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改善铜仁市夏秋绿茶品质,提高夏秋茶原料利用率,以福鼎大白茶作对照,从铜仁市主栽茶树品种中筛选出香山早1号、浙农113及中茶108,通过分析其农艺性状、感官品质及生化成分,进行夏秋茶适制性研究。结果表明:中茶108、浙农113持嫩性强、叶质柔软,农艺性状优于福鼎大白茶;中茶108及浙农113制作的夏秋绿茶感官品质均优于福鼎大白茶;以《贵州绿茶第2部分:卷曲形茶》(DB52/T 442.2—2017)为品质判定依据,中茶108加工的夏秋绿茶感官品质均达到一级及以上标准;在内含成分上,3个供试品种加工的夏秋绿茶生化成分指标均达到一级及以上标准,尤其是中茶108,加工得到的夏秋绿茶均表现出高水浸出物、高游离氨基酸、低酚氨比、低儿茶素的生化特性,且配比适当。综合分析,中茶108加工的夏秋绿茶达到一级及以上优质绿茶标准。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川茶群体种(小叶种)、福鼎大白(中叶种)、蜀永3号(大叶种)3个品种的夏秋季纯鲜叶原料加工颗粒绿茶以及纯鲜叶原料添加春副茶加工颗粒绿茶,对它们的品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川茶小叶群体种纯鲜叶原料加工的颗粒绿茶综合品质最好,蜀永3号居中,福鼎大白最差;添加春副茶对夏秋季颗粒绿茶的香气和滋味有改善作用,特别是对滋味的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五峰地方茶树品种区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经6年的品种区域试验结果表明,五峰地方茶树品种212与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相比,春梢物候期早1 d,制绿茶栗香持久,比对照增产11.66%,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平均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10、3.95、0.15个百分点,酚氨比6.34,适宜制绿茶.五峰107属早芽种,制绿茶清香尚持久,滋味鲜醇尚爽;制红茶外形乌黑紧结,甜香持久,内含物丰富,荼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分别比对照高13.84、1.08、7.53个百分点,适宜制红茶、绿茶.五峰310制绿茶外形紧细深绿尚显毫,氨基酸含量高于对照3.65个百分点.属特异性品种.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对茶树抗性酶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壳聚糖对茶树抗逆性的作用,选取浙农21、浙农113和浙农139 3个茶树品种,经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喷施茶树叶片处理后,分别测定茶树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结果表明,100、200、300 mg·L-1的壳聚糖均可使3个茶树品种叶片中的抗性相关酶活性发生变化.浙农21、浙农113和浙农139 3个茶树品种分别在200、100、200 mg·L-1壳聚糖处理时SOD活性最高,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106.87%、58.55%、68.2%;在200、200、300 mg·L-1壳聚糖处理时POD活性最高,比对照分别提高18.47%、20%、18.68%;在200、300、100 mg·L-1壳聚糖处理时PAL活性最高,比对照分别提高33.55%、12.16%和31.33%.表明壳聚糖对提高茶树的抗逆能力具有潜在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早生高产优质茶树新品种苏茶早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茶早是经系统选育途径育成的早生优质抗寒茶树良种.品比试验结果表明:苏茶早春季新梢萌发期较对照品种福鼎大白早3 d;产量达到237.2 kg/667m2,较福鼎大白高17%;一芽二叶原料中茶多酚含量25.43%、氨基酸含量4.48%、咖啡碱含量3.95%,生化成分含量高,各成分比例协调,绿茶品质优异;抗寒抗旱性均强,适应性强;抗病虫鉴定结果与福鼎大白相当.  相似文献   

6.
基于茶树品种筛选的甜香型红茶适制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浙江茶区主栽的20个茶树品种,分析茶树品种的理化性状、芽叶品质特征与甜香型红茶适制性的关系。在春季、夏季分别采摘20个茶树品种相同嫩度的1芽1叶鲜叶原料,采用相同的工艺分别加工成甜香型红茶,感官审评其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等因素,检测春季干茶样内含物质理化成分。综合茶树品种性状、感官审评结果和理化检测数据,结果表明:鸠坑早、铁观音、金观音、翠峰、浙农113、浙农117、迎霜、福鼎大白茶、春雨1号等9个品种适制甜香型红茶。  相似文献   

7.
[目的]鉴定评价柳州地方茶树群体种试制绿茶的品质,为柳州地方茶叶特色产品开发及资源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福鼎大白和桂绿1号为对照品种,对柳州地方茶树群体种试制的绿茶的品质进行感官评定,并对其主要的生化成分进行测定和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柳州地方群体种所制绿茶的感官品质综合评分高于福鼎大白和桂绿1号,且表现出栗香明显、鲜爽度高的品质特征。柳州地方群体种所制绿茶具有高水浸出物(42.72%)、高氨基酸(4.27%)、茶多酚含量适中(23.50%)的生化特点,其中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2个对照品种。与2个对照品种相比,柳州地方群体种所制绿茶的儿茶素类表现出较高含量的D,L-C和ECG,较低含量的EGCG的分布特征。18种氨基酸组分分析显示,柳州地方群体种所制绿茶的茶氨酸含量(1.786 9%)及其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41.90%)特别突出,均显著高于2个对照品种,且其他组分中有7种氨基酸的含量均以地方群体种居高。[结论]柳州地方群体种所制绿茶的综合品质优于引进种植于当地的福鼎大白和桂绿1号,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8.
以福鼎大白茶作为对照种,对六杯香、武义早、浙农117、浙农139、茂绿等5个绿茶新品种的春梢生育期、芽梢性状、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寒性和抗旱性、光合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六杯香春梢生育期比对照早2~6 d,抗旱性比对照强,品质总分比对照高0.87分;武义早春梢生育期比对照早4d,发芽密度比对照密,抗旱性比对照强,产量比对照高7.4%,品质与对照相当;浙农117发芽密度比对照密,抗寒性比对照强,产量比对照高44.2%,品质总分比对照高1.27分;浙农139春梢生育期比对照早4~6 d,抗旱性比对照强,产量与对照相当,品质总分比对照高0.43分;茂绿发芽密度比对照密,抗旱性、抗寒性比对照强,产量、品质与对照相当.经综合鉴定与评价,5个品种各方面表现均较好,较适宜在福建省福安及相似绿茶茶区引种.  相似文献   

9.
对光山县茶树品种资源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调查与评价。2007年,光山县茶园面积达8333.3 hm2,现有无性系品种福鼎大白茶、龙井43、龙井长叶、乌牛早、白毫早、迎霜、安吉白茶、劲峰、碧云、浙农12号、茂绿、福鼎大毫等12个,栽培面积2100.0 hm2,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25.2%;有性系茶树品种有:本地群体种、信阳群体种、祁门槠叶群体种、福鼎大白、龙井43、鸠坑、湘波绿等7个品种,种植面积达6233.3 hm2,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74.8%。  相似文献   

10.
夏秋绿茶锰含量及浸出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鼎和槠叶齐夏秋绿茶的锰含量及锰的浸出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夏秋绿茶锰含量范围1876.8~2337.4mg/kg,福鼎和槠叶齐锰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以8月底锰含量最高,7月初和9月中旬较低;两品种锰浸出率范围35.3%~42.7%,以槠叶齐较高,福鼎较低,两品种浸出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槠叶齐随时间的推移锰浸出率降低,福鼎随时间的推移锰浸出率升高。  相似文献   

11.
齐世峰 《农业考古》2021,(2):246-249
茶在英国经济和社会文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茶在英国催生了独特的茶文化,不仅影响了英国人的生产生活,还对世界很多国家地区的茶文化产生了影响。本文归纳总结了有关英国茶园的重要类型或案例,如茶花园、果园茶室、本土茶种植园等,从中折射出英国茶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得益于唐代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原先流行于江南的饮茶之风,迅速传到北方乃至全国各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也推动了茶业经济的发展。随着茶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种植技术、焙制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出现了精致的名茶,也带来了市场繁荣和茶馆的增多,茶商往来各地从事收购和销售,形成日益发展的茶产业经济。唐朝为了解决财政问题,贞元以后开始征收榷茶。茶税逐渐成为唐后期重要的财赋来源。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茶文化旅游是一项新兴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通过探索和研究它对茶业经济的影响,以进一步促进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方法】从生态农业旅游中的茶文化旅游的背景、内容及其实践,探讨与分析茶文化旅游与茶产业的关系。【结果】茶文化旅游是将茶文化作为旅游资源,以物质性实体文化为载体.包括茶的发现、茶的历史、茶的生产、茶的习俗、饮茶艺术、茶的礼仪、茶的科技成果等,集茶叶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等为一体的新兴旅游项目,同时也是茶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结论】茶文化旅游使茶业带动旅游.又以旅游促进茶产业,提高茶产业的附加值,向人们普及茶的知识、促进茶消费.推动茶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信阳茶俗和茶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阳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悠久的制茶、种茶历史。千百年来,信阳人以茶为媒,在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阳茶文化。本文着重介绍信阳以茶敬客的饮茶习俗、以茶为礼的风习及信阳毛尖茶艺。  相似文献   

15.
茶作为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彰显健康生活的民生产业。如今,中国茶在新时代的脉络中展现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本文从茶产业、茶文化、茶科技和茶健康等角度全方位论述了中国茶的影响、地位、贡献和前景,解读茶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时代愿景。  相似文献   

16.
王传龙 《农业考古》2020,(2):196-203
陆羽《茶经》对茶道的贡献并不是创新性的,其中所描述的煎茶法,是建立在前代采叶煮羹法与茶饼碾末冲饮法二者基础之上的改良。陆羽在世时的追随者并不广,唐代寺院才是用茶的主力军,而寺院中所流行的是茶饼碾末冲饮法,并非陆羽所创的煎茶法。但饮茶之风由日本求法僧东传日本后,煎茶法却成了当时日本主流的饮茶方式。宋代点茶法兴起,文官集团斗茶之风盛行,僧侣集团则针对如何饮茶形成了一整套的典章规范。两种风气再次传入日本,彼此交互作用,最终催生出了日本灿烂的茶道文化。由于中日在茶道价值取向上的差异,点茶法在明代以后没落,崇尚朴素简易的泡饮法成为中国最主要的饮茶方式;日本茶道则在细节的讲求刻画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最终演变为一种注重舞台效果与宾主默契的表演。  相似文献   

17.
潘城 《农业考古》2020,(2):45-50
长期以来茶文化学术界对茶与艺术领域的研究,往往是对以茶为题材的各种艺术作品的收集,从而进行历史学角度的研究。涉及茶美学方面的研究又往往停留在诸如“精行俭德”“廉美和静”等茶文化的精神内核与道德范畴上。实际上,茶文化的艺术是茶美学的外在表现,而茶美学也正是茶千百年来始终成为经典艺术主题的内在原因。本文在将茶文化艺术分为书画、音乐、雕塑、建筑、戏剧、文学、影视、茶席、茶器九个大类后,通过解读茶艺术作品来探讨茶美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红茶和绿茶中茶多酚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茶茶叶和绿茶茶叶为原料,考察浸提温度、时间、固液比、溶剂浓度对茶多酚提取的影响,并对其提取率进行了研究。结合正交试验,确定出了溶剂法提取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红茶较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80,乙醇浓度6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30 min,此时茶多酚的提取率为20.35%;绿茶较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80,乙醇浓度50%,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40 min,此时茶多酚的提取率为25.44%。  相似文献   

19.
\t\t\t\t\t目的\t\t\t\t\t为评价乌龙茶茶树品种引种云南后的适制性,促进云南茶叶的多元化发展。\t\t\t\t\t\t\t\t\t\t\t\t\t方法\t\t\t\t\t对从福建引入云南的乌龙茶茶树品种铁观音和金萱制成的红茶、乌龙茶及其原产地的正山小种红茶、金骏眉、安溪铁观音和武夷岩茶大红袍的品质成分进行比较研究。\t\t\t\t\t\t\t\t\t\t\t\t\t结果\t\t\t\t\t铁观音和金萱引种云南后制成的乌龙茶的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因的含量分别为:21.89%、7.69%和1.83%,均分别高于制成红茶的9.90%、3.44%和1.50%,并且引种后制得乌龙茶的水浸出物(34.30%)、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因的含量分别高于原产地的乌龙茶水浸出物(32.10%和24.7%)、茶多酚(18.31%和18.04%)、氨基酸(2.96%和1.86%)和咖啡因(1.16%和1.50%)的含量;而引种乌龙茶品种制得的红茶,仅水浸出物含量(37.00%)显著(LSD,P<0.05)高于原产地红茶(29.10%和22.20%),而茶多酚(9.90%)、氨基酸(3.44%)和咖啡因(1.50%)的含量均低于引种地红茶的茶多酚(11.49%和14.77%)、氨基酸(3.52%和4.28%)和咖啡因(1.69%和1.62%)的含量;而引种后制得乌龙茶和红茶的儿茶素含量及其占茶多酚含量的比例均有下降趋势。\t\t\t\t\t\t\t\t\t\t\t\t\t\t\t\t\t\t结论\t\t\t\t\t福建乌龙茶品种引种云南后能较好保持其乌龙茶的适制性。\t\t\t\t  相似文献   

20.
由于宜宾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中国茶树原产地之一,进而催生了悠久的茶叶制造史和丰富多彩的宜宾茶文化,对中国茶叶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如今的茶文化热潮下,既要继承茶文化,又要思考如何最大化弘扬地域茶文化。挖掘茶文化资源是宜宾茶文化走向未来的有利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