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应用灵活加速投资模型实证分析农业经营主体对财政支农支出政策的反应强度。基于2007—2014年我国省际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方法(dynamic panel generalized moment method,简称GMM)分别估计财政支农支出对所有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农业企业等农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同时讨论财政支农支出通过城镇化路径对农业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能较好地激励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农业投资,而且其政策效果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强。从农业经营主体来看,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户与农业企业的农业投资行为均有激励作用,但是对农户的激励作用弱于农业企业;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户农业投资的激励作用减弱,但是对农业企业的激励作用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河南省巩义市100家农户的实地调查,指出该地区农户投资具如下差异:其一整体投资水平较低;其二住房投资偏好显著;其三农业投资占主导地位;其四农户投资行为两重性。进而对农户投资及相关变量进行分析,发现经济发展综合因子对其影响较大,教育因子次之,稅费支出因子和自然条件因子影响力较小。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如何提高和巩固农户投资的四方面建议策略。  相似文献   

3.
山西农户农业投资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户已成为我国农业投资的主体。研究农户投资现状及影响农户投资行为的障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激励农户持续投资对策,对发挥山西农户投入的潜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影响农户农业投资行为和农户农业投资偏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稳定的地权促使农户对土地长期投资,对土地的长期投资是对农业的"内涵式"投资,有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弱质性抑制了农户农业投资偏好,农户收入与农业投资显著正相关,农资价格上涨制约农户农业投资偏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户稳定农业投资的较好路径。国家农业政策是农户农业投资的晴雨表,农业信贷状况是农户农业投资总支出的主要影响因素,便捷合理的农业信用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对农业的"投资疲软"状态,但农业信贷的"非农化"现象严重影响农户农业投资的增长。  相似文献   

5.
在农业企业投资条件下,具有脆弱性的云南西南山区农户出现了显著差异的接受或不接受的生产行为决策。为了优化不同条件农户的农业生产行为决策,利用Probit模型对云南西南山区5个村寨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农业企业投资条件下农户生产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土地利用率低、土地资源和生计条件差的农户对农业企业投资的选择率较低,是限制因素;小农机推广率高、科技扶持力强的农户对农业企业投资的选择率较高,是决定因素;成本投入和文化教育的影响因子相对较低,是基础因素。而调查农户对农业企业投资的整体接受程度较高,说明农户与农业企业合作在云南西南山区农业发展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发展潜力,直接或间接推动了农业生存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2000年至2012年湖北省农户农业机械化投资相关数据,对农户农业机械化投资行为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投资已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措施,农户已成为农业机械化的投资主体;农民人均纯收入、亩均受益、劳均耕地和政府亩均农业机械化投资对户均农业机械化投资均具有显著影响,其对户均农业机械化投资的综合关联度分别为0.723 0、0.771 5、0.714 3和0.744 5。为此,笔者提出了促进农户农业机械化投资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陕西渭北白水县的118户果农问卷调查为基础,分析了该地区的农户借贷行为特征,发现农户的借贷行为受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生活支出和耕地面积影响显著,并指出该地区农村信用社应该加大对果农投资于果园的贷款支持。  相似文献   

8.
河西绿洲灌区农户节水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干旱缺水是影响河西走廊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提高农户农业节水技术采用水平是应对干旱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河西农户节水技术认知及其影响因素,科学分析农户节水技术选择行为,可以为提高农户农业节水技术采用水平和转变农户用水观念提供理论支持。依据对河西绿洲灌区武威的农户调查资料,应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对农户采取节水行为主动性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受教育程度、耕地面积、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水费占种植业支出比重、农户对新技术的态度对农户采纳节水行为主动性程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对农户采纳节水行为主动性程度有显著负向影响。最后,从促进农户对节水技术的理性认知、加快土地整合以形成规模经营、政府积极引导与扶持农户选择节水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增加农户采取节水行为主动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贵州省5县393户农户调研数据,通过对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的描述,构建理论假说;根据理论假说中的因素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利用多分类Logistic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户主文化程度、家庭劳动力个数、对信贷政策的认知程度、耕地面积、农业生产收入、教育和医疗支出、担任村干部情况对农户借贷行为具有比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杨仕晋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5):209-214
对佛山农村地区的490户农户的信贷需求和小额信贷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运用二元Logitstic模型,实证检验了发达地区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发达地区农户正规信贷市场参与度高;农户对小额信贷需求意愿强烈,有正规信贷需求的农户对小额信贷的认可度高,且希望得到小额信贷的相关培训服务;与贫困地区农户信贷资金主要满足生活消费性用途不同的是,发达地区农户贷款以投资生产性用途为主;发达地区农户的信贷额度较大,但金融需求的满足率不高。计量分析表明:发达地区农户投资活跃度、家庭教育支出、小额信贷的认识性评价对农户小额信贷需求有显著正向影响;发达地区农户家庭耕地面积、投资规模、家庭年收入、农业收入、家庭固定资产价值对农户小额信贷需求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实证检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效应,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具有正的效应,说明财政支农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优化并扩大我国财政农业支出,从而促进我国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2.
利用农业资源公里网点监测技术,调查235户农户农业收支情况,分析农户收入及生产成本构成特点。对生产成本进行评价,提出农业生产成本控制的途径选择及促进农民节本增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君萍  方立峰  王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3098-3099
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协整分析方法,求解农业财政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得出了农业财政支出是农民收入增长Granger原因的结论.根据模型结果,农业财政支出每增加一亿元,第三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88元.增加农业财政支出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文章具体提出了农业财政支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农户农业经营收入的影响,对6省市进行农户调查获得1 072份有效问卷,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在样本地区:①农业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高;②目前传统要素比信息化要素对农户农业经营收入的影响程度更大;③通过各种渠道查询农业信息的农户比不查询信息的农户家庭农业经营收入要高45.8%;④西部地区更需要基础性的信息化设施建设及初级的信息技术推介;⑤中东部地区农户主动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效果更好。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粮食主产区农业新技术的普及提供参考,促进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方法】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PRA)对东北粮食主产区榆树县245户农户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从农业新技术的接受途径,农户主要的技术需求以及影响农户接受新技术的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96.3%的被调查农户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38.4%的农户获取农业新技术主要来源是农业技术推广,64.9%的农户通过向邻居学习来获得农业技术信息;48.2%和51.4%的农户需求新型肥料和新型农机等农业新技术;90.2%的农户认为栽培粗放制约了玉米产量的提高;89.4%的农户对农技推广是很欢迎的,但有近50%的农户得不到推广服务。【结论】粮食主产区农业技术进步需要重点选育抗逆性强的高产品种,研究新型长效肥技术,研制适合单个农户的农业机械以及开发与品种配套的栽培管理模式。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注重技术的增产和增收,加大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和典型农户的示范带动。  相似文献   

16.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户收入上有重要作用。农户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何需求是发展合作社的主要问题之一。该文对福建省永安市部分行政村的500位农户进行了访谈和调查,结果表明认知程度、农产品收入占家庭经济收入的比重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是否能满足农户需求等因素对农户的需求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新疆于田县15个乡镇600户农户调研数据,借用离散选择模型中的多元Logit(MNL)模型分析农户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选择过程中,其个体特征、所处外部环境等因素对某类适应性行为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生产经验、教育和信贷支持程度对改变种植结构有正向影响;农业生产时长和借贷能力越强的农户,以及居住在绿洲-荒漠交错带的农户增加灌溉意愿强烈;性别、家庭年均纯收入、能否获得借贷是影响地膜覆盖面积的主要因素;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年均纯收入越高的农户,越愿意通过增加农作物多样性以应对气候变化,而与亲戚朋友和邻居交往越密切的农户更易对改变播种期持怀疑和反对意见;山区和绿洲-荒漠交错带的农户对家畜圈养适应性选择偏好最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户农作物选择的影响机制,为优化农作物结构调整与制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对黑龙江省宾县384个农户进行随机调查,采用频率分析法,从生产要素投入、作物纯收益、作物出售情况、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及农业政策等5个方面,探讨其对农户种地积极性以及农作物选择的影响。【结果】作物纯收益的提高、新品种与新技术的推广以及农业补贴与引导政策在较大程度上能够提高种地积极性。而在农户作物选择方面,主要受作物纯收益影响,其次为农业补贴与引导政策。【结论】为进一步促进东北地区未来的种植业发展,研究区应从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粮食作物收购价格、提供稳定收购渠道、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和拓展服务内容等方面调动农户种地积极性、优化农作物结构,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9.
农户的化肥使用行为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作为农业生产中的微观经济主体,他们的化肥使用行为是影响农业环境的主要因素。笔者选取四川省16个市(县)的320户农民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分析指出:农户在化肥使用中存在氮、磷肥使用量过大,肥料之间配比结构不合理、施用方式不科学等问题,以致对农业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研究认为,人均年收入、农户文化水平、农技推广等是影响农户化肥使用行为的深层原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农业发展受到资源、环境以及生态的约束日益增强。粗放型的农业发展方式已难以支撑我国农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也威胁着2020年我国农民收入倍增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利用DEA-Tobit二阶段回归模型对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对农民收入影响的综合效率较低,相对于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偏低可能是主要原因;另外,农业科技投入、城镇化率、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的数量以及农户家庭经营规模是影响我国农业发展方式效率的重要因素。其政策含义在于,我国应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快农业劳动力结构性转移,加强对农业科技和农村教育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以此来提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