色农产品,具有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吸收地方劳动力、促进当地村民走向生活富裕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目前荷叶镇辣酱产业布局初步形成,表现在小企业引领带动、产业特色明显等方面,但是目前荷叶镇辣酱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具体表现在辣椒生产结构和管理粗放、产业文化内涵不足及品牌意识和影响力薄弱等方面。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品种结构以提高管理质量、加强产旅融合以形成特色产业、致力“政企”联合以打造地域知名品牌等对策,助力地方辣酱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在后续辣酱特色农产品的发展过程中,应对当地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当地产业资源分布情况并建立其相关知识库,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产业所依赖的自然环境等资源进行保护和生态修复,对品种资源进行自然培育和改良,发展新业态,抓好产业规模,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做好功能定位,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规划引导下利津县村庄分类与整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开展村庄分类及其整治策略研究是分区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以山东省利津县为研究区,基于规划约束和村庄自身资源禀赋提出了一套先分区、后分类的顺序递进式村庄类型划分方法体系。首先,依据规划引导和特色资源禀赋将村庄划分为城镇化区、特色历史文化区和一般农村地区;然后,构建村庄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体系,利用Ward系统聚类法对一般农村地区的村庄开展具体类型划分;最后,结合村庄演化方向和资源禀赋、区位特点、社会经济状况,针对城镇化区、特色历史文化区和一般农村地区内的村庄分类结果提出不同的演化分类和整治策略。结果表明:先分区、后分类的顺序递进式划定思路有效落实了城镇开发边界和历史文化保护专项规划对不同演化方向的村庄的空间管控要求;利用Ward系统聚类法进行类型划分,能最大程度体现类型区的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分类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利津县村庄可划分为城乡融合型(107个)、特色保护型(6个)、集聚发展型(21个)、存续提升型(180个)和搬迁撤并型(198个) 5类,根据村庄类型特征分别提出了不同演化方向下村庄的整治策略和发展建议。本研究成果可为区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3.
基于POI数据和引力模型的村庄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村庄分类是实施乡村振兴规划的重要前提,是科学合理分配公共资源的基础。本文以新郑市为例,从乡村主体、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生活网络5方面构建乡村振兴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POI数据和引力模型分析村庄与周围地理实体间的空间相互作用,最后基于乡村振兴潜力评价成果和村庄所受空间作用效应,将村庄划分为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规模控制类、搬迁撤并类4类。研究表明:新郑市乡村振兴潜力整体较好,但村庄发展已初显两极化态势;新郑市拥有28个城郊融合类村庄、73个集聚提升类村庄、78个搬迁撤并类村庄和141个规模控制类村庄,占比分别为8.75%、22.81%、24.38%、44.06%;总的来说,新郑市未来乡村振兴发展工作应着重关注西北部和中南部地区,需注重分类施策、分步推进。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工作是当前我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田园综合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基于此,课题组研讨了田园综合体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联系,总结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与特征,指出了其在发展中存在产业内部动能不足、文化特色挖掘不深入、管理机制不合理等问题,同时以张家界龙潭观百果园田园综合体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区位及资源、景观设计思路,并将构建的景观设计体系运用于实际案例。研究结果表明,田园综合体的建设要结合当地地域文化和特色资源,借鉴前人的设计策略,创新景观设计思路和实施方法,促进田园综合体可持续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5.
魏子睿  陈慧英 《南方农机》2023,(12):96-99+104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为乡村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提供了宏观的战略指导。产业融合发展是现代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对于整合地区产业发展资源、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产业融合的深入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如火如荼。发展乡村文旅,就是要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用文化来丰富旅游内涵,让旅游来承载文化精神。梁家河村作为红色旅游村落,当地的乡村文旅发展基础好、潜力大,在过去几十年的乡村文旅发展中,梁家河村坚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优先的原则,以红色文化旅游为发展基调,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但在其发展乡村文旅的过程中,梁家河村乡村文旅发展依然存在发展模式单一、产业融合不够、缺乏创新力、行业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课题组结合自身前去延安市梁家河村实地调研的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现状,运用SWOT分析法来分析梁家河村乡村文旅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针对梁家河村乡村文旅发展存在的相关问题,从特色文旅建设、产业深度融合、完善基建提升服务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当地乡村文旅发展的创新路径,为促进梁家河村文旅产业发展、助推乡...  相似文献   

6.
陈贤  李娜  朱丽鹏 《南方农机》2022,(8):107-10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村庄规划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内容,是村庄进行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方针.村庄规划过程中需要结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等要求进行建设与调整.笔者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要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  相似文献   

7.
滚学凯  梁龙 《南方农机》2023,(9):100-103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乡村社会进入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发展时期。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方针之一,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石。黎平县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禀赋,但现阶段其文化产业化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基于此,课题组在实地调查研究和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梳理和介绍了黎平县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现状,发现黎平县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存在文化产业化成效不显著、产业发展不可持续、产业发展后续动力不足等问题,并借鉴国内外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经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打造文化产业增长极、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建设等民族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可行建议,以期为实现文化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可选择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州市供电公司以瑞安市为试点,以电力营销数据资源为依托,构建电力大数据振兴乡村能力全景模型,通过经济发展晴雨表洞察乡村产业特点及趋势,聚焦村落产业集群,定位乡村特色行业,支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提供了决策支撑,为各级政府施政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产业融合促进农村农业多元化发展理念,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不但能够提高农民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还是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从产业融合理念的视角出发,在分析清河村村庄现状和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以农为本,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主线,拓展观光、休闲、体验、度假等新业态”。围绕旅游六要素,积极培育旅游产品,构建清河村乡村旅游全产业链,积极融入汉阴县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寻求农业及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这对当下关中地区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州市供电公司以瑞安市为试点,以电力营销数据资源为依托,构建电力大数据振兴乡村能力全景模型,通过经济发展晴雨表洞察乡村产业特点及趋势,聚焦村落产业集群,定位乡村特色行业,支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地提供了决策支撑,为各级政府施政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贾楠 《南方农机》2023,(16):91-94
乡村旅游与乡村本底条件有着极高的契合度,在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我国乡村建设发展的指导战略的背景下,乡村旅游成为促进乡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笔者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内涵与发展特点以及乡村旅游产业的建设现状,探讨了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和产业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对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作用进行研究,从合理进行顶层设计、充分发掘自身要素、注重精品项目运作、灵活开展市场推广四个方面构建其发展路径。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行动纲领,而乡村旅游会将“三农”资源作为主要依托,形成新型发展业态。相关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从多方面、多角度优化乡村旅游发展环境,使乡村文旅产业能够得到深入融合,促使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以及保护同步进行,从而确保乡村旅游能够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紧密相连,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研究精准脱贫的长效机制,有利于提升脱贫攻坚的工作成效,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互惠共赢。赣州市为解决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产业发展、资源浪费、生态环境污染破坏、人才建设等问题,在脱贫攻坚工作落实监管、生态保护、人才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建立健全精准脱贫制度,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与赣州市精准脱贫长效机制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要遵循规划先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服务于乡村振兴,起着顶层设计的作用。本研究对福州市长乐区玉田镇西社村的现状进行分析,从村庄布局优化、产业发展引导等方面探讨其乡村规划策略,建设自身具有造血能力、景观环境优美、乡风和谐美满的田园乡村范例,以期能为非特色集聚提升型乡村规划提供借鉴,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乡村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科学、有效地对各联合村庄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形成规模效应,实现乡村资源价值的最大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广东省的农村经济有了明显的改善,然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尤其是广东省西北部与广州、深圳等珠三角核心城市的乡村发展差距十分明显。资源整合型乡村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可有效解决乡村资源开发利用低效粗放、乡村产业规模小且同质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基于此,课题组提出了资源整合型乡村产业集群发展新思路,通过资源整合将多个具有资源相关性的村庄进行联合协同发展,实现乡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升乡村产业的竞争力和乡村经济水平,建议从构建土地资源整合机制、构建乡村资源信息数据库、构建资源整合型乡村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机制等方面着手,为广东省农村实现乡村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可行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对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起着关键性作用。自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为推动赣南革命老区产业振兴,赣州市以“三农”现代化为中心,立足本土农业优势特色,充分挖掘农业功能,出台针对性政策文件并采取一系列产业发展措施,积极推动了现代种养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文旅产业等乡村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强化农业产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金融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格局、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落实产业帮扶等方面形成了赣南模式。赣州市在赣南革命老区产业振兴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通过强化金融支持、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优势特色品牌、促进产业融合,取得了阶段性进步,积累了有效的工作经验,并给进一步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启发:发挥农民在产业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健全人才培育引进机制,构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精准定位产业优势特色,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提升文化旅游产业质量。  相似文献   

16.
沈一跃 《南方农机》2023,(5):113-115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是国家重要战略,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之笔。地方高校在乡村振兴中应勇立潮头,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紧跟国家政策,成立了湛江乡村振兴学院,全力发挥自身资源、信息、文化、人才等优势,用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学校建立了乡村振兴培训基地,培养了一大批乡村振兴的人才,助推了当地客家文化、民宿文化、茶文化的发展,参与打造了吴川“空港特色小镇”,在遂溪县螺岗小镇举办了“献礼百年华诞,艺术赋能乡村振兴”书画展,将艺术创造贯穿美丽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增强了乡村社会经济文化的内生动力和自身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7.
张逸风 《南方农机》2023,(4):113-116
平顶山乡村旅游是平顶山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产业支撑。虽然平顶山乡村旅游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市场潜力巨大,但是仍然存在乡村旅游项目没有整体规划、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从业者素质不高以及旅游产品特色优势不足等问题。基于此,笔者建议从突出乡土文化特色、健全旅游监管体制、吸引年轻人才入乡、创新特色产品着手,为平顶山乡村旅游的发展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措施,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樊蕾 《南方农机》2024,(4):112-115+143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与“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家强。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建设工作的价值引领和动力源泉,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居于重要地位。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和重要抓手,实施乡村文化振兴,首先要搞懂什么是乡村文化,振兴怎样的乡村文化,以及如何振兴乡村文化。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应以农民为本,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精神动力。为此,应做好乡村文化振兴的顶层设计,从建立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乡村文化建设保障机制、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发力,做好引才、留才、用才、育才工作,同时加大文化宣传、文化资源挖掘以及人才引进的力度,使得乡村文化可以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发挥出自身主导作用,更好地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向前发展,进而为美丽乡村建设赋能。  相似文献   

19.
朱周全  肖金志 《南方农机》2023,(13):106-108+130
艺术介入乡村有利于乡村农副产品宣传及乡村旅游推广,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同时也在乡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课题组分析了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三种模式,分别为政府与艺术家合作型、艺术个体主导型、高校艺术实践型。研究发现艺术介入乡村建设过程中面临乡村环境优势资源不足、老龄化严重、艺术变现周期长、村民话语权缺失等问题,并提出了艺术介入乡村实现振兴的途径:依靠地方特色,构建地方景色;融合乡村文化,加快变现速度;培育引进人才,实现持续发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艺术特有的优势介入乡村建设,可以改善地方环境,培养乡村文化氛围,为地方发展文旅产业助力,为地方产业创收,提高村民收入水平,加速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乡村现代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闫晓茹  樊慧玲 《南方农机》2023,(2):100-102+122
乡村振兴战略是继脱贫攻坚战胜利之后持续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政策纲领,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中,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极大地改变了乡村的发展道路。基于此,为了促进乡村数字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课题组梳理了数字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并从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做强人才链、精准防返贫、文化资源数字化等方面提出了数字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为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助力,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