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福建农村信用社多年报表资料和访谈资料,分析农村信用社农户信贷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信用社的资产选择、政策推动、信用制度建设、经营效率和信贷能力是影响农户信贷的主要因素,并提出增加农户信贷可得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风险与信贷资产的共存性,使信贷资产保全工做成为当前信贷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农村信用社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做好信贷资产保全工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信贷资产买卖业务逐渐在我国商业银行间兴起,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一种新的业务创新方向。相比于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买卖业务在农村信用社领域的拓展却还较为陌生,目前仅有沿海发达地区农信社开展了零星、小量的业务,绝大部分的农信社都还没有开办信贷资产买卖业务的意识。分析了农村信用社开办信贷资产买卖业务的条件和推动农信社业务发展的渠道,就如何开展信贷资产买卖业务做出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推进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买卖业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信用社为了保全信用社信贷资产,尽可能地减少资产损失,采取了以物抵债的方式清收难以收回的不良贷款,已成为普遍运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运作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收回抵债资产的途径较多较乱;经营和处置抵债资产的权力缺乏法律保护,经营、处置抵债资产权责不明;管理和处置抵债资产的成本高、损失大;收回和处理抵债资产的会计处理模糊等等。因此。农村信用社应切实转  相似文献   

5.
农村信用社贷款无法正常偿还问题突出,其原因有内外两个方面,政策因素、行政干预、信用环境、内部管理等是主要因素。提高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质量,要从信用建设、制度建设入手,解决贷款无法偿还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式超 《北京农业》2011,(6):275-276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不高,阻碍了自身的经营与发展。进一步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确保信贷资金安全就显得更为紧迫与关键。  相似文献   

7.
冯梅 《现代农业科技》2006,(23):162-164
农村信用社产权不明,政企不分,一直以来是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主要因素,使得担负着"支农"重任的农村信用社不能有效发挥自己的作用,尤其在后入世过渡期,"三农"问题成为举国上下的话题之时,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更是势在必行、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就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与其相关治理结构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一、抵债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1.内部管理问题 农村信用社抵债资产是农村信用社依法行使债权和担保物权而向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收取的用于抵御信贷风险的实物资产。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抵债资产呈上升势头。这表明农村信用社依法维权的意识在不断增强,盘活资金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由于农村信用社对抵债资产方面还存在着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给抵债资产埋下了二次损失的隐患:  相似文献   

9.
农村信用社产权不明,政企不分,一直以来是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主要因素,使得担负着“支农”重任的农村信用社不能有效发挥自己的作用,尤其在后入世过渡期,“三农”问题成为举国上下的话题之时,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更是势在必行、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就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与其相关治理结构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农家科技》2007,(2):47
<正>2006年.重庆市农村信用社以推进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作为信贷管理的首要工作.认真落实上级工作部署.督促各行社不折不扣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明确目标要求,明确方法步骤,明确具体责任.坚持动员培训落实、分类制度落实、督促指导落实、检查整改落实。坚持把五级分类工作与收集完善信贷档案、深化支农工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伊宁县农村信用社为主要分析对象,着重分析了伊宁县农户小额信贷供给服务的现状,揭示了制约其农户小额信贷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改善方法和对未来发展的建议,以期对该地区农户小额贷款的可持续性发展以及金融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国家政策规定农村信用合作社归地方政府管理,以优化农村信用合作社运作的初始状态,改善农村信用合作社内外部环境。同时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质质量状况的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根据检查情况看,湖北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金额持续上升,其存在风险颇为巨大,不仅制约农业整体经济效益,影响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更严重威胁了农村信用社的安全运转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生存。因而分析湖北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并采取措施,对有效解决湖北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有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甘肃405家农户借贷行为的实证分析,揭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户信贷预期需求特征和实际信贷特征,分析了制约农户借贷行为的因素,提出了农村信用社开办消费信贷业务,吸收社会资金入股,建立三级社区信用合作组织,继续扩大农村邮政储蓄回流农户的规模,成立民间互助基金,加强对农户信贷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业务作为小额信贷领域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户的信贷需求。本文基于商业性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分析了实行低利率政策的缺陷,并对农村信用社主要业务农户小额信贷能否采用市场化定价进行了探讨。论文最后分析了影响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定价的因素,并提出今后对农村信用社的相关政策支持应考虑是否有利于形成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能力和机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将小额信贷引入国内并于2005年在全国全面推广,在中国人民银行和各级政府的扶持下,全国各地以农村信用社为载体,以"只发放贷款不吸收存款"的方式开展商业性贷款类的业务,使得农村金融市场得以大力发展,为农村的反贫困和经济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本身也存在亟需解决的问题,如:农村信用社的性质界定不清,其金融机构的主体身份不明,农村信用社资金不足、贷款风险高、难管理,上述问题严重制约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笔者借鉴部分地区的引入商业银行、政府完善政策、加强人员培训等方式,为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以期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在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体制不顺、产权不清、管理不规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农信社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贷款居高不下。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农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新形势下.如何解决不良债权问题.切实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已成为关系农信社能否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农村信用社经营活动中,存在着明显的和潜在的多种风险,信贷资产风险是诸多风险因素中最突出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一、信贷资产风险成因(一)贷款户信用观念弱化,社会信用社环境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与社会及外界的接触和交往越来越频繁开阔,市场经济意识及信用观念也不断增强,但同时也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一些人信用观念淡薄甚至越来越弱化,欠息不还,赖债逃废债现象日趋增加,特别是在贷款集中的区域,人们的观望和从众心理趋使,一个或几个贷户赖债欠息不还,极易形成羊群效应,影响一大批贷户也跟着欠息欠贷,形成农村信用社的…  相似文献   

18.
农村信用社经过几年的改革发展,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支持“三农”的力度大大增强,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农村信用社根植农村,如果离开了“三农”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没有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持,“三农”想健康发展也会捉襟见肘。因此,只有寻求农村信用社与“三农”协同发展的结合点,才能实现“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襄樊市农村信用社始终牢记服务“三农”宗旨.加大信贷支农投入.增强支农服务功能.全市已有60多万农户、2万多农村个体工商户、2000多农村中小企业得到了信用社的信贷支持。近三年来.全市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三农”贷款105.5亿元,年均增幅25%.仅2005年就累计发放涉农贷款38亿元。余额达到32亿元之多.占全市各金融机构农贷总额的93.8%.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年.全市农村信用社将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加大投入,努力为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甘谷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甘谷县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现状基础上,认为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贷款额度偏低、贷款面狭窄、贷款期限不合理等问题.提出适度调整贷款额度、适度放宽贷款范围、廷长贷款期限等相应的对策。只有各级农村信用社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对农户信贷投入并保证贷款效用有最发挥.才能真正意义上改善和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