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树智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4(3):270-272
为了促使上党地区旱地农业生产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根据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节省成本、增加产量的基本原理。经过优化设计,确定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本地区的优化工艺模式和该工艺模式的基本操作规范,得出了该技术的推广为旱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此模式与传统对照模式相比,玉米增产23 2%,小麦增产18 3%,农业收入增加20%~23%。 相似文献
3.
机械化旱作节水耕作技术是一项科技含量高、节本增效作用明显的农机化新技术,是一项我省近年来提倡且又大力推广的农机化新技术。它是随着农业水资源匮乏和连年旱情产生而成熟起来的。一经实施便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使广大农民找到了治旱良方。 相似文献
4.
5.
6.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一、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必要性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取消了铧式犁的翻耕,在保留地表覆盖的前提下免耕播种,以保留土壤自我保护和营造机能,是机械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到利用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性转变。是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抑制沙尘暴最重要的手段。1.土壤水分的增加:作物生长全靠肥和水,旱地作物所需水分基本来自天然降雨,但供给作物的有效耗水仅占降雨… 相似文献
7.
旱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相对传统耕作制度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也是农业部在全国北方省区大力推广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主要是针对我省一些地方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土壤沙化、盐碱化严重,造成环境污染和扬沙天气等现状而应用的。该技术 相似文献
8.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指以保护农田表面土壤为目的,采用机械化耕作手段,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机械化作业方式。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内容,实施该技术的必要性以及农艺要求和机具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新型旱地耕作法,主要包括免耕播种施肥、深松、控制杂草、秸秆及地表处理等4项内容。通过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的实施,增强项目实施区域耕地的蓄水保墒和抗旱能力。一、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1.免耕旋播施肥技术免耕播种施肥技术的作用:1不翻动土层,尽量减少耕作次数,从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水土流失,提高蓄水和保墒能力;2相对降低了土壤透气性和 相似文献
10.
从青铜峡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项目的实施,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其示范推广措施,以期促进该技术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金会芝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6,(4):111-113,118
着重论述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实施的必要性、推广应用情况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14.
15.
免耕栽培技术充分体现了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内涵,该技术在广德县推广应用,成效显著,但尚需进一步解决出苗率较低、草害较重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基于联合收获机的花生适机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花生机械化收获地面损失率高的问题,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行距(A)、种植方式(B)、肥料用量(C)和追肥方式(D)等因素对产量的效应;同时采用联合收获机对不同种植方式的花生进行机械收获,测定地面损失率以验证最佳的种植方式。直观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花生籽仁产量效应主次排序为ACBD,以处理6(A_2B_3C_1D_2)的小区平均籽仁产量最高,但根据K均值大小选出的最优组合为A_2B_3C_1D_3,即:花生品种福花8号在沙性土壤中栽培,在基本苗27万株·hm~(-2)种植密度条件下,以畦宽90cm(含沟30cm),畦面宽55cm、行距33cm,组合交错(7~19cm)种植,全生育期施用纯N 52.5kg·hm~(-2)(N∶P_2O_5∶K_2O=1∶1.2∶0.8,其中P肥全部用作基肥,N、K肥基肥与追肥比例为1∶1),花生出苗后13d采取畦边撒施(覆土)的方式追施苗肥,盛花期叶面撒施450kg·hm~(-2)石灰的种植方式为佳。机械收获地面损失测定结果,组合交错种植方式的地面损失率是传统等位等距种植方式的1/6,是等距交错种植方式的2/5。 相似文献