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采用室内盆栽实验,定量研究了多环芳烃不同污染水平下樟树幼苗土壤微生物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多环芳烃改变了土壤中3大类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及其组成;随着多环芳烃含量的增加,樟树幼苗土壤中细菌、真菌和微生物总数与对照相比均呈下降趋势,放线菌数量4月份的变化特征有所不同;不同多环芳烃含量的土壤中3大类微生物数量都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菌、真菌和微生物总数从10月到翌年4月逐渐增加,4月到7月递减;与对照相比,多环芳烃污染土壤放线菌数量峰值的出现具有时间滞后性.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排放的多环芳烃富集在土壤中,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探讨了目前多环芳烃多种修复技术,重点对化学氧化法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际修复案例对不同试剂的化学氧化修复技术的修复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氧化法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虽然已有研究表明植物-白腐真菌联合修复是一种更高效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修复策略,但目前尚不清楚接种白腐真菌对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影响,后者与根际PAHs降解菌的生长和PAHs的生物降解密切相关.基于此,我们开展PAHs污染土壤中接种白腐真菌对植物根际土壤代谢组的影响研究.[方法]在温室中设置了 PAHs污...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微生物降解是环境中去除多环芳烃污染的有效途径,厌氧降解更因其具有低毒性、分解彻底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阐述了多环芳烃在厌氧条件下的代谢途径以及主要的还原反应体系,希望为多环芳烃污染的生物修复研究与实践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5.
土壤重金属危害及修复措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内涵及特点出发,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植物、土壤动物、土壤酶以及通过食物链对人类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措施进行了概述,主要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植物修复及微生物修复等。可以预料,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将向着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的方向发展,并且多种修复方法的综合使用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多环芳烃(PAHs)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由于它存在的广泛性及其致癌性,EPA规定16种多环芳烃为优先污染物.对多环芳烃来源、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以及其致癌性做了一个综述,并着重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行为做了介绍,包括土壤中PAHs的吸附、迁移转化和降解等.  相似文献   

7.
农田重金属污染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成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综述了我国重金属土壤污染的现状、微生物修复技术机理,探讨了微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的强化措施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多环芳烃的污染特点、性质、来源及污染现状,探讨了多环芳烃污染的修复措施,指出了由于生物修复没有副产品,可以在没有副作用的情况下消除污染物,因此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潜力的修复多环芳烃污染物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多环芳烃(PAHs)是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理化性质影响PAHs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效率。以菲为多环芳烃(PAHs)代表物,人工添加栾树细根,设置3个处理:1加根处理:加根、加菲;2无根处理:不加根、加菲;3对照:不加根、不加菲,研究细根添加下菲污染土壤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菲污染土壤p H略有上升,细根添加对污染土壤p H影响不明显;(2)菲污染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细根添加进一步增加污染土壤有机质含量;(3)菲污染显著降低了土壤全N、P含量,细根添加增加了污染土壤N、P含量,但仍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场地中高浓度残留的多环芳烃污染已成为研究者亟待解决的难题。选取我国山西某典型焦化类污染场地,筛选化学氧化技术对场地污染土壤进行修复。为研究不同的化学氧化药剂对本工程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为后期工程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启动化学氧化修复试验。试验样品来自于现场两个不同地点,土壤中6种目标污染物总浓度分别高达24.43 mg/kg、74.96 mg/kg。试验分别研究了两种化学氧化药剂K药剂(主要成分为过硫酸钠和硫酸亚铁)及S药剂(主要成分为过氧化氢和硫酸亚铁)对轻度和重度污染土壤修复的效果,并结合工程修复目标值、现场土质特点等情况,确定采用S药剂修复本场地PAHs和TPH污染土壤,建议工程药剂投加比为2%且分批次投加。结果表明: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具有去除效率高的特点,非常适合我国焦化类场地污染土壤的修复;试验除为山西某焦化类污染场地提供技术外,对其它场地多环芳烃和石油烃污染土壤的化学氧化修复也具有非常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研究樟树林地和无林地土壤中PAHs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并对两种土地类型土壤中的PAHs含量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种土地类型土壤中PAHs主要积累在0~30 cm的表土层,并随土层加深而明显减少,各土层中以高环的PAHs组分为主,PAHs主要源于燃烧源;樟树林地土壤中PAHs含量明显低于无林地,无林地表土层中PAHs含量是樟树林地表土层的1.1倍;对两种土壤中的PAHs含量水平进行评价,得知樟树林地土壤PAHs超标5种,无林地土壤不仅超标8种,且超标倍数明显大于樟树林地,樟树林地土壤的PAHs污染程度小于无林地.  相似文献   

12.
冯丽梅 《绿色科技》2020,(6):136-139
采集了兰州市4个城区内28个土壤样品,研究了兰州城区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分布和污染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显示:兰州市城区土壤中22种PAHs的污染浓度在59.7~3460.0μg·kg-1之间,平均含量606.9μg·kg-1,土壤污染主要以低分子量的2-3环PAHs为主。研究区域内土壤PAHs具有一定的潜在致癌性,应当引起环保及卫生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我国干旱区草场种子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上层凋落物和土壤中全部存活种子的总和。土壤种子库研究是植物种群生态学和植被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干旱区分布着大面积的草场,土壤种子库的研究对于草场的研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介绍了我国干旱区草场种子库研究的方法和内容,旨在为以后草场种子库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土壤酶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土壤酶在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概述了土壤酶的研究简史、来源和分类,概括出影响土壤酶活性的几种因素,分别为: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人为因素以及植物根系。并就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评价的关系做了归纳和总结,最后对土壤酶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小结。  相似文献   

15.
森林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森林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直接关系着林地生产力、生态恢复的方向与途径,是植物群落空间格局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对生态系统的演替有重要作用,因此近年来有关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的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文中就海拔高度、土层深度、坡向、植被类型等环境因素对森林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指出目前该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合多种环境因子对土壤进行季节动态变化的研究比较缺乏,基于林分或更大尺度下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空间异质性的形成机制、土壤空间变异规律同人为干扰、物种空间分布格局等关系的研究应该得到更多重视,并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植物水分利用策略及其阈值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植物水分利用策略是植物对环境适应性的体现,植物种类、生长阶段以及生长季节都是影响植物水分利用策略差异性的重要因素。由于降雨量以及植被覆盖的差异性,土壤水分对于降雨的响应以及阈值也具有明显的差别,植物生理特征及其阈值也会随着水分供给的变化而产生波动。文中阐述了目前植物水分利用策略、植物生理特征对水分的响应及其阈值、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及其阈值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多方法、多角度以及深入进行植物水分利用机理研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少雨,地表植被稀疏。然而,具有广泛生态适应性的微生物仍可通过生理代谢活动改变沙土的理化性质,促进土壤形成及植物营养转化,有利于植物生长,在区域荒漠化防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学研究意义。文中总结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土壤微生物的空间及季节分布特征,并对影响其分布特征的自然和人为因素进行全面梳理。了解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土壤微生物在该区域生态恢复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同时,根据区域生态恢复重建及增强区域生态安全保障的需要,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杉木是我国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材质好的优点。土壤微生物与杉木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以及植物根系之间有密切的关联。文中概述了不同林分条件下杉木林地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质量之间的响应机制,尤其是与植物根系共生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实现杉木林质量的精准提升提供理论参考。天然林和阔叶林较杉木人工林有更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在杉木林生长发育过程中,中龄阶段各微生物指标最低。杉木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生物量和活性等均与土壤酸碱性、通气状况、养分含量等存在密切的响应关系。杉木林菌根真菌主要属于球囊霉属,国内对杉木林下菌根真菌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热点包括土壤微生物的时空演变规律、土壤微生物在提升土壤肥力上的机理和途径、菌根真菌在土壤养分高效利用中的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盐碱地的植被恢复与盐碱地改良方法的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评述了适合在盐碱地种植的耐盐碱的植物品种和筛选耐盐植物的一些关键生理指标,以及改良盐碱地的主要方法,并对盐碱地植被恢复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土壤水分在干旱、半干旱沙区人工植被恢复、植物生长和群落演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文中综述了我国主要沙化地区人工固沙植被土壤水分状况和动态的研究现状, 分析了土壤水分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子; 探讨植被冠层、生物结皮、植物根系对土壤水分的调控作用和影响机理以及干旱、半干旱沙区人工植被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及相关问题; 最后提出人工植被区的土壤水分动态模拟预测、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量平衡和水分循环以及空间尺度扩展等问题应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