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江西省赣州市现有油茶面积243万亩,近年来新造林面积约达60万亩,但长期以来,油茶均是按传统的、单一的纯林栽培模式经营,导致土地利用率不高,林地油茶综合效益不高,严重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正逢我国油茶产业化发展的巨大浪潮,各地也在积极探索通过油茶立体经营栽培模式,充分利用地力,挖掘潜力,使油茶生产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油茶立体经营栽培模式主要包括有套种、间种、养殖等方面。油茶林通过合理套种、间种、养殖  相似文献   

3.
天峨县四个林场积极利用幼林地间种粮食作物,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统计,全县两个国营林场和两个县办集体林场,去年春共在全垦林地里间种玉米、旱谷、黄豆等作物3320亩,占全年造林面积的33%,收旱粮19.68万公斤,平均每个职工产粮527.5公斤。这个县林朵、圭里两个国营林场和大山、三匹虎两个地方林场共有职工372人,总经营面积39万多亩。过去,由于林场职工对抓粮食生产的意义理解不够,使许多全垦的林间地白白浪费掉。县农委  相似文献   

4.
我省每年的人工造林有几百万亩,但因大部分地区春旱严重,延续时间长达四五个月,致使新造幼林成活率下降较多。据了解,不少地区的新造幼林,当年冬季检查验收,成活率在80%以上,而到来年春旱后却大量死亡,严重的地块,成活不到30%。据观察,新造幼林,不论是直播或植苗,第一二年根系多  相似文献   

5.
新造幼林抚育管理是指从造林后至郁闭之前这一时期所进行抚育管理技术的统称。包括土壤管理技术和林木抚育技术,以及幼林保护和造林检查验收等。新造的幼林,在其生长发育初期,一般要经历适应造林地的环境,恢复根系和生根芽,逐渐加速生长,直至树冠相接进入郁闭这样一个阶段。这个时期是林木栽培的关键时期,对人工林的形成及其以后的速生丰产影响极大。 造林的第一年,苗木以独立的个体状态存在,树体矮小、根系分布浅、生长比较缓慢、抵抗力弱,任何不良外界环境因素都会对其生存构成威胁。苗木在这个时期必须克服(它自身的外界环境…  相似文献   

6.
7.
油茶幼林不同套种模式与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提高油茶林经营的综合效益,对油茶幼林不同套种模式进行了3年对比试验,对油茶苗定植成活率,幼苗地径、树高、分枝和冠幅的生长量,以及各年度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油茶-花生为最佳套种模式,其次是油茶-花生、西瓜、花生轮作套种模式,再次是油茶-黄豆和油茶-紫薯套种模式,这几种套种模式可以因地制宜的推广。  相似文献   

8.
1983至1987年我们在西充县多扶区进行林粮间作效益试验观测,现将5年的观测结果初报如下.一、试验地自然概况和试验方法西充县多扶区位于北纬30°53′—31°03′,东经105°53′—106°01′,地貌为台坝状、馒头状浅丘,间有平坝,海拔280—535m,相对高差20—150m,年平均温度17.6℃,年降雨894.6mm.土壤以紫色土为主,pH值7.5—8.0,土层厚15—70cm.1983年栽植柏木2714.5Ha,1984、1985年种在柏木林中种植桤木.同时开始间种,春季间种花生、绿豆、  相似文献   

9.
降香黄檀是海南珍贵树种,生长缓慢,幼林期长,林下生长空间充足,通过林下套种农作物,扩大种植效益。2016—2017年,在海南省定安县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金鸡岭基地,开展降香黄檀幼林套种花生+南瓜、红薯、玉米试验,以降香黄檀纯林为对照,探讨降香黄檀幼林下套种农作物对林分生长量、土壤理化性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香黄檀幼林套种农作物可提高林分生长量、土壤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显著提高林分的经济效益,其中以降香黄檀幼林套种花生+南瓜模式最佳,套种2 a后,可获得经济效益约38730元·hm-2。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油茶幼林套种中草药的效应,选用郁金、粉防己、石菖蒲、千斤拔等4种中草药,在3年生油茶幼林林地中开展套种试验。调查分析套种不同中草药对油茶幼林树体生长、林地养分、土壤温度、水分含量及经济收益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幼林套种不同中草药后,地径、树高与冠幅面积平均比CK分别高19.77%、15.53%、52.60%;土壤的肥力均得到改善,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钾分别增加331.42%、160.21%、58.16%、235.55%、105.38%、129.25%;幼林套种均可降低土壤温度,套种郁金与粉防己的0~10 cm层土壤温度比CK的低2.30℃~3.18℃、10~20 cm层土壤温度比CK的低1.81℃~2.08℃、20~30 cm层土壤温度比CK的低0.26℃~0.39℃;套种郁金可提高表层土壤含水量,比CK增加64.74%;套种中草药后可获得不同的经济收益,套种4种中草药每年平均收益可达7.63万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3.848。因此,油茶幼林地套种中草药可促进油茶树体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生境,增加良好的收益;以套种郁金综合效应最佳,套种粉防己经济收益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遂宁市退耕还林新造幼林的调查,发现退耕还林新造幼林比传统宜林荒山新造幼林的柏木树高、地径生长具有明显优势,林下植被覆盖度也明显增加。通过分析,提出了对退耕还林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杉木新造林地进行了水土保持观测,取得了研究数据和科学结论,以指导杉木造林。1径流场地点基本情况径流场地位于湖南省浏阳县张访林场,地处幕阜山系大围山南麓。多年平均降水量15523mm,历年日最大降水量为2761mm(19650706),年...  相似文献   

13.
一、林粮间作有如下好处:1、能增产粮食,增加早期经济效益,做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以副促林。2、能合理利用土地。有些地方由于耕地面积少,林粮争地矛盾较突出。实行林粮间作,有一地多用、一工多效的作用,更能合理的利用土地和劳力。  相似文献   

14.
油茶新造幼林挂果特性及其产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10多a的连续观测研究,发现油茶新造幼林第2~3年可以开花结果,第4、5年的挂果率达到47.4%~62.3%,单株产果量,单株冠幅和冠幅产果量均呈逐渐递增的趋势.造林后第8~10年进入盛果期.分析了油茶新造幼林挂果的特点和开花结实规律,提出了油茶新造幼林产量测定的基本方法和标准.油茶新造幼林的产量测定以冠幅面积产果量推算时,从第5年开始,连续4a测定单株产果量和单株冠幅,计算平均每m~2冠幅产果量,再按盛果期郁闭度为0.60时的结果冠幅面积来推算油茶成林盛果期的单位面积产量较为适宜,然后根据历年取样测定的鲜果含油率来计算产油量.  相似文献   

15.
杉木新造幼林不同施肥方案的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杉木新造幼树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经多目标决策分析确定,造林前施基肥钙镁磷600 kg.hm-2、造林当年追肥施复合肥180 kg.hm-2为最佳施肥方案,其次为施基肥钙镁磷600 kg.hm-2、追肥施尿素180 kg.hm-2。生产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6.
试验地在海拔500米的云务坪林场,为撩壕整地.规格:高深各为40厘米,用上方表土埋入壕中至水平.外侧为穴状整地,规格为50×50×20厘米.1976年3月整地,1977年2月造林,苗木未经选择.1980年12月10日连续选20株,每年进行树高、胸径的测量,生长情况如表:造林后3—5年内幼林根系扩张很快,撩壕整地加深了松土层,为杉木根系发展提供了  相似文献   

17.
比较油茶幼林套种黄花菜和油茶纯林栽培的生长结实和投入产出差异,结果表明,在其他经营措施一致的情况下,油茶套种黄花菜4a后树高、地径、冠幅、分枝数和单株结果数均高于纯林,其中树高、地径、单株结果数分别达到1.66m、3.52cm、142个,增加了9.89%、14.66%和33.96%,显著促进油茶生长结实差异。套种黄花菜,可收获花、花粉和根等产品,不仅经济效益好,且生态价值高,是适宜丘陵红壤地发展的油茶幼林套种的良好生态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油茶(Camellia oleifera)种植前期资金投入大、经济效益见效慢的问题,开展油茶幼林套种茶叶试验,对油茶幼林套种茶叶的成本与效益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八角肉桂幼林套种木薯增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苍梧县天洪岭林场1995年起在新造八角(I.verum)肉桂(C.cassia)混交林中连续三年套种木薯,增加了职工收入,同时促进了林木生长,为林粮间种创出了一条新路。现将此项技术总结如下。1 八角肉桂林造林地概况1.1 整地方式  采伐迹地经林地清理后,1995年春进行造林。整地方式为块状挖坎,坎规格为0.6m×0.5m×0.2m,株行距为1.2m×1.2m。1.2 树种配置  实行八角肉桂混交,八角为主要收益树种,肉桂为短期收益树种。八角、肉桂配比为1∶8,即每公顷总植苗数为5625株,其中八角630株,肉桂4995株。其配比方式如下示意(图1)。1.3 造林季节  …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山地油茶幼林下套种太子参的技术特点,探讨了高效立体林药的经营模式,通过提高林地土地的利用率,解决种植太子参中药材用地难问题,有效地克服了林药争地矛盾。同时提高了农民收入的稳定性,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指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当地的资源和环境的优势,在柘荣县因地制宜地开展林药经营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