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磊 《南方农机》2023,(1):105-107
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推动乡村文化旅游的全面发展,笔者以武陵山地区为例,探讨了武陵山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策略,剖析了乡村振兴和旅游的基本发展概况。研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产业的兴起,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协调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土地的内部关系,拓宽了市场资源,推动了乡村生态旅游建设。  相似文献   

2.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共同富裕的两大重要战略举措,厘清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构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协同发展的科学路径,对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原则和范围内容存在耦合性,自身特点和实现目标存在差异性,需要从做好乡村的产业衔接、利益衔接和治理链接三个方面,实现乡村的产业兴旺、增产增收与生态宜居。  相似文献   

3.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是为正确处理工农城乡关系作出的重大部署,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根本遵循。基于此,课题组在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意义,并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从聚焦乡村民生需求、提升乡村配套设施、丰富乡村建设内涵、实现乡村村民增收等方面迈出美丽中国建设重大步伐,推动乡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张小梅 《南方农机》2023,(10):124-126+133
【目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满足农民多层次的生活需要,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方法】笔者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入手,探讨了我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民主体生态意识淡薄、乡村治理投入不足、生态治理法制体系不健全等多种困境,并提出了切实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建设路径。【结果】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国家加强政策引领,农民发挥主体作用,社会企业提供支持,从而优化我国生活环境,提升民众的幸福指数,促使乡村焕发新生机、新活力,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乡村。【结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能够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是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正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积极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农村社会发展,必须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国,要真正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农村能源现代化与清洁化是重要环节,必须坚持农村资源的综合利用、有效提高资源的能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扩大农村智慧化用能市场。能源事业是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村能源事业的发展带来契机,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数字乡村战略的不断深化,数字技术的发展场域正逐渐向农村转移,数字赋能成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和重要支撑。通过利用技术赋能乡村产业、生态、文化、治理、服务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促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文化振兴、治理转型和共同富裕。然而,当前广大农村地区面临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数字专业化人才匮乏、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以及数字政策保障有缺位形成的现实挑战,制约着数字技术与乡村建设的深度融合,未来还需要不断强化数字技术对乡村振兴的赋能作用。  相似文献   

7.
蒋晶容 《南方农机》2019,(5):27-27,36
伴随着城乡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为了有效建立城乡可持续发展规划,要积极落实绿色乡村发展规划,将生态宜居环境的建构作为关键,确保能创建良好的发展规划,实现地区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共赢。本文简要分析了乡村绿色发展的时代价值,并对乡村绿色发展实现宜居管理的路径展开了讨论,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促进自然保护区与周边乡村的协同发展,课题组基于实地调研和社会经济数据分析方法,对崇左市昆仑村土地利用特征进行分析,探究自然保护区周边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自然保护区周边乡村在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需重视保护乡村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资源,加强农用地整理,盘活建设用地资源,并推动乡村风貌与自然保护区特色相融合,从而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
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关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迅速,这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如何更好的开发乡村生态资源,发展特色旅游,推动乡村振兴才是当前我们应该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实施。大学生回乡创业行为能够带动乡村产业兴旺,并实现乡邻生活富裕。同时,高素质的“新农人”能够有效带动文明乡风建设、乡村治理科学化,从而实现人才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目标。文章整理了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经官方媒体报道的回乡成功创业并带动乡邻共同致富的大学生案例37例,通过对创业大学生背景、创业项目、创业理由等因素的调查分析,梳理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回乡大学生创业的共同特征,为发现和培育乡村振兴人才提供参考。并提出营造回乡创业振兴乡村的积极舆论氛围、培育大学生乡土情结、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三个举措,助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1.
<正>2022年7月29日,余东镇首届“乡约有你·醉美凤城”乡村旅游节在富民村开幕。为保障活动顺利进行,早在1周前,当地供电部门就提前进入“备战”状态,制定了详细预案,全程现场保电,及时进行现场供用电线路、设备的巡视和消缺,实现了“零闪动、零停电”目标。2022年以来,国网南通市海门区供电公司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聚焦“绿色发展、协同发展、特色发展”,根据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方案,结合余东镇富民村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加强宣传,主动对接,积极推动示范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12.
姜莹  聂明珠 《农业工程》2022,12(2):153-155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黑龙江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发展乡村产业,提高农村经济自身的“造血”能力,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关键。立足黑龙江农村资源配置特点,强调农民主体地位,发展乡村菜园经济,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新模式。规范、美化、绿化乡村庭院,在庭院经济中引入秸秆生物处理技术,推广双坑交替式旱厕,完善配套政策及法律支撑,保障寒地农村环境治理顺利推行,共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共赢,建设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3.
生态灌区是当前灌区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环境优美、资源高效利用的主战场,新时代生态灌区建设将高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红线"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将生态灌区发展与"红线"有效衔接,为其绿色发展筑牢可持续的基石。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提出新时代灌区主要矛盾为产业质量低、绿色环境压力大、资源利用效率低与灌区人民对高产量高品质农产品长链产业、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可持续绿色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文献分析和政策文件解读,对农业质量产量底线、生态与环境底线、资源开发利用上限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三条红线"进行分析,并从"三性四面"角度分析了与生态保护红线的联系与区别。"三条红线"的提出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新时代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工作提出的更高层次要求,是解决新时代灌区主要矛盾的有效抓手,是积极推进生态灌区可持续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对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业农村部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发挥好牵头作用,切实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  相似文献   

15.
生态资源丰厚是乡村地区独特的优势之一。乡村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不足使得乡村丰厚的生态资源价值大打折扣。本研究在公共经济学视角下阐释了生态产品效益性、外部性、公平性等公共性基础,针对乡村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筹资困难、投入效果不理想、区域经济不协调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并提出了提高乡村生态产品价值的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厘清生态产品的公共性,明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将乡村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现有农业、产业与生态相结合,实现一般产品向生态产品转换,优化产品质量与品牌效应,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户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乡村产业,提高农村经济自身的“造血”能力,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关键。本文立足黑龙江农村资源配置特点,发展乡村菜园经济,强调农民主体地位,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新模式,规范、美化、绿化乡村庭院,在庭院经济中引入秸秆生物处理技术,推广双坑交替式旱厕,完善配套政策及法律支撑,保障寒地农村环境治理顺利推行,共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共赢,建设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7.
陈贤  李娜  朱丽鹏 《南方农机》2022,(8):107-10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村庄规划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内容,是村庄进行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方针.村庄规划过程中需要结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等要求进行建设与调整.笔者对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要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  相似文献   

18.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是指运用涵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手段推动乡村产业体系重构,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引擎,通过数字技术的嵌入和应用,实现农村产业体系优化和人居环境改善,构建宜居宜业的智慧乡村。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要之策,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使命,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依托。目前,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梗阻,主要体现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存在明显供给缺口、乡村数字化技术人才短缺等。为此,在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中,需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实现乡村数字化转型;强化涉农要素有效供给,强化乡村数字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个体赋能。  相似文献   

19.
郭翔宇 《南方农机》2022,(9):117-1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构建乡村振兴的新格局,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在乡村发展中还存在农业生产效率低、农业生态环境退化、农业产业发展质量低等问题。为此,笔者应用文献调查法,基于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出了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绿色产业发展的短板,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实践证明,只有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努力实现循环绿色经济,才能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杨梦瑶  韩荣荣  周方  邱玉 《南方农机》2021,(8):34-36,42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是促进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模式,对湖南武陵山地区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旅游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剖析湖南武陵山地区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并据此提出其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我国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